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千里何溯洄,远自桐柏之山来。洪纤巨细络诸水,汇此四渎通八垓。
长淮千里何溯洄,远自桐柏之山来。洪纤巨细络诸水,汇此四渎通八垓。
东南巨浸古所说,原野气尽岩峦回。傍淮田下赋亦下,生计恃水无余财。
东南巨浸古所说,原野气尽岩峦回。傍淮田下赋亦下,生计恃水无余财。
长年挐舟送行客,楚女击楫中流哀。云浮三时蚌开合,水结五色龙胚胎。
长年挐舟送行客,楚女击楫中流哀。云浮三时蚌开合,水结五色龙胚胎。
阳嘘阴吸有至理,水上白昼层宫开。要令幽险各有所,造物大矣何容猜。
阳嘘阴吸有至理,水上白昼层宫开。要令幽险各有所,造物大矣何容猜。
全淮得失系吴楚,宵济万马曾衔枚。王公设险古不废,硖石置守高崔嵬。
全淮得失系吴楚,宵济万马曾衔枚。王公设险古不废,硖石置守高崔嵬。
牛羊在野牧马散,淮水萧瑟山童峐。下流河势苦相夺,二水若合坤舆颓。
牛羊在野牧马散,淮水萧瑟山童峐。下流河势苦相夺,二水若合坤舆颓。
支祈力屈匪至此,河伯好事同台骀。至人视世本一辙,险绝不异坳堂杯。
支祈力屈匪至此,河伯好事同台骀。至人视世本一辙,险绝不异坳堂杯。
朝帆开寒雨迷浦,莫雁戛水阴成堆。好风明日送舟疾,可至禹庙倾尊罍。
朝帆开寒雨迷浦,莫雁戛水阴成堆。好风明日送舟疾,可至禹庙倾尊罍。
洪亮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2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九十日春¹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yú)(jiá)²阵,风转柳花球³
译文: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无法免去。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
注释:¹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²榆荚:榆树果实,初春时先于叶生,状似钱而小,暮春时飘落。此句指雨打榆荚零落。³柳花球:柳絮染尘成球。此句指风吹絮球翻滚。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我与使君¹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²,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译文: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美丽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楼边。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
注释:¹使君:惠州知州詹范。²合江楼:作者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上片,惜春伤春,无须“贪忙”,“追游”。与密州时作的同词牌名的上片完全一样,惜春。面对同样的春,产生着同样的心情。那时,朝廷政治斗争激烈,词人回避,自求外任。而今,在贬所惠州,也是一个春季过去了(“九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贪忙何处追游”),无须“贪忙”、“追游”了。紧接着点化运用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三分春色一分愁”),日暮西山,人命危浅了,只是词人未看到日后还有“风雨”,哪怕是“一分风雨”,未想到日后又要谪贬儋州;但他很快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

  下片,叹青春不再,人生暗淡。词人此时处境恶劣,心境凄凉,深感自己夕阳黄昏,硬是把棺材准备好了。正因所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地位发生变化,自然他的思想感情、心理观念随之也发生变化,艺术欣赏及其作品的意境发生变化,所以他把密州时作的同词牌的词的下片作了修改。尽管它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依恋和青春的惋惜之情,可意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仙境不见了,西王母、东皇太乙在东坡心中,早已消失了,再不是什么美好、理想、幸福的形象,更不是什么长生不老的象征了。“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这意味着一代人的结束。“佳人斜倚合江楼”,唯有我那朝云,病魔缠身,“斜倚”而立,留恋着“合江楼”外的水光山色,哪怕它们是净眼中的水光(“水光都眼净”)和眉愁中的山色(“山色总眉愁”)。正是词人在惠州感情上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

  全词,上片写春过春愁,伤春惜时,下片写白首眉愁,伤感人生。人的感情发生变化,决定着词的意境发生变化,决定着词的用语的变化。笼罩全词的是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13-1215页

línjiāngxiān··huìzhōugǎiqiányùn--shì

jiǔshíchūndōuguòletānmángchùzhuīyóusānfēnchūnfēnchóufānjiázhènfēngzhuǎnliǔhuāqiú

使shǐjūnjiēbáishǒuxiūkuāshǎoniánfēngliújiārénxiéjiānglóushuǐguāngdōuyǎnjìngshānzǒngméichóu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吾昔与尔¹辈,读书常闭门。
译文:先前我和你们,读书不常出门。
注释:入峡:指进入长江诸峡入蜀。峡:指长江流经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险隘地带,其中最著名的有巫峡、巴峡、明月峡等。弟:指孟洗然、孟邕等。¹尔:一作“汝”。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未尝冒湍(tuān)¹,岂顾垂堂²言。
译文:不曾冒过激流的危险,哪理会坐不垂堂的古训。
注释:¹湍险:指在急流中行船的危险。湍:急流。²垂堂: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坠落会击伤人,故以喻危险的境地。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自此尝江湖,辛勤难具论。
译文:从这次出来游历江湖,艰辛困苦难以一一述陈。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往来行旅¹²,开凿禹(yǔ)³存。
译文:峡中往来的旅客疲弊不堪,幸赖大禹开凿之功至今犹存。
注释:¹行旅:旅客。²弊:困,疲乏。³禹功:大禹开凿三峡之功。大禹治水,疏通江河,传说他开凿黄河三门峡,连同长江三峡也附会为他所开凿。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壁立千峰峻,潈(cóng)¹流万壑奔。
译文:两岸峭壁耸立起上千座险峰,湍急的水流在万条壑谷涌奔。
注释:¹潈:众水相入交会之处。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我来凡¹几宿²,无夕不闻猿。
译文:我来这里总共才几天,没有一夜不听到猿的啼声。
注释:¹凡:只是,不过是。²几宿:几次过夜。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pǔ)¹上摇²归恋³,舟中失梦魂
译文:江边宿息时归思依依,船只行进中落魄失魂。
注释:¹浦:水口,江边。²摇:一作“思”。摇动,这里作引动。³归恋:归家之思恋。⁴失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躯体,失梦魂意为梦中魂归故乡。
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
泪沾明月峡¹,心断鹡(jí)(líng)²
译文:明月峡中泪水沾湿了衣裳,原野的鹡鸰使人断肠伤神。
注释:¹明月峡:在今湖北巴东。峡口南岸壁高四十丈,壁上有圆孔,形如满月。²鹡鸰原:比喻兄弟。鹡鸰:一作“脊令”,鸟名。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离阔¹星难聚²,秋深露已繁。
译文:离得太远星星也难相聚,晚秋季节露水越来越深。
注释:¹离阔:阔别。²星难聚:参星和辰星,一在西方,一在东方,出没各不相见。借以比喻彼此隔离。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¹²下南楚³,书此乡园
译文:趁着先生顺流直下南楚,写下这首诗寄给家乡亲人。
注释:¹因:依凭。²君:指被托咐寄诗的人。³南楚:指江陵、襄阳一带。⁴书此:写下这首诗。⁵示:一作“寄”。⁶乡园:家乡。

  一至六句写在旅途中回忆在家读书时的情景。诗人青少年时代和诸弟在家闭门读书,攻读儒家经典。读书之余,也学剑、弹琴、游乐。兄弟们同室求学,携手共游,融洽无间,情深谊厚。但那时毕竟未历风险,以致连“坐不垂堂”这句话的意义也不理会。及至出门游历,其艰险程度,真是一言难尽。

  七至十二句写游历三峡的所见所闻。这次远游,他乘船逆江而上,经宜昌而入三峡。三峡是著名的长江天险之地,以险滩多、水流急而闻名,两岸山势峻奇多姿,虎啸猿啼,气象万千。这时诗人心灵完全沉浸在雄奇壮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十三句至二十句写进入三峡所见所闻引发的怀乡思弟的情愫。当夕阳西下,夜深人静之际,听到猿猴啼叫,不免激发心中凄凉心情。诗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归家的念头油然而生,甚至梦中返回故乡。特别是来到明月峡时,因峡名明月联想起“团圆”,想起“鹡鸰原”的典故,深感独身在外的凄凉,记挂着弟弟们,不禁泪水模糊了诗人的双眼。“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两句表明诗人的思亲之情达到了高峰。在思乡之际,碰巧遇到一位要返回襄阳的同乡,于是便写了此诗,请他捎给弟弟们,充分表现了诗人作为兄长对弟弟们的一片爱心。

  此诗描写入巴蜀三峡时的艰险,抒发了作者远涉江湖之苦和怀乡忆弟之情。题中的“弟”指作者弟弟孟洗然、孟邕等。作者曾与他们一起隐居读书,都胸怀大志。作者这次经三峡正当深秋,诗中“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正是对三峡险境的高度概括。“浦上”以下各句则触景生情,由入明月峡而思念与家人团圆,见鹡鸰在原而感伤兄弟分离,感情表现得自然、真挚。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0-22
2、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第480页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归志¹宁无²五亩(mǔ)园,读书本意在元元³
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民百姓。
注释:¹归志:归家隐居的志向。²宁无:难道没有。³元元:指人民。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¹(yíng)²二万言。
译文: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注释:¹课:诗中作阅读解。²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从平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灵心慧性。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这两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是为了平民百姓,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诗人的可贵。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这两句是写实,具有二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写这首诗时,诗人已是五十三岁,视力减退。透过诗句,诗人灯下读书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二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一盏青灯为何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因为是其读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件物体,故而成了其读书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意象。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把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既是对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寓意深远。

  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凡是属于人生的各类内容,都可以被纳入诗人取材的范围,不应有什么事先划定的禁区 。对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陆游来说,其生活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书斋里度过的,读书正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当他要想写诗歌咏其生活内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时,读书便理所当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题材。

参考资料:
1、 杨桂华.古诗文全解: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第72页
2、 刘洪仁.陆游诗词选:巴蜀诗社,2002:第21页

shū

yóu sòngdài 

guīzhìnìngyuán shūběnzàiyuányuán 
dēngqiánsuīfēi yóuyíngtóuèrwànyán 
有司空公子,富贵不齿,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顾见綦毋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欲之贵人。”公子曰:“学《诗》乎?”曰:“学矣。”“学《礼》乎?”曰:“学矣。”“学《易》乎?”曰:“学矣。”公子曰:《诗》不云乎:‘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後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礼》不云乎:‘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榛栗枣脩。’《易》不云乎:‘随时之义大矣哉!’吾视子所以,观子所由,岂随世哉。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也。”先生曰:“吾将以清谈为筐篚,以机神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者已。”
有司空公子¹,富贵不齿²,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³。顾见綦(qí)(wú)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欲之贵人。”公子曰:“学《诗》乎?”曰:“学矣。”“学《礼》乎?”曰:“学矣。”“学《易》乎?”曰:“学矣。”公子曰:《诗》不云乎:‘币帛(fěi),以将¹⁰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礼》不云乎:‘男贽(zhì)¹¹玉帛禽鸟,女贽榛(zhēn)¹²栗枣脩(xiū)¹³。’《易》不云乎:‘随时之义大矣哉!’吾视子所以¹⁴,观子所由¹⁵,岂随世哉。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也。”先生曰:“吾将以清谈¹⁶为筐篚,以机神¹⁷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者已。”
译文:有位司空公子,家道富贵却被人鄙视。他穿戴着华贵的衣冠到京城游历,住在平市里,看见綦毋先生,头发斑白,徒步行走。公子说:“呀!您年纪这么大了,不坐车子,又空着两手,要到哪里去呀?”先生说:“想去拜访贵人。”公子问:“您学过《诗》吗?”先生答:“学过了。”问:“学过《易》吗?”答:“学过了。”公子说:“《诗》不是说了吗?用筐篚装币帛作为礼品,献给贵人表示敬意,然后主人、客人才能都尽遂心愿。《礼》不是说了吗?男子初到女家要献上玉器、丝帛、大雁等作礼品,女子初到男家要带上榛子、板栗、大枣、干肉作礼品。《易》不是说了吗?顺应时世太重要了!我看您这样的行事,观您所用的方法,难道能算顺应时世吗?尽管您自己说都学过了,我却以为您实际上没有学过。”先生说:“我将用清谈当作筐篚,用玄理当作礼品。难道礼物仅是指玉帛等礼品吗?”
注释:钱神论:选自清严可均《全晋文》卷一一三。《晋书》卷九四、《艺文类聚》卷六六、《初学记》卷二二、《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均有节录,异文颇多。¹司空公子:作者假托的人名。²不齿:不与同列,表示极为鄙视。³平市里:作者假托的地名。⁴綦毋先生:作者假托的人名。⁵班白:即斑白,头发花白。⁶徒行,步行。⁷币帛:缯帛,古人馈赠用的礼品。⁸筐:方形盛物的竹器。⁹篚:圆形盛物的竹器。¹⁰将:行。¹¹贽:古人初次进见尊长者所持礼品。¹²榛:其果似栗而小。¹³脩:干肉。今本《礼记》无此二句。¹⁴所以:所为,指言行举止。¹⁵所由:所从,指经过的道路。¹⁶清谈:清雅的言谈。¹⁷机神:高妙的玄理。
公子拊髀大笑曰:“固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船,胶柱调瑟。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公子拊(fǔ)(bì)¹大笑曰:“固²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船³,胶柱调瑟。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译文:公子听了,拍着大腿大笑道:“您这么说,实在是太固执了。您既不懂古人的教诲,又不了解现在的实际。当今的急务,哪里用得上清谈呢!时代改了,世道变了,古今风俗不同了。现在有钱的人光荣尊贵,贫穷的人低贱耻辱。可是您却崇尚质朴,谨守真诚。这无异于刻舟求剑、胶柱调瑟。一个不能摆脱贫穷的人,他的名声便出不了家门,这本来是合情合理的啊!”
注释:¹拊髀:手拍大腿。²固:固执,顽固。³遗剑刻船:即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⁴胶柱调瑟:用胶把弦柱粘住,则鼓瑟者无从调节声音。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¹。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²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译文:“从前,神农氏逝世了,黄帝、尧、舜教导人民种田织布,就开始以币帛作礼物互相赠送,当作礼仪的根本。后世先知先觉的人加以变通,开掘铜山,仰观苍天,俯视大地,根据天地的形象铸造了铜钱。使铜钱内呈方形象征地,外呈圆形象征天。这个创造真是伟大啊!”
注释:¹本:根本。²象:象征。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体¹,有乾有坤²。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³。市井便易,不患耗折(shé)。难朽象寿,不匮(kuì)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岂是之谓乎!”
译文:“钱的形体,有天有地。内仿地之方,外效天之圆。它堆积起来能成山,流通时候如同川。或动或静有时序,使用储藏有规则;便于市场交易,不必耽心磨损;难于朽坏象征长寿,周转不穷象征自然。故而,钱能够天长地久,成为世上神奇之宝。世人待它亲如兄长,送它绰号叫‘孔方’。失去了它就贫弱,拥有了它便富强。它没有翅胯可以飞,没有腿脚能够跑。它能让板着的面孔舒展开,能使难办的事情变容易。钱多的人位居前列,钱少的人排在后面;位居前列的人做高官,排在后面的人为奴仆。高官们丰足富裕,吃用不尽;奴仆们穷困贫乏,缺吃少穿。《诗》上说:‘好了富人们,可怜可怜这些穷苦无依的人。’不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注释:¹体:形状。²有乾有坤:《易经》八卦的乾、坤二卦。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³行藏有节:指钱币的流通和贮藏有一定的法度。⁴市井便易:在市场上做买卖便于交易。⁵耗折:消耗亏损。⁶难朽象寿:像长寿难以衰老。⁷不匮象道:像大自然运行不息,不会缺乏。⁸亲爱如兄:《晋书》作“亲之如兄”,此据《艺文类聚》。⁹严毅:严厉刚正。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钱之为言泉¹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yì)衣冠²,疲劳讲肆³。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¹⁰而解犊(dú)¹¹。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¹²,入紫闼(tà)¹³。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zhēng)¹⁴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¹⁵,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¹⁶笑谈,非钱不发。”
译文:“钱之所以又叫做泉,是因为百姓日常所用,如泉水般源源不绝,再远的地方也能去,再深的去处也能到。京城的达官贵人,疲于去学堂听讲,讨厌听那些空谈,而宁愿打瞌睡。可是,只要一见到我家兄,没有一个人不惊喜膜拜。钱所保佑的,必然大吉大利,何必先去辛苦读书,然后再去寻求富贵!当年,吕公为刘邦的空头礼帖而欣喜欢愉,刘邦对萧何多送两百钱的举动铭刻在心,卓文君脱去布裙而重着锦绣,司马相如弃却围腰而乘坐华丽的车子,官位高,名气大,这都是钱所造成的。骗人的礼帖尚且能令人高兴,更何况实实在在的钱呢!多送两百钱虽然为数不多,如能使人关亲亲密。由此看来,钱可谓神物。有了钱,不居官位却能够尊荣,没有权势却有人巴结,可以进权门,入宫廷。钱所到之处,危可以转安,死可以化生;没有了钱,贵可能变贱,生可能转死。因此,官司纠纷,无钱不能胜;孤弱困顿,无钱不能超脱;怨仇嫌恨,无钱不能化解;奉承之言,无钱不能生发。”
注释:¹泉:古代钱币的名称。²京邑衣冠:京城里的士大夫。³讲肆:讲学的地方。《晋书》作“讲肄”。⁴吕公:汉吕后之父。⁵版:进见时用的名帖。刘邦为亭长时,不持一钱往贺吕公,名帖上却写“贺万钱”。吕公迎为上宾,并把女儿嫁给他。事见《史记·高祖本纪》。⁶克:同“刻”,铭记。⁷赢:多。⁸文君:卓文君,西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她夜奔司马相如,同驰归成都。相如家贫,文君久之不乐,遂返临邛,与相如卖酒,文君当垆。卓王孙以为耻,不得已分财产与之,文君有钱百万,又穿上锦绣衣裳。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⁹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¹⁰高盖:高车。¹¹犊鼻:犊鼻裈,短裤,或谓围裙,状如犊鼻。¹²朱门:指富豪之家。¹³紫闼:指帝王宫廷。¹⁴诤:同“争”,争执。¹⁵幽滞:指失意不得进仕的人。¹⁶令问:问候。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云:‘钱无耳,可闇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洛中¹朱衣²,当途³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còu),门常如市。谚云:‘钱无耳,可闇(àn)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yù)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¹⁰之勇,冉求¹¹之艺,文之以礼乐¹²,可以为成人¹³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译文:“京城的显贵,当道的权臣,亦无休止地钟爱我家兄。他们拉着钱的手,抱住钱不放,不计较资质的优劣,也不问新铸还是旧有。只要有了钱,家中就能宾客如云,门庭若市。俗话说:‘钱没有耳朵,可以暗地里授受。’这话还有假吗?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人呢?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却以为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证明这一点呢?试看,钱能转祸为福,转败为成;钱能使危者得安,死者得生。可见,性命长短、仕途贵贱,都取决于钱,天又何尝参与过什么意见呢?天有天的短处,钱有钱的长处。使四时交替运行,让万物生长繁衍,钱不如天;让困窘者得通达,让贫穷者得赈济,天不如钱。古时候,若有臧武仲的智慧、卞庄子的勇力、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现在要成为完人何必如此费事,只要有钱就行了。”
注释:¹洛中:洛阳。²朱衣:泛指权贵。³当途:当道,当权。⁴辐辏:指四方宾客聚集到一处。⁵闇:同“暗”。⁶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⁷相禄:享有福禄的面相。⁸与:参预。⁹臧武仲: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孙纥,有智谋。¹⁰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勇力著名。¹¹冉求:孔子的学生冉有,有才艺。¹²文之以礼乐:用礼乐来加以修饰。¹³成人:德才兼备的人,即完人。
“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夫钱,穷¹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²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官无中人³,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译文:“钱,能使困窘者通达,能令富有者温和,能让软弱者勇悍。所以说,君主没有钱,士人就不来;君主不行赏,士人就不往。俗话说:‘做官而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其实,即使朝中有人,而你自己没有钱,这与无脚要行走、无翅要飞翔又有什么不同?即使你有颜渊那样的才华,有子张那样的容貌,可是你两手空空,又有什么希望呢?倒不如趁早回家,多方务农经商,不怕舟车往来劳顿,努力赚取钱财。须知,所有的君子,都是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顺应时世,随俗浮沉,上交下结,才使自已的名声更加显扬。”
注释:¹穷:困厄,不得志。²贫:贫弱,软弱。³中人:君主身边有权势的人。⁴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学生,孔子屡称其有才德。⁵子张:即颛孙师,孔子的学生,貌美。⁶空手掉臂:空手摇动臂膀,指空手无钱。⁷上下:指来往。⁸同尘和光:即“和光同尘”。这里指与尘俗混同,随波逐流。
黄铜中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辛,分王诸国,处处皆有,长沙越嶲,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嫡妇。伊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大铸兹也。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未之逾也。”
黄铜中方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辛²,分王诸国³,处处皆有,长沙越嶲(xī),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嫡(dí)。伊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大铸兹也。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¹⁰,未之逾也。”
译文:黄铜中方,听此宏论,叩头回答说:“我们来自西方,分在各国为王,到处都有我们的形迹。长沙、越嶲,都归我管辖。黄金是我父亲,白银是我母亲,铅是我大儿子,锡是我大儿媳。贪心的人见了我们,就像病人到了医生,饥饿的人享受三牲之献,也不会超过对我们的感情!”
注释:¹黄铜中方:铜钱,这里指钱神。²庚辛:古时把天干与五行相配合表示方位。庚在五方中属西,庚、辛在五行中属金,金在五行中代表西方,故钱自称来自西方庚辛。³分王诸国:分往诸国称王。⁴越嶲:地名,故地在今四川西昌市。⁵嫡妇:嫡长子妻。⁶伊:句首语气词。⁷景王:周景王姬贵。⁸尹世:治世。⁹大铸兹也:周景王时,患钱轻,更铸大钱,事见《国语·周语》。兹:此指钱。¹⁰太牢:古代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羊、猪三牲,称太牢。

  文章通过虚构的情节,推出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两个假设的人物,以二人在集市邂逅为纽带,以其问答诘难的框架结构成篇。篇中主要描写钱的神通广大和无孔不入,写了钱在某些人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写了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边力量,并引用历史典故加以说明,征引《诗经》以为佐证,强化作者的观点。全文在写法上以铺叙为主,层层展开,铺张扬厉,淋漓尽致,并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效果。历史上有人把《钱神论》归类于寓讽刺鞭挞于嬉笑嘲谑的俳谐文,而该文谐中有庄,是很严肃的,它对金钱的描绘,对时风的讽刺、揭露都非常深刻。

  作者假托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的对话,揭示当时社会风气大变,指出当时“时易世变,古今易俗”,作为钱神产生的背景。而后借司空公子之口,叙述钱的历史,交代金钱的来历;描述钱的形体,交代名为孔方的原由;分述钱的特性,交代人的贫富、强弱在于钱之有无、多少,以此作为揭露金钱神力的引子。

  接着,作者就集中笔力,对金钱的巨大神力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揭露。

  其一,学优则仕原是儒者传统的人生道路。但自金钱来到人间后,做官就不靠知识了。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史实,说明如今“官尊名显,皆钱所致”。金钱主宰着一切:危安、死活、贵贱、生杀等等,都取决于钱。它可以“排朱门,入紫闼”,通关节,买人情,使人“无位而尊,无势而热”,办任何事情,都非钱不可。金钱成了万能的神,知识贬值,已一文不值。因而作者愤激地说:“何必读书,然后富贵!”

  其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原是儒家传统的观念,但由于钱的法力无边,作者提出了“死生无命,富贵在钱”。钱是万物的异化形式,它可以使万物互相转化:祸转为福,败转为成,危转为安,死转为生。甚至“性命长短,相禄贵贱”,也在于钱,而不在天。作者把钱和天的力量作了一番比较,认为“天有所短,钱有所长”,结论是“天不如钱”。钱的力量超过了主宰一切的上天,成了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神。人格的完美,依照儒家观点,必须具有仁、义、智、勇、礼、乐等条件。现在由于钱可使丑变成美,使卑贱变成高贵,使罪过变成正义,因而完人的条件,亦“唯孔方而已”,钱成了左右人格的动力。

  其三,俗话说:“朝中无人莫做官”,但时至西晋,朝中有人而无钱也仍然做不到官。“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即使此人才貌超群,空手摇臂,无钱送礼,也仍然做不到官。但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权势,做上高官。可见钱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了。这些论述对金钱的神力是大胆的揭发,是犀利的解剖!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与此同时,作者还对世人追逐金钱的丑态作了形象的描绘。一些清高的读书人听儒者讲学或玄学清谈,都深感无味,昏昏欲睡,而“见我家兄”则“莫不惊视”,精神振奋:唯一能刺激他们神经的只有一个“钱”字。至于那些当朝权贵更是嗜钱如命,“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执”和“抱”,活画出这伙钱癖的丑恶嘴脸。西方谚语说:“金钱无臭味。”他们对钱也是“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只要是钱,就如蝇逐臭,唯钱是求。文章结尾作者通过钱神的自白,揭示钱之为神,“处处皆有”;爱钱之癖,古已有之。回应前文,收束全篇。

  《钱神论》除开头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的对话运用散体,句式长短参差不齐,而后则以简短的四字句为主,在工整的四字句中,亦间杂以三、六、九字句,句式排比整齐而又有变化,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文中用韵,也形式多变,或两句一押韵,如“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或四句一换韵,如“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读来韵律和谐,铿锵有力。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551—556页

qiánshénlùn

bāo wèijìn 

    yǒukōnggōng guìchǐ齿 shèngéryóujīng zhùjiàpíngshì jiànxiānshēng bānbáiérxíng gōngyuē   niánzhǎng xíngkōngshǒu jiāngzhī  xiānshēngyuē  zhīguìrén  gōngyuē  xué shī   yuē  xué   xué    yuē  xué   xué    yuē  xué  gōngyuē  shī yún  kuāngfěi jiānghòu ránhòuzhōngchénjiābīn jìnxīn    yún  nánzhìqínniǎo zhìzhēnzǎoxiū    yún  suíshízhīzāi  shìsuǒ guānsuǒyóu suíshìzāi suīyuēxué wèizhīwèi  xiānshēngyuē  jiāngqīngtánwéikuāngfěi shénwéi suǒwèi yúnyún yúnzāi zhě  

    gōngxiàoyuē  zāi zhīyún zhī yòuzhījīn dāngjīnzhī yòngqīngtán shíshìbiàn jīn zhěróngguì pínzhějiàn érshàngzhì érshǒushí jiànchuán jiāozhùtiáo pínshēnmíng chūjiāshì   

     shénnóngshì huáng yáo shùn jiàomínnóngsāng wéiběn shàngzhìxiānjuébiàntōngzhī nǎijuétóngshān shìyǎngguān zhùérwéiqián shǐ使nèifāngxiàng wàiyuánxiàngtiān zāi  

     qiánzhīwéi yǒuqiányǒukūn nèifāng wàiyuán shān liúchuān dòngjìngyǒushí xíngcángyǒujié shìjǐngbiàn便 huànhàozhé nánxiǔxiàngshòu寿 kuìxiàngdào néngzhǎngjiǔ wéishìshénbǎo qīnàixiōng yuēkǒngfāng shīzhīpínruò zhīqiáng érfēi érzǒu jiěyánzhīyán kāinánzhīkǒu qiánduōzhěchǔqián qiánshǎozhěhòu chǔqiánzhěwéijūnzhǎng zàihòuzhěwéichén jūnzhǎngzhěfēngyǎnéryǒu chénzhěqióngjiéér  shī yún  rén āizáiqióng  shìzhīwèi  

     qiánzhīwéiyánquán bǎixìngyòng yuánkuì yuǎnwǎng shēnzhì jīngguān láojiǎng yànwénqīngtán duìzhīshuìmèi jiànjiāxiōng jīngshì qiánzhīsuǒyòu  shū ránhòuguì gōngxīnyuèkōngbǎn hànzhīyíngèr wénjūnjiěchángérjǐnxiù xiāngchénggāogàiérjiě guānzūnmíngxiǎn jiēqiánsuǒzhì kōngbǎnzhì érkuàngyǒushí yíngèrsuīshǎo zhìqīn yóushìlùnzhī wèishén wèiérzūn shìér páizhūmén  qiánzhīsuǒzài wēishǐ使ān shǐ使huó qiánzhīsuǒ guìshǐ使jiàn shēngshǐ使shā shìfèn忿zhèngbiànsòng fēiqiánshèng ruòyōuzhì fēiqián yuànchóuxiánhèn fēiqiánjiě lìngwènxiàotán fēiqián  

     luòzhōngzhū dāngzhīshì àijiāxiōng jiē zhízhīshǒu bàozhōngshǐ yōuliè lùnnián bīncòu ménchángshì yànyún  qiáněr ànshǐ使  zāi yòuyuē  yǒuqiánshǐ使guǐ  érkuàngrén xiàyún  shēngyǒumìng guìzàitiān  shēngmìng guìzàiqián míngzhī qiánnéngzhuǎnhuòwéi yīnbàiwéichéng wēizhěān zhěshēng xìngmìngzhǎngduǎn xiāngguìjiàn jiēzàiqián tiānyān tiānyǒusuǒduǎn qiányǒusuǒzhǎng shíxíngyān bǎishēngyān qiántiān qióngkāi zhènpín tiānqián ruòzāngzhòngzhīzhì biànzhuāngzhīyǒng rǎnqiúzhī wénzhī wéichéngrén jīnzhīchéngrénzhěrán wéikǒngfāngér  

     qián qióngzhěnéngshǐ使tōng zhěnéngshǐ使wēnnuǎn pínzhěnéngshǐ使yǒnghàn yuē jūncái shìlái jūnshǎng shìwǎng yànyuē  guānzhōngrén guītián  suīyǒuzhōngrén érjiāxiōng érxíng érxiáng shǐ使cáiyán róngzhāng kōngshǒudiào suǒwàng zǎoguī guǎng广xiūnóngshāng zhōuchēshàngxià shǐ使kǒngfāng fánbǎijūn tóngchénguāng shàngjiāoxiàjié míngzhāng  

    huángtóngzhōngfāng kòutóuduìyuē  西fānggēngxīn fēnwángzhūguó chǔchǔjiēyǒu zhǎngshāyuè zhīsuǒshǒu huángjīnwéi báiyínwéi qiānwéizhǎngnán wéi chūshēng zhōushí jǐngwángyǐnshì zhù tānrénjiàn bìng xiǎngtàiláo wèizh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赤兔¹无人用,当须吕(lǚ)²骑。
译文: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注释:¹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²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吾闻果下马¹,羁(jī)²任蛮(mán)³
译文: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¹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²羁策:驾驭,驱使。³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shīèrshísānshǒu··--

chìrényòngdāng

wénguǒxiàrènmáné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