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幢影里拜清风,十里貔貅一片雄。三印锁开霜满地,
油幢影里拜清风,十里貔貅一片雄。三印锁开霜满地,
四门关定月当空。泉浮山叶人家过,诏惹垆香鸟道通。
四门关定月当空。泉浮山叶人家过,诏惹垆香鸟道通。
新起画楼携客上,弦歌筵内海榴红。
新起画楼携客上,弦歌筵内海榴红。

dōngchuāngāoshè--dòng

yóuchuángyǐngbàiqīngfēngshíxiūpiànxióngsānyìnsuǒkāishuāngmǎnménguāndìngyuèdāngkōngquánshānrénjiāguòzhàoxiāngniǎodàotōngxīnhuàlóuxiéshàngxiányánnèihǎiliúhóng

李洞

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1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轻衣¹软履(lǚ)²步江沙,树暗³前村定几家。
译文:身着轻装足踏轻软的鞋漫步在江沙,柳树后面隐藏而不显露处有几户人家。
注释:¹轻衣:轻便的衣装,此处指夏日的装束。²软履:轻软的鞋。³暗:隐藏而不显露。⁴定:定准,一定。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水满乳凫(fú)¹翻藕叶,风疏²飞燕拂桐花。
译文:野鸭在江水上戏水,莲叶微微晃动,微风轻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注释:¹乳凫:初生的水鸟,也指水鸭。²疏:稀疏。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渡头¹正见横渔艇(tǐng),林外时闻响纬车²
译文: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渔的船,树林外面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注释:¹渡头:渡口。²纬车:缫丝的纺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最是黄梅时节¹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译文:此时恰逢黄梅时节到来,一场雨后,归来的路上处处有清脆的蛙鸣声。
注释:¹黄梅时节:指梅子黄熟的时候,这时天气多雨,故有黄梅雨季之称。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生动细腻、清新秀丽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色调明快、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初夏风光图,读来不觉令人欣然向往之至。

  首联“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写江边的人穿着轻便的衣装和轻软的鞋子,在江边沙滩上漫步,发现前面树木葱茏、竹树环合的地方是一个小村子,认为里面定会住着几户人家。

  颔联“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一句写水中,一句写岸上,乳凫翻动莲叶,飞燕穿拂桐花,写得细腻生动、真切自然,极富于美感,一下便把人们带进了初夏的江南水乡。

  颈联“渡头正是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两句诗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诗人将诲笔由近景的描写转为远景的绘制。远处的渡口横着打渔的船,使人想到渔家生活的情趣;树林之外不时传来缫丝车响,又令人想到今年蚕丝丰收的情景。因此,这里已不是一般的写景了,在写景中,可以让人想见江南水乡人民安居乐业、勤奋劳作的生活情景。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这是诗的尾联,交代了此时的季节正是“黄梅时节近”,点出题目中的“初夏”,而“雨余归路有鸣蛙”,又点明了这是“江村”,诗末点题,更见情趣盎然。一个“归路”,又使得诗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诗一开头交代“轻衣软履步江沙”,到此点明“归路”,前后呼应得自然,至此诗篇结束,可谓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极其成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景物描写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黄梅时节江南水乡的典型特征。二是自始至终流露着诗人热爱乡村的思想情感,但诗人又没有直说,而是借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渗透出来。三是注意章法和描写角度的变化,结构远近搭配,岸上水中错落,灵活而多变,而诗首尾的照应,也使诗的结构更显得严谨。

参考资料:
1、 刘永良编著.古代名家四季诗歌: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7:第156-157页

chūxiàjiāngcūn

gāo míngdài 

qīngruǎnjiāngshā shùànqiáncūndìngjiā 
shuǐmǎnfānǒu fēngshūfēiyàntónghuā 
tóuzhèngjiànhéngtǐng línwàishíwénxiǎngwěichē 
zuìshìhuángméishíjiéjìn guīyǒumíng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墠(shàn)¹,茹(rú)(lǘ)²在阪(bǎn)³。其室则迩(ěr),其人甚远。
译文:东门附近的郊野平地,茜草沿着山坡生长。他家离我很近,人却像在远方。
注释:¹墠: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²茹藘:草名。即茜草。³阪:小山坡。⁴迩:近。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东门之栗(lì)¹,有践²家室³。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译文:东门附近种着栗树,房屋栋栋整齐排列。哪里是不想念你?是你不肯亲近我。
注释:¹栗:木名。²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³家室:房舍;住宅。⁴不尔思:即不思尔。不想念你。⁵不我即:即不即我。不亲近我;即:走进,接近。

  这首诗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男女对歌言情的诗篇。男子由茹藘起兴,表达了自己对心中女子的爱慕之情;女子巧妙地以思家室作答,从而表明自己正期待着男子的爱情。

  首章前二句,赋中有兴。点明了实地,展现了女家住所的特定环境。通过这幅明洁而富有生意的画面起兴,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端庄大度和丰盈美丽的风采。同时,也含蕴了小伙子凝神相望、思潮起伏的情态;广场空阔,毫无遮掩,一切景象,尽收眼底,从中得到了莫大的慰藉,又生发出无限的惆怅。因之后二句由景人情,展示小伙子烦忧的心境。“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正是咫尺天涯,莫能相近,其中自有无限的难言之痛

  有践家室,犹今谚语所称“好好人家”。次章变换场地,由女主人公登场,另是一番景象。前二句写景,一排排屋舍俨然的美好人家就坐落在城东那片高大的栗树丛中。从姑娘心目中的这幅繁茂的、欣欣向荣的图景来看,自是景中有情,它暗示了恋人的英俊与善良,是个理想的对象。其中也蕴含着美好的憧憬热烈的期待。后二句转人言情,正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姑娘在向意中人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忠贞之志也在埋怨小伙子近来为什么不来到自己身边表明心迹,因而姑娘感到孤独彷徨,她在哭泣,她在忧伤,她在饱尝着爱情遭受挫折时的无限悲苦。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指出:“就首章而观,日室迩人远者,男求女之词也。就次章而论曰:‘子不我即’者,女望男之心也。一诗中自为赠答而均未谋面。”一方在追求,一方在盼望,两种图景,一样心愿。本来是好端端的美满姻缘,却遭到某种社会原因的阻挠,使得这对恋人深深地陷入烦恼与忧郁之中。男女青年热恋中可望不可及的内容,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但这首诗却通过两个不同的典型场景,让男女主人公分别登场,在望而不见的特定环境中倾诉衷曲,有境有情,充分表现了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真实情义。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4-175
2、 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214-215

dōngménzhīshà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dōngménzhīshàn zàibǎn shìěr rénshènyuǎn 
dōngménzhī yǒujiànjiāshì ěr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¹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注释:¹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¹,蜡炬(jù)²成灰泪始干³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注释:¹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²蜡炬:蜡烛。³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¹但愁云鬓(bìn)²改,夜吟(yín)应觉³月光寒
译文: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注释: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²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³应觉:设想之词。⁴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蓬山¹此去无多路,青鸟²(yīn)³(wèi)(tàn)(kān)。(蓬山 一作:蓬莱)
译文: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注释:¹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²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³殷勤:情谊恳切深厚。⁴探看:探望。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斑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190-1192
2、 张学凯.中国文学经典文本细读理论与个案批评(诗歌·散文):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110
3、 周成华.唐朝文学观止: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252-254

 ·xiāngjiànshínánbiénán

shāngyǐn tángdài 

xiāngjiànshínánbiénán dōngfēngbǎihuācán 
chūncándàofāngjìn chénghuīlèishǐgān 
xiǎojìngdànchóuyúnbìngǎi yínyīngjuéyuèguānghán 
péngshānduō qīngniǎoyīnqínwèitànkān  (péngshānzuò pénglái )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¹所作《所上人诗序》,见其称所之贤曰:“使所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²。”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注释:¹东坡: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²欧阳公:指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¹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注释:¹云岩:指苏州虎丘山,山上有云岩寺。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¹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zé)²折铛(chēng)³,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注释:¹剑池:在虎丘山上。²弊箦:破旧的竹席。³折铛:断了腿的锅。衲:僧衣。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¹。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²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³,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náo)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⁸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注释:¹相属:相连接。²太息:叹息。³骈然:两两相对的样子。⁴约:穷困。⁵迭夸:轮流夸耀。⁶交诋:相互诋毁。⁷呶呶:唠唠叨叨的样子。⁸逐逐:必须得到的样子。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¹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注释:¹风:同“讽”,讽劝。
此文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文章是高启给友人虚白上人的赠序。作者笔下的虚白上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他安贫乐道,具有独立的人格,对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而对志同道合的友人却是招待唯恐不周。而这一切,又是放在当时士大夫世风日坏,僧风日败的社会环境中来写的,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赠给虚白上人,而且也为了“风乎人”、“省于己”,是为了针砭时弊而作的。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芙蓉¹金菊²³(xīn)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疏黄。
译文: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阳色.真是鲜亮可爱。
注释:¹芙蓉:这里指木芙蓉。²金菊:黄色的菊花。³斗:比胜。⁴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⁵天气:气候。⁶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⁷红树:这里指枫树; ⁸间:相间,夹杂。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流水淡¹,碧天²长。路茫茫³。凭高目断。鸿雁(yàn)来时,无限思量
译文: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注释:¹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净。²碧天:碧蓝的天空。³茫茫:广阔,深远。⁴凭高目断:依仗高处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目断:指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⁵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⁶思量:相思。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zhōngqíng··róngjīndòuxīnxiāng--yànshū

róngjīndòuxīnxiāngtiānzhòngyángyuǎncūnqiūhuàhóngshùjiānshūhuáng

liúshuǐdàntiānzhǎngmángmángpínggāoduàn鸿hóngyànláishíxiànli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