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来三度雪,农者欢岁稔。我麦根已濡,各得在仓廪。
冬来三度雪,农者欢岁稔。我麦根已濡,各得在仓廪。
天寒未能起,孺子惊人寝。云有山客来,篮中见冬簟。
天寒未能起,孺子惊人寝。云有山客来,篮中见冬簟。
烧柴为温酒,煮鳜为作沈。客亦爱杯尊,思君共杯饮。
烧柴为温酒,煮鳜为作沈。客亦爱杯尊,思君共杯饮。
所嗟山路闲,时节寒又甚。不能苦相邀,兴尽还就枕。
所嗟山路闲,时节寒又甚。不能苦相邀,兴尽还就枕。

xuězhōng怀huáimèngchāng--yuánjié

dōngláisānxuěnóngzhěhuānsuìrěnmàigēnzàicānglǐntiānhánwèinéngzijīngrénqǐnyúnyǒushānláilánzhōngjiàndōngdiànshāocháiwèiwēnjiǔzhǔguìwèizuòshěnàibēizūnjūngòngbēiyǐnsuǒjiēshānxiánshíjiéhányòushénnéngxiāngyāoxìngjǐnháijiùzhěn

元结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1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时雨¹及芒种²,四野皆插秧。
译文: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到处都是农人在忙着插秧。
注释:¹时雨:应时的雨水。²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6月5日或6日。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家家麦饭¹美,处处菱歌²长。
译文:家家户户吃着大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之歌。
注释:¹麦饭:大麦粒和豆煮的饭。²菱歌:采菱之歌。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老我成惰(duò)¹,永日²付竹床。
译文:现在的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
注释:¹惰农:不勤于耕作的农民。²永日:从早到晚;整天。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cuī)¹短不栉(zhì)²,爱此一雨凉。
译文: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
注释:¹衰发:白发。²不栉:不束发。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译文:你看庭院林木里传来各种清脆的鸟叫声,藤架上的花儿也散发着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shāng)
译文:羽毛被打湿的黄莺也不离去,鸣叫着,好像在劝我喝一杯酒。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译文:现在天下太平,没什么事,四海的百姓都在忙于农事。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野老固不穷,击壤(rǎng)¹歌虞(yú)唐。
译文:在这太平年里,居于田野的老人也不会感到贫困,他们都唱着击壤歌歌颂着太平盛世。
注释:¹击壤:古游戏名,一般认为是古代的一种投掷类游戏。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shí

yóu sòngdài 

shímángzhòng jiēchāyāng 
jiājiāmàifànměi chùchùlíngcháng 
lǎochéngduònóng yǒngzhúchuáng 
shuāiduǎnzhì àiliáng 
tíngshēng jiàténgyōuxiāng 
yīngshī湿 quànchíshāng 
jīnxìngshì hǎijiēnóngsāng 
lǎoqióng rǎngtáng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 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¹则事父,出²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³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miù)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guó)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¹⁰之际,沐浴圣泽,潜润¹¹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¹²,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mí),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 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¹³“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¹⁴,俯愧朱绂(fú)¹⁵
译文:臣曹植说:我听说士生于世上,在内就侍奉父亲,在外就侍奉君王;侍奉父亲放在首要位置的是使双亲荣贵,侍奉君王最重要的是使国家兴旺。所以即使慈父也不会疼爱不能带来好处的儿子,即使仁君也不会养着没用的臣子。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的,是成功的君王;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的,是尽心忠君的臣子。所以君王不会平白无故地授官,臣子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接受官职;无故授官叫做谬举,无故接受官职叫做尸禄(今天白话说就是光拿钱不干活),《诗》中“素餐”讲的就是这个。从前虢仲、虢叔不推辞担任两国君主的重任,他们的品德深厚啊;姬旦、姬奭不推让燕国、鲁国的分封,他们的功劳大啊。现在臣蒙受国家的重恩,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代君王。正当陛下统治,歌舞升平的时候,沐浴着陛下广大的光泽,默默收到品德的教育,可以说皇恩浩荡了。然而我位居东边的藩国,爵位处于上等,身上穿着轻软暖和的衣服,吃惯了各种美味,看尽了奢华靡靡之物,听倦了丝竹之声,这是高爵位、厚俸禄造成的。退而想古代受爵禄的人,(他们)跟我的情况不同,都是建立功勋,有益国家,辅佐君主,利惠人民。现在臣没有品德可以称述,没有功劳可以记录,如果像这样终年,对朝廷没有带来益处将蒙受诗人“彼己”的讥讽。所以对上愧对玄冕,对下愧对朱绂。
注释:¹入:指家居。²出:指出仕。³畜:畜养。⁴毕命:尽命,即献出自己的全部生命。⁵尸禄:指白拿官俸而不干事。⁶《诗》之“素餐”:指《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指白吃饭,不做事,与上文的“尸禄”意思相同。⁷二虢: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一个封在东虢,一个封在西虢。⁸旦、奭:指周公旦、召公奭,两个人都是文王之子,周初的大臣,很有功劳。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⁹三世:指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¹⁰升平:指国家太平。¹¹潜润:犹言浸润。¹²位窃东藩:指被封为东方藩国之王。曹植被封为鄄城(今山东鄄城北)王、雍丘(今河南汜县)王。¹³风人:犹言诗人。《诗经》中各国歌谣称“风”,后世遂称诗人为“风人”。¹⁴玄冕:王者的礼冠。¹⁵朱绂:红色系印的丝带。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者,岂好为夸主而曜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¹。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²也。故启³灭有扈(hù)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¹⁰未挂于轻缴(zhuó)¹¹,渊鱼¹²未悬于钩¹³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gěng)(yǎn)不俟光武,亟(qì)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¹⁴。故车右伏剑于鸣毂(gǔ),雍门刎(wěn)首于齐境¹⁵,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¹⁶主而陵¹⁷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¹⁸弱冠¹⁹,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²⁰以妙年²¹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què)。此二臣者,岂好为夸主²²而曜²³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²⁴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²⁵治第²⁶,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²⁷,非不厚²⁸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²⁹未克为念。
译文:现在天下统一,九州和平,看西边还有不遵命令的蜀国,东边有并未做好臣子的吴国,使得边境百姓不能脱下战甲、谋士不能高枕无忧,他们真是希望统一天下,以达到太和的境地。所以夏启攻灭有扈而夏朝战功昭著,周成王攻灭商、奄而周朝大得显著。现在陛下以圣明统治天下,想要完成文王武王的功绩,继续成王康王的兴隆,选拔贤能,授官人才,用像方叔、召虎一样的猛将,镇守四方,做国家的爪牙,可以说很对啊。然而高飞之鸟没有被箭射下,深渊之鱼没有悬挂在鱼钩上,恐怕是射箭、垂钓的技术不够。昔日耿弇不等光武帝,迅速攻击张步,他说不把敌人留给君王。所以齐王所乘之车旁边的侍从因为车縠响了而自杀,雍门狄在齐国自刎,像这两个人,难道是厌恶活着,喜欢死亡吗?只是愤怒于怠慢君主、轻蔑君主罢了。君王的宠臣,想要去除灾患,带来利益;臣子侍奉君王,(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牺牲生命来平定动乱,用功劳报答君王。从前贾谊二十岁,请求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未臣服的国家,系着单于的脖子让他听命;终军在少年时候出使越国,想用长绳子抓住越国国王,羁押他到汉朝宫殿。这两个臣子,难道喜欢在主子面前夸功、在世俗之前显摆吗?志向也许被制约,想要发挥他的才干,把才能献给英明的君主。从前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推辞说:“匈奴还没有灭亡,臣不可以安家。”所以忧心国家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小家,牺牲生命来使国家渡过灾难,是忠臣的志向。现在臣身处外地,待遇并不是不丰厚,然而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只是因为记挂着两个国家还没有攻克。
注释:¹晏如:安然。²太和:太平和顺。本文作于太和二年(228),言外之意太和年间不“太和”。³启:夏后启,夏禹之子。⁴有扈:夏时诸侯,不服从夏,启遂伐之并将其灭掉。于是天下诸侯皆朝夏。⁵昭:明显,昭著。⁶成:周武王之子。⁷商:指商纣之子武庚及商朝遗民。周武王灭商后,封弟显于管,封弟度于蔡,使监视武庚及商遗民。成王时,管叔、蔡叔挟武庚及商遗民起事,成王命周公平之。⁸成康:周成王、周康王,是文王、武王事业的继承者。⁹方叔、召虎:皆周宣王的贤臣。方叔曾率兵车三千辆攻楚得胜,使楚国臣服于周。召虎曾率军战胜淮夷,奉命经营谢邑。¹⁰高鸟:高飞之鸟。¹¹缴:生丝绳,系在箭尾,以弋射禽鸟。¹²渊鱼:深渊之鱼。¹³钩:钓鱼钩。¹⁴“昔耿弇”三句:耿弇,东汉的开国功臣,光武的部将。他与张步交战,张步兵盛,光武亲自率兵救助,陈俊对耿弇说:“虏兵盛,可闲营休士,以待上来。”耿弇说:“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遂出大战,自早到晚,大破张步。(事见《后汉书·耿弇传》)¹⁵“故车”二句:车右:指坐在车子右边的保卫人员。鸣毂: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先秦时,齐王出猎,车左毂突然发出鸣声,虽是造车工的过失,但车右却认为鸣声惊动了齐王而自刎。后越军至齐,未交战,齐雍门子狄说:“今越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毂之下哉?”也自刎而死。越人听到齐国有如此烈士,不敢交战而归。(见《说苑·立节》)¹⁶慢:轻侮。¹⁷陵:侵犯。¹⁸贾谊:汉文帝时著名政论散文家,曾上书文帝请求出任属国之官,以制服匈奴。¹⁹弱冠:古时二十岁成人而行冠礼,体犹未壮,故称弱冠。²⁰终军:西汉人,年十八岁就上书给汉武帝,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²¹妙年:少年。²²夸主:在人主面前夸大自己。²³曜:炫耀。²⁴输能:贡献才能。²⁵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多次出击凶奴,远涉沙漠,建立奇功。²⁶第:住宅,府第。²⁷居外:指身居京城之外的藩国。²⁸厚:指待遇优厚,生活富足。²⁹二方:指吴、蜀。
伏见先武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衂,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伏见先武武臣宿兵,年耆(qí)¹即世²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³,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chěng)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guó)¹⁰,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yú)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¹¹,虚荷上位而忝重禄¹²,禽息鸟视¹³,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¹⁴,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¹⁵,师徒小衂(nǜ)¹⁶,辍(chuò)食忘餐,奋袂(mèi)¹⁷攘衽(rèn)¹⁸,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¹⁹矣。
译文:我看见先帝的旧将老兵,年纪已大还活着的,还有一些。虽然世上不乏贤人,旧将老兵,仍在操演战阵。私下里自不量力,志向在于为国效力,希望能立下像毛发那么小的功劳,来报答所受到的恩典。如果陛下下一道很少见的诏书,让臣发挥一点点作用,使我在西边下属于大将军,率领一校的人马;如果在东边归属于大司马,统帅偏师军队,我一定冒着危险,奋力向前,身先士卒,一定要获得一时的胜仗,来减少终身的惭愧,使得名字能记载在史书上,事迹被朝廷荣彰。即使身体在蜀国砍作两半,首级悬挂在吴国的宫殿,我也感到虽死犹生。如果我小小的才能不能试用,隐没于世无人听闻,白白荣耀我的躯体,丰腴我的身材,活着对事情没有益处,死了对国家命数没有损害,白白位列高位拿着厚禄,像鸟兽一样生活,直到头发变白,这只是用圈牢养着动物,不是我的志向。传闻东边的军队失利,战败受挫,我吃不下饭,挽起衣襟拉起袖子,摸着宝剑望向东方,而心已经驰骋在吴地了。
注释:¹耆:七十岁以上者称耆,一说六十岁称耆。²即世:去世,死亡。³效命:贡献出生命。⁴不世:犹言非常,特别。⁵锥刀:即锥刀之末,以喻微小。⁶大将军:指曹真。在本年明帝派曹真西击诸葛亮。⁷一校之队:犹偏师,军中以五百人为一校,此句作者自谦,言不敢当大将。⁸大司马:指曹休。本年曹休领兵至皖征吴。⁹骊:黑色马。¹⁰离权馘亮:活捉孙权,杀死诸葛亮。馘,斩获敌人,把耳朵割下来,以计功请赏。¹¹数:指国家运数。荷:承受。¹²忝重禄:食此重禄而感到惭愧忝,辱,自谦之词。¹³禽息鸟视:如同禽鸟一般生长和视听,但求得食,没有其他志愿。¹⁴圈牢之养物:谓如同牲畜一般。¹⁵“流闻”二句:指曹休至皖与吴将陆逊战于石亭,惨遭失败。流闻:传闻。东军:指伐吴之军。¹⁶衄:挫折,败北。¹⁷奋袂:挥袖。¹⁸攘袵:扯开衣襟。¹⁹吴会:吴郡和会稽郡。在今江苏及浙江两省,当时属吴国。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免之捷,以验搏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¹赤岸²,东临沧海³,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hè),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臣闻骐骥¹⁰长鸣,伯乐¹¹昭其能;卢狗¹²悲号,韩国¹³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免之捷,以验搏噬(sh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¹⁴,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译文:臣昔日跟随武皇帝,往南走到赤壁的尽头,往东走到东海,向西走到玉门关,向北走出了长城以外,见到调兵遣将之道,可以说得上是神妙了。所以用兵之道不可以预言,而是要面临危险时能够随机应变。臣志在效力于这个圣明的时代,在圣世之中建功立业,每当臣阅览史籍,看到古代的忠臣和义士遵从一朝的敕命,为国牺牲,身体虽受屠裂之苦,功名却被铭刻在景钟之上,流传于史书之中,臣未尝不抚心而感叹。臣听说圣明的君主委任臣子,并不会将那些曾经犯下罪过的人们完全弃置不用。所以打了败仗的臣子被使用,秦国鲁国因此成就大业;绝缨盗马的臣子被赦免,楚秦两国因此度过危难。臣私下里感慨文帝过早驾崩,威王离开人世,臣难道是什么很特别的人,年寿可以长久吗?常常担忧自己比早晨的露水走得还早,死后埋在沟壑之中,坟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形体就与功名一起湮灭了。臣听说千里马一声长鸣,伯乐便能识别出它的才能,黑狗嚎吠,韩国就能知晓它的本事。因此让千里马尝试远路兼程,来考验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让黑狗尝试追逐敏捷的狡兔,来考验它搏噬的能力。如今臣志在为国家效犬马一样微薄的功劳,暗自忖度,却始终没有伯乐、韩国一样的人的赏识,因此心情抑郁而暗自痛心。
注释:¹极:尽。²赤岸:指赤壁。在今湖北薄圻。³沧海:即今之渤海。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⁵玄塞:指长城。古人以黑色代表北方,故北方边塞称为玄塞。⁶临难而制变:意谓面临危险形势,随机应变。⁷“故奔”二句:以上二句是说:春秋时秦穆公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曾为晋所败,被俘。放还之后,穆公仍用其为将,终于打败晋人,报仇雪耻。鲁将曹沫亦三次被齐国所败,鲁国割地求和。后鲁庄公齐桓公在柯地会盟,曹沫持匕首劫桓公,桓公乃允许尽还鲁地。⁸“绝缨”二句:以上二句是说:春秋时楚庄王与群臣夜宴。烛灭,有人暗中引楚王美人衣。美人挽绝其缨,以告楚王。王乃命群臣绝缨,然后举火。后楚与晋战,引美人衣者奋力作战,以报庄王。秦穆公乘马走失,被野人所食,秦穆公不罪野人,又赐给他们酒喝。后秦与晋战,穆公被围,野人力战,遂大败晋人。此处用“赵”,因为秦也姓赵,故互文以避上文“秦”字。⁹“臣窃”二句:先帝指曹丕;威王,指任城王曹彰;二人与曹植同为曹操正妻卞氏所生。填沟壑:意为身死被埋。¹⁰骐骥:千里马。¹¹伯乐:古代善相马者。¹²卢狗:即韩卢,古代韩国黑色壮犬名。¹³韩国:齐人,善相狗,在狗号鸣时,就知其为善狗。¹⁴惟度:思量,忖度。
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夫临博¹而企竦(sǒng)²,闻乐而窃抃(biàn)³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náng)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wēi)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译文:那些靠近棋局而踮起脚尖的人,和那些听到音乐就私下跟着打拍子的人,其中有一些也是懂得欣赏音乐和弈棋的。昔日的毛遂只是赵国的地位低贱的奴仆,尚且借着锥囊的比喻来使平原君领悟,从而建立功劳,何况是在人才济济的魏国,又怎么能没有慷慨赴国难的臣子呢!自我炫耀才能、自己给自己做媒,是士子和女子的丑行;求合于时俗来取进,是道家明显忌讳的。然而臣之所以敢于把自己的所闻所思陈述给陛下听,实在是因为臣与国君是一体分形的骨肉之亲,气血相连,忧患与共。希望能以尘土烟雾一样微渺的力量,来为山海补益,以萤火蜡烛一样微弱的光芒,来给日月增辉。因此斗胆冒着丑行来奉献臣的忠义,知道一定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哂笑。圣明的君主不会因为对某人有成见而对他所说的话概不听取,恳请陛下稍微听一听臣的意见,臣就觉得十分有幸了。
注释:¹博:古代的一种游戏。²企竦:站着看得出神。³抃:拊,以手击节。⁴“昔毛遂”四句:是说战国时秦国围赵邯郸,赵平原君使楚求救,门客毛遂请往,平原君不允,毛遂称:“臣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行,赖毛遂之力,与楚定合纵抗秦之约。陪隶:犹陪臣,即臣子的臣子。⁵自炫:指士子自我炫耀其才能。⁶自媒:指女子自我作媒。⁷干时:谋求于当时。⁸分形同气:指自己与魏文帝骨肉之亲。分形:从一个人身体中分出的形体;同气,即气肉相同。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jiōng)¹牡马,在坰(jiōng)²之野。薄言駉者,有驈(yù)³有皇,有骊(lí)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¹⁰(zāng)¹¹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毛带白色有驈皇,毛色相杂有骊黄,驾起车来奔前方。跑起路来远又长,马儿骏美多肥壮。
注释:¹駉駉:马健壮貌。²坰:野外。薄言:语助词。³驈:黑身白胯的马。⁴皇:鲁诗作“騜(huáng)”,黄白杂色的马。⁵骊:纯黑色的马。⁶黄:黄赤色的马。⁷以车:用马驾车。⁸彭彭:马奔跑发出的声响。⁹思:句首语助词。下句“思”字同。¹⁰斯:其,那样。¹¹臧:善,好。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zhuī)¹有駓,有骍(xīn)²有骐³,以车伾(pī)。思无期,思马斯才。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黄白为骓灰白駓,青黑为骍赤黄骐,驾起战车上战场。雄壮力大难估量,马儿骏美力又强。
注释:¹骓:苍白杂色的马。²骍:赤黄色的马。³骐:青黑色相间的马。⁴伾伾:有力的样子。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tuó)¹有骆²,有駵(líu)³有雒(luò),以车绎绎。思无斁(yì),思马斯作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驒马青色骆马白,駵马火赤雒马黑,驾着车子跑如飞。精力无穷没限量,马儿腾跃膘肥壮。
注释:¹驒: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²骆:黑身白鬃的马。³駵:赤身黑鬃的马。⁴雒:黑身白鬃的马。⁵绎绎:跑得很快的样子。⁶斁:厌倦。⁷作:奋起,腾跃。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yīn)¹有騢(xiá)²,有驔(diàn)³有鱼,以车祛(qū)。思无邪,思马斯徂(cú)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红色为骃灰白騢,黄背为驔白眼鱼,驾着车儿气势昂。沿着大道不偏斜,马儿如飞跑远方。
注释:¹骃:浅黑间杂白色的马。²騢:赤白杂色的马。³驔:黑身黄脊的马。⁴鱼:两眼长两圈白毛的马。⁵祛祛:强健的样子。⁶徂:行。

  此诗重点是写马,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诗分四章,可能与古代一车四马的驾车制度有关。有人说“《礼》:诸侯六闲,马四种,有良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驽马”,“作者因马有四种,故每章各言其一”(孔颖达疏);也有人说每章各写马的一种品性,第一章是写“马之德”,第二章是写“马之力”,第三章是写“马精神”,第四章是写“马志向”(方玉润《诗经原始》),这却不免让人感到穿凿附会,四章中各种各样毛色的马都有,难道说“骊”一定是良马、“駵”一定是劣马?“彭彭”、“伾伾”、“绎绎”、“祛祛”与“臧”、“才”、“作”、“徂”这些形容词(或动词)也看不出与德、力、精神、志向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从结构上看,它每章除了第四、五两句“有……有……”句式各具不同内容外,也就第六句末二字和第七、八两句末一字不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体式,而各章所更易之字,也不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那样相互间有递进或联贯关系,而像《国风》中的另一些篇章那样,联章复沓只是为了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从诗的表现手法看,此篇尽管用的是赋法而没有比兴成分,但写来跌宕有致,马的形象既生动传神,对鲁君的颂美也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张扬,一切都温而不火,流畅自然,这在《颂》诗中实不多见。全诗先将直接歌咏的对象群马置于广阔无边的原野这一环境背景,且冠以“駉駉”这一表形态的叠字形容词,这样篇首就鼓荡着一种矫健强悍的气势。接着,“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绍马的品种,马的品种繁多正可作“有无疆(期、斁、邪)”一句的注脚,为下文的赞颂作了有效的铺垫。“以车”云云,又以带叠字形容词的句子咏马之善于驾车疾驰,与上文的“駉駉牡马”句相呼应,而句中“马”字不出现,叠字词前后位置不同,又见出章法上的变化。最后,由写马转为赞美鲁君,但赞美鲁君仍紧扣住咏马,结尾一丝不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篇的脉络很分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很纯熟。不妨说这是现存最早的专咏马的咏物诗,后世咏马之诗大致也是这样从马的形体(这在此篇中主要是通过写马的毛色表现出来)、马的动势、马与人的关系这几方面落笔的。作为咏物诗的雏型,它已显得相当完美。一些读者会有此疑问:这样一首具有《国风》风格的诗,为何不在《国风》中?鲁诗不称《风》而称《颂》,前引孔颖达疏实际上已作了说明,原因是鲁为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周室重视周公的功绩,尊鲁若王,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以观风,遂不及鲁诗。

  从诗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此篇以牧业的兴盛作为治国有方的一大业绩,反映出那个时代对马政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在周代的“六艺”中,就专门有“御”(驾马车)这一艺,周穆王也有驾八骏遨游天下四方的传说。春秋中期,车战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一辆兵车需四匹马牵引,因此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必然与马匹数量密切相关,大国号称“千乘之国”,良有以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马政于是成为军国要务,各国诸侯都十分重视养马,这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如《鄘风·定之方中》就赞扬卫文公“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而《鲁颂》更是篇篇写到马,《鲁颂·駉》自不待言,《鲁颂·有駜》则诗题就是马肥壮之貌,《鲁颂·泮水》有“其马蹻蹻”句、《鲁颂·閟宫》有“公车千乘”句。在此篇中,写到不同毛色的马的品种有十六种之多,可见驯马养马这一业的发达。而考之典籍,以毛色定名的马还远不止这些。语言学家们认为:某一民族语言中哪一属类事物的名词特别多,就反映出此民族在该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与该类名词有关的科学技术特别发达。中国上古时期牲畜命名的多样化,正反映了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为之骄傲的事。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9-702

jiōng

míng xiānqín 

jiōngjiōng zàijiōngzhī yánjiōngzhě yǒuyǒuhuáng yǒuyǒuhuáng chēbāngbāng jiāng zāng 

jiōngjiōng zàijiōngzhī yánjiōngzhě yǒuzhuīyǒu yǒuxīngyǒu chē  cái 

jiōngjiōng zàijiōngzhī yánjiōngzhě yǒutuóyǒuluò yǒuliúyǒuluò chē  zuò 

jiōngjiōng zàijiōngzhī yánjiōngzhě yǒuyīnyǒuxiá yǒudiànyǒu chē xi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大将¹南征胆气豪,腰横²秋水³雁翎刀
译文:将军你争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注释:¹大将:指毛伯温。²横:横挎。³秋水:形容刀剑如秋水般明亮闪光。⁴雁翎刀:形状如大雁羽毛般的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风吹鼍(tuó)¹山河动,电闪旌(jīng)²日月高。
译文: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
注释:¹鼍鼓:用鳄鱼皮做成的战鼓。²旌翎:指挥作战的军翎。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天上麒(qí)(lín)¹原有种,穴中蝼蚁²岂能逃。
译文: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
注释:¹麒麟: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这里用比喻来称赞毛伯温的杰出才干。²蝼蚁:蝼蛄和蚂蚁,这里用来比喻安南叛军不堪一击,不成气候。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太平待诏(zhào)¹归来日,朕²与先生³解战袍。
译文: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指嘉靖自己)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注释:¹诏:皇帝的诏令。²朕:皇帝的自称。³先生:指毛伯温。
这是毛伯温出征安南时,明世宗朱厚熜(cōng)为其写的壮行诗。首联写主将气概和出师时的装束,充满豪壮之气。颔联写鼓鸣旗展,以衬军威。前四句是对毛伯温和将士们的赞扬,称赞他们豪气凛然,撼动山河。颈联作敌我分析,言麒麟有种,蝼蚁难逃,用“蝼蚁”来蔑视叛军,比喻中有议论。尾联既表达了对毛伯温出征必胜的信心,更是对毛伯温的信任和鼓励。全诗写得明白晓畅,铿锵有力,气势非凡,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

sòngmáowēn

zhūhòucōng míngdài 

jiàngnánzhēngdǎnháo yāohéngqiūshuǐyànlíngdāo 
fēngchuītuóshāndòng diànshǎnjīngyuègāo 
tiānshànglínyuányǒuzhǒng xuézhōnglóunéngtáo 
tàipíngdàizhàoguīlái zhènxiānshēngjiězhànpáo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问蓬莱¹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笑我几番醒醉,石磴(dèng)²³松阴。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zèng),且自微吟
译文:问蓬莱仙山在何处,眼前风月依旧人事已非,江天空阔客子形单影只。不要说神仙事,神仙并不存在,只江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应笑我多少次独醒烂醉,松阴之下把石磴扫个没完。无奈贺知章一样的狂客难以招回,采得芳草无人可赠,我姑且小声吟咏孤单。
注释:¹蓬莱:又称“蓬壶”、“蓬山”。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神山。²石磴:山路上的石级。磴:台阶或楼梯的层级。³扫:描画。⁴松阴: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⁵狂客:指唐诗人贺知章,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退居于绍兴镜湖之滨。⁶采芳:欲采芳草,无人可赠。⁷微吟:小声吟咏。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俯仰¹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lán)(jiàn)孤凭²。海日生残夜³,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极空寒,萧(xiāo)萧汉柏愁茂陵
译文:转眼许多世事尽成陈迹,感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独自凭靠栏杆。天快亮时大海上升起太阳,山腾如龙,人在梦境,一切尽入秋天幽深的变幻。又听到大江东去滔滔之声,山壑不生白云一片凄暗。我用尽目力远望寒天,惦念茂陵葱葱郁郁的柏林,不知他如今受到怎样的摧残。
注释:¹俯仰:低头和抬头,形容时间很短。²阑槛孤凭:独自凭靠栏杆。阑槛:同栏杆。³残夜:天快亮时。⁴卧龙和梦:见卧龙山在朦胧中的盘踞情状。山腾如龙,人在梦境。⁵秋冥:秋天幽深。⁶不生云:云气蜇状,一片凄冷不动气象。⁷正:恰好。⁸目极:用尽目力远望。⁹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东南。这里是指南宋帝王的陵墓。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全词借势起笔,“问”字直接领起,带出登阁游览的总印象。“风月”从时间上写人事的变化。时间未变,而思念大变,令人倍感痛心。“万里江清”。从空间上写阁上眼界的空阔。“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江,即是闲人。”前面三句写景,此句转为抒情。从写景到抒情,转得虚灵。意为身历亡国巨变,要象神仙那样出世吗?但神仙并不存在,不值得追求的。作者是南宋遗民,他认为只江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世上江蓬莱阁一类景物可供幽赏,这正是“神仙”的“安身立命”之地。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以“醒醉”、“扫磴”的活动来表示,含蓄表达中点明“游”字。“石磴”即用“松阴扫石磴”句。“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笔触之处又回转蓬莱阁。“松阴”扫“石磴”,已江“独”意。“采芳难赠”化《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诗意,欲采芳香,无素心人可赠。词人感到孤独,只好“任”之,只好“微吟”自寻慰藉而已。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意接上片总括游踪。世事的变化和此行的孤独。所云“俯仰”之间,许多世事尽成“陈迹”,抒发了物人皆非之感慨。感物中怀人念远中伤逝,忧愤加深。“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写天亮前所见景色。“海日生残夜”,写残夜所见卧龙山在朦胧中的盘踞情状。山腾如龙,在人梦境。作者思绪跳动,从残夜到天明,从日色到江声。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不生云”,云气蜇状,自为一片凄冷不动气象。“正目极空寒”,从恢强飞动转到冷峭幽寂。“萧萧汉柏愁茂陵”,结句上接“目极”,意却向远处延伸。此句含意无限,是遗民心事的点睛之笔。“愁”字,点出“茂陵松柏”与此时、此地、此心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04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 《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9:673页

jiùyóu··dēngpénglái--zhāngyán

wènpéngláichùfēngyuèránwànjiāngqīngxiūshuōshénxiānshì便biànshénxiānzòngyǒushìxiánrénxiàofānxǐngzuìshídèngsǎosōngyīnrènkuángnánzhāocǎifāngnánzèngqiěwēiyín

yǎngchéngchéntànbǎiniánshuízàilánkǎnpínghǎishēngcánkànlóngmèngfēiqiūmíngháitīngshuǐshēngdōngshānlěngshēngyúnzhèngkōnghánxiāoxiāohànbǎichóumàol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