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满脩竹,两贤凛如生。残僧具汤饼,茗椀寒泉清。
南风满脩竹,两贤凛如生。残僧具汤饼,茗椀寒泉清。
归来涉城市,货殖何纵横。溪明漾长桥,履此复畅情。
归来涉城市,货殖何纵横。溪明漾长桥,履此复畅情。
喧寂等一境,人世不足惊。北窗卧微凉,神思才清平。
喧寂等一境,人世不足惊。北窗卧微凉,神思才清平。

cháshānèr--hánbiāo

nánfēngmǎnxiūzhúliǎngxiánlǐnshēngcánsēngtāngbǐngmíngwǎnhánquánqīng

guīláishèchéngshìhuòzhízònghéngmíngyàngzhǎngqiáochàngqíng

xuānděngjìngrénshìjīngběichuāngwēiliángshéncáiqīngpíng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过眼韶(sháo)¹何处也?萧(xiāo)²又是秋声³。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zhěn)孤城。
译文:转眼之间青春年华就已经流失,落叶萧萧寓意着秋天地来临。天边的草已经枯黄了,连着天边的云。夕阳西下,阳光从缝隙中照入,拉长的塔影斜靠在远方的城楼上。
注释:¹过眼韶华:在眼前经过但很快就消失了的春光。²萧萧:风雨声成草木摇落声。³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曰秋声。⁴极天衰草:直到天边的枯草。⁵漏处:指光线透出的地方。⁶枕:临,靠近。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独立荒寒¹谁语²,蓦(mò)³回头、宫阙(què)(zhēng)(róng)。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译文:自己孤独地站在荒郊寒风中,有话却不知道该对何人说,猛然回首,远方的皇宫峻立着。红色的宫墙在迷雾中看不清楚了,站在落日余晖中,看不清这一切,只缘身在高处。
注释:¹荒寒:荒凉寒冷。²谁语:没有人可以交谈。³蓦:突然。⁴峥嵘:山势高而陡。⁵依依:依恋不合的样于。⁶残照:落日余晖。

  这虽然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词。但开头两句却是意味深长的低慨叹。“韶华“和“秋声”有一个鲜明的对比:“韶华”是“过眼”的韶华。而且是“何处也”;“秋声”是“萧萧”的秋声,而且是“又是”的再一次到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春去秋来本是自然的规律,但春天为什么总是那么虚幻那么短暂,而秋天为什么总是那么现实那么难以逃避。这两句,以极简洁的笔法拉开了“悲秋”的序幕。

  “极天衰暮云平”和王维《观猎》的“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有些相似,一样是诗中有面。那画面的下部是枯黄色的无边衰草,上部是暗红色的一天乱云。夕阳染红了地平线上的云彩,从云层缝隙中洒出的霞光给那“一塔”和“孤城”的剪影勾出金色的光圈。这是一幅很有气势的横幅画面。“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那“漏”的金光云气、“枕”的居高临下、“一塔”和“孤城”的肃静沉寂,在秋的荒寒和暮的昏暗衬托之下,透出了一种庄严肃穆之美。天地的寥廓,愈发衬托出人的渺小;天地的永恒,愈发衬托出人的无常。王国维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孤独寂寞——“独立荒寒谁语”。这一句在这首以写景为主的词中,是意味深长的。“谁语”,是“向谁诉说”。显然作者有许多要说的话,但实际上却一句也没说。因为这里并没有一个理解他和倾听他的对象。他只是回过头来继续写眼前景色,于是这些景色突然之间就似乎有了一种“造境”的迷离恍惚之致。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两句,在格律上有些问题。按照格律,此一体的《临江仙》下片重头,也应是前边七个字后边六个字,如魏虔取《临江仙》上片开头曰,“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下片开头曰“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平仄格式完全相同。而王国维这首词上片开头是“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下片开头却是“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这是不合格律的。在《人间词》中,不合格律的地方并非只有这一处。

  “蓦”字强调一种突然产生的感觉。“宫阙峥嵘”,是指“孤城”中的“宫阙”。它虽然在红墙和烟雾的笼罩之中,似乎有些虚无缥缈,却仍然显得高峻伟岸。而且,夕阳的那最后一点光线始终在宫阙“最高层”徘徊不去,似有依依难舍之意。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都是远望,都写到斜阳下的景色。但比较而言,上片的写景是比较客观的。而下片的写景则展开联想。“宫阙”、“红墙”、“高层”这些词语涉及到一个王朝。而那“红墙隔雾未分明”,一方面是说红墙和红墙中的宫阙看不清楚,一方面也可以说红墙中的某些事情外边的人粉不清楚。比如,穷途末路的大清王朝还有没有转机,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去。这一切,当时都在未知之数,所以是“未分明”。至于那“最高层”的宫阙,它可以象征皇帝,可以象征清王朝,但也可以象征作者的某种理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6-10.

línjiāngxiān··guòyǎnsháohuáchù--wángguówéi

guòyǎnsháohuáchùxiāoxiāoyòushìqiūshēngtiānshuāicǎoyúnpíngxiéyánglòuchùzhěnchéng

huānghánshuíhuítóugōngquēzhēngrónghóngqiángwèifēnmíngcánzhàoyōngzuìgāocéng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雕文刻镂(lòu)¹,伤农事者也;锦绣纂(zuǎn)²,害女红³者也。农事伤,则纂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纂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gēng),后亲桑,以奉宗庙粢(zī)(chéng)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yáo),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wú)攘弱,众毋暴寡,老耆(qí)以寿终,幼孤得遂长¹⁰。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¹¹万民。县丞¹²,长吏也,奸法¹³与盗盗¹⁴,甚无谓¹⁵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职!不事官职耗(mào)¹⁶者,丞相以闻,请¹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译文:在器物上雕镂花纹图形,是损害农业生产的事;编织精致华丽的丝带,是伤害女工的事。农业生产受到损害,就是饥饿的根原;女工受到伤害,就是受冻产生的根原。饥寒同时出现,而能不做坏事的人是很少的。我亲自耕种田地,皇后亲自种桑养蚕,为的是给祭祀祖庙时提供谷物和祭服,为天下人民作个先导。我不接受进献的物品,减少膳食,减少老百姓的徭役赋税,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种田和养蚕,平时就有积蓄,用来防备灾害。要使强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欺凌人少的;使老人能长寿而终其天年,小孩和孤儿们能顺利地成长。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粮很少,原因在哪里呢?是不是有些奸诈虚伪的人担任了官职,官吏用财物作交易,掠夺百姓,侵害人民?县丞,是县吏中的首领,他们借着执法的机会做坏事,助盗为盗,这样实在是失去了朝廷设置县丞的用意。命令郡守们各自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不忠于职守、昏昧不明的郡守,丞相把他们的情况报告我,要请求治他们的罪。特把这道命令宣告天下,让大家明确知道我的意图。
注释:¹雕文刻镂:指在器物上雕刻文采。镂:雕刻。²纂组︰赤色丝带。纂,音“转”。³女红︰女工,指采桑、养蚕、织衣。⁴为非︰做坏事。⁵粢盛:古时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⁶太官︰管理皇帝饮食的官。⁷繇赋︰徭役、赋税。⁸畜积︰蓄积。⁹耆:古称六十岁。¹⁰遂长︰成长。¹¹侵牟︰剥削、侵蚀。牟,害虫也。¹²县丞︰县令之佐,属吏之长。¹³奸法︰因法作奸。¹⁴与盗盗︰和强盗一同抢夺。¹⁵无谓︰没有道理。¹⁶耗乱:昏乱不明。¹⁷请︰定。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¹,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²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注释:¹悲寂寥:悲叹萧条。²春朝: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一鹤排云¹上,便引诗情到碧霄(xiāo)²
译文: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注释:¹排云:指排开云层。排:推,有冲破的意思。²碧霄:青天。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
1、 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755-756

qiūèrshǒu ·

liú tángdài 

féngqiūbēiliáo yánqiūshèngchūnzhāo 
qíngkōngpáiyúnshàng biàn便yǐnshīqíngdàoxiāo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¹诗句。万种消魂(hún)²多寄与:斜阳天外树³
注释:¹断肠:形容伤心之至。²消魂:悲哀情,亦作“销魂”,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布局矣。”³“斜阳”句:用辛弃疾“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意。
施绍莘是个隐逸之士,但较少明末山人气。他的词曲中每多冷眼看世态的意蕴,生际明末,哀伤情常在心底。这阕小令从题面看是“伤春”,就词心言则是伤时。上片冷峻,写出危颓之世,迷惘如梦,而“墙里”人依旧“笑语”如常。不知是麻木,还是醉生梦死的荒唐。下片将视线收敛内观自照,“无计”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苦永远属于清醒人,这又是一种难解之谜。“万种消魂”只能化为诗句,实也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然而此种“幸”,仿佛是天公的特定惩处。用断肠之苦换取若干文字,能说不是大不幸。此词警策之句首在“如梦一庭空絮”,将醉者以及醒而“无计”者全溶进了梦游般的境界。那种时代的悲剧性的深刻,由此凄婉情韵中毕见。

jīnmén··chūn--shīshàoshēn

chūnmèngtíngkōngqiángqiūqiānrénxiàohuāfēiliāoluànchù

liúchūnzhùzhǐyǒuduànchángshīwànzhǒngxiāohúnduōxiéyángtiānwàishù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长林¹众草入秋荒²,独有幽姿(zī)³晚香。
注释:¹长林:指大片的树林,广阔的树林。²荒:荒芜。³幽姿:谓清幽秀美的姿态。⁴逗:此处有散发、溢出之意。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每向风前堪寄傲(ào)¹,几因霜后欲留芳。
注释:¹每向句:谓秋兰即使在风中亦傲骨挺然,不屈服。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名流¹赏鉴(jiàn)还堪佩²,空谷³知音品自扬
注释:¹名流:指文人雅士,有名望的人。²佩:古人多有佩戴兰花以示清雅、以求吉祥的习惯。³空谷:犹言深谷。⁴扬:昂扬,张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一种孤怀¹千古在,湘江词赋(fù)奏清商²
注释:¹孤怀:谓清高孤傲的情怀。²湘江句:谓屈原流放于湘江畔所作的兰橘颂歌,一直付诸乐律,传唱至今。清商:古五音之一,商声。后则以之指各种乐曲。
向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是谓其品操高洁,风姿清雅,历来诗家吟诵者甚多。静诺此诗,一承前辈诗人旨趣,对兰草的清香傲骨,雅姿洁品作了进一步的阐扬。当然,诗言其志,内中自然寄托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说诗人以兰自况,亦无不可。至少我们可以认为,诗人爱兰,爱得很深沉很真挚,犹如千余年前楚三闾大夫屈原那样。这便是诗人的心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