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郑遨,字云叟(sǒu),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huì)¹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²于文辞³。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其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lù)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译文: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为了避讳)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注释:¹讳:忌讳。²敏:敏捷。³文辞:文章。⁴拂衣远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⁵俱:全、都。⁶禄:给予俸禄。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dǔ)¹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译文: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以至抛弃妻子孩子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
注释:¹笃爱:指深切地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为了避讳)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以至抛弃妻子孩子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

注释

讳:忌讳。

敏:敏捷。

文辞:文章。

拂衣远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

俱:全、都。

禄:给予俸禄。

笃爱:指深切地爱。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huáng)¹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译文: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无成。
注释:¹遑遑:忙碌的样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山水寻吴越¹,风尘²厌洛京³
译文:去吴越寻山觅水,厌洛京满眼风尘。
注释:¹吴越:今江苏、浙江地区,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²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³洛京:又称京洛,指洛阳,是唐朝的陪都。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piān)¹泛湖海,长揖(yī)²谢公卿。
译文:乘一叶小舟游镜湖,作个长揖告别官场。
注释:¹扁舟:小舟。²长揖:古人拱手为礼称揖,作揖时手自上至极下称长揖。“长揖谢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且乐杯中物¹,谁²论世上名。
译文: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何用计较世上功名?
注释:¹杯中物:指酒。借用陶渊明《责子诗》中“且进杯中物”句意。²谁:何,哪。这里的用法与指人的“谁”不同。

  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遑遑三十载”,诗人此时四十一岁,自发蒙读书算起,举成数为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史记》载:项羽年轻的时候,“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其实是愤激之语。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于表现力。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恶劣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

  “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寻吴越”路线的具体化。

  诗人游吴越的路线是,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因此湖海并非泛泛之辞。公卿,指达官显贵。古代百姓见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礼,而诗人告别他们却用平辈交往的礼节——长揖,作个大揖,表现出诗人平交王侯的气概。诗人一生为人傲岸,“长揖谢公卿”表现的也正是这种傲岸。诗人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因此李白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且乐杯中物”,借用陶渊明《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书·文苑·张翰传》)大意说:“我且喝酒乐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这也是愤激之辞。诗人素有强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鸿鹄那样搏击长空,一展宏图。但是,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只好去游山玩水。

  这首诗词旨深厚,感情表达恰如其分。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处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

  诗在选材和布局上独具匠心。中间两联扣题,实写自洛赴越,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具体而开阔。中间两联意思连接很紧,首尾跳跃很大。首联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两联从虚处着笔,气象悠远阔大。

luòzhīyuè--mènghàorán

huánghuángsānshízàishūjiànliǎngchéng

shānshuǐxúnyuèfēngchényànluòjīng

biǎnzhōufànhǎizhǎngxiègōngqīng

qiěbēizhōngshuílùnshìshàngmíng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秦中岁云暮(mù)¹,大雪满皇州²
译文:秦中一年时光已将尽,一场大雪落满了长安城。
注释:歌舞:一作“伤阌乡县囚”。¹岁云暮:年终。云,语气助词。²皇州:唐朝帝都长安城。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译文:大雪中退朝回家的官员,都是身穿朱紫官服的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贵有风雪兴¹,富无饥寒忧。
译文:权贵们有赏风雪的兴致,富豪们没有饥寒的忧愁。
注释:¹风雪兴:这里指赏风雪的兴致。风雪,一作“风云”。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所营¹唯第宅²,所务³在追游
译文:需经营的唯有豪华的住宅,忙碌的只是成群结伙,追逐游乐。
注释:¹营:营求。²第宅:府第,住宅。³务:从事。⁴追游:成群结伙,追逐游乐。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朱轮¹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译文:车马纷纷来了许多贵客,唱歌跳舞红烛照耀着高楼。
注释:¹朱轮:贵族所乘车以朱红色漆轮。一作“朱门”。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欢酣(hān)¹密坐,醉暖脱重裘(qiú)
译文:喝得痛快忘形地紧坐在一起,醉得发热脱去身上的皮裘。
注释:¹促:靠近。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秋官¹为主人,廷尉²居上头。
译文:秋官是宴会的主人坐在下首,廷尉是客人坐在上头。
注释:¹秋官:掌刑狱的官员。²廷尉:秦汉时掌刑狱审判的长官,相当于唐代的大理寺卿。
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译文:从中午起摆开筵席张乐饮酒,一直闹到半夜还不能罢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岂知阌(wén)¹狱,中有冻死囚!
译文:他们哪里知道阌乡的牢狱,里面有冻死的冤囚。
注释:¹阌乡:旧县名,在今河南灵宝西北部。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
¹底青青²无限春,落红³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似前见在身。
译文:鬓发浓黑,春光无限,但时间转瞬即逝,落花飞雪便会纷纷飘落。菊花盛开,但很快也要随着秋尽而凋零,不如趁身体健康及时行乐,痛快饮酒吧。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¹发(fà):头发。一说指草木。²青青:浓黑貌。³落红:落花。⁴谩(màn):同“漫”,徒然。⁵黄花:指菊花。⁶秋光:秋日的风光景色。⁷何似: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⁸尊:同“樽”,酒杯。⁹见(xiàn)在身:谓至今健在的身体。唐代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斗”字在此处有“受用”之意。见,同“现”。
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书万卷,笔如神¹。眼看同辈上青云²。个中³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译文:虽有满腹经纶、一身才气,却被弃置不用,只能眼看着那些会钻营的同辈青云直上。这其中的玄机不应该让孩子们通晓,但功名之事实在太诱惑胁迫人啊。
注释:¹“书万卷”二句:化用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²“眼看”句:北宋张元干《陇头泉·少年时》:“百镒黄金,一双白璧,坐看同辈上青云。”眼看,眼见,目睹。同辈,犹同列,同僚。上青云,青云直上,喻显达。³个中:其中,这里面。⁴会:熟习,通晓。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善于做某事。⁵功名:功业和名声。⁶逼人:给人以威胁。

  这首词是写人生感慨的,表现了对仕宦的失望。上片以“无限春”和“落红”对举,暗示惜春及珍惜青春之意,并说人随着时光流逝也会衰老,不如多饮美酒,及时行乐。下片写自己读书善文,希望建功立业,不料事与愿违,落职退居,而同辈却青云直上,表达出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叹。全词不事雕琢,明白如话,却写出了过来人经历的个中滋味,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上阙写珍惜现在身。开头两句写青春易逝。其中“发底青青无限春”写人,言其鬓发浓黑,春光无限;而“落红飞雪谩纷纷”写物,言飞雪满天,落红遍地,冬去春来,时光迅速逝去。以“无限春”和“落红”对举,暗示词人不仅惜春也要珍惜青春之意。“黄花”二句写珍惜现在身,其中“黄花也伴秋光老”紧承“落红”二字,暗示人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老,用以衬托下句。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说:“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意思是少谈政事,多饮美酒,就能避免祸患。此处化用其意,言伴随时光而老的黄花和人目前的身体相比如何,同样也会衰老,含蓄地表明应珍惜现在身心,及时行乐之意。

  下阙写功名逼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换头三句化用杜诗,言其多读书,善为文,想立朝从政,建功立业,不料事与愿违,落职闲居;而同辈却青云直上,跻身显宦,自己内心自然不能平静,从而表达出对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慨与叹息。结尾二句写功名逼人。言个中原因儿童还不能理解,只有过来人方解其中味道:“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最高楼·吾衰矣》)“只恐功名更逼人”,使词人现在也难以“受用”,照应“发底青青”,含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下[M]. 北京:中国书店, 2006:1062-1063.

zhètiān··qīngqīngxiànchūn--xīn

qīngqīngxiànchūnluòhóngfēixuěmánfēnfēnhuánghuābànqiūguānglǎoshìzūnqiánjiànzàishēn

shūwànjuǎnshényǎnkàntóngbèishàngqīngyúnzhōngértónghuìzhǐkǒnggōngmínggèngrén

落木淮南雁影高,孤城残日乱蓬蒿。
落木¹淮南雁影高,孤城残日乱蓬(péng)(hāo)²
译文:淮南树叶飘落孤雁高飞,残阳斜照着野草丛生的孤城。
注释:¹落木:就是树叶飘落。²蓬蒿:蓬在这里是杂而多的意思,蒿则是蒿莱的名称,指野草,蓬蒿连用就指丛生的野草。
天边故旧愁闻笛,市上儿童笑带刀。
天边故旧愁闻笛¹,市上儿童笑带刀²
译文:听到阵阵笛声想起远方的朋友心中愁闷,在街市上看到天真的儿蓬都带着刀。
注释:¹天边故旧愁闻笛:是用西晋向秀《思旧赋》序里所说的典故,这里借用来怀念抗清牺牲的老朋友,说听到吹笛声想起这些老朋友都叫人生愁。天边,指远处。²市上儿童笑带刀:韩信早年在家乡淮阴,有个少年对他说:你虽长得高大,好带刀剑,其实很胆小,你不怕死就来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不计较,真的爬了过去。但这里当另有所指,指当时经过战乱,市上带刀的人多。
世事真成反招隐,吾徒何处续离骚。
世事真成反招隐¹,吾徒何处续离骚²
译文:世事如此真应该反《招隐》,我们这伙到何处续《离骚》。
注释:¹反招隐:淮南王刘安养了许多宾客,《招隐士》这篇辞赋就是宾客中称小山者写的,主旨是要把山里隐居的人招回来。吴伟业在这里说“反招隐”则是表白他隐居家乡不愿出仕的本来志愿。²续离骚:《离骚》相传是战国时屈原的代表作,在其中表达了对世事的悲观失望。吴伟业这时对世事也已悲观失望,所以在这里说“续离骚”的话。
昔人一饭犹思报,廿载恩深感二毛。
昔人一饭犹思报¹,廿载恩深²感二毛³
译文:以前的人受人一饭还想着酬报,何况二十年的深恩叫我怎不感慨鬓生二毛。
注释:¹一饭犹思报:韩信早年贫穷,有个漂母(漂絮的妇女)可怜他,给他饭吃,韩信表示将来要重重报答,后来他封为楚王,赐千金给这位漂母,这就是“一饭犹思报”。²廿载恩深:吴伟业明崇祯四年(1631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殿试名义上是皇帝在主考,所以吴伟业要深感明思宗的恩德。从崇祯四年到这时清顺治十年(1653年),已有二十二年,所以吴伟业取其成数说“廿载恩深”。³二毛:人到中年后,头发有时花白,成为黑白二色相间,古人称之为“二毛”。

  这首诗的“闻笛”用向秀山阳闻笛,怀念嵇康、吕安典。淮阴亦名山阳,但向秀闻笛的山阳在河南修武(今并入焦作市)。这里只是感慨故旧零落。

  过淮阴自必想到韩信,他在年轻落魄时,常受当地少年侮辱,曾对他说:“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又说:“信能死(不怕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韩信只得俯身出裤下,众人皆笑信儒怯。作者用这典故,暗喻自己的应征将被人笑其懦怯,自己的心中也未始没有悔恨苟全之意。

  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曾作《招隐士》,哀伤屈原的身世,晋人王康琚有《反招隐诗》,开头两句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诗的原意无贬义,意为朝市中同样可以隐居,后来也有以“大隐在朝”讽喻士人的热中而假清高。吴诗用的是贬义,讽刺别人,也包括自已,因为作者本志只想隐居乡里,现在却与本志完全相反,也不必再续《离骚》,哀屈原的心恋故国了。

  末两句由韩信欲报漂母一饭之恩,而深惭自己枉负明朝的深恩。明思宗对伟业很赏识,还曾特赐他归里娶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 元明清名诗鉴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76-577.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绿英满香砌(qì)¹,两两鸳鸯小。
译文:鸳鸯草的绿叶撒满了飘香的石阶,叶间是成双成对鸳鸯般的小花。
注释:鸳鸯草:此草春叶晚生,小花在叶中两两相对而生,如飞鸟双翔,故名。¹砌:台阶。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译文:鸳鸯草一味欢娱,只当春日还长,全不管秋风早早来到。

yuānyāngcǎo--xuētāo

绿yīngmǎnxiāngliǎngliǎngyuānyāngxiǎodànchūnzhǎngguǎnqiūfēngz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