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热江浑其奈何,冷菰寒玉漫诗歌。南游禹穴古能几,北望神州兵又多。
林热江浑其奈何,冷菰寒玉漫诗歌。南游禹穴古能几,北望神州兵又多。
畎亩乏财愁折帛,仓场储粟仰秋禾。幽泉坎井徒争汲,尽日骄阳过碧萝。
畎亩乏财愁折帛,仓场储粟仰秋禾。幽泉坎井徒争汲,尽日骄阳过碧萝。

hànèr--hánbiāo

línjiānghúnnàilěnghánmànshīnányóuxuénéngběiwàngshénzhōubīngyòuduō

quǎncáichóuzhécāngchǎngchǔyǎngqiūyōuquánkǎnjǐngzhēngjǐnjiāoyángguòluó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凤吹从上得,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缅怀崆峒¹事,须继箫管声。
注释:¹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域中¹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注释:¹域中:寰宇之间;国中。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屈己由济物,尧心¹岂所荣。
注释:¹尧心:谓圣君的心愿、抱负。

fèngshèngzhìzhōngyuánfèngjìng--cuīyuánhàn

miàodàofēiběnshuōshūchéngmíng

shèngrényàohuàqúnshēng

fèngchuīcóngshàngyuànlónggōngliánwàichéng

huāmánlièhòu殿diànyúnchēzhùqiántíng

sōngzhúhánxīnqiūxuānchuāngyǒuqīng

miǎn怀huáikōngdòngshìxiāoguǎnshēng

xiāngjìngdōuwàngyángèngjīng

zhōngxìnchēngtiānxiànǎiwèiqīng

yóuyáoxīnsuǒróng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¹
译文:花开时节满树鲜红,花落之后万枝皆空。
注释:空: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佛教被称为空门。这句诗里的“空”,明指“花落万枝空”,实亦有双关之意,也指佛门的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¹²一朵在,明日定随风³
译文:剩下的唯一的那朵花呀,明天也要随风飘落了。
注释:¹唯:只。²余:剩下的花。³随风:随风飘落之意。

  此诗前两句以“花开”和“花落”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有花和无花的巨大不同;第三句中“惟余一朵”本可以感到庆幸和喜悦,然而诗句一转, “明日定随风”,又一下子把这种庆幸转入低谷,这唯一朵也是要随风飘落的。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写了花与树的自然变化过程,显得清新可爱,反映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才思。

  首句“花开满树红”,紧扣题面,描写花开景象,创造出一种十分优美的意境。只见春临大地,日暧风和,那满树的鲜花,开得极其茂盛,争奇斗艳,红红火火,多美好的春天。不要说小诗人看到这种场景欣喜若狂,就是成年人看到这种场景恐怕也是要兴高采烈的,句中“满树红”三个字。不仅写景生动形象,而且也蕴含着极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果说诗的首句是写春来花开,引人入胜的话;那么,诗的次句则是写春去花落,令人惋惜。常言说“花无百日红”。随着春归的脚步声,诗人再去赏花,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是“花落万枝空”了。昔日那种姹紫娇红的美丽景象已不复存在,呈现在面前的则是有枝无花。写到这里,小诗人的惋惜之情,怅然之感。跃然纸上。这里的“空”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强烈的反差,足见小诗人用词之准确。

  诗的最后两句,就眼前之景,对枝头的那朵余花,表示担心。在万枝皆空的情况下,仅剩下的一朵小花,不知它还能坚持多久。也许到了明天,就会被风吹落了。这两句承前而来,把小诗人惜花、爱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五岁咏花》,写得生动形象,明白如话,韵律悠扬,琅琅上口。诗作表现了小诗人的童心和稚趣,在咏花诗中堪称短小精悍的佳品,值得仔细玩味。

参考资料:
1、 黄益庸 衣殿臣编著. 历代神童诗[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122-124.

suìyǒnghuā

chénzhīxuán tángdài 

huākāimǎnshùhóng huāluòwànzhīkōng 
wéiduǒzài míngdìngsuífēng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西施¹晓梦绡(xiāo)²寒,香鬟(huán)³堕髻(jì)半沉檀(tán)
译文: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芳香的环形发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松松。
注释:¹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²绡帐:丝织的床帐。³香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⁴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发式。⁵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lù)(lu)¹(yī)(yā)²转鸣玉,惊起芙蓉³睡新足。
译文: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声,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
注释:¹辘轳:井上汲水木。²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³芙蓉:借指美人。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双鸾¹开镜秋水光²,解鬟临镜³立象床。
译文: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站在象牙床上,解开发髻面对明镜。
注释:¹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²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³临镜:对镜。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一编香丝¹²撒地,玉钗³落处无声腻(nì)
译文: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着那细润柔美的头发静静无声。
注释:¹香丝:指发丝。²丝、云:都指美女的头发。³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纤手却盘老鸦色¹,翠滑²宝钗簪(zān)³不得。
译文: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发盘,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
注释:¹老鸦色:形容头发乌黑。²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发。³簪:插定发髻。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春风烂漫¹恼娇慵(yōng)²,十八鬟多无气力³
译文: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发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
注释:¹烂漫:形容光彩四射。²娇慵:柔弱倦怠貌。³鬟多无气力:发长髻高好像力不能胜。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妆成婑(wǒ)(duǒ)¹(qī)²不斜,云裾(jū)³数步踏雁沙。
译文:梳理成的发髻美好而又齐正,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
注释:¹婑鬌:形容发髻美好。²欹:倾斜之意。“欹不斜”,指发髻似斜非斜。³云裾: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bèi)¹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²花。
译文: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注释:¹背人:避开别人。²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李贺以其秾丽的笔触写过一些堪称“艳诗”的诗,如《洛姝真珠》、《恼公》、《夜饮朝眠曲》、《河阳歌》、《花游曲》、《石城晓》、《夜来乐》等等。其中的一些主人公是倡家者流,浓艳之外,略带几分轻佻;另一些是贵妇或名门闺秀,虽然俊俏,但贪图享乐,贵族气相当浓郁。这首诗属于后者,它咏歌的“美人”娇嗔慷懒,却颇有风韵,显得楚楚动人。诗人选择的题材不是美人整个白天或夜晚的生活状况,而是其中的一个片断——梳头。对于一般人来说梳头是件小事,不值得一提;而于美人,却是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因为头发(包括发式)的美,乃是女性最富特征的方面,梳理头发,关系到能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美丽的姿色和迷人的风韵。李贺巧妙地选取美人梳头时的情状,以表现她的整体美。

  诗分三个部分,开头四句写梳头前的情状:“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西施代指所写美人。此时天色已明,而她还躺在薄薄的罗帐里周游梦乡哩。句中的“晓”字点明时间,晓而未起,见出其“娇慵”。而“寒”字除标明节令是早春外,还暗示她是孤眠。孤枕寒衾,已是无耐,况值春天,尤其难堪。此处透露了“恼”的直接原因。“香鬟”句是梳头的伏笔。睡在床上的她,鬟髻不整,欲坠未坠,散发阵阵清香,就像悬浮在水中的檀香木。此刻有人从井中汲水,那咿咿哑哑的辘轳声传来,把美人惊醒。她睁开惺忪的睡眼,容光焕发,恰似出水芙蓉。

  中间八句正面写梳头。梳头要临镜,不然就无法审视自己。这位美人下得床来,首先打开饰着双鸾,像秋水般放射出耀眼光芒的明镜,然后解开鬟髻,让头发自然地披散下来。尽管她站立在象床上,那浓密如云、纤细如丝的长发,仍然拖至地面,散发出诱人的浓香。玉钗从长发上滑落下来,几乎没有声响。“无声腻”为“腻无声”之倒装,“腻”指长发柔细而滑,是“无声”的缘由。接着动手梳理,把像乌鸦羽毛那样黑中带碧的长发盘结起来,恢复鬟髻的原择。由于梳得匀,盘得实,映着光线,如同碧丝一般,滑腻得连宝钗也插不稳。可见这位美人在梳理上花了不少功夫。此时她显得既娇美又疲惫:“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功。”这略带夸张的笔墨,把主人公此时此刻特有的美充分表现出来。明代的评家丘象升、姚佺激赏此二句。丘就其中的“恼、娇、慵”发表见解说:“三者美人之恒态也。”姚对美人梳头后显得“无气力”作了这样的分析:“虽缘鬟多,亦缘恼,亦缘娇,亦缘慵也。”二人所论极是。“金屋藏阿娇”,阿娇之所以“娇”,就因生活在“金屋”里,锦衣玉食,给宠坏了。娇惯了就喜爱生气,养成了懒散的习性。总而言之,这位美人身上有着浓烈的贵族气。贵族气固然不好,但美貌的少女或少妇带点娇嗔,却也别有风致。其中或者含有美的价值的自我评估,通过心理传导,使观赏者于美感快感之外,产生一种仰慕之情。真正的美理应受到永恒的尊重。

  末四句写梳头完毕后的身姿步态:发式秀美大方,无论是鬟是髻,都不偏不倚。“婑(此字应为‘髟’下加‘委’)鬌”,音wǒduǒ,头发美好的样子。此处,头发梳成后的状貌只一笔带过。接着描述她如何曳动云裾,缓缓走下台阶。“踏雁沙”是比喻,形容其步履所至,如大雁行于沙地,显得匀缓从容。然后默默起走向庭院,采摘繁英如雪的樱桃树枝。诗歌结尾与杜甫的《佳人》颇有相似之处。凡是美人都有天生的丽质,这样的“丽质”会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不过杜甫写的是落拓的佳人,她摘花、采柏的风姿尽管高雅,却带有清苦的况味;李贺笔下的这位美人的身姿步态则搀有优美与傲慢。这些是客观环境影响所致,属于“后天”。

  这首诗主要表述行动过程,按照通常写法,当以赋笔为主,诗人却纯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全诗十六句,句句是画,或者说句句有画,即是像“背人不语向何处”也是一幅无声的画。这位美人的气质、情绪和心性,通过“不语”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70-572页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波映横塘¹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gāo)²。春城风景胜江郊³
译文:波光粼粼的流水照映着横塘堤,河边的柳树掩映着小桥。天色将暮,使人感到稍许冷意,细细的雨丝洒落在水旁。此时的整个春城的风景远胜临江郊野的风光。
注释:¹横塘:即南京市西南的横塘。²亭皋:水边的平地。³江郊:临江的郊野。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译文:花蕊悄悄地随了蜜蜂去酿作了蜜,溪云有意陪伴着白鹤回巢。草堂边上又抽生了两三竿新竹。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

  起句两个“映”字,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艺术观察力。池溏春水,碧波荡漾,烟柳垂荫,小桥、亭榭若隐若现。水塘之波,塘边之柳,塘上之桥,相映成趣。连用两“映”字,景色明媚,节奏复沓,极具清新风格。第二句写春雨,冷烟疏雨,就是烟雨,就是蒙蒙小雨。因为下雨,池边的亭榭,看上去也有些模糊了。这就使眼前的景色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第三句紧承上二句,具有小结之意: “春城风景胜江郊”。江郊是临江地带。就是说,这里的景致超过了江郊。一个“胜”字,又深化了春景之美。

  下阕“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把“花”和“云”拟人化了,赋予浓郁的感情色彩。花蕊随蜂,溪云伴鹤,说明春意盎然,物随人意,已经很迷人了。再加上一个“暗”字、“还”字,更是传神妙笔,写尽了春光的魅力。所以,夏承焘先生评论此联谓: “花蕊一联,自然流转”是很有道理的。结句“草堂新竹两三梢”,一则扣合上片“春城风景胜江郊”,二则总收全词,好象词人在江边小路踏青,一路看去,最后惊喜地发现竹梢又长了二三节。夏承焘在《金元明清词选》中评论说:“结句轻轻即收,不著议论,而并具微婉。”

  这首词的艺术风格是清秀自然,宛转沉著。这首词好象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作者的情感通过描绘景物,同时把“情之所至,妙不自寻”的意境传递给读者了。值得再三玩味。

华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华萼楼¹头日初堕,紫衣²催上宫门锁。
译文:花萼楼头的太阳刚刚落下,宦官便已经在催促锁上宫门。
注释: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¹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置,名花萼相辉,简称花萼楼。²紫衣:指宦官。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大家¹今夕燕西园,高爇(ruò)²银盘百枝火。
译文:皇上今天晚上在西园设宴,高高燃起银门上的百枝火烛。
注释:¹大家:指皇帝。²爇:燃烧。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海棠¹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译文:喧哗热闹得连贵妃都睡不安稳,灯光照着红妆显得更加分明。
注释:¹海棠:一说指杨贵妃。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译文:整个庭院灯火辉煌像春雾一样,看不见空中还有月亮。
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新谱霓(ní)(cháng)¹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译文:刚谱成的霓裳羽衣舞正尝试弹奏,内使不断呼唤着更换蜡烛。
注释: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
知更宫女¹报铜签²,歌舞休催夜方半。
译文:负责时间的宫女报告铜签,歌舞正欢不要催促才夜半。
注释:¹知更宫女:宫中专管更漏,报告时间的宫女。²铜签:铜铸的更签。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共言¹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译文:皇上说今夜要通宵醉饮,明天暂且让大臣不用上朝。
注释:¹共言:唐明皇说。共,敬词,以示恭敬或荣幸。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¹
译文:只是担忧风露渐冷,妃子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注释:¹愁成娇:害怕杨妃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琵琶羯鼓相追逐,白日君心欢不足。
琵琶羯(jié)¹相追逐²,白日君心欢不足。
译文:琵琶羯鼓各种乐器竞相演奏,皇上白天欢乐不会满足。
注释:¹羯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²相追逐:指各种乐器竞相演奏。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¹
译文: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时间化成光明烛,去照耀逃亡百姓的小屋。
注释:¹“此时”二句:化用聂夷中《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
姑苏台¹上长夜歌,江都宫²里飞萤多。
译文:想当年夫差在姑苏台上长夜欢歌,隋炀帝在江都宫里放飞萤火。
注释:¹姑苏台:在苏州城外姑苏山上。²江都宫:隋炀帝在江都郡(今扬州市)的行宫。今扬州古迹仍有隋萤苑。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
一般¹行乐未知极,烽火²忽至将如何?
译文:这是一样的行乐不知道节制,战乱突然发起那又该怎么办呢?
注释:¹一般:一样。诗中说唐玄宗与前代因荒淫亡国的夫差、隋炀帝一样。²烽火:本指古代报警的信号,后指战乱。
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
可怜蜀道归来客¹,南内²凄凉头尽白。
译文:可怜皇上成了蜀中的归来客,在兴庆宫内晚景凄凉头发全白。
注释:¹蜀道归来客:指唐玄宗。长安收复后,玄宗自蜀中回京,故称。²南内:即兴庆宫,以其在蓬莱宫之南,故名。明皇自蜀归后居于此。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孤灯不照返魂人¹,梧桐夜雨秋萧瑟²
译文:孤灯再照也见不到返魂人,深秋夜里雨滴打着梧桐显得更加萧瑟。
注释:¹返魂人:指杨贵妃。²“梧桐”句: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句意。

  这首题画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白日君心欢不足”写图上的宴乐情况,剩余部分为诗人就画面所发的感慨。

  第一部分按游前、游时、游后的时间顺序组织题材,写得流光溢彩、声沸人迷,把明皇的荒淫之状作了全景曝光。

  写游前,紧扣着个“急”字,表现唐明皇的急不可耐,宫人们的急于应承。“花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诗人落笔于花萼楼,因该楼在兴庆宫之西,系落日的方向,且该楼署为“花萼相辉之楼”,为诸王作乐寻欢之所。“日初堕”,时值傍晚,紫衣宦者就“宫门锁”,明皇的急切、宦者的匆忙,从这时间与动作的紧迫上透露了出来。于叙事之中写人物心理,由其行而见其心,言简意丰,事明意显。写游时,一以灯火渲染气氛。夜游西园,灯火辉煌是一明显特点。诗人写园中灯火,先行直叙“高爇银盘百枝火”,“百枝”言其多;“银盘”承托,映其光;“高爇”显得场面大。写烛多光亮,既表现了夜游的场景,又烘托了游乐的气氛。再从两个侧面写灯光,一是从“亮”的角度说:“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此句通常注释都引《冷斋夜话》中《杨妃外传》中的一段记载:“明皇登沉香亭,诏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钗乱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是岂妃子醉耶? 海棠睡未足耳。’”照此,海棠系指杨贵妃。海棠如醉美人的粉面飞霞,或贵妃似海棠红晕泛光,形象固然很美,比拟也熨贴。可是这却和“海棠欲睡不得成”不合。红烛高烧,杯盘交错,丝竹并作,轻歌曼舞之时,正是贵妃兴酣之际,岂会“欲睡”?这里“海棠”仍以指花为妥。以拟人化方法说海棠欲睡,而游人喧闹使之“欲睡不得成”,反衬欢腾声势之烈。高启诗中以海棠睡不成显示黑夜如白昼,同时又以“红妆照见殊分明”点染了园中景色。一是从“雾”的角度言,“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春雾固然有实写之意,而诗人说是“满庭紫焰”化成的,“百枝火”所以成了“紫焰”,则侍众之多可见。《新唐书·车服志》:“以紫衣为三品之服。”《宦者传序》:“开元天宝中,宦者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诗中先写“紫衣催上宫门锁”,这里讲“紫焰”,足见侍者犹如团团紫雾了。诗人由灯火的“亮”、人影的“雾”把夜游图上的热烈气氛和盘托出。

  二是写游时,以时久烘托情浓。唐明皇耽于玩乐,经久不衰,通宵达旦。夜愈深他们兴愈酣,时愈久他们情愈浓,“内使频呼烧烛换”,蜡烛要频频更换,这时还只是“新谱霓裳试初按”,可见持续时间之长。“知更宫女报铜签”,掌管更漏的宫女把报更的铜签铿然掷地,已是“夜方半”,还说不要催促歌舞,已是风露渐欲冷了,妃子愁衣薄,不胜晓寒,仍无罢意,“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活画出唐明皇耽色误国的荒淫生活。诗人就是这么彩绘了明皇的行乐图。以上是诗人把《明皇秉烛夜游图》平面的画面立体化,无声的画面有声化,含意的画面明朗化,以语言手段描绘了一幅明皇秉烛夜游图。

  诗的后面部分是议论。高启谴责唐明皇的沉酣酒色,忘怀国事,引用适切的古人古事来作议论,文字承接榫合,比拟熨贴合度,警人眼目,发人深省。“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晚唐聂夷中《咏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明皇醉饮终宵,哪有心思想到贫苦受难的老百姓呢。“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吴王夫差筑姑苏台,立春宵宫作长夜饮,结果为越所亡;隋炀帝于江都宫里放萤火取乐,也以覆亡告终。唐明皇如此豪饮娱色,荒政误国,自然免不了乱起奔蜀,酿成悲剧。诗人将唐明皇和夫差、杨广相比,指出“一般行乐未知极”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这首题画诗,也是咏史诗。诗人以古人古事作为后人的鉴戒,说明了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只求自己享乐,乐极必然生悲。清代吴乔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围炉诗话》)此诗作者的旨意全由最后的论中托出。叙与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叙是论的基础,论是叙的升华,叙为论用,论从叙出,由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议论,结合得紧密无罅。

参考资料:
1、 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48-49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082-108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