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情知已不多,便鹰扬去盍如何。凄凉两眼西风里,犹尔留连作好歌。
壮志情知已不多,便鹰扬去盍如何。凄凉两眼西风里,犹尔留连作好歌。

gǎnxìngshíshǒu--hánbiāo

zhuàngzhìqíngzhīduō便biànyīngyángliángliǎngyǎn西fēngyóuěrliúliánzuòhǎo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gāo)¹停棹(zhào)²坐船中。
译文: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
注释:¹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²棹: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¹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²
译文: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注释:¹怪生:怪不得。²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

参考资料:
1、 毋永利编著.古诗观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9 :371-372页
2、 杨万里.舟过安仁[J].中文自修.2013,(18):23页

zhōuguòānrén

yángwàn sòngdài 

chuánliǎngxiǎotóng shōugāotíngzhàozuòchuánzhōng 
guàishēngdōuzhāngsǎn shìzhētóushìshǐ使fēng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
解纵枭(xiāo)(chī)¹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
译文:放任纵容恶鸟鸱枭去啄伤高贵的凤凰,天心竟然想这样做叫人难以审察端详。
注释:经父:作者大哥孔文仲(公元1038-1088年),字经父,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进士。曾任台州推官。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张缋(huì):人不详,一本作“张绩”,文仲兄弟友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一位才识兼美之士。文仲曾屡寄之以诗。¹鸱:猫头鹰的一种。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
译文:凭仗斩马孤剑想把奸佞之徒一扫而光,岂肯因太行艰险能摧难轮而回避不前!
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
得者折腰¹犹下列²,失之垂翅合南翔。
译文:得势小人尽管折腰权贵也不过是小官,你虽暂时失势垂下羽翼终能展翅高翔。
注释:¹折腰,弯腰。²下列:犹下僚。
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
不如长揖(yī)尘埃¹去,同老逍遥²物外³乡。
译文:倒不如永远地辞别这污浊的仕途,我们一同逍遥物外一起终老他方。
注释:¹长揖尘埃:告别尘世。长揖,一种行礼。²逍遥:自由自在地往来。³物外:尘世之外。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
半通¹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lún)²未得开。
译文:官职半通是万里挑一的人才,有满腹经纶卷蓄着未能展开。
注释:¹半通:犹半印。汉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却只能是大官印的一半大,成长方形。²经纶:指经纶天下的学问。
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
鸾凤托巢虽枳(zhǐ)(jí)¹,神仙定籍²已蓬莱³
译文:鸾凤托巢只是暂时栖身枳棘,神仙谪降毕竟已落籍于蓬莱。
注释:¹枳棘:枳木与棘木,其多刺,故称恶木。此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²定籍:确定名册。³蓬莱:本东海中神山名。
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
但存漆(qī)室葵(kuí)¹在,莫学荆山玉泪²哀。
译文:像漆室女倚柱而歌忠心耿耿 ,莫学卞和哭在荆山涕泪哀哀。
注释:¹漆室葵心:忧国忧民的一片诚心。漆室:指关心国事。葵心:葵花向日而倾故用以喻向往、忠诚之心。²荆山玉泪:此用以喻怀才不遇。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译文:世事本来倚伏万变岂能有定 ,塞翁失马祸福相倚还能归来。

  这组诗对张缋刚正不阿的精神和未得施展的才学,给予了赞颂,并作了慰勉和劝诚。

  第一首首联引申《庄子·秋水》“鸱得腐鼠”,而“吓”“鹓雏”之意,之“枭鸱”得“解纵”,“凤凰”被剥“啄”,比喻小人逞凶,君子遭害。世局如此,自无天理可以推“详”的了。次联赞扬了张缋的峥嵘风骨。上句称张缋就像汉代朱云那样,只知道凭借“尚方斩马剑”,誓“断佞臣”之头(《汉书·朱云传》),决不妥协。下句化用曹操《苦寒行》诗意,说他不肯因为太行山艰险,可能摧折车轮,而回避不前。这两句把两个著名典故精心组合,成为孔平仲诗中的佳联。张缋的凛凛风骨,在诗行中闪出了光彩。三联则评议了朝政的污浊,也从政治得失上为张缋作了分析。上句说:软媚者虽然卑躬“折腰”于小人之前,仍然屈居“下列”,所得几何?而洁身自爱者虽然“垂翅”,但终将振翅南飞,又算什么“失”呢?这两句把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和《后汉书·冯异传》的“始则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的名言加以提炼,构成一联对句,以形象说理,极具启发性。末联“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在析理的基础上,对张缋提出建议:你的立身大节既已确定,对出与处的两种可能又都深有了解,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看来,不如长揖尘世,同老于“物外”之乡,去做“逍遥游”,才真正适意呵!这里的“长揖尘埃”,“逍遥物外”,化用了《庄子》语意,对污浊政局表示了厌弃。

  第一首在赞誉中带有不少安慰的口气,第二首则于推崇中渗入了一些劝勉的成分。重点还在第二首。第二首首联对张缋备极推崇,而又深表惋惜。他是“万”中选一的人才,却“官职”未“通”;他有“经纶”天下的满腹学问,却“卷蓄”而不得展用。次联以两个比喻,指出张缋不会久困“下列”,终将重返朝廷。上句是化用《后汉书·仇览传》“积棘非鸾凤所栖”的话,说鸾凤虽暂时“托巢”于“枳棘”之上,终能栖息在梧桐之颠,正如神仙,虽也有谪降,毕竟已在蓬莱三山“定籍”。三联对张缋既有勉励,也有劝诫。上句用《列女传》鲁穆公时漆室女忧念国事,倚柱而歌的故事。下句用《韩非子》卞和献璞玉被砍足,抱璞哭于荆山的故事。两句一气呵成,意思是说,只要存着漆室女的耿耿之心,定有施展抱负之一日,无须学卞和抱璞而哭,因为世事本是倚伏不定的,否极终将泰来。于是引出尾联的宽缓语。尾联化用《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词意,以及《淮南子》“塞翁失马”的故事,对张缋作了鼓励。诗人指出:张缋在政治上虽然暂受挫折,只要此心不渝,定有祸去福归之一日。

  这两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说理与抒情有机统一。两者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割裂。但诗人熟练地掌握了写诗技巧,使之结合自然。如第一首的一、四联,第二首的四联,一再化用《庄子》中《秋水》、《逍遥游》和《老子》、《淮南子》中的词意与典故;第一首的三联节取汉代、晋代两朝的成语,说理成分都较浓厚。然而这些说理的内容,不仅与形象结合,而且发之肺腑,从而具有抒情色彩。在喻人以理的同时,还能起到感人以情的作用。这就避免了抽象、空洞地述说道理之弊。

  这两首诗的中间两联把一些为人处世的生活准则,反复进行艺术综合,最后概括成精彩偶对,构思过程颇费推敲。如第一首次联以“斩马凭孤剑”对“摧车避太行”,“斩马剑”三字经他一分为二,“斩马”与“摧车”,便成了工对。又在“剑”前缀一“孤”字,以与“太行”成对,这“孤”字很能表现出持剑人的胆气。再通过“但知”、“岂为”这样旨意确切的词语加强表现力。主人公张缋的劲直气骨,便鲜明地突现出来。又如第二首三联以“漆室葵心”对“荆山玉泪”,句首的“但存”、“莫学”,倾向性都很明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5��方式,而十分推许前者。“玉泪”二字更打破了比拟妇女泪水的一般用法,而换上卞和抱璞玉哭于荆山的内容,顿时异彩焕发。由于诗人在中间两联的写作上狠下了功夫,在酝酿一、四两联时,又尽可能地发挥他运用散行句式的特长,这就使他的七律作品能成为宋诗中的优秀诗篇。其中如“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苦”等联,以工巧的对仗表现了古代“劲直”之士除恶犯险、无所畏避的精神和忧国忧民、无怨无悔的心志,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
1、 萧东海编著. 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12.第101页
2、 缪钺著. 宋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06.第531-534页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
洛阳清夜¹白云归,城里长河²列宿³稀。
注释:黄甫冉、郑丰:二人均为刘方平的好友。皇甫冉之前有《之京留别方平》诗。刘方平:唐朝诗人。¹清夜:清静的夜晚。²长河:指天河、银河。³列宿:指群星排列。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列闻捣万家衣。
注释:¹捣万家衣:指万家传来的捣衣声。古人有秋夜捣衣制寒衣寄于远方亲人的习俗。
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长怜西雍(yōng)¹青门²道,久别东吴³黄鹄(hú)(jī)
注释:¹西雍:京城长安所在地,是黄甫冉、郑丰两人客居之地。²青门: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以“青门”泛指送别之处。³东吴:指两人家乡。⁴黄鹄矶:在今武汉市蛇山西北,其上有黄鹤楼。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当列的石滩。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借问客书¹何所²寄,用心不啻³两乡违。
注释:¹客书:指诗人友人的书信。²何所:何处。指哪里,什么地方。³不啻:无异于。啻:只,仅仅。

  首联写洛阳的夜景。清静的夜晚,白云已回到了家中,只见天上的天河已没有了夏日的浩瀚,皎洁的月光笼罩全城,整个夜空只有几个稀疏的星星的闪烁。本联起笔不凡,视野阔大,写洛阳秋夜天高云淡,月华似水,清辉笼罩着静谧的古城。

  颔联中的“秋”“雁”“月”“捣万家衣”这几个意象。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或分别友人的怀念之情,因此,诗人们常以鸿雁作为书信的象征,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而关于“月”与“捣衣”,唐王朝沿用府兵制,应征人员的衣服武器俱得自备。所以,每到清寒时节,在家的女子就要在劳作之余趁夜为戍边的丈夫准备寒衣。而唐朝时民间衣料依然是苎麻葛,需砍来苎麻煮后再捣而成葛布然后再制衣。此时,征人之妻不仅承受着赶制戎衣的沉重负担,在精神上还承受着征夫音讯不通、长年不归的煎熬。她们往往借助“捣衣”的劳作表达对丈夫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盼归愿望。所以它们都是唐诗中表示思念的常见的典型意象。所以诗人选用的这几个意象,从其本身我们就能看到其中蕴含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在手法上,“见”是视觉描写,展现的是作者眼前所见。而诗人所见的大雁高飞之处远达千里,所以所写的是远观之景。而后句的“闻”则是听的意思,诗人听见捣衣声采用的是听觉描写。而炼制苎麻捣成葛布,这声音必不会如大雁般千里之外还能听到,所以“月中闻捣万家衣”所写的是近闻之景。

  在写作思路上,“秋后见飞千里雁”必然是白天所见之景,正是因为看见大雁南飞,深感凉意,发觉寒冬将至,所以人们才会趁夜,诗人也才能“月中闻捣万家衣”。诗人这两句诗,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由白天看见秋寒意象引发月下闻捣衣,也符合当时人们生活的日常逻辑,思路顺畅。

  颈联写作者在青门道送别了自己的友人,要和家在东吴黄鹄矶友人作长久的离别。“青门”点出送别地点,“长怜”表现了诗人对客居异乡的朋友的无限同情和怜惜。“久别”写出了诗人无友人相伴的孤独寂寞,又暗含思念好友和渴望早日相见的厚意。

  尾联宕开一笔,作者想问一问,写给友人书信该寄往哪里呢?不知道皇甫冉郑丰两个人是否已经回到东吴还是仍然客居西雍,渺无定踪,才不知道寄书当向何处。我对你的一片用心如果不能到达,这无异于彼此之心在两处违背。

qiūhuángrǎnzhèngfēng--liúfāngpíng

luòyángqīngbáiyúnguīchéngzhǎngliè宿qiūhòujiànfēiqiānyàn

yuèzhōngwéndǎowànjiāzhǎnglián西yōngqīngméndàojiǔbiédōnghuáng

jièwènshūsuǒyòngxīnchìliǎngxiāngwéi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侠客¹重周游²,金鞭控³紫骝(liú)
译文:抑强扶弱的侠客喜欢四处游历,手持金鞭驾驭紫骝骏马在驰骋。
注释:紫骝马: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紫骝,古书记载的骏马名,又名枣骝。¹侠客:古代称那些急人危难,抑强扶弱的人为侠客。²重周游:喜欢四处游历。控³:驾驭。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
蛇弓¹白羽箭²,鹤辔(pèi)³赤茸秋
译文:猿臂拉动蛇弓搭上白羽箭,鹤羽般的缰绳扬起红色的秋带。
注释:¹蛇弓:形状弯曲如蛇的弓。²白羽箭:用白色羽毛做箭羽的箭。³鹤辔:白色的缰绳。鹤,色白如鹤羽。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⁴赤茸秋:红色的秋带。茸,同“绒”。秋,络于马股后的革带。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发迹¹来南海²,长鸣向北州³
译文:为建功立业来到南部边疆,放声长啸奔向北部边地斩杀敌寇。
注释:¹发迹:指建功立业。²南海:泛指南部边疆。³北州:泛指北部边地。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匈奴¹今未灭,画地²取封侯。
译文:如今国家边境有敌人骚扰,正是立功求裂地封侯的好时候。
注释:¹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散居于大汉南北,过游牧生活,精于骑射。两汉时期经常侵扰汉朝边地,构成汉朝的主要边患。²画地:划分土地,又称裂地。古代划分土地以封爵,故称“画地取封侯”。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骑着紫骝马即将奔赴战场参加征战并热烈期盼得到君王封侯加禄的“侠客”形象,表现了当时少见的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与理想,寄托了作者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四句描写侠客以及骏马的英武形象,后四句转而抒发侠客的豪情壮志。全诗一气呵成,笔力雄健,气势轩昂, 风格豪放。

  一二句写“侠客”骑着紫骝马,再次来到此地。一个“重”字,暗示了战争的再次发生,也暗含“侠客”报效祖国的激情。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侠客”的形象,而是着重描写他手中的马鞭以及胯下的紫骝马,借此烘托“侠客”;“金鞭控紫骝”句中的“控”字,非常形象,凸显了“侠客”强壮有力及其杀敌信心,也写出了紫骝马的高大威猛。

  三四句继续用烘托的手法,进一步刻画“侠客”形象。首先描写了“侠客”身上的武器——蛇弓和白羽箭。“白羽箭”是用典。《北史·突厥传》载:“(隋炀帝)取桃竹白羽箭一枚以赐射匮,因谓之曰:‘此事宜速,使急如箭也。’”由此可知,这“白羽箭”不仅是武器,也说明了当时紧张的局势。接着描写紫骝马身上的装饰——白色的缰绳和毛茸茸的红色佩带,真可谓是好马配好鞍。

  五六句是诗“起承转合”中“转”的部分,由一、二联对紫骝马等的描写,过渡到尾联的抒情。从字面上看,写的是紫骝马,实则交代了“侠客”的来历以及他的目的地。“长鸣向北州”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紫骝马朝着北州悲鸣,虚写“侠客”之悲;同时,照应首句“重周游”,也说明了“侠客”“重周游”的原因。“向北州”的原因是“北州”被匈奴占领,同胞在其他民族的欺压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侠客”的豪情壮志,表明“侠客”此行的目的:报效国家,封侯授爵。“匈奴今未灭”上承“长鸣向北州”句,交代了“长鸣”之因,也照应了首句“侠客重周游”。诗句写出了侠客的侠情侠气,同时也掺杂着作者自身的生活现实和个人理想。

参考资料:
1、 张 旭.杨炯诗文研究[D].河北大学.2013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闻道¹双衔(xián)凤带²,不妨³单著(jiāo)(xiāo)。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夜。
译文:听说佳人佩带过双凤共衔的绣绶带,单薄穿着代替薄绡也不碍事。夜晚的香不知为谁而烧,帐然望着珍贵的香木烧烟袅袅上飘。
注释:¹闻道:听说。²双衔凤带:双凤共衔图案绣的绶带。³不妨:不碍事。⁴单著:单薄穿着。⁵鲛绡:鲛人织的薄绡,纱质薄而价贵。⁶夜香:古代妇女晚时祷神烧的香。⁷与:为了。⁸阿谁:谁。⁹水沈:又名水沉香。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¹。莫教²空度可怜³宵。月与佳人共僚(liáo)
译文:如云集的鬓发在风前被卷成绿圈,如玉白的脸面醉酒以后而泛起红晕。不要白白度过这嗔爱的良宵,月亮和美人是共同美好的。
注释:¹红潮:红晕。²莫教:不要让。³可怜:可爱。⁴僚:通“嫽”。美好。

  这首词写一女子在窗前月下遥望所爱,和《月兔茶》主题和意境近似,可以称之为姊妹篇。

  上片写薄命佳人的美貌及寻春求佛的情景。春天来临,春心欲动。开头两句写改浓妆为淡妆,改一般装为贵重装。从旁人的口里得知“双衔凤带”装束本来超出常人水平,但薄命佳人还是改换成了“鲛绡”贵重薄衫。一可显示身姿美,二可标志身价高。第三、四句写烧香拜佛,祈祷神灵。烧上珍贵的水沉香木,如痴如醉,“怅望”“烟袅”。不言自明,是让菩萨保佑她寻找到一位青春美的心上人。而其所爱已“双衔凤带”,另有他欢。东坡十分重视将外界事物作为词的信息之源泉,激发词思之触媒,表达词情之载体。“双衔凤带”。“单著鲛绡”,“夜香”“水沉烟”,以我观物,以物观我,情以物迁,都打上了青春情爱的印记,富有艺术魅力。

  下片写薄命佳人向往与心上人共度良宵的心态。开头两句写美丽的容貌。鬓发美如云集似的,风卷绿发如画;颜面美如玉白似的,酒醉“红潮”如花。一头黑发,一张红脸,是女子的招牌,所以东坡特写得如此唯妙唯肖。不言自明,为的是去会见青春美的心上人;为的是心上人一见倾心,十分喜爱她。第三、四句写薄命佳人的寻春、度良宵的心态。“莫教空度可怜宵”,好一个“可怜宵”。光阴无情,人生易老,把握良宵,及时行乐。“月”是美好的,“佳人”是美好的,花好月圆,美上加美,然而心上人久待不至,她的美梦难以成真。东坡十分重视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的明月化为有情而动心的知音,变成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的桥梁,以寄托薄命佳人的情思,让这种情思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美学色彩。

  全词,上片先写薄命佳人的良苦用心,改装,拜佛,回答“与阿谁”的问题;下片再写薄命佳人的虔诚心态,惜时,望月,以实现共度良宵之美愿。中国古代的薄命佳人都美丽、善良、可爱,有强烈而炽热的爱情追求,所以从心底吐露出“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的虔诚心愿。

参考资料:
1、 王延龄.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 西江月: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25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35

西jiāngyuè ·wéndàoshuāngxiánfèngdài

shì sòngdài 

wéndàoshuāngxiánfèngdài fángdānzhuójiāoxiāo xiāngzhīāshuíshāo chàngwàngshuǐchényānniǎo 
yúnbìnfēngqián绿juǎn yánzuìhóngcháo jiàokōngliánxiāo yuèjiāréngòngli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