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空凡马绝全牛,肯念江萍万里浮。
一倡朱弦补骚雅,片言华衮续春秋。
礼罗自昔须温造,文馆而今欠薛收。
要任丘墟百年责,慎毋樽俎上南楼。
眼空凡马绝全牛,肯念江萍万里浮。
一倡朱弦补骚雅,片言华衮续春秋。
礼罗自昔须温造,文馆而今欠薛收。
要任丘墟百年责,慎毋樽俎上南楼。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译文:赣江两岸,百里没有人家,江流弯曲,更是寂寞难捱。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译文:岭南草木已泛滋今春的绿叶,岸边芦苇犹残存去秋的白花。
写荒江舟行所见草青芦白的景象。起两句写夹江百里的荒寂与江流的弯曲。赣江上游,地当大庾岭北,相当荒僻,“百里没人家”的情景自是纪实。正因为荒寂无人,江流又弯弯曲曲,就更感到寂寞难耐,故说“最苦”。三四两句,转写寂寞旅程中所偶然发现的两种异时而并存的自然景象:“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诗人这次南行,是在春天。山岭上朝阳的一面,今年春天的草叶已经返青泛绿,而近岸的水边,芦苇还残留着去年秋天开的白花。春草秋芦,异时而生,在通常的概念与印象中,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一个画面上的。但大自然中却真实存在这种新故相映的景物。诗人敏锐地发现了,并感受到大自然毕竟丰富多彩,于是将它们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来,不加任何说明,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无限的诗趣。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159页

zhōuguòxiètánsānshǒu··èr--yángwàn

jiājiāngbǎiméirénjiāzuìjiāngliúgèngxié

lǐngcǎoqīngjīnsuìànyóubáiniánhuā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溪行衣自湿,亭午¹气始散。
译文:晨起沿着小溪前行,衣服不知不觉被雾气沾湿,到了中午时分雾气才渐渐消散。
注释:¹亭午:正午,中午。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冬温蚊蚋(ruì)¹集,人远凫(fú)²乱。
译文:蜀中的暖冬天气,蚊虫飞舞着聚集在一起;人已经走远,凫鸭才开始骚动。
注释:¹蚊蚋:蚊子。²凫鸭:水鸭。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译文:转身回望来路崎岖,阴云重叠,山崖高峻。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驿(yì)楼衰柳侧,县郭轻乱畔。
译文:游目远眺,山下通泉驿的驿楼旁长着几棵枯柳树,不远处已经可以看到县城中的袅袅炊烟。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一川何绮(qǐ)¹,尽目穷壮观。
译文:回望一路缘岸而行的泉水,曲折注入江中;在夕阳照射下,是多么绮丽壮观。
注释:¹绮丽:华美艳丽。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译文:远远看去,山色苍茫寂寥,在晚照之下,江水在夕阳一同增辉满溢。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译文: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如同王粲一般。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jiē)¹
译文:我这一生漂泊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叹息。
注释:¹嗟叹:叹息。

tōngquán驿nántōngquánxiànshíshānshuǐzuò

 tángdài 

xíngshī湿 tíngshǐsàn 
dōngwēnwénruì rényuǎnluàn 
dēngdùnshēngzēngyīn qīngchūgāoàn 
驿lóushuāiliǔ xiànguōqīngyānpàn 
chuān jìnqióngzhuàngguān 
shānyuǎn jiāngguāngmàn 
shāngshíkuìkǒng guótóngwángcàn 
shēngpiāolíng suǒyǒujiētàn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¹兮简兮,方将²万舞³。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译文:鼓声擂得震天响,盛大万舞要开场。正是红日当空照,舞蹈领队站前方。
注释:¹简:一说鼓声,一说形容舞师武勇之貌。朱熹注“简易不恭之意”。²方将:将要。³万舞:舞名。⁴方中:正好中午。⁵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硕人¹(yǔ)²,公庭³万舞。有力如虎,执辔(pèi)如组
译文:舞师健壮又英武,公庭上面演万舞。动作在力如猛虎,手握缰绳似丝足。
注释:¹硕人:身材高大的人。²俣俣:魁梧健美的样子。³公庭:公爵的庭堂。⁴辔:马缰绳。⁵组:丝织的宽带子。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左手执龠(yuè)¹,右手秉²(dí)³。赫(hè)如渥(wò)(zhě),公言锡(xī)(jué)
译文:左手拿着龠管吹,右手野鸡翎毛挥。红光满面如赭石,公侯连说快赐酒。
注释:¹龠:古乐器。三孔笛。²秉:持。³翟:野鸡的尾羽。⁴赫:红色。⁵渥:厚。⁶赭:赤红色的赭石。⁷锡:赐。⁸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山有榛(zhēn)¹,隰(xí)²有苓(líng)³。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译文:高高山上在榛树,低田苍耳绿油油。心里思念是谁人?西方舞师真英武。那英俊的男子啊,那是从西方来呀!
注释:¹榛: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²隰:低下的湿地。³苓:一说甘草,一说苍耳,一说黄药,一说地黄。⁴西方:西周地区,卫国在西周的东面。⁵美人:指舞师。

  这大致上是一首赞美舞师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第一章写卫国宫廷举行大型舞蹈;第二章写舞师武舞时的雄壮勇猛;第三章写他文舞时的雍容优雅、风度翩翩;第四章是这位女性情感发展的高潮,倾诉了她对舞师的深切慕悦和刻骨相思。此诗描述了壮观的表演场面,塑造了领队舞师的形象,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性。

  按照余冠英的观点,《邶风·简兮》是一首描述公庭万舞盛大场面的诗歌,是从一个女粉丝的角度来写领舞者的。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公庭的一个角落,她看到威武雄壮的万舞场面即将拉开帷幕。这时,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红日当头,那个让她心仪或颤栗的伟男子就在正前方最显眼的地方,他已经站好了位置,准备开始跳舞。先是武舞。只见他勇猛有力,动如猛虎,气势撼人,时而表演驾驭马车的情景,执辔自如,张弛有度,宛如真正的驾驭场面接下来是表演文舞。只见那个男子左手执笛,奏出悠扬美妙的清音;右手持漂亮的雉鸡翎,脸上涂抹着厚厚的红泥,他的表演得到了公侯的赞赏。

  全诗四章,第一章写卫国宫廷举行大型舞蹈,交待了舞名、时间、地点和领舞者的位置,第二章写舞师武舞时的雄壮勇猛,突出他高大魁梧的身躯和威武健美的舞姿,第三章写他文舞时的雍容优雅、风度翩翩。舞师的多才多艺使得这位女子赞美有加,心生爱慕。第四章是这位女性情感发展的高潮,倾诉了她对舞师的深切慕悦和刻骨相思。

  “山有榛”一句多解为喻男女各得其所。因此,这最后一章就成了女粉丝向偶像抛媚眼的精彩描述了。全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最后一章,这一章用朦胧的意象和晦涩的隐语将这位女性绵邈低徊的相思展示无遗。诗歌用“山有榛,隰有苓”托兴,根据《诗经》中其他七处“山有……”“隰有……”对举句式的理解,此处是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引出下文“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西方美人”,旧说多附和曲解,诗意因此玄之又玄。在诗中,“西方美人”乃是指舞师,其例一同于屈原用美人代指楚王。后四句若断若连,回环复沓,意味深远。“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两句是“云谁之思?西方美人”两句的扩展延伸。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75页

jiǎn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jiǎnjiǎn fāngjiāngwàn zhīfāngzhōng zàiqiánshàngchǔ 
shuòrén gōngtíngwàn yǒu zhípéi 
zuǒshǒuzhíyuè yòushǒubǐng zhě gōngyánjué 
shānyǒuzhēn yǒulíng yúnshuízhī 西fāngměirén měirén 西fāngzhīrén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fàn)¹、晚钟。落日蝉(chán)声送。半规²凉月半帘风,骚(sāo)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³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译文: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注释:梵¹宫:即佛寺。²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³二毛:鬓发斑白。⁴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cháotiānzi··qiūyín--zhìyuǎn

fàngōngwǎnzhōngluòchánshēngsòngbànguīliángyuèbànliánfēngsāoqíngyóuzhòngchùlóutáishēngbēidòngèrmáobānqiūyǒngchǔfēngzhòngzhēduànxiāngmèng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一重¹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²寒,相思枫叶³
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注释:¹重:量词。层,道。²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³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⁴丹:红色。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¹高飞人未还,一帘²风月³闲。
译文:菊花开了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注释:¹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²帘:帷帐,帘幕。³风月:风声月色。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

  这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像“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南唐)李煜著,王晓枫解评 .《李煜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 :第28-30页 .

chángxiāng ·chóngshān

 dài 

chóngshān liǎngchóngshān shānyuǎntiāngāoyānshuǐhán xiāngfēngdān 
huākāi huācán sàiyàngāofēirénwèihuán liánfēngyuè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