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天竺旧姻缘,临老移家住玉泉。
云门天竺旧姻缘,临老移家住玉泉。
早到可中溳南寺,免得翻经住几年。
早到可中溳南寺,免得翻经住几年。

shànguāng

shè tángdài 

yúnméntiānzhújiùyīnyuán línlǎojiāzhùquán 
zǎodàozhōngyúnnán miǎnfānjīngzhùnián 
李涉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¹(shēng)²亦断肠。
译文:花前没有了她的陪伴,只能独自在花间徘徊,举目四顾,一片凄凉。纵使笙歌入耳,婉转悠扬,也只能唤起曾经记忆,从而更添感伤惆怅。
注释:¹纵有:纵使有。²笙歌:笙代指各种乐器;笙歌即指各种乐器演奏声和歌声。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¹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译文:满间彩蝶对对,帘间飞燕双双,皆在快乐嘻逐,恩爱相偕。血色残阳笼罩着绿树青苔,怎能再忍受心中悲凉!
注释:¹忍:作“怎忍”解。

  此词上片写在游乐之地失去情侣以后,纵然娱乐也悲伤;下片先以蝶燕双双,兴起孤独之感,最后以景结情。词中运用反衬、比兴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之伤,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之感,具有民歌格调。全词情景相渗,构思新颖,风流蕴藉,雅淡自然,体现了冯词的特色。

  上片写“失却游春侣”、 “独自寻芳”之悲。“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花前月下”,原为游春男女的聚会之地;而偏偏在这游乐之处,失却了游春之侣;花前诚然可乐,但独自一人,徘徊觅侣,则触景生情,适足添愁,甚而至于举目四顾,一片凄凉,大好春光,亦黯然失色。

  “纵有笙亦断肠。”笙歌在游乐时最受欢迎,但无人相伴,则笙歌之声,适足令人生悲。“纵有”两字,从反面衬托失去之痛:笙歌散尽,固然使人因孤寂而断肠,但他却感到即使笙歌满耳,也仍然是愁肠欲断。

  下片写因见蝶燕双双,兴起孤独之感。“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自己失却游春之侣而影单形只,但闲步四望,只见彩蝶双双,飞舞林间;蒸儿对对,出入帘幕。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彩蝶、燕儿都成双做对,使他怎能再耐得住自己的孤独之感!“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斜照在绿树青苔之上的静景,正与上片的“满目悲凉”之句相拍合。

  冯延巳词具有民歌格调者不少,且善于运用比喻、起兴,如《蝶恋花》词:“几日行云何处去?”是以“行云”暗喻浪子,浪子行踪如浮云飘荡,竟然“忘却归来”。由此兴起思妇春怨:“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而这首《采桑子》词,则是以描写蝶燕双飞之乐兴起自身孑然无侣的孤独之感,这种写法在民歌中是经常使用的。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03:第81页
2、 ​徐庆宜选析.唐宋词三百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69页

cǎisāng ·huāqiánshīquèyóuchūn

féngyán dài 

huāqiánshīquèyóuchūn xúnfāng mǎnbēiliáng zòngyǒushēngduàncháng 
línjiāndiéliánjiānyàn shuāngshuāng rěngèngliáng 绿shùqīngtáibànyáng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楼上寝¹,残月²下帘旌³。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译文:寝卧高高的楼上,残月西沉下帘旌。睡梦中来到金陵,重温惆怅的旧情。桃花柳絮满江城。姣美歌女坐吹笙。
注释:¹寝:睡或卧。²残月:此处指快要落下的月亮。³帘旌:帘额,即帘上所缀软帘。⁴秣陵:金陵,今江苏南京。⁵双髻:少女的发式。这里代指少女。

  皇甫松的《梦江南》写一位多情的男子借梦中所见,描绘江南金陵美好春色里一个少女的形象,美景和美人和谐地合成一个画面。全词虚实相生,情景相合,既明了而又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怅恨之情,堪称情味深长之作。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就寝楼上,将落下的月亮已移到帘额下面,这是从床上望窗外月亮的景象。残月落到帘额之下,这表明时间已是天快亮的时候,作者已经醒来。

  “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梦见”二字领起后三句。梦见想要梦见的,本应是惬意的满足的,为何说成“惆怅事”?一解说旧日欢情只能见之于梦,醒后不能重温,故迷惘惆怅;另一解是作者在叙说:梦见当年发生在秣陵的那件令人惆怅的事,即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终身遗憾。“秣陵”、“江城”,即今南京;双髻,便是他当年热恋过的、别后又饮恨终身的女子。恋人之一颦一笑,经过时间的过滤,感受和记忆最深最牢最佳的审美焦点,皆定格在“双髻坐吹笙”处。梦中的环境和形象是那样的美好,但这已成为过去,即使梦见,醒来又不能再遇,更加深了作者对“双髻”的思念之情。

  《梦江南·楼上寝》沿袭了六朝以来的传统,用花柳情事抒发迷离惆怅之感,幻境优美,情味深长。全词借梦境勾勒往日情事,流露出旧情不再的无限惆怅,不着“相思”字面,却写出刻骨铭心的相思。梦境是虚幻的,而梦中的情景是实在的,昔日的情事是真实的,故乡难以归返,旧欢不可再遇,梦境越是美好,梦醒之后却是越加深重的凄清。通篇读来,可见写景鲜明、写情含蓄,虚中有实,以实衬虚,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梦者往事如烟的怅恨与迷惘。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17
2、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33-34
3、 王锺陵.唐宋词鉴赏:四川出版集团,2007.1:14-15
4、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51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后稷(jì)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¹西。
译文:后稷所葬之地,四周山水环绕。它位于氐人国的西面。
注释:¹氐国:即氐人国,传说中的国名,人面鱼身,传说是炎帝后裔。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山海经》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shū)、膏稻、膏黍(shǔ)、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¹。鸾鸟自歌,凤鸟自儛(wǔ)²,灵焉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译文:在西南方黑水流经的地方,有一处叫都广野,后稷就埋葬在这里。这一带有味美如膏的豆类、稻、黍和稷,各种谷物在这里自然生长,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可以播种。在这里,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跳舞,灵寿木开花结果,各种草木聚集生长。这里还有各种野兽成群相处。这里生长的草无论冬夏都不会死。
注释:¹播琴:播种。²儛:同“舞”,舞蹈。
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淮南子》
后稷垅(lǒng)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
译文:后稷的坟墓在建木西边,后稷死后苏醒,只有半条鱼在坟墓里。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日射纱窗风撼¹(fēi)²,香罗³拭手春事
译文:阳光照射到纱窗上,春风叩响了门扉,无聊赖地搓弄着香罗帕,愁看春光匆匆如流水。
注释:¹撼:撼动。²扉:门扇。³香罗:对手帕的美称。罗,丝织品。⁴春事:春光,喻青春年华。⁵违:辜负。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回廊¹四合²³寂寞,碧鹦鹉对红蔷(qiáng)薇。
译文:空落落的庭院回廊四合,锁满了一园寂寞,只有一只绿鹦鹉,面对着盛开的红蔷薇。
注释:¹回廊:曲折回绕的长廊。²合:围。³掩:遮蔽。⁴碧鹦鹉:青碧色的鹦鹉。
这首抒情诗写的是空闺少妇的怨情。同类题材在唐人诗中并不少见,如王昌龄《闺怨》就是著名的一首:“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末句点明离愁,是直抒其情的写法。可是此篇《日射》却不一样,它避开正面抒情,没有一个字涉及怨情,只是在那位闺中少妇无意识地搓弄手中罗帕的动作中,微微逗露那么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气息。整首诗致力于用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一、二句“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描写春景。映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及院子里盛开的红蔷薇花,都表明季节已进入春光逝去的初夏。三、四句“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描写女主人公仍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重门掩闭,回廊四合,除了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别无伴侣。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趣盎然,构成奇异而鲜明的对比。作品尽管没有直接抒述情感,但将足以引起情绪活动的种种景物和整个环境再现了出来,也就不难窥测主人公面对韶华流逝伤感索寞的心理,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有冷暖相形之妙。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现手法,正体现了诗人婉曲达意的独特作风。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yuè)(zhī)¹王,月氏遁²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³应募,使月氏,与堂邑(yì)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译文: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时,把他的头当作饮酒的器皿,月氏时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国在我们北方,汉朝为什么要前往出使月氏?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会听凭我的人过去么?”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配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
注释:¹月氏:月氏国。²遁:逃走。³郎:侍郎、郎中。汉代均称为「郎官」。⁴径:经过,行经。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¹²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³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ráo),少寇(kòu),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译文:张骞居住在匈奴西部,趁机与他的下属向月氏国逃去,向西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国听说汉朝有丰富的财物,想通使而不能,看见了张骞,很是惊喜,问他想要到哪里。张骞说:“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如今逃亡出来,只希望大时派人引路送我们。如果真能够到达月氏,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时的财物是说不尽的。”大宛认为说的有道理,就护送张骞,抵达康居。康居再把他们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时已经被匈奴杀掉,匈奴人用力他的夫人为时。已经使大夏国称臣做了大夏国的君主,土地肥沃富饶,境内没有侵扰,感到满足安乐,又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心思了。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不能摸透月氏的真实意图。
注释:¹属:下属。²亡:逃。³反:通“返”,返回。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留岁余¹,还²,欲³从羌(qiāng)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译文:留下一年多,想要返回,要从羌人聚居的地方回去,又被匈奴人俘获。留下有一年多,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
注释:¹岁余:一年多。²还:返回。³欲:想要。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天子既闻¹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shǔ),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qián)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译文:汉朝天子听说了大宛及大夏、安息之类的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特的物品,世代不迁徙,很大程度上跟中原国家有相同的习俗,而军队力量较弱,看中汉朝的财物;它北面的是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队强盛,可以用赠送财物、给以利益的办法使他们朝拜汉朝。如果真的能够用恩义使他们归服,那么就能扩充万里之广的土地,讲不同语言有不同习俗的各国就会前来归附,这样汉朝的威望恩德就会遍及四海。汉朝天子于是命令经由蜀郡、犍为郡派出秘密使者,四条道路上一同出使,都各自出行一二千里。
注释:¹既闻:听说以后。既:……以后。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shú)为庶人。
译文: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被封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过了两年,张骞当上了卫尉,跟随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把李将军包围,军队死掉逃跑的人很多,而张骞没能按时救援应当被斩首,用钱赎罪贬为平民。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译文:天子多次问询张骞关于大夏之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掉了侯位,于是说:“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而成为汉朝的外臣。”天子认为有道理,于是封张拜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各派两匹马,赶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带着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绢帛,分派多名持节的副使,道路可以方便通行的话就派人去往旁边的国家。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译文:张骞回来后,封为专管接待宾客的大行令。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了。又过了一年,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