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五阴窟,四蛇共同居。黑暗无明烛,三毒递相驱。
可笑五阴窟,四蛇共同居。黑暗无明烛,三毒递相驱。
伴党六个贼,劫掠法财珠。斩却魔军辈,安泰湛如苏。
伴党六个贼,劫掠法财珠。斩却魔军辈,安泰湛如苏。

shīsānbǎisānshǒuèrèr--hánshān

xiàoyīnshégòngtónghēiànmíngzhúsānxiāng

bàndǎngliùzéijiélüècáizhūzhǎnquèjūnbèiāntàizhàn

寒山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谁种萧(xiāo)¹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²
译文: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篁一片?萧萧竹叶伴我吟诗,偏偏提醒我为闲官。
注释:官舍:即官府。¹萧萧:象声词,草木摇落声。²闲官:指当时诗人所任商州团练副使之职。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不随夭艳¹争春色,独作孤贞待岁寒。
译文: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作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注释:¹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译文: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明年纵便量(liàng)¹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译文: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注释:¹量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

  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

  第一、二两句是对竹子的描写。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辣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点出“官舍竹”,即为“闲官”。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对竹子所展开的联想。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作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作。诗人仿佛不期遇见了可以倾心交谈的知己,全身沉浸在一片碧绿透明的溪流里,这里诗人有形象上的暗示与精神上的契合,是以竹自况,暗寓了自己不愿随势就俗的清高品格。

  第五、六两句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拂”和“侵”两个传神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第七、八两句是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既具骚人风致,同时照应颔联中“独作孤贞待岁寒。”第二年四月,诗人果真“量移”至解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

  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

参考资料:
1、 李世琦评注.《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述志卷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152
白鹭儿,最高格。
白鹭儿,最高格¹
译文:白鹭儿,品格最高尚。
注释:¹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毛衣¹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²独凝寂³
译文: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
注释:¹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²喧呼:喧嚣,吵嚷。³凝寂:宁静不噪。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孤眠不不¹草,久立潺(chán)潺石²
译文: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注释:¹不不:草茂盛貌。²潺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¹
译文: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注释:¹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是咏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况味。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

  “白鹭儿,最高格。”开头两句,就带有人类的道德评价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写的动物身上去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所歌咏的实际对象,决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无知的鸟,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毛衣新成雪不敌”,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孤眠芋芊草,久立潺潺石”两句,形象而具体地刻画出白鹭儿的居处环境和神态。它所居之处绿草丰美,芳馨清丽;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谓“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孤眠”、“久立”两句不仅写出白鹭儿的身姿神态,而且象征着不随声附和、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品格。“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在“孤眠”、“久立”之后,前方没有阻挡,白鹭振翅飞向遥空,“云”在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云彩了,在作者眼里“云”象征着革新的阻力,而“无云”两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贬谪之后,前方能云雾消散,一片清明,给自己一片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空间。“正无云”而“飞去”更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果敢的行动。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过白鹭儿的外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前,诗人所描写的白鹭儿的形象与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体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此诗也具有拟人的表现手法。

  白鹭儿的纯白无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来比拟革新志士,比较准确、贴切。雪白的羽毛,象征他们的清白无垢;在众禽的喧哗中保持岑寂,象征他们在宦官嚣张跋扈时不随声附和;孤眠在草泽之间,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们虽然被贬谪在荒僻远郡,但坚贞不屈,特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振翼高飞,直入碧霄,更象征他们远大的理想,希望能继续进行革新事业的雄心壮志。对白鹭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这只纯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在《刘梦得文集》中入“乐府”类,是作者学习民歌结出的硕果之一。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三、七、五字句相递出现,使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全诗用入声韵,音长短促,产生直截明快的效果,与内容十分协调。

参考资料:
1、 王元明.刘禹锡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45-47
2、 芦荻.刘禹锡及其作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144
恨沙蓬,偏随人转,更怜雾柳难青。问征鸿南向,几时暖返龙庭。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飚千里,送度长城。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秋声,宿定还惊。愁里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断续,终夜伤情。跨羊小儿争射,恁能到,白蘋汀。尽长天遍排人字,逆风飞去,毛羽随处飘零,书寄未成。
恨沙蓬,偏随人转,更怜雾柳难青。问征鸿南向,几时暖返龙庭¹。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飚(biāo)²千里,送度长城。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dī)³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译文:可恨那飘转的沙蓬,偏偏要随人迁徙,更让人伤心的是,那烟雾中的老柳不再返青。试问南飞的大雁,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北地龙庭?只见那漫无边际的轻烟和白雪,被北方的大风吹送到千里之外,来到了长城脚下。大雁啊,当你飞经并门的时候,能否暂时驻足停留?你看:那头发斑白的牧羊人,青在北海边上与李陵执手惜别!
注释:¹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后汉书·窦宪传》有“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李贤注:“匈奴五月大会龙庭,祭其先、天地、鬼神。”冒顿,汉时一匈奴单于名。区落,部落也。²鲜飚:清风。苏武牧羝:《汉书·苏武传》载苏武使匈奴,单于迫降,武不从。“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羝弗乳,以绝武返汉之望。“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欲劝之降,武弗从。“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³羝,公羊。

  这首词是屈大均寄居西北时所作。时值深秋,词人见到南飞的大雁,兴起离乡背井、客居异地的落拓愁苦之思,同时也借此暗寓世间风波青恶,清人入主中原之后,自己作为前朝遗民的黯淡心理。

  词从描摹塞外秋色人手:风沙迷目,蓬草飞转,令人神丧。古人有“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之句,这里以沙蓬的飘飞极言风沙弥漫、满目凄凉。由此又感叹青青柳色已不复可见,节序到了一年最令人感伤的时候。词人问南去的鸿雁,何时飞归北地,从而逗出“送雁”的主题。龙庭,本指古代匈奴的王庭,此泛指西北边陲。“青有”三句从雁推开去,复写景物:北方的秋天已十分寒冷,雪花飞舞,故云“无边烟雪”;大风时作,象是有意要吹送鸿雁度越长城,南归水泽。这里紧扣归雁而真实地描绘出北地秋光,然于景物中已逗出道途险恶、南归不易的消息。“向并门”四句则由雁而带出人。“白首牧羝人”云云本用汉苏武典,苏武出使匈奴,被留滞十九年,牧羊海上,白首始归,及其归时,曾与投降匈奴之汉将李陵握别,世传“携手上河梁”诸诗就是苏李的赠答之作。这里屈大均显然以苏武自况,以此借喻自己天涯漂泊的身世和忠于前朝、不屈不挠的精神。屈大均间关万里来到西北,本有谋图组织抗清力量的期望,青与当时顾炎武等人的西北之行目的相同。然而不久他便感到事与愿违,复明的希望终成泡影,清王朝的统治日渐巩固,故他于诗中再三表现了自己的失望和悲伤:“未有英雄羽化期,茫茫一剑报恩迟”(《塞上感怀》);“平生壮志成萧瑟,空复哀歌吊战场”(《望云州》)。这些也都是他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首词中他以白首牧羝的苏武自比,青说明自己心系旧朝,不忘中原的坚贞爱国之心,同时感叹壮志未酬、复国无望的悲凉意绪。

  如果说上片以描述景物为主,那么下片就更多感情的抒发。秋声,是萧瑟凄清的,这北国的秋声无疑比欧阳修笔下的秋声更为令人愁伤。那狂风的呼啸,那掠过长空的雁鸣,都令独处异乡的词人惊魂不定。那朦胧的月色,在黄沙弥漫和浓重的夜雾里不甚分明,更增添了词人的愁思哀绪。加上哀怨的笳声,断断续续的捣衣声,都令人悲从中来。从“秋声”至“终夜伤情”,渐将自己惆怅的心情刻画殆尽,如色彩浓重的油画,层层着色,令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跨羊小儿”指胡人。大雁南飞,恐遭胡人箭伤,故说担心它们是否能到达南方。这里词人以雁自况,说自己担心受人残害,难返故园。屈大均一生不与清廷合作,故时时有遭到迫害的危险,词人借物咏怀,表达了对形势的失望和对安危的担忧。故这里的“跨羊小儿”云云显比清政府,一方面表现了对清政府的蔑视;一方面也说明清人入关之初采取了血腥的屠杀政策,时时威胁着反清人士的生命。于是词人感到了更深的忧愁。大雁于天际排成了人字,然因逆风千里,胡骑纷射,恐难到达那布满白蘋的江南水泽,未免毛羽飘零,故词人说自己的乡书也难以寄达,其中显然暗寓了词人无限的怅惘与不安。

  此词名为送雁,实借物抒怀。词中将人与雁混同一气,莫可明辨。句句写雁,而未有一句脱离人,可谓人中有物,物中有人。故全词比兴遥深,余味曲包,既有含蓄不露的意韵,也不乏深厚的感情色彩,故读来恻恻感人,于哀怨中见悲愤,于忧虑中见世情,可谓是一阕明遗民的悲歌。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衮师¹我骄儿²,美秀乃无匹³
译文:衮师啊,我最爱的骄儿,你美好聪敏,无人能比。
注释:¹衮师:作者的儿子的名字,大约生于会昌六年(846年),此时约四岁。²骄儿:宠爱的男孩。³无匹:无比。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文葆(bǎo)¹未周晬²,固已知六七³
译文:裹在绣褓中未满周岁,就已经知道“六”和“七”。
注释:¹文葆:包裹婴儿有的绣花小被。葆同褓。²周晬:周岁。³知六七:知道六、七的数目。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lì)
译文:四岁便知道自己的姓名,不再眼睁睁贪馋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交朋颇窥观¹,谓是丹穴物²
译文:朋友们常常暗地里端详,说你像丹穴山的凤凰。
注释:¹窥观:从旁暗自观察。²丹穴物:指凤凰。《山海经》丹穴山上有凤凰。这里比喻衮师。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前朝¹尚器貌,流品方²第一。
译文:¹前朝:指魏晋南北朝。²方:比。此言魏晋南北朝人很看重仪表风度。如果衮师生在当时,定会评比为第一流。
注释:¹前朝:指魏晋南北朝。²方:比。此言魏晋南北朝人很看重仪表风度。如果衮师生在当时,定会评比为第一流。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不然¹神仙姿,不尔燕鹤骨²
译文:说他要不就是神仙般的风姿,要不就是燕颌鹤步的贵骨。
注释:¹不然、不尔:类似“要么是……要么是……”²燕鹤骨:贵人相。以上六句是客人们的赞美话。以下两句自谦。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译文:朋友们怎能这样夸奖呢?无非让我这衰朽的人欢喜。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青春妍和月¹,朋戏浑甥(shēng)²
译文:孩子们在这和美的春天,结伴嬉游,不分舅甥叔侄。
注释:¹妍和月:温暖的季节。²浑甥侄:辈份乱了。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译文:绕着厅堂追逐,又穿过树林,闹声像铜锅中的开水翻溢。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门有长者来,造次¹请先出。
译文:每当门前有大人来访,衮师便急忙抢先迎接。
注释:¹造次:匆忙间不顾礼节。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
客前问所须¹,含意不吐实。
译文:客人上前去问他想要些什么,他却隐藏心意不把实话说出。
注释:¹问所须:问他想要什么。
归来学客面,闱败秉爷笏。
归来学客面,闱败秉爷笏(hù)
译文:送客回来就学客人的样子,破门而入,拿着阿爸的朝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译文:有时嘲笑客人像张飞那样大胡,有时嘲笑客人像邓艾那样口吃。
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豪鹰毛崱(zè)(lì)¹,猛马气佶(jí)(lì)²
译文:他像雄鹰般展翅耸立,又像骏马般气概奇崛。
注释:¹崱屴:高耸。²佶傈:健壮。
截得青篔筜,骑走恣唐突。
截得青篔(yún)(dāng)¹,骑走恣(zì)唐突²
译文:有时砍下了青竹子,骑上竹马恣意驰突。
注释:¹篔筜:竹子。这四句写他有时学雄鹰,有时学骏马,有时折根竹子当马骑。²唐突:横冲直撞。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忽复学参军¹,按声唤苍鹘(hú)
译文:忽然又学做参军戏,压低嗓子呼唤“苍鹘”。
注释:¹参军、苍鹄:唐代参军戏中的主角和配角。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
又复纱灯旁,稽(qǐ)¹礼夜佛。
译文:又走到纱灯的旁边,学人叩头礼拜夜佛。
注释:¹稽首:叩拜。
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仰鞭罥(juàn)¹蛛网,俯首饮花蜜。
译文:举起鞭子撩取蛛网,低下头来吸尝花蜜。
注释:¹罥:挂。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欲争¹蛱蝶轻,未谢²柳絮疾。
译文:要跟蝴蝶比比轻盈,要和柳絮赛赛快捷。
注释:¹争:比。²谢:让。
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阶前逢阿姊,六甲¹颇输失。
译文:在台阶前面遇到了阿姐,跟她赌赛六甲频频输失。
注释:¹六甲:一种棋类游戏。这两句说他缠着姐姐玩六甲,但总输。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
凝走¹弄香奁(lián),拔脱金屈戍(shù)²
译文:硬要跑去翻弄她的妆奁,把匣子的铰链一下拉脱。
注释:¹凝走:硬是跑过去。²金屈戍:梳妆匣上的铜扣环。
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¹
译文:抱开他还反复挣扎,威吓他也无法制屈。
注释:¹抱持四句:别人抱他离开,他挣扎反抗。大人发火他也不怕。用力拉住窗子,用唾沫去擦琴上的漆。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
曲躬牵窗网,衉(kè)唾拭琴漆。
译文:弯着身子去拉窗户的网格,把唾沫吐在琴上拭亮表漆。
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有时看临书¹,挺立不动膝。
译文:有时看大人临写碑帖,挺直腰杆不移动两膝。
注释:¹临书:临摹书法。商隐能书法,字体似《黄庭经》。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译文:见到古锦就请求允许他裁剪书衣。看到卷书用的玉轴也要索讨。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请爷书春胜,春胜¹宜春日。
译文:请求阿爸书写春胜,知道春胜最宜春日。
注释:¹春胜:古时在立春这一天,士大夫家里剪彩绸作成小幡,上写“宜春”二字,挂在花枝上,叫作春胜。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
芭蕉斜卷笺(jiān),辛夷低过笔。
译文:未展的芭蕉像斜卷着的笺纸,含苞的辛夷像他递来的毛笔。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¹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译文:阿爸从前喜欢读书,勤奋刻苦独自著述。
注释:¹爷:父亲。此对着儿子自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shī)
译文:如今憔悴衰老年近四十,身上无肉特别害怕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¹
译文:儿啊千万不要学阿爸,读书应举求科名甲乙。
注释:¹甲乙:唐朝科举制度,录取进士分为甲、乙两第,明经科则分甲乙丙丁四等。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ráng)(jū)司马法¹,张良黄石术²
译文:应去学学司马穰苴的兵法,还有黄石传给张良的战术。
注释:¹穰苴司马法:穰苴是春秋时齐国的名将,喜欢研究兵法。因他曾任大司马,通称为司马穰苴。齐威王命人整理古代司马兵法,把穰苴兵法也附在其中,称为司马穰苴兵法,简称司马法(参《史记·司马穰苴列传》)。²张良黄石术:《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年轻时曾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即黄石公),送他一部《太公兵法》,并且对他说:“你读了这部书,便可以作帝王之师了。”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便为帝王师,不假¹更纤悉²
译文:只要这样就能做帝王之师,不须依靠其他琐细的学识。
注释:¹假:依靠,凭借。²纤悉:细微,这里指繁琐的儒家经书及其注释。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况今西与北,羌戎¹正狂悖(bèi)
译文:何况现在国家的西北,羌戎正在猖狂地叛逆。
注释:¹羌戎:指党项、回纥及吐蕃贵族。这四句说西北异族作乱,征讨或安抚都无效果,就像人生了病,久难治愈。
诛赦两末成,将养如痼疾。
诛赦两末成,将养如痼(gù)疾。
译文:征讨或安抚都毫无成效,好比养痈为患终成痼疾。
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
儿当速长大,探雏¹入虎窟。
译文:儿啊你要快快长大成人,为探得虎子要深入虎穴。
注释:¹雏:此指小老虎。这句暗用汉代名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意,希望衮师长大为国安边。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zhì)¹
译文:应当用武功去博取万户侯,不要一辈子死守一部经帙。
注释:¹一经帙:经即儒家的经典。帙:书衣。

  西晋诗人左思写过一首《娇女诗》,描绘他的两个小女儿活泼娇憨的情态,生动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杜甫《北征》中有一段描写小儿女娇痴情状的文字,就明显受到《娇女诗》的启发。李商隐这首《骄儿诗》,更是从制题、内容到写法都有意学习《娇女诗》,但它又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有自己的独特风貌。

  本首诗是作者为自己的儿子李衮师写的,诗中描绘出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灵巧的儿童形象。这恰与作者“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的贫寒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十分担心儿子将来会重复自己的遭遇,因而希望他学兵法,长大为国安边,不要死啃经书,弄得一事无成。诗的大部分篇幅写儿子,惬意、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写自己篇幅虽不多,但感慨弥深,自嘲自怨,深寓怀才不遇之悲愤。然而说到国事,又流露出真诚而深切的担忧。全诗主要用叙事笔法,细节描写饶有情趣,生动逼真。

  诗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欲慰衰朽质”,写骄儿衮师的聪慧和亲朋对他的夸奖。“衮师”两句总提,“美”侧重于外在的器宇相貌,“秀”侧重于内在的灵秀聪敏,以下两层即分承“秀”、“美”。“文葆”四句反用陶潜《责子诗》:“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觉梨与栗。”顺手接过陶潜责备儿子愚笨的事例,变作夸赞骄儿聪明灵秀的材料,驱使故典,如同己出。“交朋”六句,转述亲朋对衮师器宇相貌的夸奖,说他有神仙之姿,贵人之相,是第一流人品。亲朋的这种夸奖,不过是寻常应酬,但诗人却似乎很相信它的真诚,不然不会那样兴会淋漓,连亲朋的口吻都忠实地加以传达。尽管接下去诗人又说:“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似乎认为亲朋的过分夸奖只是为了安慰自己这个蹉跎半生、衰朽无用的人,实际上在貌似自谦的口吻中流露的恰恰是对爱子的激赏。田兰芳评道:“不自信,正是自矜。”这是很能揣摩作者心理的。但在对爱子的这种激赏中,也隐含着诗人蹉跎潦倒的悲哀。末段自慨憔悴和对骄儿的希望都于此伏根。

  第二段,从“青春妍和月”到“辛夷低过笔”,描写骄儿的各种活动和天真活泼的情态。“青春”四句,先总写“朋戏”的喧闹,以下再具体写衮师。“门有”四句,写来客时衮师抢着要出去迎接(在好客之中可能隐含着某种不自觉的愿望),但当客人问他想要什么时,他却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说(出于懂事而产生的羞怯),这和上段的“眼不视梨栗”一样,都是对儿童心理神情的传神描写。“归来”十二句,描绘衮师如何摹仿他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有趣情事:捧着父亲的手版摹仿客人急匆匆地进门,摹仿大胡子张飞的形象和邓艾口吃的神情(可能是摹仿说书人的表演),摹仿豪鹰和猛马的气势和形状,摹仿参军戏里参军和苍鹘的表演,摹仿大人在纱灯旁拜佛。摹仿是儿童的天性,但不同性别的儿童摹仿的对象却很不相同。诗人的骄儿在聪慧灵巧、活泼天真中显出男孩子的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有时还不免带点滑稽和恶作剧的成分。这一节的句法也错综多变,既与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孩子的兴趣不断转移变换)相适应,又使这段描写不显得平板沉闷。“仰鞭”四句,写骄儿举鞭牵取蛛网、俯首吸吮花蜜为戏,形容其动作的轻捷。“蛱蝶”、“柳絮”是“饮花蜜”、“蛛网”产生的自然联想。“阶前”六句,集中描写因“赛六甲”(比赛书写六十甲子,也有说是赛“双陆”的)而引起的一场风波:赛输了“六甲”,就硬是要跑去弄翻姊姊的梳妆盒,拗脱了上面的铰链;当阿姊要抱开他时,他死命挣扎,索性赖在地上,对他发怒威吓也不能制止。这一节活动的场所又从室外移到室内,把小儿女玩耍嬉闹的情景和衮师恃宠仗幼、故意耍赖撒泼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出题目中的那个“骄”字──既明写衮师的骄纵,又暗透父亲的骄宠。在诗人眼里,孩子的耍赖撒泼也别有一番可爱的情趣。当读到“威怒不可律”时,读者也不禁要和在一旁观赏这场趣剧的诗人一样,露出会心的微笑。“曲躬”十句,写衮师进入书房后的活动:顺手拉过窗纱,吐口唾沫拭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父亲临帖,要求用古锦裁作包书的书衣,用玉轴作书轴,递过纸笔请父亲在“春胜”上写字。这些行动,既充满孩童的天真稚气,又表现出对书籍、文字、音乐的爱好,上承“丹穴物”的赞誉,下启末段关于读书的议论。其中象“咳唾拭琴漆”、“挺立不动膝”和“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斜卷之笺如未展之芭蕉,低递之笔如含苞之木笔)等句,都是绝妙的写生。整个一大段描写,虽然在孩子活动的场所和内容上略有线索可循,但并无严密的结构层次,似乎是有意用这种随物赋形、散漫不拘的章法笔意,构成一种自由活泼的情趣,以适应所要表达的生活内容──儿童的天真与活力。以“青春妍和月”开始,以“芭蕉”、“辛夷”结束,中间似不经意地插入“蛱蝶”、“柳絮”等事物,使孩子的嬉戏在春意盎然的气氛中展开,更衬托出孩子的生气与活力。而在这一系列不断变换的嬉戏画面后,则隐藏着一个始终跟随着活动中的骄儿的镜头,这就是诗人那双充满了爱怜之情的眼睛。

  最后一段,抒写因骄儿引起的感慨和对骄儿的期望。“爷昔”四句,慨叹自己勤苦读书著述,却落得憔悴潦倒,困顿失意。“无肉畏蚤虱”,是幽默的双关语。明说身体消瘦,暗喻遭到小人的攻讦。《南史·文学传》载:“卞彬仕不遂,著蚤、虱等赋,大有指斥。”诗人自己也写过一篇《虱赋》,其中有句说:“汝职惟齧,而不善齧.回臭而多,跖香而绝。”这首诗里的“蚤虱”大概正是指这种专门攻讦穷而贤者的小人。“儿慎”六句,告诫儿子不要再走自己走过的读经书考科举的道路,而要读点兵书,学会辅佐帝王的真本事。“况今”八句,更进而联系到国家而临的严重边患,希望孩子迅速成长,为国平乱,立功封侯。这一段蕴含的思想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式的牢骚不平,也有“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一类的深沉感慨,更有徒守经帙,于国无益,于己无补的深切体验与痛苦反省。诗人未必认为学文一定无用,也未必真正否定“读书”、“著述”,但对死守经书、醉心科举的道路确有所怀疑。

  左思的《娇女诗》止于描绘娇女的活泼娇憨,李商隐的《骄儿诗》则“缀以感慨”,有人曾批评这首诗“结处迂缠不已”(胡震亨)。这种批评恰恰忽略了《骄儿诗》的创作背景、创作特色,把学习看成了单纯的摹仿。和左思以寻常父辈爱怜儿女的心情观察、描绘骄女不同,李商隐是始终以饱经忧患、身世沉沦者的眼光来观察、描绘骄儿的。骄儿的聪慧美秀、天真活泼,正与自己“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从而加深了身世沉沦的感慨;而自己的困顿境遇又使他对骄儿将来的命运更加关注和担扰:自己的现在会不会再成为孩子的将来?“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的感慨和期望正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产生的。屈复说:“胸中先有末一段感慨方作。”这是很精到的。正因为有末段,这首诗才不限于描摹小儿女情态,而是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对“读书求甲乙”的生活道路的怀疑,抒发了困顿失意的牢骚不平,其思想价值也就超越了左思的《娇女诗》。

  诗选取儿童日常生活细节,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的风趣。但在它们的后面却饱含着诗人的沉沦不遇之泪。全诗的风格,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吧。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31-1234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¹阴。
译文:天寒地冷风雨交加,天气阴暗楚城一片苍茫。
注释:¹楚城:楚王城,湖北秭归屈原故里(湖北宜昌)。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一尊广陵¹酒,十载衡阳²心。
译文:还记得我们曾在广陵开怀畅饮,在衡阳倾心交谈,尊经意间,已成为过往。
注释:¹广陵:古代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广陵区)。²衡阳:湖南中南部,衡山之南。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译文:人生的祸福尊可预料,悲欢离合又怎能确定?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译文:今天的相逢后就是长久的别离,即使以后会见面,尊如珍惜今日的相聚。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译文:朋友啊,虽然身在遥远的江海,但我们的内心却牵挂着朝廷,如同云海紧紧地连接着京城。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駸駸。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駸(qīn)(qīn)
译文:一旦出仕,一定致力于建功立业,策马扬鞭,骏马奔跑地多么迅疾!

biéliú--wángchānglíng

tiānhángèngcāngmángchǔchéngyīnzūn广guǎnglíngjiǔshízàihéngyángxīn

zhàngliàobēihuānxúnxiāngféngchéngyuǎnbiéhòuhuìjīn

shēnzàijiānghǎishàngyúnliánjīngguóshēnxíngdānggōngqīnq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