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无眠叠鼓催,竹梢垂露点苍苔。满池月色如霜白,一片蛙声似雨来。
清夜无眠叠鼓催,竹梢垂露点苍苔。满池月色如霜白,一片蛙声似雨来。

zhāngyuánèrshǒu--qiánwéishàn

qīngmiándiécuīzhúshāochuídiǎncāngtáimǎnchíyuèshuāngbáipiànshēngshìlái

钱惟善

钱惟善

钱塘人,字思复,号曲江居士。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吴,弃官。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风集》。 ▶ 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章台¹柳,章台柳,往日依依²今在否?
译文:借问章台的柳啊,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
注释:¹章台: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如费昶《和萧记事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崔国辅《少年行》:“章台折杨柳。”《古今诗话》:“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故杜诗云:“京兆空柳色。”(《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六七柳部引)。²依依:柔软貌。《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译文: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柳”)。在《全唐诗》中,卷二四五中收录此作,定为诗,题为“寄柳氏”;卷八九〇又收录此作,定作词,题为“章台柳·寄柳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此篇的赏析。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两个叠句用于寻觅加强呼唤之急切,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颜色青青”,喻柳氏昔日之青春妙龄,丰容艳丽。“今在否”,谓是否安全健在,暗言社会动乱,邪恶猖獗,柳氏单身独处,其安全令人担忧,以疑问声口,则其忧虑担心之情可见。“长条似旧垂”,喻柳氏袅袅婷婷的身段和体态仍不减当年,与上文“颜色青青”相呼应。“在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马乱之秋,恐己为他人所劫夺占有,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

  全篇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9-1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40页 .

zhāngtáiliǔ ·liǔshì

hánhóng tángdài 

zhāngtáiliǔ zhāngtáiliǔ yánqīngqīngjīnzàifǒu 
zòngshǐ使chángtiáojiùchuí yīngpānzhérénshǒu  (bǎnběn )

zhāngtáiliǔ zhāngtáiliǔ wǎngjīnzàifǒu 
zòngshǐ使chángtiáojiùchuí yīngpānzhérénshǒu  (bǎnběnèr )

zhāngtáiliǔ zhāngtáiliǔ qīngqīngjīnzàifǒu 
zòngshǐ使chángtiáojiùchuí yīngpānzhérénshǒu  (bǎnběnsān )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译文:我的母亲一直以来身体健康硬朗,今年突然来信说眼睛昏花了。
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
顾怜¹为客子²,尤喜读书孙。
译文:原来是顾念怜爱我这个在外的游子,并且想见一见在外求学的孙子。
注释:¹顾怜:顾念怜爱。²客子:离家在外的人。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事业新灯火,桑麻¹旧里村。
译文: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
注释:¹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译文: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连柴门都不用关闭。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长安城头头白乌¹,夜飞延秋门²上呼。
译文: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注释:¹白头乌:白头乌鸦,不祥之物。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²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¹
译文: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注释:¹胡:指安禄山军队。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金鞭(biān)断折¹九马²死,骨肉不得同驰(chí)驱。
译文: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注释:¹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²九马:皇帝御马。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腰下宝玦(jué)¹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yú)²
译文: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注释:¹宝玦:玉佩。²隅:角落。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译文: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已经百日窜(cuàn)荆棘(jí),身上无有完肌肤。
译文: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高帝子孙¹尽隆准²,龙种自与常人殊。
译文: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注释:¹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这里是以汉代唐。²隆准:高鼻。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豺狼在邑(yì)¹龙在野²,王孙善保千金躯。
译文: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注释:¹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邑:京城。²龙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不敢长语临交衢(qú)¹,且为王孙立斯须²
译文: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注释:¹临交衢:靠近大路边。衢:大路。²斯须:一会儿。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昨夜东风吹血腥(xīng)¹,东来橐(tuó)驼满旧都。
译文: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注释:¹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朔方健儿好身手¹,昔何勇锐今何愚。
译文: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注释:¹“朔方”句: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窃闻天子已传位¹,圣德北服南单于。
译文: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注释:¹“传位”句: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花门¹(lí)²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jū)³
译文: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注释:¹花门:即回纥。²剺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³狙:伺察,窥伺。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¹佳气²无时无³
译文: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注释:¹五陵:五帝陵。²佳气:兴旺之气。³无时无:时时存在。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诗中情感十分复杂,既有“龙种自与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对处于特殊历史境况下“但道困苦乞为奴”的弱者的悲悯之情。联系杜甫平常对锦衣玉食的纨挎子弟的厌恶情绪看,此际应是出于一种人道的同情。

  原来居住在华堂高殿中的王孙贵族们已经纷纷逃出长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断折九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装饰的马鞭都打断了、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那种昔日的繁华一定会再回来。可见杜甫虽然身处乱中,身作长安,仍然心系国家,仍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诗人在长安城里虽然被封锁在长安城中,但是诗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很多关系关心着当时战争的时局。

  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

  全诗词色古泽,气魄宏大。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āiwángsūn

 tángdài 

chángānchéngtóutóubái fēiyánqiūménshàng 
yòuxiàngrénjiāzhuó guānzǒu 
jīnbiānduànzhéjiǔ ròutóngchí 
yāoxiàbǎojuéqīngshān liánwángsūn 
wènzhīkěndàoxìngmíng dàndàokùnwéi 
jīngbǎicuànjīng shēnshàngyǒuwán 
gāosūnjìnlóngzhǔn lóngzhǒngchángrénshū 
cháilángzàilóngzài wángsūnshànbǎoqiānjīn 
gǎnchánglínjiāo qiěwéiwángsūn 
zuódōngfēngchuīxuèxīng dōngláituótuómǎnjiù 
shuòfāngjiànérhǎoshēnshǒu yǒngruìjīn 
qièwéntiānchuánwèi shèngběinánchán 
huāménmiànqǐngxuěchǐ shènchūkǒurén 
āizāiwángsūnshènshū língjiāshí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岁¹²知世事艰³,中原北望气如山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注释:¹早岁:早年,年轻时。²那:即“哪”。³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⁴“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¹夜雪瓜洲²渡,铁马³秋风大散关
译文: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注释:¹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²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³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⁴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¹空自许,镜中衰鬓(bìn)²已先斑³
译文:自己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
注释:¹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²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³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¹真名世²,千载谁堪³伯仲间!
译文: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¹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²名世:名传后世。³堪:能够。⁴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作者青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陆游曾向他陈述了有关定都、备战和革新政治的建议,使得朝廷主战气氛甚浓。隆兴二年春,陆游积极支持爱国将领张浚北伐,符离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势力日炽,张浚被罢免,陆游也受牵连而免了官职。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中身临前线最宝贵的时光,他身穿戎装,斗志昂扬地驰骋在西北国防前线。他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山川形势和民情风俗,形成了他的“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战略思想,积极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但南宋朝廷无法容忍他策划北伐的活动。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也被撤散,陆游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他的内心非常失望和苦闷但爱国热情并没有消减。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瓜洲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面的瓜洲镇,此事指宋孝宗隆兴二年,陆游任镇江通判,劝说支持张浚用兵,准备北伐事。“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边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做王炎幕僚,曾筹划恢复中原大计,领军队强渡渭水,策马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作战。作者采用列锦手法,两句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曾经在东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 一处在秋天! 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陆游。这些诗句皆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76-977
2、 杨义.唐宋名篇·宋诗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601-602

shūfèn

yóu sòngdài 

zǎosuìzhīshìshìjiān zhōngyuánběiwàngshān 
lóuchuánxuěguāzhōu tiěqiūfēngsǎnguān 
sàishàngchángchéngkōng jìngzhōngshuāibìnxiānbān 
chūshībiǎozhēnmíngshì qiānzǎishuíkānzhòngjiān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崔徽(huī)¹休写²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³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qīng)。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译文:无须用崔徽的画图去增添美色,你的美貌春雨般柔弱彩云般娇媚,像碧水般秀美像青山般明丽,筷子头一样小的歌唇,葱枝一样纤纤细手,好一个娇艳的美人。春妆整整齐齐水洒不着,身材修长亭亭玉立风儿一吹就会东歪西倾。从浅醉中刚刚醒来,孤单单没有人相伴,深夜里凉意袭来,愁望天上牛郎织女双星。
注释:¹崔徽:唐代歌妓,很美丽,善画自己的肖像送给恋人。²休写:不要画。³箸点:形容女子小嘴如筷子头。⁴卿卿:对恋人的昵称。⁵春妆:此指春日盛妆。⁶双星:指牛郎星、织女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黄四娘¹(gū)酒当垆(lú)²,一片青旗³,一曲骊(lí)。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译文:黄四娘在垆边卖酒,一片青旗迎风飘展,一曲清歌玉润珠圆。滴滴清露和着乌云般的黑发,添上鲜花补上细柳,细细地梳洗打扮,没有半点苦闷愁烦,请问作了怎样的醉梦,请谁笑着相扶?又被纤纤玉手,搅着嘴上胡须。
注释:¹黄四娘:美女的泛称。²当垆:古时酒店垒土为台,安放酒瓮,卖酒人在土台旁,叫当垆。³青旗:指酒招子、酒幌子。⁴骊珠:传说中的珍珠,出自骊龙颔下。⁵三生醉梦:指深深地进入沉醉的梦乡。⁶倩:请。⁷春纤:女子细长的手指。⁸吟须:新人的胡须。此作者自指。搅住吟须,指女子向作者索要赠诗。

zhéguìlìng··zèngzhě--qiáo

cuīhuīxiūxiědānqīngruòyúnjiāoshuǐxiùshānmíngzhùdiǎnchúncōngzhīxiānshǒuhǎoqīngqīngshuǐzhechūnzhuāngzhěngzhěngfēngchuīdedàotíngtíngqiǎnzuìwēixǐngshuíbànyúnpíngjīnxīnliángkànshuāngxīng

huángniángjiǔdāngpiànqīngzhūyúntiānhuāliǔshūgōngbàndiǎnxiánchóuchùwènsānshēngzuìmèngxiàoqiànshuíyòubèichūnxiānjiǎozhùy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