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庭闱日望归,好催帆影度山霏。团栾共颂椒花处,真乐人间是綵衣。
想见庭闱日望归,好催帆影度山霏。团栾共颂椒花处,真乐人间是綵衣。

sòngchéngsān--hánbiāo

xiǎngjiàntíngwéiwàngguīhǎocuīfānyǐngshānfēituánluángòngsòngjiāohuāchùzhēnrénjiānshìcǎi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lán)¹。露滴轻寒。雨打芙蓉²泪不干。
译文:在夜里酒醒了无梦境,周围一片清静,起来因忧愁而倚靠栏杆。夜深天寒,晶莹的露珠不断滴落,冰冷的秋雨落到荷塘的芙蓉花上,就像清泪未曾干过。
注释:¹阑干:即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²芙蓉:荷花的别名。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佳人别后音尘¹悄,瘦尽难拚(pàn)²。明月无端³。已过红楼十二间。
译文:想起与露人一别之后,彼此音信全无,虽然身体不断地消瘦下去,但还是难以放弃思念。夜已更深,高悬的明月不知不觉地已经移过红楼十二间了。
注释:¹音尘:音信,消息。²难拚:犹难舍。³无端: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这首词抒发的是多情才子月夜相思的别情愁绪。起首二句点出时间是在深夜,隐含的背景是在酒醉之后,交代的事情是“清无梦”和“愁倚阑干”。用“清”字描写夜深人静酒醒之后神志的极端清晰和周围环境的极端宁静,见出词人当时索寞无聊的意绪。“无梦”二字,十分准确地描绘出酒醒之后神经依旧麻木思绪却骤然清醒之后,脑海里出现短暂的思维空白时的惶恐、无聊和失落。

  接下来两句写倚阑干时所见。“雨打”一句,化用唐代白居易《长恨歌》诗意:“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而抒情色彩更浓。这两句写景,实际上饱含着作者的主观色彩。

  过片交代愁因:与佳人一别之后,彼此音讯全无,而一片痴情,却日甚一日,纵然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瘦损不堪,也毫无衰竭之势。“瘦尽难拚”,可见出其愁情的深挚。

  最后两句,又转回写愁倚阑干所见。陷入沉思之中的词人,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地,夜已更深了,明月已经移过红楼十二间了。透过其“愁倚”时间之久,精神之集中,折射出其相思之深挚。“无端”二字,露出怨意,看似怨月,实则是词人内心无绪、愁怨难排时的痴语。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56-158

chǒuér··láijiǔxǐngqīngmèng--qínguān

láijiǔxǐngqīngmèngchóulángànqīnghánrónglèigàn

jiārénbiéhòuyīnchénqiāoshòujǐnnánpànmíngyuèduānguòhónglóushíèrjiān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巨马水¹又东,郦亭沟水²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³于逎(qiú)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yuán)宅其阴¹⁰,西带巨川,东翼¹¹兹水,枝流津通,缠络¹²(xū)(pǔ)¹³,匪(fěi)¹⁴田渔之赡(shàn)¹⁵可怀¹⁶,信¹⁷为游神¹⁸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译文:巨马水又向水流,有郦亭沟水注入其中。郦亭沟水上口在遒县的水边,承接督亢沟水,向水南流,途径紫渊水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南,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水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这支水水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注释:¹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²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³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⁴逎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⁵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⁶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今朝鲜平壤市)。⁷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⁸涿:今河北省涿州市。⁹爰:助词,无义。¹⁰阴:山北水南为阴。¹¹翼:分列左右。¹²缠络:缠绕,环绕。¹³墟圃:田园。¹⁴匪直:不只是,不仅仅。¹⁵赡:丰富,充足。¹⁶怀:怀念。¹⁷信:的确,实在。¹⁸游神:游玩嬉娱。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清溪深不测¹,隐处²³孤云。
译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注释:¹测:一作“极”。²隐处:隐居的地方。³唯:只有。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¹为君。
译文: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注释:¹犹:还,仍然。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茅亭宿¹花影,药院²(zī)³苔纹。
译文: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注释:¹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²药院:种芍药的庭院。³滋:生长着。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¹亦谢时²去,西山鸾(luán)(hè)³
译文: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注释:¹余:我。²谢时:辞去世俗之累。³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⁴群:与……为伍。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际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写诗人夜际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际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龄。说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际花影,药院滋苔纹”,是说夜际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

  尾联就写诗人自己的归志以及对朋友的讽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群,往来尽仙灵”语,与鸾鹤合群,与仙灵为伴,即表示要终身归隐。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对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时王昌龄已登仕途,常建却借赞扬王昌龄归隐之处,说我也要跟随你一起归隐。这是故意这样说,是对王昌龄一种善意的讽劝。这是本诗的主题所在,是与题目《际王昌龄隐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说,常建是在招王昌龄归隐,与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同其旨趣。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9-750

宿wángchānglíngyǐn

chángjiàn tángdài 

qīngshēn yǐnchùwéiyún 
sōngwēiyuè qīngguāngyóuwèijūn 
máotíng宿huāyǐng yàoyuàntáiwén 
xièshí 西shānluánqún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shíèr

 tángdài 

shāntóunánguō shuǐhàoběiliúquán 
lǎoshùkōngtíng qīngchuán 
qiūhuāwēishí wǎnjǐngzhōngbiān 
yǎngbēishēnshì fēngwèirán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雁帖¹寒云次第²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bìn)³时。
译文:秋归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归扑面而来。
注释:¹帖:即贴,靠近,贴近。²次第:依次。³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人杳(yǎo)¹,思依依²,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dài)³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注释:¹杳杳:渺无音讯的样子。²依依:恋恋不舍。³扫黛:扫眉,即画眉。古代女子以黛描画,这里指闺中妻子。

  该词转进层深,深婉动人。“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深秋季节,北雁南飞,排成行列,总是怨恨归去太迟。而大雁能够自由南飞,出使边塞的人却不能回家。“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马是瘦马,道路不是坦途,而是关山道,季节是萧瑟的秋天。词人这是在堆积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词的上片,前二句云秋深而北雁南飞,犹怨归迟,一层;雁可南归而人却难归,一层;后二句再翻进,人已难归,偏又逢瘦马关山,西风扑鬓,又为一层。词的下片明写愁思,一层;而偏于杳杏依依之日闻乌鸦之啼声,一层;最后抬头同望一轮明月,又将思乡情感推进一步,又一层。

  该词手法向称巧妙,层层递进翻转,最后以月牵和,相思深处,婉转动人。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著.《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28页
2、 苏樱著.《纳兰词典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49页

zhōnghǎo··yàntiēhányúnfēi--lánxìng

yàntiēhányúnfēixiàngnányóuyuànguīchíshuínéngshòuguānshāndàoyòudào西fēngbìnshí

rényǎoyǎogèngfāngshùyǒupíngjiāngsǎodàichuāngqiányuèchíxiàngjīnxiāozhàob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