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循化机,万物随动息。
众星纷荧荧,天运齐供北。
四时循化机,万物随动息。
众星纷荧荧,天运齐供北。
陆文圭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烟波¹不动影²沉沉,碧色³全无翠色深。
译文:湘山湖面烟波浩渺,水中山影沉沉,浅淡的湖色全无,只有一片深深翠色。
注释:¹烟波:洞庭湖的沏面。烟,一作“风”。²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³碧色:淡颜色。⁴翠色:深颜色。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¹是水仙²梳洗处,一螺青黛(dài)³中心。
译文: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注释:¹疑:一作“应”。²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³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⁴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逼真地描绘君山倒影入手,笔势凝致,重彩描绘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的倒妙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泼,善于想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在不借助浓词艳句而竭力形象雕饰的原则下,把事物摹写得维妙维肖,准确表现辜物的形态,蕴藉深刻,达到形神俱备的艺术境界。

  诗中写君山,没有用色彩浓丽的词藻作刻画、形容,而只是信手走笔,以极其朴素简练的笔墨操物构景,勾勒出开阔的画面。开首用“烟波”一词别开生面地写君山的倒影以起笔,作者虽写君山之貌,但先避开,没直写,而用平静如镜的湖水来衬托君山气势的凝重。用“影沉沉”来突写君山磅礴之状。“碧”是湖色之浅淡,岌翠”指山色之浓重。此笔抑碧水而扬青山,以湖作背景,突现君山。

  作者首先描绘的不是偌大的洞庭湖,也不是苍翠的君山,而是用山的照影来写山的气势。这幅深浅各异的山水画,画面上水天相连,有一山的倒影正好列于画屏当中。上面的湖色与影中的山色,山色重于湖色,深翠与浅碧两两对照,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幅写意山水画,勾勒出事物的形态时用的是粗略的笔俗,所着的色彩既淡雅也很单一,自然突出了君山可爱的生趣。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心。”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展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5-27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

jūnshān

yōngtáo tángdài 

yāndòngyǐngchénchén quáncuìshēn 
shìshuǐxiānshūchù luóqīngdàijìngzhōngxīn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东风吹绽¹红亭树²,独上高原愁日暮。
译文:东风吹裂了红亭旁的树木,我走上高原惆怅的远眺日薄西山。
注释:¹绽:裂开。²红亭树:红色亭子旁的树。
可怜骊马啼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可怜¹(lí)²蹄下尘,吹作游日眼中雾。
译文:只可惜当年骊马疾蹄下的尘土,都已经化作游日眼中的迷障。
注释:¹可怜:可惜。²骊马:纯黑色的马,一般为贵族所骑。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译文:远处的青山渐渐凸显,高挂的太阳渐渐低垂,只听见荒园里冻雀的声声凄厉惨叫。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三归台¹(pàn)古碑没(mò),项羽坟头²石马³(sī)
译文:三归台边的古碑已经被时光湮没,只有项羽坟前的石雕马振古长嘶。
注释:¹三归台:古建筑物,相传是春秋时齐国上卿管仲所筑。²项羽坟头:《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葬于谷城。谷城为古邑名,在东阿县境内。³石马:坟前的石雕马。

  这首诗描写诗人登高远望,面对夕阳古道,荒草野冢时的所感所思。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兼以联想,刻画出一个寂寞、寒荒、阴森的景象。这首诗表现出诗人虽有自卑,但至死也不甘雌伏的斗志。

  首联写作者看到的夜景及内心之愁。“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这两句具有象征意义。东风吹得红亭的树上绽开了花朵,这本是一种美丽的景色,但暗夜却已经要来到了。没有人感觉到这繁华中潜伏着的危机,只有他一个人为此而忧愁。为什么,就因为他远远高出于众人之上,他站在山顶。

  颔联写诗人对众人的轻蔑。“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在贵人所骑的骊马边讨生活的可怜虫,他们为骊马所扬起的灰尘迷住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而那些骑在骊马上的贵人呢,当然也都处于这位“独上高原”的诗人的脚下。他可怜这些卑贱的人物,他是高踞于他们之上的智者。不过,这同时也是写实,写出了他从高原往下望的感觉。

  颈联交代时间的流逝。“青山渐高日渐低”只是一般性的过渡。“荒园冻雀一声啼”则是点睛之笔。这句不仅极写景色的萧杀、荒凉,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这个高出于众人的智者,在现实中却又是如此地遭到冷遇,如此凄凉,不过是荒园的一只冻雀,他的啼声虽然划过了垂暮的天空,引起闻者的战栗,但他的啼声又能传到多远,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这里,诗人从极度的自尊转到了极度的自卑,但在自卑中仍然显现出兀傲不平。

  尾联是作者的怀古联想。“三归台畔古碑没”极写荒凉,是“青山渐高日渐低”的引伸,下句进一步写至死不渝的兀傲、永不屈服的精神,是“荒园”句的引伸。石马的嘶鸣固然出于想像,但在这想象中却正显示了诗人至死也不甘雌伏的斗志,不过这同时又是绝望的挣扎,因为这到底只是一种没有现实性的想象。

  早在《庄子》或《楚辞》中就已第一次出现了高出于众人的独醒者的形象,但这首诗写出这样的自尊与自卑相混合的感情,反映出这样的绝望挣扎的心情,塑造出荒园冻雀、嘶鸣的坟间石马的尖锐形象,在我国诗歌史上却似尚属初见。因而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开创的性质。

参考资料:
1、 宫晓卫、朋星.中国历代诗歌精读:明清诗词卷.山东:济南出版社,1999:127
2、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273

dōngādàozhōngwǎnwàng--yuánhóngdào

dōngfēngchuīzhànhóngtíngshùshànggāoyuánchóuliánxiàchénchuīzuòyóurényǎnzhōng

qīngshānjiàngāojiànhuāngyuándòngquèshēngsānguītáipànbēiméixiàngféntóushí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沉沦稷契身。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huàn)¹沉沦²(jì)(xiè)³身。
译文: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虽然官职低微、一生不得志,却有稷、契一样不平凡的心身。
注释:南池:在今山东济宁。杜少陵:即杜甫。杜甫曾居住长安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自称少陵野老。¹薄宦:低微的官,即小官。²沉沦:沦落。³稷契:传说为舜时二贤臣,稷管农业,契管教化,在此是作者借杜诗“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中杜甫的自比来赞颂杜甫。社稷:古代天子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用指国家。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¹歌哭²老风尘³
译文:离乱中一直忧心国家存亡,直到将要老死于颠沛的风尘中,还在用诗歌倾泻悲愤。
注释:¹直将:只将。²歌哭:指杜甫忧国忧民、悲壮苍凉的诗作。³老风尘:衰老在风尘仆仆的羁旅漂泊之中。
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
诸侯宾客¹犹相忌²,信史文章³自有真。
译文:在严武手下做官犹遭同僚忌恨,而真实的历史记载则自能体现他真正的才能和诚心。
注释:¹诸侯宾客:指杜甫在成都时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参严武节度使幕府,任参谋。诸侯,严武任剑南节度使,地位略当于古代的诸候,故以相喻。²犹相忌:指杜甫受到节度使幕府中同僚的猜忌,因而不安于位,仅数月就辞职了。³信史文章:指杜甫诗歌忠实反映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被誉为“诗史”。信史,真实的历史记载。
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一饭¹何曾忘君父²,可怜儒士作忠臣。
译文:每一餐饭都不曾忘记君王的恩泽,值得敬爱的是一个读书人终成了爱国的忠臣。
注释:¹一饭:一餐饭。²何曾忘君父:不曾忘记君王的恩泽。

  此诗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杜甫爱国忧君的一生,表达了自己对杜甫忠君忧国的衷心敬佩之情,深深同情杜甫颠沛流离、歌哭于风尘的不幸命运。全诗深稳典切,凝练有力,一气贯注,笔无懈弱,颇具骨力,尾联尤富思致。

  诗的首句“不仅”二字,表明杜甫既是诗人,又是忠臣,同时加重了“忠”的分量,并将“忠”推到突出而明显的位置上。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却只作过一些卑微而闲散的官职。在成都,投奔好友严武,为节度参谋,也不得志,几个月便辞去了。“忌”“薄”相映,有力地表明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都是有才而不见用,空怀报国之心。这既是为杜甫鸣不平,又是对时代的批判。“沉沦”“乱离”,表明杜甫长期漂泊,一生潦倒。但他“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始终不忘国家,不忘人民,不忘“君父”。

  就是这样一个诗人而兼“契稷身”,最后连返回故乡的愿望也未实现,病卒于同他相依为命的一只破船上。“忧社稷”“老风尘”,正是杜甫全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其诗歌,号称“诗史”。“信史文章自有真”,这是切合实际的评价。诗歌以“契稷身”而“薄宦沉沦”始,以“儒士作忠臣”而“可怜”终,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杜甫的深沉感叹。

  该诗惊奇之处就是第一句,一开始就以不凡的口吻说“先生不仅是诗人”,一下子把读者的兴头勾起来,令人拍案称奇。其次,该诗结构严谨,很有宋词讲“理”的意味。前后呼应,一问一答,脉络清晰。这首诗体现出蒋士铨的创作风格,感情雄厚,凝重,读来自有一股凛然正气升起。

参考资料:
1、 :杨济东、田宝琴等编,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诗歌卷[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393,1540-1541.
2、 田军 王洪等主编. 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104-1105.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云中¹天下脊(jǐ)²,尤见此山尊³
译文: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
注释: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¹云中:指高耸入云的山。宋严参《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此谓高耸入云的山上有他的柴扉。亦可解释为云中郡。恒山属云中郡。²天下脊:地势高,像天下的脊梁。³尊:高。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八水皆南汇¹,群峰尽北蹲²
译文: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注释:¹八水皆南汇:浑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均在恒山一带向西南方向汇合。²群峰尽北蹲: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意谓恒山最高。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仙台¹临日²(jiǒng)³,风窟护云屯(tún)
译文: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
注释:¹仙台:北岳峰顶曰天峰岭,岭上修有北岳观,仙台即指此。²临日:近对着太阳。³迥:高远。⁴风窟: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中间空虚,风似虎啸,名风虎口。风窟即指此。⁵护云屯:谓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屯:聚。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剩有搜奇兴,空怜¹前路昏²
译文: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注释:¹空怜:只可惜。²昏:昏暗,谓天色已晚,不能尽兴搜奇了。

  诗中描写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首联写云中山势极高,颔联写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颈联写仙台与太阳相映照,尾联写天色变暗,作者不能尽兴搜奇了。全诗从多个角度描绘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张豪迈,艺术感染力强烈。

  诗的开首两句,便用夸张豪迈的口吻写出了恒山众山独尊的地位。“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恒山所在的山西浑源县在古代属云中郡统辖,作者说云中恒山是天下的屋脊、脊梁,极言此山之高峻。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这是鸟瞰的图景。登临纵目,只见山山条条水脉尽皆汇向南方,被山势所拘,龙王也只得俯首称臣,顺山势而下。因为恒山突兀高耸,便显得群峰都好像向着北岳蹲下一样。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这两句又可视作是仰观的景象。恒山顶上有会仙府、琴棋台等建筑,因为修筑在山巅,便有“临日”,迫近太阳的遥远之感。“风窟”在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空谷来风,窟中山风常似虎啸。彤云密布,云从风,在山谷间屯集,风涛、云海,正是名山特有的景观。面对这瑰丽的景色,诗人留恋不已,久久不欲离去,他还想看到更新奇的景致显现。“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便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诗人雅兴不减,还想进一步到云深不知处搜奇探胜,怎奈日暮途穷,不觉已是红轮西坠,天色暗淡,不辨东西了。诗人把这种游兴不减,余韵正浓的情绪放在天色已晚无法继续游览下去的时刻,更让人觉得惋惜,更让人感觉到北岳恒山那丰富无垠的内涵。纵然滞留更多的时日,也无法穷尽其中变化万端的风光。诗人用“空怜”二字,淡淡地带出未能尽兴游览恒山的遗憾。

  全诗从不同角度极力描绘恒山的高峻,或明说或暗含,无一不是一个“高”字,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更加增添对北岳恒山的神往。

参考资料:
1、 阳光、关永礼主编.中国山川名胜诗文鉴赏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801页
2、 荣斌 夏汉宁主编.中华名胜诗联集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第29页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直自¹凤凰城²破后,擘(bò)(chāi)³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译文:自从汴京城被攻破后,妻离子散劳燕双飞。逃到天涯海角的亲人没有音信。常常梦回辽海北,夜夜魂断玉门关。
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于咏水仙,故名。¹直自:自从。²凤凰城:指汴京。这句写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³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⁴破镜:据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⁵辽海北:泛指东北海边。⁶玉关:玉门关,泛指西北地区。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月解¹重圆星解(jiě)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²啼。年年看塞雁³,一十四番(fān)
译文:残月知道团圆,牛郎织女星知道团聚,为何不见亲人归来?今年春天还在听杜鹃悲啼。年年看鸿雁从边塞飞来,至今已有十四回了。
注释:¹解:知道。²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³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塞雁。⁴一十四番回:指看见雁南归已经十四次了。即作者南来已有十四个年头。

  词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怀念流落远方良人的口吻,描写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上阕写女主人公自京城汴梁被金人所破后对离散了的亲人的思念。“直自凤凰城破后”中的一个“直”字点明了自城破至今思念一直不断,而这种思念又不同于一般的离别,还包含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的惊恐与担忧。“擘钗”与“破镜”是离乱的象征,标志着一个家庭在战乱中的毁灭,意味着恩爱夫妻被生生拆散,而“分飞”则进一步点明在仓皇中各奔东西彼此离散。“天涯海角信音稀”承“分飞”而来,进一步描写了亲人的分离。“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写出女主人公怀念良人的思绪的纷乱,“辽海”与“玉关”本相距万里,一在东北,一在西北,这里是泛指,表明女主人公不知良人流落何方,因而梦魂也无定向。

  下阕写女主人公翘盼良人归来而始终未归,这仍然是朝暮思念的继续,而盼归不归则更增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失望。“月解重圆星解聚”对下句“如何不见人归”是一个反衬,“解”字用得十分妥帖,“月”与“星”本是自在之物,无所谓知道与否,但词人把月缺月圆、星散星聚的规律看作它们知道再圆再聚,这既有客观的依据和现实的合理性,又寄托了词人的主观意识,使之更好地对下句进行衬托。“今春还听杜鹃啼”中的“还”字饶有意味,它暗示往年此时正阖家团聚,而今只有自己一人独听子规啼血,哀不待言。“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这两句结尾尤耐人寻味,在内容上反衬出词人的失望乃至绝望的哀痛心境,在艺术上则呼应上阙的“天涯海角”和“辽海北”、“玉关西”。上下贯通一气,结构显得圆润统一。

  全词笔调婉转,格调哀伤,词情凄苦,在动乱社会所造成的离乱之苦中,重点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它无异于一曲催人泣下的乱世悲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298页
2、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2:313-314页
3、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六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196页

línjiāngxiān ·zhífènghuángchénghòu

zhūdūn sòngdài 

zhífènghuángchénghòu chāijìngfēnfēi tiānhǎijiǎoxìnyīn mènghuíliáohǎiběi húnduànguān西 
yuèjiěchóngyuánxīngjiě jiànrénguī jīnchūnháitīngjuān niánniánkànsàiyàn shífān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