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酉阳杂俎》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¹。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²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酉阳杂俎》
译文:以前传说月亮中有桂树,有蟾蜍。因而有一些专门记录异事的书籍上说:月亮中的桂树高五百丈,树下有一个人,经常拿着斧子砍树,但树上的创口随砍随合。又传说砍树的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因学仙犯了错,被罚在这里砍树。
注释:¹蟾赊:蛤蟆。²斫:用刀斧砍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前传说月亮中有桂树,有蟾蜍。因而有一些专门记录异事的书籍上说:月亮中的桂树高五百丈,树下有一个人,经常拿着斧子砍树,但树上的创口随砍随合。又传说砍树的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因学仙犯了错,被罚在这里砍树。

注释

蟾赊:蛤蟆。

斫:用刀斧砍削。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是借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来写景,并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凉之景引出对往事的追忆。诗起首就奠定了全诗的悲怨基调,后面的用典也就大多与悲怨愤恨及其死亡相关。“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一是用舜死时两个妃子为其而哭,泪洒竹上尽成斑点的典故,二是用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为齐国伐莒,死于莒国城下,其妻号哭过于哀痛,而导致杞的城墙为之崩塌。作者用此两典,暗示梁元帝的失败和江陵城的陷落。“天亡遭愤战”后的六句借典故转入对梁灭亡的反思,言说梁灭亡前乃有不少败亡的征兆,说明国亡兵败乃是天意所致,其深层则含有谴责之意。“天亡遭愤战”引项羽之典。项羽兵败时对乌江亭长说:“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然后自刎而亡。“遭愤战”是指遭遇使人怨愤的战争。“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国土一天比一天在缩减,将士为之而愁也没有什么用处了。“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显出败亡的迹象。《晋书·天文志》载:“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长虹映照军营战垒是兵败的征兆,而长星流落营中又为主将陨落的先兆。“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仍是用典。“楚歌”句用项羽兵困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败多有怨恨之意;“南风”句则引《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对阵楚师则歌南风,多有死声,预言楚必然无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败。以上六句都是引典而暗寓江陵败局乃天意难违。“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则有两解,一是谴责梁朝的君臣只顾眼前的享乐,将士养尊处优,不思战争,皇帝也淫逸骄奢,不虑身后的骂名;第二解则可理解为作者的愤激之言,说的是梁亡乃必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浇愁,不管他身后的荣誉与名声了。庾信羁留北方而不能南归,预想自己肯定会被人诟病,但想到梁的腐败无能与不可挽救,也就顾不得论身后之名而借酒浇愁了。实际上这是庾信的愤激之言,梁必败早就有预兆,我等又何德何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呢?那就暂且以杯中酒而自我安慰吧!

yǒnghuái怀shí

xìn nánběicháo 

yáoluòqiūwéi liángduōyuànqíng 
xiāngshuǐzhú huàiliángchéng 
tiānwángzāofènzhàn zhíchóubīng 
zhìhóngcháoyìnglěi chángxīngluòyíng 
chǔráohèn nánfēngduōshēng 
yǎnqiánbēijiǔ shuílùnshēnhòumíng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qú)(yù)¹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²而调(tiáo)³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¹⁰;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hé)¹¹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译文:(有一种叫)鸲鹆的鸟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它)并教它说话。时间长了,(它)就能模仿人说话,(然而)只能模仿几句就停下了。整天所模仿的(话),也只是那几句。(有一只)蝉在院子(的树上)鸣叫,鸲鹆听了便讥笑它。蝉对鸲鹆说:“你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说的话,没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意的,哪里像我自己的声音(都是)表达自己的心意!”鸲鹆惭愧地低下了头,到死也不再模仿人说话了。
注释:¹鸲鹆:俗名八哥,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²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捕捉的意思。³调 :训练鸟兽,文中指训练鸲鹆。⁴效:模仿。⁵惟 :只,只有。⁶鸣:鸣叫。⁷庭:庭院,院子。⁸鸟:这里指鸲鹆 (八哥)。⁹谓:讥笑。¹⁰善:好,擅于。¹¹曷若: 哪里比得上。曷,何、什么。若,如、象。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为问¹封姨²,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叶尽归鸦栖(qī)未得,带垂³惊燕飘还起。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译文:想问风神你为何掀起如此狂暴的飓风,毕竟这不是江南的春天,有似锦的繁花,让你心生妒忌。看啊,狂风卷过。树叶尽被吹落,归巢的乌鸦认不出自己的栖所,画轴上垂下的纸带,也仿佛受惊的燕子,飘摇不定。上天为何不给忧伤的人一些怜悯,反而让这狂风催人憔悴。
注释:¹为问:犹相问、借问。²封姨:风神。诗文中常以之代指大风等。³带垂:指帘幕丝带之类。⁴惊燕:郑谷《题汝州从事厅》:“惊燕拂帘闲睡觉,落花沾砚会餐归。”
搅一霎,灯前睡。听半晌,心如醉。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搅一霎(shà)¹,灯前睡。听半晌(shǎng)²,心如醉。倩³碧纱遮断,画屏深翠。只(zhī)(yǐng)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译文:刚刚在灯前昏睡过去,忽然被狂暴的风声惊醒。听了半晌风声,心内惆怅转为凄迷。我蓦然想到,远在故乡的爱人,此刻也正听狂风肆虐的声音,希望她的碧纱窗可以将狂风挡在外面,不要吹乱深翠色的画屏。烛光即将熄灭。她形单影只,魂魄仿佛飘在半空中,渺渺难寻,漫无目的地随着被风卷起,就像风中的花瓣与花香,身不由己,唯有任狂风蹂躏。
注释:¹一霎:一瞬间。²半饷:饷通“晌”,一会儿。³倩:乞求、恳求。⁴碧纱:碧纱窗、绿色的窗户。⁵只影:谓孤独无偶。⁶离魂:指远游他乡的旅人。⁷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⁸泊粉:即指少许的残花。泊,通“薄”。轻微、少许之意。

  这首词写塞上秋风排空卷地之景,抒发凄清无聊之情。

  上片描绘出秋风瑟瑟,摧花落叶的情景,使人平添无限别恨和相思,无从排遣。而词中不是所谓的“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却要如此“排空卷地”、吹尽落叶。使弱小的鸦、燕无处可栖。故词首对封姨的“为问”,实表露出词人的怨恨口气,因此词人要怨恨“天公”为什么偏偏要令愁人无寐,而使人倍添憔悴。

  下片四句说愁人在灯前刚刚睡去,却又被狂暴的风声搅醒,而耳听着片刻的风声,就令人心醉。乞请那碧纱窗和深翠的画屏以遮断狂风声,但在凄清残烛光影下,只剩下孤影摇曳,而离魂却“飘缈秋空里”,窗外“泊粉与飘香”也随风飘去。令人倍觉凄清伤情。

  “真无谓”三个字,恰与首句的“问为”相应,结束了他内心自问自答的一个过程。他问封姨,只为问,问是他心里汩汩待流的愁怨找的一个出口,所以,容若表面上是描绘对封姨的怨恨,事实是借怨封姨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与怀念,层层衬垫,宛转递进,要抒写之情更显得含婉动人,令人深深为之感动。

  此词构思纤巧细腻,词意模糊凄迷,借势欲扫尽人间一切美好情景的塞上秋风,来衬托人世问情爱的脆弱和易受伤害,故词人借怨恨代表强暴力量的封姨,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和怀念,由此层层衬垫,婉转入深,缠绵悱惆,使所抒写之情更为委婉动人。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15页
2、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99页
3、 顾宠义 蒋灵编著.仰天长啸:上海书店,2002年10月第1版:第158页

mǎnjiānghóng··wèiwènfēng--lánxìng

wèiwènfēngshìquèpáikōngjuǎnyòushìjiāngnánchūnhǎohuātiānjǐnguīwèidàichuíjīngyànpiāoháishéntiāngōngkěnchóuréntiānqiáocuì

jiǎoshàdēngqiánshuìtīngbànshǎngxīnzuìqiànshāzhēduànhuàpíngshēncuìzhǐyǐngqīngcánzhúxiàhúnpiāomiǎoqiūkōngzǒngsuífěnpiāoxiāngzhēnwèi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山海经·大荒经》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ěr)¹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pín)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山海经·大荒经》
译文:西南海的外面,赤水的南边,流沙的西边,有一个人以两条青蛇为耳饰,乘着两条龙,名字叫夏后启。启三次上天做客,把天上的乐曲《九辩》和《九歌》带到了下界。在这高达两千仞的天穆之野上,启才得以有始演唱《九招》。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楚辞》
¹《九辩》与《九歌》²兮,夏康³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xiàng)。《楚辞》
译文:夏后启创制《九辩》《九歌》,恣意寻欢以致放纵堕落。他既不顾后果,也不图谋将来,结果五个儿子招致大患。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墨子》
启乃淫(yín)(yì)¹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xiàn)(qìng)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墨子》
译文:夏启纵乐放荡,在野外大肆吃喝,《万》舞的场面十分浩大,声音传到天上,天不把它当作法式。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¹东南水行,至芜江²,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³幽丽奇处也。
译文:从冉之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从之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这些都是永州幽深美丽奇异的地方。
注释:袁家渴(hé):水名。《舆地纪胜》载:“永州袁家渴,在州南十里曾有姓袁者居之,两岸木石奇怪,子厚记叙之。”渴:原为干涸之意。湖广方言,称水之反流(即回流)为渴。袁家渴位于今永州津渡电站坝址所在地,即原诸葛庙乡沙沟湾村前潇水河床的一段湾流。¹朝阳岩:地名,在今永州古城潇水西岸。²芜江:水名,潇水的支流,在永州市境内。³永中:永州之中。⁴幽丽奇处:风景清幽秀丽奇异之处。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¹、越²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³。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lài)。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zhǔ)¹⁰,间厕¹¹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译文: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读音就像衣褐的“褐”。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其中重叠江河里边的岛屿、小之、有的地方水深,成为清澈的潭,有的地方水浅,露出小块的地,成为浅渚,两者还夹杂着水在那里曲折地流。深潭的水面平,呈深黑色,冲击石头的水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又豁然开朗,变得宽阔无边。
注释:¹楚:古称湖南为楚。²越:通“粤”,古称广东为越。³音若衣褐之褐:中华书局《柳宗元集》认为英华版本和何焯校本注此六字为侧注,非原文中字。褐,与“渴”并不同音,只是楚越方言音相近。⁴南馆:指唐代在此所建立馆舍。⁵高嶂:高而险如屏嶂一样的山峰。⁶百家濑:水名,在永州古城南二里处。濑,急水从沙石上流过为濑。⁷合:相接,相邻。⁸重洲:重叠的水中沙洲。⁹澄潭:澄清的潭水。¹⁰浅渚:浅显的刚露出水面的小块土地。¹¹间厕:交错夹杂。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lì)¹,其树多枫²(nán)³石楠,楩(pián)(zhū)(yòu),草则兰(zhǐ)¹⁰。又有奇卉(huì)¹¹,类合欢¹²而蔓生¹³,轇(jiāo)(gé)¹⁴水石。
译文: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绿色的草丛,一年四季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
注释:¹白砾:白色的小石子。²枫:枫树。³柟:常绿乔木。⁴石楠:生于石缝间的常绿树,又名千年红。⁵楩:即黄楩木。⁶槠:常绿树,木坚硬,子可食。⁷樟:樟树,常绿,可提取樟脑。⁸柚:常绿乔木,柚子,可食。⁹兰:兰草,香草的一种。¹⁰芷: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果实长椭圆形,中医入药,有镇痛作用。¹¹异卉:奇异的花卉。卉,各种草的总称。¹²合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落叶乔木,夜间小叶成对相合,夏季开花。¹³蔓生:草本蔓生植物。¹⁴轇轕:即胶葛,交错纠缠的样子。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rǎn)¹众草,纷红骇绿²,蓊(wěng)(bó)³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yáng)(piāo)(wēi)(ruí),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译文:常常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翻动着轻柔的众草,使红花和绿叶在纷乱中像吃惊似的,香气浓郁;冲起波涛旋着水涡,从之谷流进流出,摇动着繁密的花草,随着季节而变换。风景大多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完。
注释:¹掩苒:野草轻柔地随风倒斜的样子。 苒,轻柔。²纷红骇绿:花纷乱而惊骇,叶惊骇而纷乱。³蓊葧:草木茂盛的样子(浓郁)。⁴冲涛旋濑:缠绕在水石上的花草,在水石激起的波浪中冲击激,波浪退回到溪谷里。⁵退贮溪谷:倒流到溪谷中去。贮,贮存,躲避。⁶摇:同“飘”,飞扬。⁷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译文:永州没有人过来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这篇文章概括、详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袁家渴的景观。行文中,山、水、树、石、花、草、洲、潭、渚、岩巧妙组合,搭配天成,形、声、色、韵、动、静、疏、密和谐互用,贴切优美,显示出了作者在艺术构思上极为巧妙的笔力和描写景物的丰厚的艺术底蕴。

  文章开头先写:由冉之向西南从水路行十里。山水好的地方有五处,都比不钻姆潭。由之口向西,从陆地行进,风景好的地方有八、九处,都比不上西山。然后才写袁家渴:由朝阳岩向东南从水路行,到芜江,风景好的地方有三处,都比不上袁家渴。这徉写,表面上看似乎很费笔墨,实际上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这种写法,既把袁家渴的地理位置作了明白的交代,又突出了袁家渴的风景幽丽奇异,而此文就是将三处相提并论,称它们“皆永中幽丽奇处也”,无疑起到了以前述两处来陪衬、突出袁家渴的作用。

  第二段从总体上描写袁家渴。首先简单介绍袁家渴的音义。其次写袁家渴水流情状。其七游同南馆高嶂汇合,下游流入百家濑。“其中重洲小之……忽又无际。”写袁家渴水上风光,都是四字句:那里水中有许多小洲,小洲上又有一条条小之。水流深的地方形成清澈的水潭;水浅的地方土地露出水面成为小渚。它们中间夹杂着曲折的流水。深潭水流平稳,呈深黑色;水流湍急的地方像煮沸的水飞起白沫。最为精采的是“舟行若穷,忽又无际”两句。至此,作者就描绘出了奇妙的画面:船儿正在行进,忽然一座山挡住去路,似乎已到了路的尽头;但河流一转,绕过山峦,眼前猛然一亮,却是无边无际的开阔水面。

  第三段写水中山色,“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概括写山上的景色,突出美石和冬夏常青的树木。下面具体写岩洞,白砾,各种树木,香草。其中突出地描绘犷一种奇异的草,它的样子像合欢而有藤蔓,缠绕在水石上。

  第四段是全文最精采的部分,写山风吹动下的动人景色:每当大风从四面山上刮下来的时候,摇动着大树,各种草儿随风倾倒,红花和绿叶被风吹得纷纷乱乱,像是吃惊似的。浓郁的花香随风拱散;浪涛冲击之水回旋,纷纷退到澳谷里去,摇动着茂密的花草,这种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无穷。这里的风光大致如此,没有力、法把神种景象全部描绘出来。这一段写风,把山风申的树木、花草、波涛的动态写得生动逼真。不仅写出了色彩,而且写出了香气;不仅写出了姿态,而且写出了情感。文中的一个“骇”字,使红花绿叶入格化。同时也融进了作者的情感。清人沈德潜评道:“亦善写风,前篇骇动,此篇静远。”“前篇”即指《袁家渴记》。

  最后一段,以“永之人未尝游焉”为中心而述,这里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类似,而用笔各殊。这样奇伟、这样高洁、这样清丽幽雅的风景区,却无人了解,长久地被遗弃、被埋没,连当地人都“未尝游”。作者“发潜德之幽光”,以巧夺天工的笔墨描绘这种自然美,表彰这种白然美,“出而传于世”,既表现了他对受压抑、受摧残的美好事物的无限同情爱护,也寄托了他自己的无限惨痛、无限深沉的身世之感。最后点明取名袁家渴的由来。因为那块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才取名为“袁家渴”的。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64-1066
2、 吕晴飞.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455-456

yuánjiā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yóurǎn西nánshuǐxíngshí shānshuǐzhīzhě ruòtán yóukǒuér西 xíng zhějiǔ ruò西shān yóuzhāoyángyándōngnánshuǐxíng zhìjiāng zhěsān ruòyuánjiā jiēyǒngzhōngyōuchù 

    chǔ yuèzhījiānfāngyán wèishuǐzhīfǎnliúzhěwéi yīnruòzhī shàngnánguǎngāozhàng xiàbǎijiālài zhōngchóngzhōuxiǎo chéngtánqiǎnzhǔ jiānzhé píngzhěshēn jùnzhěfèibái zhōuxíngruòqióng ér 

    yǒuxiǎoshānchūshuǐzhōng jiēměishí shàngshēngqīngcóng dōngxiàchángwèirán pángduōyándòng xiàduōbái shùduōfēngnánshínán piánzhūzhāngyòu cǎolánzhǐ yòuyǒuhuì lèihuānérmànshēng jiāoshuǐshí 

    měifēngshānérxià zhèndòng yǎnrǎnzhòngcǎo fēnhónghài绿 wěngxiāng chōngtāoxuánlài tuì退zhù yáopiāowēiruí shítuī dōu qióngzhuàng 

    yǒngzhīrénwèichángyóuyān zhīgǎnzhuānyān chūérchuánshì zhǔyuánshì míngy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