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冈边路,秋风动夕岚。
閒云依绝壁,独鸟下空潭。
畴昔经行惯,重来委曲谙。
试寻遗墨在,投策访僧龛。
鸣凤冈边路,秋风动夕岚。
閒云依绝壁,独鸟下空潭。
畴昔经行惯,重来委曲谙。
试寻遗墨在,投策访僧龛。
李复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 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州在钓台¹边,溪山实可怜²
译文: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
注释:¹钓台:东汉严子陵钓鱼处,在睦州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七里濑。²可怜:可爱。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有家皆掩映¹,无处不潺(chán)(yuán)²
译文: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
注释:¹掩映:遮映衬托。²潺湲:指流水。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好树家幽鸟,晴楼¹入野烟。
译文: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
注释:¹楼:全诗校:“一作峦。”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残春杜陵客¹,中酒²落花前。
译文: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注释:¹杜陵客:诗人自指。²中酒:醉酒。

  这首诗的前两句(首联)总领全诗,介绍了睦州的位置并对睦州山水

  做出了评价“实可怜”,赞赏有佳。之后四句(颔联、颈联)便细说睦州的山山水水,鸟树风光。睦州山水在诗人的诗句中是秀丽的,由景见情,可见当时杜牧心境还是轻松的。诗人按照自然语言规则,选用平字,“好树”“幽鸟”“晴楼”“野烟”都是静态意象,中间加上“家”字、“入”字则使这些不同的意象连接并生动起来,意即:鸟儿在树上发出悦耳的叫声,更显出树木的幽深、寂静;袅袅的炊烟,使日光照射下的小楼似乎被浸在其中,若隐若现。有力的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实际上睦州是一个远僻小郡。诗人后来在描述这里的环境时写道 :“万山环合,才千余家,夜有哭鸟,昼有毒雾。”诗人离家愈来愈远,思乡之情愈来愈浓。诗中后两句(尾联)“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结合诗人此时外迁的经历,诗人内心苦闷,对仕途坎坷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五律诗,短短四十个字,将睦州的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又感于时节,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露。

参考资料:
1、 傅绍磊.杜牧浙西诗文创作新探[J].宁波大红鹰学院,2013年第12期(总第608期).
2、 张小影.近体诗特殊句法分析[J].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殿堂(2008年12期).
3、 杜牧:《祭周相公文》,第 130 页
4、 贺秀明.形胜·风土·情绪——论杜牧山水记游诗多彩的内容[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1999年02期.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冷晕(yùn)¹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译文:清冷的月光侵蚀着快要燃尽的蜡烛,雨声在幽深的竹林中作响。
注释: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秋斋独宿:韦应物的诗作。¹冷晕:借“晕”代月。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译文: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声叫,枝头湿寒难以入睡。

wéizhōuèrshíshǒushíqiūzhāi宿--zhàobǐngwén

lěngyūnqīncánzhúshēngzàishēnzhújīngniǎoshímínghánzhīchéng宿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¹之薰(xūn)兮,可以解吾民之愠(yùn)²兮。
译文: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
注释:¹南风:东南风,又称薰风(薰是清凉温和的意思)。²愠:含怒,怨恨,忧愁。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南风之时¹兮,可以阜(fù)²吾民之财兮。
译文: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
注释:¹时:适时,及时,合时宜的。²阜:丰富。

  《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今乐录》曰:“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史记·乐书》曰:“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南风》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明初,晋王朱(木冈)展扩太原城,新增修大南门,取《南风歌》之意,原南门命名为承恩门,即辛亥革命后的首义门,新南门命名为迎泽门。

  此诗前两句始见战国尸佼的《尸子·绰子篇》,全诗始出三国魏王肃收集编撰的《孔子家语·辩乐解》。《孔子家语》是王肃伪托之作,今人因而怀疑《南风歌》也是后人伪作。舜为传说人物,其“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很可能是小说家笔法。不过据考证,《南风歌》自战国后已广为人知。今人逯钦立指出:“《史记》已言歌《南风》之诗。冯衍《显志赋》又云咏《南风》之高声。步骘《上疏》亦言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俱证《尸子》以后,此诗传行已久。谓为王肃伪作,非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王力则从音韵学的角度指出:此诗“以‘时’‘财’为韵,这种古韵也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汉语诗律学》)。当然,这首句式整齐、诗语明朗、抒情优美的《南风歌》,也不可能是舜帝时代的原作,而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了后人的加工和润色的。

  全诗四句,但情思复杂。它借舜帝口吻抒发了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因为,清凉而适时的南风,对万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样重要,那样不可缺少。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气如蒸,百姓怎能无怨?而南风一起,天气转凉,万民必有喜色。所谓薰风兼细雨,喜至怨忧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怀。“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凉的南风可以解民之愠,适时的南风则可以阜民之财,由日常生活转而到收成财物,诗意更进一层。《礼记·乐记》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可见,“南风”的“阜民之财”比之“解民之愠”更为重要,也更为令人祈盼。因此,前人大都从这方面来阐释诗旨。司马迁说:“《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史记·乐书》)王肃也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概言之,《南风》之歌,即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之歌。

  善读诗者,当悟诗外之旨。其实,先民们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也正反映了他们在自然力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热烈虔诚的赞颂里,潜藏着忧郁无奈的心情。不过,由于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是通过拟想中的舜帝口吻表达的。因此,经后世儒家诗评家的阐释,“南风”逐渐具有比兴之意,并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意象;历代诗人也常以“南风”来称颂帝王对百姓的体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诗歌语词中,“南风”是最具美颂色彩的意象之一。

  在艺术形式上,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重章复唱;辞达而意显,声曼而情婉,这是《南风歌》的主要特点。这种类似楚辞格调的艺术特色,同它在流传过程中得到加工润色的“第二重创作”,有着密切关系。

nánfēng

míng xiānqín 

nánfēngzhīxūn jiěmínzhīyùn 
nánfēngzhīshí mínzhīcái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汾水¹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²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huī)
注释:¹汾水:水名,即汾河,今山西境内,流入黄河。²翠娥:一作“翠华”,用翠羽饰于旗竿顶上的旗子,仪仗之一种。这里指执此仪仗的神仙们。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小殿沈沈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¹。小殿沈沈²清夜,银灯飘落香灺(xiè)³
注释:¹琼轮羽驾:用玉做的车轮,用翠羽装饰的车盖,指古画上的神仙所乘车舆。²沈沈:即沉沉。³灺:灯烛烧后的余灰。

  这首词写了一座神庙的景象。

  上片头二句写出庙词的环境,境界深邃。“翠娥”二句,是写神仙们已去,空留庙宇,含有抚昔伤今之意,与崔灏《黄鹤楼》诗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意境相似。

  下片写庙内清凄的景象:古画犹在,旧日仙人们的车驾犹存,而仙人们已去,清夜沉沉,银灯隐约,一派阴森气象。

shén··fénshuǐ--sūnguāngxiàn

fénshuǐhuángyúnluòchūfēicuìéyánguīmiàoménkōngyǎnxiéhuī

yīnsēnpáihuàjiùqiónglúnjiàxiǎo殿diànshěnshěnqīngyíndēngpiāoluòxiāngxiè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译文:院子里的竹林一片萧疏,兰花也频频遭遇风雨摧折。
注释:燕居:闲居。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写诗文。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译文:树林中的鸟儿幽幽啼叫,无人来访,地上已经长满青苔。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燕居日已永¹,夏木纷成结²
译文:这样闲居的生活已经过了很久了,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注释:¹日已永:日已长。²结:植物结果实。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¹阅。
译文:橱架上堆满了书籍,我经常过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注释:¹北窗:常指隐居之人的屋窗。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是诗人描写的自己幽居环境。竹、兰都是士人喜爱的植物,士人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品节,因而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从诗中“萧条”、“风雨”、“折”等字眼或许也是作者寄情于内,表明自己在官场上受到排挤,不得志。从韦应物的生平看,他的每一次闲居都是因为受排挤、罢官,都是无奈而为之的。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只听得树林里的鸟儿啼叫,因为没有人来拜访,地上都已经长满了青苔。写出作者居住环境的清幽和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这一句是写时间流逝,说明诗人在此居住的时间之久。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尾联这两句是此诗的点睛之笔。由此返观前六句所述,虽然幽居或出于不得已,幽居之处亦显得萧条寂寞,但诗人却能无往而不适。此诗思想感情与《幽居》等诗一脉相承,每句都是客观直白的描写。然而,诗人却在不动声色中完成了情感的转换,由“萧条”、“风雨”悄然过渡到自适、惬意。所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正是韦应物诗的胜境。

参考资料:
1、 陈桥生编著.韦应物: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9-5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