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败舆过溪北,城郭虽喧有书屋。霜云忽暗疑雪天,坐稳瓶梅蜡香扑。
我扶败舆过溪北,城郭虽喧有书屋。霜云忽暗疑雪天,坐稳瓶梅蜡香扑。
何许心情说饯岁,漫写诗吟惊易俗。百年王谢几人家,目断苍茫听爆竹。
何许心情说饯岁,漫写诗吟惊易俗。百年王谢几人家,目断苍茫听爆竹。

chéngcháoyǐnèrjiāshǎoliú--hánbiāo

bàiguòběichéngguōsuīxuānyǒushūshuāngyúnànxuětiānzuòwěnpíngméixiāng

xīnqíngshuōjiànsuìmànxiěshīyínjīngbǎiniánwángxièrénjiāduàncāngmángtīngbàozhú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译文:心中的春愁让人悲痛的肝肠欲断,哪里能感受春草美好,一心思念心中人。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落花寂寂¹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译文:花瓣在黄昏时分寂寂无声的飘落,深静的宅院里只有一个人独自倚门守候。
注释:¹寂寂:寂静无声貌。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我梦扁(piān)舟浮震泽¹。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²。与君同是江庐客³。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译文:我曾梦见与你共同乘舟于太湖,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梦醒之后满眼是庐山的倚天之峰。咱俩一生行色匆匆,都是江南的过客。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注释:¹震泽:太湖古称震泽。²接淅:指匆匆忙忙。³江庐客:江庐游子。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明日西风还挂席¹。唱我新词泪沾臆(yì)²。灵均³去后楚山空,澧(lǐ)阳兰芷(zhǐ)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庐极。《竹枝词》,莫傜(yáo)新唱,谁谓古今隔。
译文:随着西去的征帆,我心随帆驶,想到在澧阳行吟漂泊过的屈原,那里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的武陵在这里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傜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馀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傜新唱”来,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
注释:¹挂席:犹挂帆。²泪沾臆:沾臆,泪水浸湿胸前。³灵均:屈原的字。⁴澧阳兰芷:澧阳,今湖庐澧县。古代为澧州。⁵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⁶武陵:今湖庐常德一带,古武陵地。唐代朗州。⁷《竹枝词》:本四川东部一带民歌。⁸莫傜:少数民族名称;即部分瑶族的古称。

  这首词中以雄健的笔调,营造出纯真爽朗、境界阔大、气度昂扬的词境,抒写了作者的浩逸襟怀。全词气象宏阔,情致高健,堪称苏词中写离别的代表之作。

  词的上片写作者与伯固同游庐山的所见所感。起首二句远远宕开一笔,从梦游震泽着笔。“我梦”二字想落天外,神气极旺。千顷白浪翻空摇舞,作者却棹一叶之扁舟,倘徉于这云水之间,显得那么从容自若。动与静、大与小对强烈而又鲜明,真可谓神来之笔,接下去,笔势一顿,借“觉来”二字转到眼前庐山胜景,只见青山蔚然深秀,千峰峭峙,拔地参天。震泽梦游与庐山清赏,虚实交映,相反相成,给人一种瑰丽多变、目不暇给的感觉。“雪浪摇空”,“青壁倚天”,如此奇丽之景,更是令人神往。

  然而正当作者陶醉于这种似梦非梦的自然乐趣之中时,一缕悲凉之感却袭上心头,使他又回到了坎坷的现实中来。“此生长接淅”一句是他宦海浮沉的生动概括。“接淅”,本于《孟子·万章下》,此处用典,写东坡一生屡遭贬黜,充满了艰难挫折,这暂时的游赏,难以愈合他心灵之伤。“与君同是江南客”,上应“接淅”,写彼此之飘蓬,下启“飞梭”,言清欢之短暂。“梦中”三句收束前片,说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过片另起一意,写对伯固的勉励。东坡与伯固交谊笃厚,曾叙宗盟,每遇离别,必有所作。只是此词作于衰暮,前程艰险,后会难期,故语气较前沉痛。

  苏伯固赴任澧阳,大概也不是愉快的差使,所以东坡要用迁客骚人的典实来慰勉伯固。“明日”两句,点出送别。“挂席”即“挂帆”。扬帆西去,指苏坚的去处。随着西去的征帆,作者心随帆驶,由地及人,联想到那里行吟漂泊过的屈原。“灵均即屈原的别名。

  “澧阳兰芷”,这些散发着屈原人格光辉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灵均”从反面落笔,映衬与屈原并光辉的品格,二句同时又隐约地流露出希望苏坚追踵前贤,能写出使山川增色的作品来。“君才”以下各句,援引刘禹锡的故实,从正面着笔,写出了对苏坚的期望。写刘禹锡被贬之事,作者即以此鼓励老友,期望他在逆境中奋起,像屈原、刘禹锡那样写出光耀古今的作品来。“君才”二句,充满了期望: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武陵这样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徭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余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徭新唱”来,让这个寂寞已久的澧浦夷山,能重新鸣奏出诗的合唱,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谁谓古今隔”,语出谢灵运《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东坡略加剪裁,用以煞尾,便有精彩倍增之妙。这首词横放而不失空灵,直抒胸臆而又不流于平直,是一篇独具匠心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王宜瑷 王水照.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1-172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18-620

guīcháohuān··mèngbiǎnzhōuzhèn--shì

mèngbiǎnzhōuzhènxuělàngyáokōngqiānqǐngbáijuéláimǎnyǎnshìshāntiānshùkāiqīngshēngzhǎngjiējūntóngshìjiāngnánmèngzhōngyóujuéláiqīngshǎngtóngzuòfēisuōzhì

míng西fēngháiguàchàngxīnlèizhānlíngjūnhòuchǔshānkōngyánglánzhǐyánjūncáimènglínggèngzài西nánzhúzhīyáoxīnchàngshuíwèijīn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十岁¹裁诗²走马成³,冷灰残烛(zhú)动离情。
译文:(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
注释:¹十岁: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韩偓十岁。²裁诗:作诗。³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⁴冷灰残烛: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桐花¹万里丹山²路,雏(chú)动清于老动³声。
译文:(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华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注释:¹桐花: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动凰非梧桐不宿。²丹山:传说为动凰产地。³老动:指韩瞻,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剑栈(zhàn)¹风樯(qiáng)²各苦辛³,别时冰雪到时春。
译文:我在靠近剑门栈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风樯的江南,我们俩天各一方。当初分别正值冰天雪地的时候,没想到,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注释:¹剑栈:剑阁栈道,此指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中。²风樯:当指赴蜀途中的一段水程,指韩瞻在江南之地。³各苦辛:兼指水陆行程。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为凭¹何逊(xùn)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²
译文:如果将韩冬郎的诗才比作何逊,将我自己比作沈东阳的话,为了休联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尽了。
注释:¹凭:请。此诗“别时冰雪到时春”巧妙联合何逊与范云联句中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²姓沈人:此处以何逊比偓,以沈约自比。

  这首诗用一条长题说明作诗的缘由。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他少有才华。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是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大中五年(851)秋末 ,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诗中最后两句名句,将冬郎及其父亲畏之比作凤凰。丹山相传是产凤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开,凤凰偕鸣,其中雏凤鸣声清圆,更胜于老凤。

hándōnglángwéishīxiāngsòngzuòjìnjīngfāngzhuīyínliánxiāoshìzuòpéihuíjiǔzhīyǒulǎochéngzhīfēngyīnchéngèrjuéchóujiānchéngwèizhīyuánwài

shāngyǐn tángdài 

shísuìcáishīzǒuchéng lěnghuīcánzhúdòngqíng 
tónghuāwàndānshān chúfèngqīnglǎofèngshēng 

jiànzhànfēngqiángxīn biéshíbīngxuědàoshíchūn 
wéipíngxùnxiūlián shòujìndōngyángxìngshěnrén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醅(pēi)¹,红泥小火炉。
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注释:¹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酿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晚来天欲雪¹,能饮一杯无²
译文: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注释:¹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²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

  “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

  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诗歌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这首五绝小诗写得非常有情趣,通过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反复渲染饮酒气氛,自然引出最后一句,写得韵味无穷,同时,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和刘十九的深厚情谊。我们可以想象,刘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诗后,定然是立刻欣然而来,两人痛快畅饮,也许此时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又余味无穷。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

wènliúshíjiǔ

bái tángdài 

绿xīnpēijiǔ hóngxiǎohuǒ 
wǎnláitiānxuě néngyǐnbēi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昔游三峡¹见巫山,见画巫山²宛相似。
译文: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注释:¹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²巫山:巫山县有巫山。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疑是天边十二峰¹,飞入君²家彩屏(píng)里。
译文: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注释:¹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²君:指元丹丘。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寒松萧瑟(sè)¹如有声,阳台²微茫如有情。
译文: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注释:¹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²阳台: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锦衾(qīn)¹瑶席²何寂寂³,楚王神女徒盈盈
译文: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注释:¹锦衾:锦制之被。²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³寂寂:冷落寂静。⁴徒:空,徒然。⁵盈盈:美好的样子。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高咫(zhǐ)¹,如千里,翠屏丹崖²(càn)如绮(qǐ)³
译文: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注释:¹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²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³绮:华美的丝织物。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苍苍远树围荆(jīng)¹,历历²行舟泛³巴水
译文: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注释:¹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²历历:分明貌。³泛:飘流。⁴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水石潺(chán)(yuán)¹万壑(hè)²分,烟光草色俱氛(fēn)(yūn)
译文: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注释:¹潺湲:水流貌。²壑:山谷。万壑分,万壑分流。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溪花笑日¹何年发²,江客³听猿几岁闻。
译文: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注释:¹笑日:向日而笑。²发:开放。³江客:江行之客。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使人对此心缅(miǎn)(miǎo)¹,疑入嵩丘梦彩云。
译文: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注释:¹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此诗起笔四句,即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接下来,“如有声”、“如有情”,诗人由疑而入迷,竟从画中听出有声,见出有情;可是转眼间幻觉顿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静——“何寂寂”,诗人复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来只是一幅画,并非实景,诗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审美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诗人进一步对画面作了仔细观照,“苍苍”以下六句,即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正是在这一凝神观照的过程中,由于画面的逼真,使诗人再一次心生幻觉,坠入迷境。把诗人审美过程中上述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表现得如此真切生动,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

  此外,诗中对画面景物的再现,纯从实处着笔,但由于它是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因而既给人历历在目之感,又毫无呆板琐细之嫌,其中所隐含的美妙神话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更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情感联想。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guānyuándānqiūzuòshānpíngfēng--bái

yóusānxiájiànshānjiànhuàshānwǎnxiāngshì

shìtiānbiānshíèrfēngfēijūnjiācǎipíng

hánsōngxiāoyǒushēngyángtáiwēimángyǒuqíng

jǐnqīnyáochǔwángshényíngyíng

gāozhǐchǐqiāncuìpíngdāncàn

cāngcāngyuǎnshùwéijīngménxíngzhōufànshuǐ

shuǐshíchányuánwànfēnyānguāngcǎofēnyūn

huāxiàoniánjiāngtīngyuánsuìwén

使shǐrénduìxīnmiǎnmiǎosōngqiūmèngcǎi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