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南越外,万里白云峰。经论辞天去,香花入海逢。
故乡南越外,万里白云峰。经论辞天去,香花入海逢。
鹭涛清梵彻,蜃阁化城重。心到长安陌,交州后夜钟。
鹭涛清梵彻,蜃阁化城重。心到长安陌,交州后夜钟。

gōngfèngdìngshīguīānnán--yángyuán

xiāngnányuèwàiwànbáiyúnfēngjīnglùntiānxiānghuāhǎiféngtāoqīngfànchèshènhuàchéngzhòngxīndàozhǎngānjiāozhōuhòuzhōng

杨巨源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1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奴 一作:姝)
昔有霍(huò)¹奴,姓冯名子都。(奴 一作:姝)
译文:以前有个霍家的奴才,叫冯子都。
注释:¹霍家:指西汉大将军霍光之家。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依倚(yǐ)将军势,调笑酒家胡¹
译文:他不过是狗仗人势的豪门恶奴,依倚着霍家的将军势力,调笑一位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
注释:¹酒家胡:指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因两汉通西域以来,西域人有居内地经商者。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lú)¹
译文:胡姬今倚十五岁,正是美貌俏丽的倚纪。倚轻的胡姬独自守垆卖酒,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益显艳丽动人:
注释:¹独当垆:指独自守垆卖酒。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rú)
译文:你看她,内穿一件长襟衣衫,腰系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罩一件袖子宽大、绣着象征男妇合欢图案的短袄,显出她那婀娜多姿的曲线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头上蓝田¹玉,耳后大秦珠。
译文:再看她头上,戴着著名的蓝田所产美玉做的首饰,发簪两端挂着两串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一直下垂到耳后,流光溢彩而又具有民族特色。
注释:¹蓝田:地名,在长安东南三十里。蓝田古代以出产美玉出名。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两鬟(huán)何窈(yǎo)(tiǎo),一世良所无。
译文:她那高高地挽着的两个环形发髻更是美不胜言,简直连整个世间都很罕见。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译文:甭说她整个人品的美好价值无法估量,单说这两个窈窕的发髻,恐怕也要价值千万。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不意¹金吾子²,娉(pīng)³过我庐。
译文:没有想到有不测风云降临。执金吾的豪奴为调戏胡姬而做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
注释:¹不意:没有料想到。²金吾子:即执金吾,是汉代掌管京师治安的禁卫军长官。这里是语含讽意的“敬称”。³娉婷:形容姿态美好,这里指豪奴为调戏胡姬而做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爚 一作:耀)
银鞍何煜(yù)(yuè),翠盖¹²(chí)(chú)。(爚 一作:耀)
译文:你看他派头十足,驾着车马而来,银色的马鞍光彩闪耀,车盖上饰有翠羽的马车停留在酒店门前,徘徊地等着他。
注释:¹翠盖:代指饰有翠羽的马车。²空:等待,停留。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译文:他一进酒店,便径直走近胡姬,向她要上等美酒,胡姬便提着丝绳系的玉壶来给他斟酒;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就我求珍肴(yáo),金盘脍(kuài)鲤鱼。
译文:一会儿他又走近胡姬向她要上品菜肴,胡姬便用讲究的金盘盛了鲤鱼肉片送给他。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jū)
译文:他赠胡姬一面青铜镜,又送上一件红罗衣要与胡姬欢好。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不惜红罗裂¹,何论轻贱躯。
译文:若要赠镜结裾,将不惜裂裾来对待,若想侮辱身体,将怎样对待就不消说了!
注释:¹裂:裁剪的意思。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译文: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译文:我坚持从一而终,决不以新易故,又岂能弃贱攀贵而超越门第等级呢!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多谢¹金吾子,私爱²徒区区³
译文:我非常感谢官人您这番好意,让您白白地为我付出这般殷勤厚爱的单相思,真是对不起!”
注释:¹多谢:一语双关,表面是感谢,骨子却含“谢绝”意。²私爱:即单相思。³区区:意谓拳拳之心,恳挚之意。

  羽林郎,汉代所置官名,是皇家禁卫军军官。诗中描写的却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奴的调戏,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题为“羽林郎”,可能是以乐府旧题咏新事。

  这首诗在立意、结构和描写手法上,与《陌上桑》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女子之美,同样采用了铺陈夸张手法;写反抗强暴,同样采取了巧妙的斗争艺术;结尾同样是喜剧性的戛然而止。但《陌上桑》更多的是用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这首诗则侧重于正面描绘和语言铺排。前者描写使君的垂涎,主要通过人物语言,用第三者的叙述;这首诗刻画豪奴的调戏,则是用一连串的人物动作,即“过我”、“就我”、“贻我”、“结我”,妙在全从胡姬眼中写出。太守用语言调戏,豪奴用动作调戏,各自符合具体身份。罗敷反抗污辱是以盛赞自己的丈夫来压倒对方,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胡姬反抗调戏则是强调新故不易,贵贱不逾,辞婉意严,所谓“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罗敷在使君眼中已是“专城居”的贵妇人;而胡姬在“金吾子”眼中始终都是“当垆”的“酒家胡”。因而这首诗更具有鲜明的颇具讽刺意味的对比:“家奴”本不过是条看家狗,却混充高贵的“金吾子”招摇撞骗,这本身就够卑鄙之极了;而“酒家胡”虽然地位低贱,但是终究不必仰人鼻息过生活,在“高贵者”面前又凛然坚持“贵贱不相逾”,这本身就够高贵的了。于是,尊者之卑,卑者之尊,“高贵”与“卑贱”在冲突中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完成了戏剧性的转化,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深思和启迪。

línláng

xīnyánnián liǎnghàn 

yǒuhuòjiā xìngféngmíng  (zuò shū )
jiāngjūnshì tiáoxiàojiǔjiā 
niánshí chūndāng 
chángliándài guǎng广xiùhuān 
tóushànglántián ěrhòuqínzhū 
liǎnghuányǎotiǎo shìliángsuǒ 
huánbǎiwàn liǎnghuánqiānwàn 
jīn pīngtíngguò 
yínānyuè cuìgàikōngchíchú  (yuèzuò yào耀 )
jiùqiúqīngjiǔ shéng 
jiùqiúzhēnyáo jīnpánkuài 
qīngtóngjìng jiéhóngluó 
hóngluóliè lùnqīngjiàn 
nánéràihòu zhòngqián 
rénshēngyǒuxīnjiù guìjiànxiāng 
duōxièjīn ài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dī)¹
译文:在襄阳行乐之处,至今犹有人歌舞《白铜鞮》之曲。
注释:¹白铜鞮:歌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童谣名,流行于襄阳一带。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译文:汉江之泽水回绕着江城,襄阳之花容月色实在是令人着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山公¹醉酒时,酩(mǐng)(dǐng)高阳下。
译文:晋人山简醉酒之时,在高阳池醉态可掬。
注释:¹山公:即山简。晋代人,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但他不理政务,只知饮酒游乐,故时人编了首《山公歌》。后成为流行在襄阳一带的一首儿歌。这首歌诙谐有趣,广为流传,常被游历襄阳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头上白接篱(lí)¹,倒著还骑马。
译文:他头上反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样子实在是可笑。
注释:¹白接篱: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xiàn)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¹
译文:岘山依着汉江,水绿如碧,沙白似雪。
注释:¹水绿沙如雪:一作“水色如霜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上有堕(duò)泪碑¹,青苔久磨灭。
译文:山上有纪念羊枯的堕泪碑,上面的字已经被青苔遮掩,看不清楚了。
注释:¹堕泪碑:在襄阳岘首山。这里用羊祜的典故。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且醉习家池¹,莫看堕泪碑。
译文:姑且在习家池觅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堕泪碑了。
注释:¹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译文:也学一学山公欲上马的醉态,让襄阳小儿也笑上一笑。

  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组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

  组诗之第一首。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人。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传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和读者不能不忘我地陶醉在其中。这一首第三句在格律上有“失粘”之嫌,说明李白写诗并不受格律的严格约束。

  组诗之第二首。这是描写一个历史人物的醉态,这个人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马。酒醉后的人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着骑马,非常有趣。此诗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醉态可鞠的人物形象。

  组诗之第三首。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组诗之第四首:习家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徒”,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了,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人就不会有什么愁苦。“莫看”,“且醉”二句 ,是痛苦的潇洒。

xiāngyángshǒu

bái tángdài 

xiāngyángxíngchù báitóng 
jiāngchénghuí绿shuǐ huāyuèshǐ使rén 

shāngōngzuìjiǔshí mǐngdǐnggāoyángxià 
tóushàngbáijiē dàozhuóhuán 

xiànshānlínhànshuǐ shuǐ绿shāxuě 
shàngyǒuduòlèibēi qīngtáijiǔmiè 

qiězuìjiāchí kànduòlèibēi 
shāngōngshàng xiàoshāxiāngyángér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少时犹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译文: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
注释:¹犹:还,尚且。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共把十千¹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²
译文: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注释:¹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²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闲征¹雅令²³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xián)
译文: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注释:¹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²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³穷:寻根究源。⁴经史:满腹的经论才学。⁵清吟:清雅的吟唱诗句。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酝 一作:酿)
更待菊黄¹家酝(yùn)²熟,共君一醉一陶(táo)³。(酝 一作:酿)
译文: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注释:¹菊黄:指菊花盛开的时候,通常指重阳节。²家酝:家中自己酿的酒。³陶然:形容闲适欢乐的样子。

  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彼此都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他们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艰难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深厚友情。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彼此都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他们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艰难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深厚友情。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徐传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2-913
2、 尹建国.经典诗文三百篇(高中版上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9-221
3、 范令璋.四库精华 集部(下).南宁市: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922

mèngjiǔxiányǐnqiěyuēhòu

bái tángdài 

shàoshíyóuyōushēng lǎohòushuínéngjiǔqián 
gòngshíqiāndǒu xiāngkànshíqiànsānnián 
xiánzhēnglìngqióngjīngshǐ zuìtīngqīngyínshēngguǎnxián 
gèngdàihuángjiāyùnshú gòngjūnzuìtáorán  (yùnzuò niàng )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别纸¹累幅²过当,老病废忘,岂堪³英俊如此责望。少年应科目英,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¹⁰,才尘忝(tiǎn)¹¹,便被举主¹²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¹³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¹⁴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¹⁵。又别作¹⁶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¹⁷,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¹⁸,与涉猎者¹⁹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²⁰之术。可笑可笑。
译文:上次你的来信中,好几页都是称赞我的华丽辞藻,褒奖得有点过分了,如今我年老多病,荒废遗忘,哪里担当得起你这样的年轻才俊对我抱有这么高的期望呢?我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所死记的东西,与现今科举考试的情况大致相同。当时也有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我才疏学浅,有幸列为榜尾被录取,就被主考官拿去,现在都已经没有了。不过那些文章就算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实在没有抄近路获取学问的方法。只是像你这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强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学习,自然会获取做学问的门道,这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不需外力辅助。只是我认为年轻人做学问,每读一本书都应精读几遍才算读完。世上书多得如大海,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有,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读完它们,只能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罢了。因此希望求学的人每读一遍书,都要确定一个目标,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探讨,比如想探求古今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圣人贤人所发挥的作用,就单独去探求这一个方面,不要生发其他的念头,以免分散精力。另外再读一遍,探求人物事迹、历史旧事、典制掌故,也采用这个办法。探求其他方面都可以效仿这种做法。这种读书法看起来虽然迂阔笨拙,但是有一天学业有成了,就可以应付各种情况,与那些泛览群书而不作深入钻研的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远不是速成的方法。我的这些意见是十分可笑的。
注释:王庠:字周彦,荣州(今四川荣县)人,苏辙的女婿。¹别纸:指王庠来信中的附笺。²累幅:几页文字。³堪:担当,承当。⁴英俊:气概才能不凡的年轻人,指代王庠。⁵责望:期望,要求。⁶邪:同“耶”。⁷应:参加。⁸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指为了应科举必须死记的一些东西。⁹少:少数。¹⁰节目文字:指应考英难度较大的文章。节目,原指树木枝干交接处,文理纠结不顺的地方,引申为难度较大的。¹¹才尘忝后:指科举制度被录取。才尘,才能低下、微小。忝后,名列榜后。忝,辱,有愧,谦词。¹²举主:主考官。¹³得:成功。¹⁴卑意:我的意思。卑,用以自称的谦词。¹⁵余念:多余的念头。¹⁶别作:另外。¹⁷迂钝:迂阔蠢笨。¹⁸八面受敌:指可以应付各种情况。¹⁹涉猎:这里指泛览群书而不作深入地钻研。²⁰速化:速成的方法。

  这是苏轼晚年回答其侄女婿王庠问学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文笔简练,语气谦逊,循循善诱,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也表现了作者的长者风范。

  苏轼在信中用语十分谦虚虚,对王庠的赞语认为“过当”,“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谈自己的看法时用“卑意”一词,最后又用“可笑可笑”作结。苏轼是欧阳修以后的北宋文坛的第一人,他不但对宋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就,而且在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这样的一个文坛巨匠,在青年学子面前却如此谦虚,完全是一个谦谦君子,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也表现了他的长者风范。

  苏轼在信中就读书方法谈了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反对死记硬背。苏轼认为“少年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不值一提,自应举时的“节目文字“亦无用。这就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苏轼的作文原则,他主张作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表达了崇尚自然反对雕琢的文艺主张。

  二是认为求学无捷径,“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青年人往往急于求成,希望走捷径,惟有靠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在实践中摸索求学之道。

  三是求学要讲究方法。这其中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出求学不能贪多。苏轼认为“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他告诉王庠读书不能贪多,而应围绕”所欲求“的目的,也就是要有所选择。第二层指出读书要钻研得深。苏轼认为“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即书要读多遍,每读一遍要能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勿生余念”,研究其他问题也是这样,这不是浏览速成的读书法所能奏效的。这些读书方法是苏轼一生治学的经验之谈,在后世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胡俊华.《又答王庠书》助读[J].中学语文园地,2004(5):17-18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莫把阿(ē)胶向此倾¹,此中天意固难明。
译文: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
注释:¹莫把阿胶向此倾:语出庾信《哀江南赋》。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清。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jiě)通银汉¹应须曲²,才出昆仑³便不清。
译文: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注释:¹通银汉:古人说黄河的上游叫通天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连。解:能。银汉,银河。²应须曲:双关语,既是说黄河的曲曲弯弯上通天河,也是说人们只有逢迎拍马不走正道,才能混进朝廷,谋取高位。汉代民谣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即是此意。³出昆仑:先秦人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至张骞上考河源才知不是。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高祖誓功衣带小¹,仙人占斗²客槎(chá)³轻。
译文: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注释:¹高祖誓功衣带小:意思是无论今后出现什么事情,你们的领地也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与汉乐府中的所谓“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相同。²仙人占斗:意指权贵把持朝政。占斗,指严君平观测星象。³客槎:指张骞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三千年¹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译文:三千年后知道什么人还存在呢?又何必烦劳黄河你来报道太平。
注释:¹三千年:旧说黄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现、天下太平的征兆。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此中天意固难明”,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举不胜举,谁能真正明了天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论大胆而尖锐。

  颔联“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实状况。黄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说,郦道元《水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刘禹锡《浪淘沙》词有“九曲黄河万里沙”,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一高适《九曲词》解题:“《河图》曰:‘河水九曲。’”这里以黄河之“曲”通“银汉”为题,一语双关,所谓“曲”,表面上指黄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实际上指科举考试中各种见不得人的不正当手段与途径,而“银汉”在古代诗词中常指人主或朝廷,这样看来,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谓难于登天,官场科举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见一斑。后句中的“昆仑”是古人误解的黄河发源之地,“才出昆仑便不清”,从源头上就是“浊”,此中寓意显而易见,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批判,也是对不公正社会的鞭笞。

  颈联“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其间包含了两个典故,从具体层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的誓词,意为保王公贵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张骞寻黄河源头遇仙之事。两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门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天还难的。此句从另一个侧面再次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联的“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一声无奈的感叹,愤意难平,是对上天的控诉,是对统治者的不满,是对整个社会的失望。

  这首诗切定黄河,而又别有所指,寓言写物,巧妙贴切,新警深刻,构思独特。诗人对于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3-1364

huáng--luóyǐn

ājiāoxiàngqīngzhōngtiānnánmíng

jiětōngyínhànyīngcáichūkūnlún便biànqīng

gāoshìgōngdàixiǎoxiānrénzhàndòucháqīng

sānqiānniánhòuzhīshuízàiláojūnbàotàip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