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首联点出怀古之地;颔联用往昔的繁华,来突出今日的荒凉残败;颈联由写景物转入写人事;尾联发出诘问,批判晚明统治者不能吸取六朝兴亡的深刻教训,致使国破家亡、重蹈历史覆辙。全诗言筒意深,蕴含丰富,寓情于景,真切动人。
首联运用“工对”之“地名对”起,既点出怀古之地,又写出南京形胜:“牛首开天阙,龙冈抱地宫。”十个字对偶工稳精整,而景象又雄奇壮阔。一“开”一“抱”两个动词,用得也十分形象有力,极见炼字之功。两句诗把南京为帝王之都的山形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为下面进入怀古预先作了有力的铺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颔联两句运用当句对比手法,把往昔“六朝”、“万井”同今日“春草”、“落花”加以对照,从而用往昔之繁华,来突出今日之荒凉残败,以见人世沧桑巨变,语极沉郁。“春草”、“落花”,形容现在城市之衰败残破,好像现在整个南京到处都是杂草丛生,野花飘零。过去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不胜繁华,而今日却残破不全,一种“过春风十里,尽麦青青”(《扬州慢·淮左名都》)的黍离之悲便油然而生。诗人写这种内心悲痛的感受,却又显得毫不粘滞,似乎是随意地把古之历史、当时城市人口情况,同现在的春草、落花并列在一起,而让对比鲜明的形象,自己来透露朝代兴废的瞬息万变。“六朝”、“万井”又有双重意义,暗中亦指南明,南明小朝廷亦建都南京。南京经清兵的掳掠烧杀后,已是满目疮痍,一派凋敝景象。十几年后,诗人到此,断垣残壁犹在,不禁悲慨万分,因而借用怀古之情以喻伤今之意。所以,这两句诗言虽少而意却多。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颈联两句推进一步,由写景物转入写人事。乌衣巷是六朝繁华之象征,《玉树后庭花》曲是六朝亡国之象征。这里,乌衣用以代指南明时朝中之显贵,玉树则用以暗指南明福王朱由崧荒淫误国的丑行。福王朱由崧在清兵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不思进取,纵情声色,选优排戏,完全置国家社稷于不顾,最后落得国破身亡,“临去秋波泪数行”(孔尚任《桃花扇·余韵》)的下场。两句诗均有话外暗示之音:拜访旧时之显贵,现在人已无多;而过去笙歌迭唱的舞榭歌台,现已人去楼空,微微透露了南明小朝廷之覆亡。这一联中,诗人以“少”和“空”来概括“访旧”和“听歌”的结果,可见现在人事已非,用得十分准确贴切。尤其是“空”字,更显现出一种空虚渺茫之感。
古之六朝,今之南明,均遭到社稷倾覆、江山易主的惩罚,这使诗人不能不对这种历史悲剧疾首蹙额,怅恨不已,故诗人在尾联里,发出似乎不可理解的慨叹。“尽”字表示有亡国恨者不仅仅是六朝,也包含了南明。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悲痛,也表现了作者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
历朝历代都不乏咏秣陵之作,但大都以历史的旁观者身份进行创作。有的是总结教训,指出险不足恃,如刘禹锡《金陵怀古》诗:“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有的是叹息世事如梦,如韦庄《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此诗则不然。作为明室遗民,屈大均直接目睹和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变迁。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一位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来说,是不堪忍受的。因此,诗人不是把自己作为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以历史变迁中的受屈辱者的身份,写个人切肤之痛,故情真意切,感人良深。
此诗以写南京为帝王之都始,而以哀叹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的帝王覆亡终。其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把写景、怀古和抒情融为一体,而于怀古之中又暗藏伤今之绪,亦怀古亦伤今。无论是写景、叙事、抒情,均寓有深层的意蕴,却又浑然无迹,藏而不露,使诗增添了无限的情韵。
这首词写重阳节。词的上片主要描绘重阳节登高时的景色;下片着重抒写作者对“秋声”的感受。既写出了重阳节的季节特点,又抒发了内心独特感受。此词情感意蕴含蓄,感情饱满,情真意切。
上阙“明月枝头香满路”一韵,从桂花着笔,出笔不俗,李清照云:“梅定妒,菊应羞”“自是花中第一流”(《鹤鸪天》)而“明月”一词又将桂花生于月中的神话传说连在一起,开篇便涂上一层神异色彩。“枝头香满路”写桂花盛开于枝头,桂子飘香于四野。“香满路”写桂花之香,极为浓烈,传播殊远,故民间有“九里香”之誉。“几日西风”一韵,写桂花在飒飒西风中飘落,“花如雨”极写落花之多。“倒照秦眉天镜落”一韵,继写重阳节之景物:上句写山水,言秦望山色如眉黛,倒影入平如镜面的湖水中,“天镜”一词,用唐诗句。宋之问:“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李白:“开帆入天镜,直向澎湖东。”下句以白鹭双飞之美姿衬出重阳节时的蓝天明洁高爽。
上阙即景和韵;下阙词人着重阐发自己对“秋声”的感受。
下阙“自摘霜葱宜荐俎”一韵,写重阳节友人们的宴饮,席间有歌女侑酒。“自摘”“霜葱”二词是倒文,言女子用纤细的手指摘取食品,“荐俎”写歌女们奉献食品。“可惜重阳”一韵,言重阳节,菊花尚未盛开,故曰“不把黄花与”,此处“可惜”二字,表达了惜花之情,并且将“重阳节”人格化,惜它未把菊花送来,颇感遗憾。“黄花”,菊花也。历来被视为高洁之花。词中的“可惜”二字,表达了词人对菊花的怜惜、赞赏之情。“帽堕笑凭纤手取”一韵,用晋朝孟嘉重阳堕帽的故事,但词中又加以变化,说“笑凭纤手取”,可见写落帽并非实写,而是呼应上片“西风”,又呼应了下片的“霜葱”,进一步点明重阳佳节宴席上有女子侑酒之事。“清歌莫送秋声去”一句中的“清歌”言席间歌女以悠扬清亮的歌声娱宾。“莫送秋声去”表达了对重阳时秋景、秋声的留恋之情。
此词在章法上,采用过片则变法。上片写重阳的景物:桂子飘香、落花如雨、秋山如眉、秋水如镜、白鹭双飞。下片写佳节时的宴饮活动,以纪实手法写歌女侑酒等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词中善用代字,如以“霜葱”“纤手”代指歌女,以“秦眉”代指秦望山,以“天镜”代指湖水,以“黄花”代指菊花等。刘永济曰:“代字亦词家习用法,是诗词家常用以增加词语的色泽的。”(《微睇室说词》)
根据诗题,此诗应为怀古诗,其实称之以“旅游诗”可能更恰当。此诗描写了这位年轻的西部人第一次进入中国中心区域(虽然仅在南方边缘)的旅程。他不断地回顾“巴”(四川),细心地寻访“周甸”(不包括四川),寻访“禹功”所覆盖的地区。他反复提到那些广泛的地理名称,仿佛这些名称本身就具有某种神奇的意义。他为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古迹所倾倒。他在白帝城怀古,所缅怀的既不是历史事件,也不是盛衰过程,而是集中于与中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相联系的古迹本身。
由怀古而产生的忧伤很容易转换成孤独及思乡的情绪。与较老练诗人的修辞练习不同,陈子昂这首诗更多地与情绪的激发有关,而不是与技巧有关。他的旅行诗并不像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同类诗,而更接近李百药的诗。诗中对句的排列比王勃、卢照邻的诗较不板滞。他的风格离开骆宾王的风格更远。骆宾王的怀古旅行诗用了高度矫饰的语言,即使最真诚的感情也会黯然失色,从而彻底破坏诗的情调。
陈子昂描写自然景物的对偶句不似上官仪那样复杂,可是在这首诗中,这些对句也一铺到底,破坏了诗篇的流畅。此外,诗人还隐喻性地运用动词描写直观景象,表现了宫廷诗的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