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登垄如登天,腾夷铁礓须判年。过险欲涉渭水渡,快眼喜见秦州川。
六月登垄如登天,腾夷铁礓须判年。过险欲涉渭水渡,快眼喜见秦州川。
溪塍青秧下白鹭,驿亭秀木含疏烟。投鞭清盥且展簟,明日去酌北流泉。
溪塍青秧下白鹭,驿亭秀木含疏烟。投鞭清盥且展簟,明日去酌北流泉。
李复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 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昨夜梁园¹里,弟寒兄不知。
译文:昨夜我们一起在梁园里游玩,小弟我很寒冷,兄长你却不知道。
注释:¹梁园:在唐时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名梁苑,汉代梁孝王的游赏之地。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tíng)前看玉树¹,肠(cháng)断忆连枝²
译文:独自来到庭院里,看那雪中玉树,真为那连理树枝而伤心断肠。
注释:¹玉树:雪中树。²连枝:古诗:“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duìxuěxiàncóngxiōngchéngzǎi

bái tángdài 

zuóliángyuán hánxiōngzhī 
tíngqiánkànshù chángduànliánzhī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¹人有爱裘(qiú)²而好珍馐(xiū)³,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少率逃于重丘之下,羊少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译文:周国有个人喜爱皮衣和珍奇名贵的食物,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与狐狸商量,要它献出狐皮做衣服;想做像祭祀的羊肉一样的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未等周人把话讲完,狐狸纷纷逃入丛山之中,羊奔走少呼, 藏到了幽深的树林之中。因此这个周人十年做不成一件皮衣,五年做不成一次宴席。
注释:¹周: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也可理解为周朝。²裘:皮衣,皮毛。³珍馐:珍奇名贵的食物。⁴具少牢:具,备办;古代祭祀用的动物叫“牢”。牛、羊、猪全备叫“太牢”;只用猪、羊的叫“少牢”。⁵卒:完。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一襟(jīn)¹余恨宫魂断²,年年翠阴庭树。乍(zhà)咽凉柯(kē)³,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yáo)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bìn)尚如许
译文:宫妃满怀离恨,忿然魂断,化作一只衰蝉,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呜。它刚刚还在枝头上呜咽,不一会儿又飞到幽暗的密叶丛中呜叫,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深深倾诉。西窗外秋雨初歇,蝉儿惊动的声音如玉佩在空中作响,又如玉筝调柱般美妙动听。昔日的明镜已经昏暗,容貌已经憔悴,可为何蝉翼还像从前那样娇美?
注释:¹一襟:满腔。²宫魂断:用齐后化蝉典。宫魂,即齐后之魂。³凉柯:秋天的树枝。⁴暗叶:浓暗的树叶。⁵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玉筝”同。⁶调:调整弦柱。⁷“镜暗妆残”二句:谓不修饰妆扮,为何还那么娇美。魏文帝宫女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娇鬓:美鬓,借喻蝉翼的美丽。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铜仙¹铅泪似洗,叹携(xié)盘去远,难贮(zhù)零露。病翼惊秋,枯形²阅世,消得³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mán)熏风,柳丝千万缕。
译文:金铜仙人铅泪如洗,去国辞乡,只可叹她携盘远去,不能再贮藏清露以供哀蝉了。秋蝉病弱的双翼惊恐清秋的到来,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沧桑历尽,还能承担起多少次斜阳的折磨?凄咽欲断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悲苦,可为什么她还欲独自将哀怨的曲调吟唱,让自己顿时承受这无尽的哀伤?而当此之时,她只能徒然追忆当年自己欢笑在薰风中,柳丝万缕飘飞的美景。
注释:¹铜仙:用汉武帝金铜仙人典。²枯形:指蝉蜕。³消得:经受的住。⁴甚:正。⁵清商:清商曲,古乐府之一种,曲调凄楚。⁶谩想:空想。⁷熏风:南风,此指夏天。

  “一襟余恨宫魂断”。起笔不凡,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据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词的起笔直摄蝉的神魂,从而避开了蝉的环境和形态。“年年翠阴庭树”,齐女自化蝉之后,年年只身栖息于庭树翠阴之间,于孤寂凄清的环境之中处活着。写蝉在“翠阴庭树”间的鸣叫声。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声声凄惋。蝉在哀鸣,如齐女魂魄在诉怨。“离愁深诉”承上“宫魂余恨”,“重把”与“年年”相呼应,足见“余恨”之绵长,“离愁”之深远。

  “西窗过雨”,借秋雨送寒,意谓蝉的生命将尽,其音倍增哀伤。然而,“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雨后的蝉声却异常宛转动听,清脆悦耳,恰如击打玉佩流过夜空,又如玉筝弹奏声在窗外起,令闻者极为惊讶。“瑶佩流空,玉筝调柱。”形容蝉声,它使人联想到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素腰悬佩,悠然弄筝。这位女子或许就是齐女宫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欢乐与“西窗过雨”后的悲哀相对照,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对比。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是赋蝉的羽翼,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长期无心修饰容颜,妆镜蒙尘,失去了光泽。既然如此,此时何以如此着意打扮?不甘寂寞还是心中有所期待?这里的“为谁”和上文“怪”字呼应,实为怜惜。

  上片咏蝉,从正反两面互为映衬。转而写蝉的饮食起居。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词从“金铜仙人”故事写入,含意深远,用事贴切,不着斧痕。据史载,汉武帝铸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于建章宫。魏明帝时,诏令拆迁洛阳,“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李贺曾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句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以餐风饮露为生的蝉,露盘已去,何以卒生。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写哀蝉临秋时的凄苦心情。蝉翼微薄,哪堪阵阵秋寒,将亡枯骸,怎受人世沧桑。

  “馀音更苦”,蝉之将亡,仍在苦苦哀鸣,令人顿觉凄苦异常。“馀音”与上片“重把离愁深诉”呼应。“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清高”意谓蝉的本性宿高枝,餐风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许的贤人君子。哀音飒飒,苦叹造化无情,结局竟如此辛酸。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光明突现:夏风吹暖,柳丝摇曳,那正是蝉的黄金时代。辉光是虽甚,但已属昨日之黄花,欢乐不再,徒增痛苦而已。

  《花外集》和《乐府补题》中都收录了这首词。《乐府补题》为宋遗民感愤于元僧杨琏真伽盗发宋代帝后陵墓而作的咏物词集。词中的齐后化蝉、魏女蝉鬓,都是与王室后妃有关,“为谁娇鬓尚如许”一句,还有可能关合孟后发髻。词中运用金铜承露典故,隐射宋亡及帝陵被盗事。咏物托意,且以意贯串,无有痕迹。

  这首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开始由蝉的形象联想到宫女形象,由宫妇含恨而死,尸体化为蝉长年攀树悲鸣的传说,为全章笼罩悲剧气氛。“病翼”、“枯形”,是形容饱尝苦难的遗民形象。最后以寒蝉“漫想”二字,一笔将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尽之势。全词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词人哀吟,宛如寒蝉悲鸣,既贴物写形、写声,又超物写意,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

tiān ·chán

wángxùn sòngdài 

jīnhèngōnghúnduàn niánniáncuìyīntíngshù zhàliáng huánàn chóngchóushēn 西chuāngguò guàiyáopèiliúkōng zhēngtiáozhù jìngànzhuāngcán wèishuíjiāobìnshàng 
tóngxiānqiānlèi tànxiépányuǎn nánzhùlíng bìngjīngqiū xíngyuèshì xiāoxiéyáng yīngèng shènbàoqīngshāng dùnchéngchǔ mánxiǎngxūnfēng liǔqiānwàn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¹叶黄。
译文:黄昏时候,在苍苍的山林里,一阵凄风刮来,黄色的茅叶沙沙作响。
注释:猛虎行:系乐府旧题,虎三僧虔《伎录》所载平调七曲之一。《乐府诗集》题解中载其古辞四句:“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虎谁骄?”尚非全篇。后人作此题者,题旨不尽相同。唐代李贺《猛虎行》和张籍《猛虎行》才明显以猛虎比拟藩镇割据一方,世袭虎恶。这个曲题也就带上一些寓言色彩了。 ¹茅:茅草。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有虎始离穴,熊罴(pí)¹安敢当!
译文:猛虎一旦离开自己的巢穴,棕熊都会望风而逃!
注释:¹熊罴:哺乳动物,体大,能爬树、游水。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掉尾虎旗纛(dào)¹,磨牙虎剑铓(máng)²
译文:它竖起尾巴如同军队的大旗,磨牙如同刀剑的锋刃。
注释:¹掉尾虎旗纛:尾巴摇动如大旗,形容虎的汹汹气势。掉,摇摆。²铓:刀剑等的尖端,锋刃。
猛气吞赤豹,雄威慑封狼。
猛气吞赤豹¹,雄威慑封狼²
译文:它凶猛而雄威,吞吃赤豹,踏死封狼。
注释:¹赤豹:豹中较凶猛者。²封狼:狼中较凶猛者。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不贪犬与豕(shǐ)¹,不窥藩²与墙。
译文:它不吃犬不吃猪,不窜篱笆不翻墙。
注释:¹豕:猪。²藩:篱笆,屏障。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当途¹食人肉,所获乃堂堂²
译文:它盘踞在大道当中吃人肉,而且表现得扬扬自得,堂堂皇皇。
注释:¹当途:在大道之上。²堂堂:形容洋洋自得而正大。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食人既我分,安得虎不祥?
译文:“吃人是我的本分,怎能说我行事不祥?
糜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糜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译文:鹿被吃是它命该被吃,这一类软弱不能自保的动物怎能不被伤害。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满野设罝(jū)¹,竞以充圆方²
译文:你们在遍野设网,防范我不伤人。
注释:¹罝网:渔猎之网。²圆方:古代盛菜肴的器具,这里指设置捕杀的械具或陷阱。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něi)¹肠!”
译文:那我肚肠饥饿,不吃人怎么能行呢!”
注释:¹馁:饥饿。

  全诗分三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述和渲染了猛虎出穴的威风;中间八句为第二部分,写猛虎吃人的情况,这只猛虎不在篱边墙下捉犬豕,专在大路上吃人,而且吃得很多;最后八句第三部分,代猛虎设词,为食人事作辩解,从而进一步暴露权奸凶狠的本质。全诗比喻贴切,描写生动,寓意深刻。

  诗的开头先描述和渲染猛虎出穴的威风。黄昏时候,在苍苍的山林里,一阵凄风刮来,黄色的茅叶沙沙作响。“云从龙,风从虎”,老虎出洞了。熊罴不敢当,其气势足以吞赤豹,慑封狼。“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猛虎的张牙舞爪的模样,而且暗示了讽刺的对象。王充《论衡》载:“鮌为诸侯,欲得三公,而尧不听,怒甚,欲以为乱,比兽之角,可以为城,举尾以为旌。”李贺《猛虎行》“举头为城,掉尾为旌”,用此典以刺藩镇,而此诗则用此典以示所刺对象不是在下层,而是在朝中的权奸。犹如猛虎慑服赤豹和狼,这个权奸先以其威势慑服同类。高若讷之附和吕夷简,就是趋附这种威势。

  中间一段写猛虎吃人的情况。这只猛虎不在篱边墙下捉犬豕,专在大路上吃人,而且吃得很多。这一段,意在借猛虎当途吃人,来抨击奸佞陷害忠良。全诗的核心就在这一段。借物寓意,也是一种比附,同样必须抓住相似点。张籍《猛虎行》和李贺《猛虎行》意在讥刺藩镇父子相继称霸一方,所以抓住猛虎“年年养子在空谷”、“乳孙哺子,教得生狞”的行为,作为比附的相似点。而此诗意在抨击吕夷简辈陷害范仲淹、欧阳修这样的忠良,故抓住猛虎“当途食人肉”作为比附的相似点。这一点可以说是全诗的要害。

  末段代猛虎设词,为食人事作辩解,从而进一步暴露权奸凶狠的本质。诗以猛虎的口气说:食肉既是我份内的事,怎么能说是不祥的呢?糜鹿的性情是柔和的,它不伤同类,结果还是被人捕杀吃掉。损人利己,举世皆然,“而欲我无杀,奈何充馁肠!”强盗有强盗的逻辑,老虎吃人也有其吃人的逻辑。代虎申辩这种逻辑,犹如戳人一枪,猛地倒抽,带出肚肠,足以置人于死她。

  诗人胸中对吕夷简的憎恶,不能直言,便用寓言诗的形式,表达对吕夷简穷治朋党、残害忠良的愤恨。全诗以猛虎的当道食人,胡作非为,嚣张跋扈,来喻人喻事,有着强烈的讽刺色彩。

参考资料:
1、 严寿澄,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76
2、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08:432-433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春日在天涯¹,天涯日又斜²
译文: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注释:¹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²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yīng)(tí)¹如有泪,为湿最高花²
译文: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注释:¹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²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最高花”之所以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非常相似,和李商隐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参考资料:
1、 宋廓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05-1206

tiān

shāngyǐn tángdài 

chūnzàitiān tiānyòuxié 
yīngyǒulèi wèishī湿zuìgāo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