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谯鼓北楼钟,楼外泥牛綵仗丛。黄道泰阶春浩荡,苍龙观阙晓曈昽。
南楼谯鼓北楼钟,楼外泥牛綵仗丛。黄道泰阶春浩荡,苍龙观阙晓曈昽。
吴当

吴当

( 1297—1361)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3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月底栖鸦¹当叶看。推窗跕(dié)²堕枝间。霜高风定³独凭栏。
译文:在昏暗的月光中,那光秃秃树杈上的乌鸦就像是树叶一般。打开窗子,落叶还在不停的飘零。晚霜寒冷中独自上楼依栏远望。
注释:¹鸦:有些版本作“雅”字。²跕跕:下堕貌。《后汉书·马援传》:“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³风定:风停止。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觅句心肝¹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²。可怜衣带为谁宽。
译文:想作诗吧,苦寻诗句。合上书双泪涕纵,心中没有缘故的烦闷。自己日渐消瘦,这又是为了什么?
注释:¹觅句心肝:苦寻诗句。²无端:无缘无故。

  从词开端的“月底梄鸦”四个字来看,王国维所写者为眼前实有的一种寻常之景物。可是当王国维一加上“当叶看”三个字的述语以后,却使得这一句原属于“写境”的词句,立即染上了一种近于“造境”的象喻色彩。其所以然者,盖因既说是“当叶看”,便可证明其窗前之树必已经是枯凋无叶的树。而所谓“栖鸦”,则是在凄冷之月色下的“老树错鸦”,其所呈现的本应是一幅萧瑟荒寒的景象。可是王国维却偏偏要把这原属于茺寒的“栖鸦”的景色作为绿意欣然的景色来“当叶看”。只此一句,实在就已经表现了王国维的绝望悲情之中想求得慰藉的一种挣扎和努力。王国维所用“跕跕”原出于《后汉书》之《马援传》,本来是写马援出征交趾之时,当地的气候恶劣。这一典实在用得极好,此“跕跕堕”三字,遂亦隐然有了一种隐喻环境之恶劣的暗示。接着诗人写下了第三句“霜高风定独凭阑”。“霜”而曰“高”,自可使人兴起一种天地皆在严霜笼罩之中的寒意弥天之感到至于“风”而曰“定”,则或者会有人以为不如说“风劲”之更为有力,但以为“定”字所予人的感受与联想实在极好。盖以如用“劲”字,只不过使人感到风力依然强劲,其摧伤仍未停止而已。而“定”字所予人的感受,则是在一切摧伤都已经完成之后的丝毫无挽回之余地的绝望的定命。正如李商隐在其《暮秋独游曲江》一诗中所写的“荷叶枯时秋恨成”之“恨成”。

  以上前半阕的三句本是写景象为主,然而王国维却写景之中传达了这么丰富的感受和意蕴,遂使得原属于“写境”的形象同时也产生了“造境”的托喻的效果。

  “觅句心肝终复在”一句,这句从表面看来也是写作词之用心良苦,与“为制新词”一句的意思似颇为相近日但却因其用字与句法的安排,而蕴含了给读者更多感发的潜力。首先“觅”字从一开始就暗示了一种探索追寻的努力则是“心肝”二字又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感受。再说其下面的“掩书涕泪苦无端”一句。后句所谓“无端”者便有迹可寻,因而其悲感遂亦有了一种原因为与限度,所以其感人之力遂亦如此。至于“苦”字加强了“无端”之感,是欲求其端而苦不能得之意,如此遂使其涕泪之感。最后一句引用柳永名句,强加于上,略显俗套,但意思更进一层。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66-74
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欲寻旧梦前溪¹去,过了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²才动,寒倚一梯烟。
注释:¹前溪: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朝隋唐时江南舞乐多出于此。²吴蚕:吴地盛养蚕,因称良蚕为吴蚕。
江南三月,红瘦绿肥,莺啼蝶飞,春光老去。欲寻旧梦,再到前溪,柳过三眠,桑径人稀。结句“寒倚一梯烟”,极有情致,耐人寻味。全词风流秀逸,流丽自然。

shǎoniányóu··jiāngnánsānyuètīngyīngtiān--

jiāngnánsānyuètīngyīngtiānmǎijiǔlùnqiánwǎnsǔnhuā绿yīnqīngzichūnlǎoyángqián

xúnjiùmèngqiánguòleliǔsānmiánsāngjìngréncáncáidònghányān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三十六离宫¹,楼台与天通。
译文: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离宫高耸入云,楼台和天相连。
注释:¹离宫:指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宫,平乐等二十五馆。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gé)¹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译文:月亮在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上流转,美人在烟雾迷茫中带着点点愁绪。
注释:¹阁道:即复道,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恩疏宠不步,桃李伤春风。
译文:自从失宠之后,恩情渐渐淡了,桃李似乎也在春风中为美人今日的孤寂而伤怀。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淫乐意何极,金舆(yú)¹向回中²
译文:君王的恣意享乐什么时候才到尽头,好让他的车驾早日回到汉宫之中。
注释:¹金舆:天子的车架。²回中:汉宫名。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万乘出黄道¹,千旗扬彩虹。
译文:想象中皇帝的车驾绕着太阳的轨道疾驰行进,锦旗在朝日的彩虹间飘扬。
注释:¹黄道:是古人想象中太阳绕地运行的轨道。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前军细柳¹北,后骑甘泉²东。
译文:皇帝亲自去细柳营和甘泉宫检阅军队。
注释:¹细柳:指军营。²甘泉: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岂问渭(wèi)川老¹,宁邀襄(xiāng)野童²
译文:不知当今的皇帝能不能像周文王那样起用在渭水河畔垂钓的老人,也不知道君王是否能向襄野牧童询问治国之道。
注释:¹渭川老:指渭水河畔垂钓的吕尚。²襄野童: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后来就用以歌咏皇帝出巡。
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但慕(mù)瑶池宴¹,归来乐未穷。
译文:真期望能够有那一天,能够和皇帝共宴,归来其乐无穷。
注释:¹瑶池宴:瑶池是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之地,在昆仑山上。西王母曾于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
这首诗当作于李白待诏翰林期间,其作意与《宫中行乐词》之三命意略同,是借古讽今之作。有唐一代,极尊老庄,其极至是崇神好仙,唐高宗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曾因梦见老子像遣使往京城西南百余里而求之,又于天宝四载(745年)因闻空中神语而设坛炼药,以期“圣寿延长”。故萧士赟说此诗是讽明皇好神仙而谏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8-149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
(jiǎn)材望,蜀人,为湖州¹(cuì)²。北兵³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xī)牌,镌(juān)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hù)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yì)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
译文: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快要来了,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于是做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两片死片凿出小孔,在上面写到:“得到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这死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的。”每天把锡牌和死子系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则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一个乡邻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人 都同情他。
注释:¹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²倅:副的,此处指副知州。³北兵:指元军。⁴笏:愿意为板,这里作“片”解。⁵仍:还希望。⁶题云:墓碑上刻写。⁷瘗:埋葬。⁸祝:告。
丙子正月旦日,北军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
丙子正月旦日¹,北军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²。乡曲人皆能言之。
译文:丙子年正月初一,元军入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人们都说他被淹死了。不久他穿着元军的服装骑马归来,才知道(他)早一天出城迎拜(元军)了,就做了本洲的知府。乡里人都纷纷议论他。
注释:¹旦日:初一。²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¹,偏有恨,月明中。
译文:看那春花鲜艳,竞开着笑迎春风,晚妆后的双脸,像花儿一样的粉红。紧闭了小楼深阁,躲开那春景重重。偏是十五的明月,不怜人离恨别情,又把多情的月光,洒进绣帘窗棂。
注释:¹三五夜:十五之夜,即月圆之夜。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tán)¹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lóng)²。春欲暮³,残絮尽,柳条空。
译文:情思总是难断,信里也诉过衷情,如今衣上还印满着,泪迹斑斑的檀红。恨不如双飞的春燕,能自由在你屋前飞行。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柳的残絮已飘尽,柳条挂满沉重的绿叶,无力再飞花传情。
注释:¹檀:浅绛色。²帘栊:窗帘与窗牖。³欲暮:即将逝去。

  词写深深之恋,颇有李商隐《无题》的韵味。李诗写别后相思,希望有人传书递简:“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词写虽有青鸟传信,却仍不能相唔之苦。

  作者表现这种缠绵悱恻之情,出以含蓄之笔,构思跳跃性较大,是其特征。“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这四句无难字,字无僻义,写的是女子貌美如花,其超忽处在忽见春花,忽生联想,轻灵自然,比喻而兼有起兴作用。需要思考的是见者,思者是谁,如系女子,迹近自夸,不免减色,所以突兀而起的一句主语是作为男子的抒情诗主人公。他在无边的春色中看见在东风里摇曳而色泽艳丽的花,就好像又一次目睹了自己所爱的那位女子晚妆后的容颜。可惜一见之后,她孤处深闺,连春光也难以照射进去。他想象她和自己一样别后不能重逢,一定十分痛苦。“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农历十五日夜,月亮圆了,清辉在地,按常情正是令人赏心悦目之际,可她偏有幽恨。这样连用三个三字句便把女子月圆人不团圆的悲感和夜不成眠的苦况含蓄地写出来了,堪称神妙之笔。

  如果说上片是写词人眼中、心中的女子,那么下片是写词人自己的“偏有恨”和热望获得幸福生活之情了。从上片的描写看,词人确实是绵绵相思,不能自己。他虽然“信曾通”,但仍无缘相见,一个“曾”字写出了时间之久,失望之大。“满衣犹自染檀红”是睹物伤怀,回忆往事。唐五代妇女涂口唇或晕眉喜用檀。韩偓《余作探使因而有诗》说“檀口消来薄薄红”。汤显祖评此词专论说:“画家七十二色中有檀色,浅赭所合,妇女晕眉色似之。唐人诗词惯喜用此。”作者这句是说当日相唔,女子啼哭时檀红染上了自己的衣服,而今只能空对啼痕了。想到这里,他羡慕起自由自在任意飞翔的双飞燕了:“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欧词《贺明朝》下片也说:“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它可以移作“恨不如”两句的注释。

  最后三句“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以景语作结,把时光的流逝写得愈具体,愈生动,愈能强化相思之情,也能给人更多的回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8-249

xiànzhōngxīn··jiànhǎohuāyán--ōuyángjiǒng

jiànhǎohuāyánzhēngxiàodōngfēngshuāngliǎnshàngwǎnzhuāngtóngxiǎolóushēnchūnjǐngzhòngzhòngsānpiānyǒuhènyuèmíngzhōng

qíngwèixìncéngtōngmǎnyóurǎntánhónghènshuāngyànfēiliánlóngchūncánjǐnliǔtiáok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