吾闻上池世莫识,扁鹊传来信有神。饮水不过三十日,隔垣能见一方人。
吾闻上池世莫识,扁鹊传来信有神。饮水不过三十日,隔垣能见一方人。
若非沆瀣流金液,定是昆崙漱玉津。自笑烟霞多病渴,愿分一勺洗埃尘。
若非沆瀣流金液,定是昆崙漱玉津。自笑烟霞多病渴,愿分一勺洗埃尘。

zèngshìzhǎngshíshǒushàngchí--kuí

wénshàngchíshìshíbiǎnquèchuánláixìnyǒushényǐnshuǐguòsānshíyuánnéngjiànfāngrén

ruòfēihàngxièliújīndìngshìkūnlúnshùjīnxiàoyānxiáduōbìngyuànfēnsháoāichén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一树衰(shuāi)残委泥土,双枝荣耀(yào)植天庭¹
译文:垂柳一株,委身于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因柔条极茂,被东使取两枝植于宫中,从此荣耀百倍,无异升天。
注释:¹天庭:指古代神话中的玉帝皇庭,也指帝王的宫廷。此处即指宫廷。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译文:料想今春的天象,将会有两颗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泽了。

zhàoyǒngfēngliǔzhíjìnyuàngǎn--bái

shùshuāicánwěishuāngzhīróng耀yàozhítiāntíng

dìngzhīxuánxiàngjīnchūnhòuliǔ宿guāngzhōngtiānliǎngxīng

泛泛渌池,中有浮萍。
泛泛¹(lù)²,中有浮萍。
译文:一片池水宽阔无边,清澈的池塘中浮萍飘满半塘。
注释:¹泛泛:漂浮貌;浮行貌。泛舟貌。广大无边际貌。²渌池:绿池。清澈的池塘。渌,水清。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寄身¹流波²,随风靡(mǐ)³
译文:浮萍托身于流动水波,小风吹来便糜散倾倒。
注释:¹寄身:托身。寄托身体。²流波:流动的水波。³靡倾:糜散倾倒。靡,分散。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芙蓉¹含芳²,菡(hàn)(dàn)³垂荣
译文:绽放荷花饱含芬芳,秀气花苞也将开放。
注释:¹芙蓉:荷花的别名。²含芳:含育着芳香。³菡萏: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泛指荷花。⁴垂荣:垂下荣光。谓焕发光彩。
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朝采¹其实²,夕佩³其英。
译文:早上摘取的花朵,傍晚时分仍戴身上。
注释:¹朝采:早晨采集。²其实:它的籽实。³夕佩:傍晚佩戴。其英:它的华英或花朵。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采之遗谁¹?所思²在庭³
译文:采摘的花朵将要赠给谁?想她应在庭院张望。
注释:¹遗谁:送谁。²所思:所思念的(人)。³在庭:在庭院。在庭堂。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双鱼比目¹,鸳鸯交颈²
译文:今日我俩就像比目鱼形影不离,明日成为鸳鸯亲昵恩爱。
注释:¹比目:比目鱼。谓相比并而行。喻形影不离。²交颈:颈与颈相互依摩。多为雌雄动物之间的一种亲昵表示。比喻夫妻恩爱。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有美一人,婉如¹清扬²
译文:在我面前有位姑娘,眼波流动如清澈激扬流水。
注释:¹婉如:眼波流动如。宛若。宛如。²清扬:清澈激扬。清扬之水。《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知音识曲¹,善为²乐方³
译文:既知晓音律认识曲辞,作乐之法她最擅长。
注释:¹知音识曲:知晓音律认识曲辞。²善为:善于作为。³乐方:娱乐方式。音乐的方法。娱乐的一方。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半醒半醉问¹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译文:半醉半醒间去访问黎姓友人,归去时误入竹刺藤梢迷失了方向。
注释:被酒:带醉,刚喝过酒。四黎: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¹问:访问。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但寻牛矢(shǐ)¹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译文: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行走,因为我的家就在牛栏之西。
注释:¹牛矢:牛粪。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总角¹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²送迎翁³
译文:三四个扎着小辫儿的黎族儿童,口中吹着葱叶路送着我这个略带醉意的老翁。
注释:¹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²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³翁:苏轼自称。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译文:不必对万里流放生涯过于在意,溪边自有祈雨舞蹈的土著民风。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
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投梭(suō)¹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²
注释:¹投梭:织布。²春梦婆:比喻人事繁华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肃王¹与沈元用²同使³(lǔ),馆于燕山愍(mǐn)忠寺。暇(xiá)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qiáng)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jīn)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quē)¹⁰之,凡阙十四字。书毕¹¹,肃王视之,即取笔尽¹²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miù)误四五处,置笔他语¹³,略无矜色。元用骇服¹⁴。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¹⁵也。
译文: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北方的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闲暇时无事可做,就一起浏览寺院,偶然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一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纸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骄傲的神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肃王说道:“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其可信度一点也不虚假。
注释:¹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之子赵枢,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后出使金国不归。²沈元用:宋朝大臣。³使:出使。⁴虏:指北方的金国。⁵暇:空闲,闲暇。⁶偶俪:对仗工整。⁷素:向来,一向,平时。⁸矜:自夸。⁹书:写,书写。¹⁰阙:通“缺”,缺少。¹¹毕:完。¹²尽:全、都。¹³他语:说别的事情。¹⁴骇服:吃惊佩服。¹⁵诬:虚假。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客心¹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译文:游子的归乡之愁好似流水绵绵不尽,河水迅疾让归舟行驶更加容易。
注释:¹客心:游子之思。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忽讶¹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译文:忽然惊讶的听到船窗外传来吴地的语调,故乡的月亮已经照在船头。
注释:¹忽讶:忽然惊讶。

  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但阑入“水”的意象,主要意图还不在此,而在于带出次句。看到次句,读者方才恍悟,“水”字实有所指,不是虚设的譬喻。它指运送作者舟行还乡的河流。河水流速迅疾,使归舟走得很快。急流是因,在前,归舟容易是果,在后,且“容易”按正常语序,又该放在“归帆”之后,修饰后者。可是这里却句法倒装,把“容易”置于最前面,突出了作者最强烈的感受。

  而这句反过来,对上句也起到了定向的作用。以水喻愁,古人诗中其例甚多,喻义不止一端:或以水喻愁绪的深,如唐彦谦《留别》:“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或以水喻愁绪的长,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或以水喻愁绪的百转千回,如温庭筠《锦城曲》:“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等等。叶燮的喻义又是什么?通过次句可以确认,他是用水流之急比拟愁绪之浩荡,并且这愁绪同水一样,均是指向他的家乡。

  后两句顺着“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即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见出。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行速度快得出乎意料。这一句原作“忽讶推篷吴语是”,今本为叶氏门生沈德潜所改。细细吟味,改句确是胜过原句。原句推篷而闻吴语,是作者主动行为在先;改句语声送入窗内,作者完全是被动的,意外的味道更其浓厚。复以声律而论,原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正对下句的“仄平仄仄仄平平”;改句变作“平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字平仄易位,自拗自救,令人一上口便稍觉惊异,同要表达的意外之感恰相匹配,声、情相得益彰。这句改动,艺术上是绝对站得住的(“船”字重出,强调所写均系船中所感,不是疏忽)。叶燮的推篷闻声当为写实,沈德潜的隔窗闻声则为诗人的加工,这就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分野所在了。写诗有时候是不可拘泥实情的。贾岛《题李凝幽居》“僧敲月下门”句,“推”、“敲”两字怎生取舍,迟迟未能定夺。倘使一切照实交代,何来犹疑?犹疑是因为这里的一切考量,目的都在构造意境而不在还原事实。这件事本身大概也属子虚乌有,但久成美谈,则是因为它确乎道出了一些诗艺的真谛。当然,虚构得有个分寸,它是为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服务的,应该锦上添花,不宜喧宾夺主。若像张枢那样,赋[惜花春]词,“琐窗深”句末字为求声韵优美,改“深”为“幽”,继又改“幽”为“明”(事见张炎《词源》卷下《音谱》),不悟“明”字与他要表达的深幽之境,意义背道而驰,就不免虚构得失去分寸感,未足效法了。

  回到叶燮这首诗上来。末句由听觉拓展至视觉。此时故山尚未在望,然而作者藉由明月,先点出故乡近了。月光原是遐迩普照的,照着故山的月光也照着我的船头,这是正常现象,殊不足以证明我离故乡之近。然而这句诗明明传达出一个讯息:故乡已经不远。这不是一个理性的证明,而是一个艺术的证明。叶燮论诗,尝指出诗与寻常文字不同,可用以表现“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若以俗儒之眼观之,以言乎理,理于何通?以言乎事,事于何有?所谓言语道断,思维路绝。然其中之理,至虚而实,至渺而近,灼然心目之间,殆如鸢飞鱼跃之昭著也”(《原诗》内篇下)。这句诗无理而有理,正践行了他自己的观点。

  统观全诗,逆推其构思过程,实际上后半所写才是触发灵感的契机。作者由闻乡音,而觉出舟行之速,于是有了第二句。为什么舟行如此之速呢?水流之急是个“真”的解释,由此推进到一个“美”的解释,那就是客心似水,沛然莫之能御,加快了作者的返程速度,于是有了第一句。诗尽管自客心之愁起笔,但在构思之初,此愁已然因故乡在即而消散,所以作者写愁方能写得如此轻盈,也方有余裕在诗艺上从容打磨。

sháo

xiè qīngdài 

xīnshuǐshuǐchóu róngguīfānchènliú 
chuánchuāngsòng shānyuèguàchuán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