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东湖深又深。石桥啼不断、午时禽。柳黄曾压绞儿金。
一过东湖深又深。石桥啼不断、午时禽。柳黄曾压绞儿金。
双朱户,流水昼沉沉。
双朱户,流水昼沉沉。
有女暗相寻。红衣羞泪湿、洗前襟。东风吹放小桃心。
有女暗相寻。红衣羞泪湿、洗前襟。东风吹放小桃心。
吹难住,吹落满庭阴。
吹难住,吹落满庭阴。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湖平春水,菱荇(xìng)¹(yíng)²船尾。空翠³入衣襟,拊(fǔ)轻桹(láng)、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yǐ)(lǐ)(mò)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译文: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注释:蓦(mò)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¹菱荇:泛指水草。菱:一种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荇:荇菜,一种浮于水面的白茎紫叶的水草。²萦:缠绕。³空翠:指带露的草木的叶子又绿又亮,像是要滴下水来。⁴拊:拍,击。⁵桹: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⁶迤逦:曲折绵延。⁷没:淹没。⁸屏风:喻重叠的山峰。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周郎¹逸兴²,黄帽³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zhào)、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chún)羹美¹⁰
译文: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注释:¹周郎:作者自称。²逸兴:清雅闲适的兴致。³黄帽:指头戴黄帽的船夫。⁴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⁵媚:娇媚,这里是艳美的意思。⁶沧洲:水滨之地。⁷棹:船桨。泛一棹:指用桨划船。⁸夷犹:徜徉,从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⁹玉箫金管:管乐器的美称,也指吹箫弄笛的美人。¹⁰莼羹美:指隐居的乐趣。

  周邦彦是钱塘人,钱塘的软糯甜美在他的词里面好像手工的豆沙汤圆,妥帖细腻——读入是朗朗 上口的浑然天成,探究起入又全都是工巧。这首《蓦山溪》讲一次春日郊游,读起入真的让人如同春风拂面,不饮而醉。

  细究起入,大概因为词牌押了仄尾,在“避”“倚”“里”的韵脚上,单韵母且齐口韵读起入气息绵密,扁平,在听觉上就好像丝绒的皱,水上的痕,绵绵荡远。

  上片描写黄昏里的船行。他说泛舟,你却不觉得水花四溅,好像每一棹都是温柔的。水藻和菱角“紫”绕着船尾,晚入的潮水,不急不缓仪态万千,“迤逦”没过沙滩,而远处的山也如美人一.般随意地摆了一个“倚”的姿势。

  所有的动词都经过仔细考量,烘托出一种似有似无的缠绵。“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是转一景由远而近,情由实而虚。如同我们看电视的片头曲,空镜头摇过山水,而后由窗子里框人寻常百姓家。

  整个上片是周邦彦式的对于章法结构的推敲,看上片,像是走在曲院风荷,移步换景,却又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上片与下片之间,用“鸟度屏风”一句虚实交替,由自然的天地之美,转向人文的江南。

  下片写情,重用典,却因为融典故于情境之中,并不显得掉书袋。下片几乎可以说是无-字不用典,却因为精巧的安排,脱胎换骨,成为自己的博雅之句。

  说江南的风流,自然少不了音乐,在周邦彦的这首词里,周瑜不再是火烧赤壁的将领,而是“曲有误,周郎顾”的音乐家,黄帽青鞋,如同一般文人士子的打扮,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风流。

  有趣的是,周邦彦也可被称作“周郎”,他也曾经自比周郎--在《六幺令》里,周邦彦就写道“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所以“周郎”一句,周邦彦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典,也在照应自己这次的出游。“玉箫金管”出自李白的“木兰之世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在这里却是反用一-- -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诗人,而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的是诗人的人生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周邦彦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43页

shān··píngchūnshuǐ--zhōubāngyàn

píngchūnshuǐlíngxìngyíngchuánwěikōngcuìjīnqīnglángyóujīngwǎnláicháoshàngméishāhénshānyúnjiànniǎopíngfēng

zhōulángxìnghuángmàoqīnyúnshuǐluòmèicāngzhōufànzhàoyóuwèixiāojīnguǎngòngměirényóuyīnshényānàichúngēngměi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天下郡(jùn)¹²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³
译文: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注释:¹郡国:郡和国的并称。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²向:差不多的意思。³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焉得铸(zhù)甲作农器¹,一寸荒田牛得耕?
译文: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注释:¹农器:农用器具。
牛尽耕,蚕亦成。
牛尽¹耕,蚕亦成。
译文: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注释:¹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不劳烈士¹泪滂(pāng)(tuó)²,男谷女丝³行复歌
译文: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注释:¹烈士:指战士。²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³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⁴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杜甫晚年创作的这首《蚕谷行》诗汇聚了他一生许多高尚的品格,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瑰宝。

  此诗开头四句:“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改造了。全国战乱不息,农田荒芜。诗人呼吁把甲胄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作,百姓安居乐业。国外有《把剑铸成犁》的现代雕塑。大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用诗的形式把这种反战思想艺术地体现出来了。铜铁应当做成犁、锄,服务于和平生活,现在却做了杀人的武器、防身的铠甲。对这种反常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一经诗人点出:甲胄应铸作农具。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物非所用!盔甲回炉铸而为犁、锄,使天下寸土皆得牛耕,才是物尽其用的人间正道。诗人没有直接痛斥战争,却用铠甲再造为犁锄的形象语言强化了反战思想。

  “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这是杜甫的理想主义。这是杜甫勾画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中劳动大众的理想生活。这首诗所显示的思想、识见,即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耕作社会理想观念的巨大超越,同时亦是对他自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给予受体者的舍己奉献天下士子观念的超越。杜甫在这首诗中,直接给出了一个万城无甲兵的和平构想,是一幅打着杜甫深刻印痕的理想国及和谐社会诗意安居的画图。

  此诗虽短,却是杜甫五十多年生活历练由无数血泪与伤痛凝成的最后总结,它是一颗照亮历史时空的一颗诗的钻石,是杜甫和杜诗一切闪光理念的凝缩。因此,可以说《蚕谷行》一诗标志着杜甫卓苦艰辛的圣化之路的终结,标志着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总括。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4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秋风起兮木叶¹飞,吴江水兮鲈(lú)²正肥。
译文:秋风乍起,落叶飘飞,吴江的鲈鱼新鲜又肥美。
注释:¹木叶:树叶。²鲈:即桂花鱼,古名银鲈、玉花鲈。体侧扁,巨口细鳞,身有桂花色纹,肉肥嫩鲜美。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译文:离家千里想回又不能回,心中的愁思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震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常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令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 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讲,也不定是成心地仿效,实在是种语言 定势、 心理定势。秋风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故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故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季又正是 鱼肥的季节。“鲈正肥”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然而,终究是无法压制了,张翰仰头向天,发出了长长的悲叹。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归”说身在几千里外的异地,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难禁兮仰天悲”是诗前后因果相谇,气蛰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

  此诗通过对作者对于秋天的到来,想起故乡的秋景和鲈鱼的肥美等,来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658页
2、 周期政著.周期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01:第57页
3、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468页

jiāng

zhānghàn wèijìn 

qiūfēngfēi jiāngshuǐzhèngféi 
sānqiānjiāwèiguī hènnánjīnyǎngtiānbēi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盐梅¹已佐鼎,曲糵(niè)²且传觞(shāng)
译文: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
注释:¹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²曲糵:亦作“麴櫱”。亦作“ 麴孽 ”。亦作“曲櫱”。 指酒曲。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lǚ)¹积长。
译文: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注释:¹缕:凡指线状物。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当轩知槿(jǐn)¹茂,向水觉芦香。
译文: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
注释:¹槿:木名,即木槿。锦葵科,落叶灌木。夏秋开花,花有白、紫、红诸色,朝开暮闭,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花、皮可入药。茎的纤维可造纸。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译文: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忠贞如不替,贻厥(jué)¹后昆芳²
译文: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注释:¹贻厥:贻:赠给;遗留。厥,文言代词、助词或副词,相当于“其”或“之”。²昆芳: 昆,指后代、子孙。昆芳,后代有美好的名声。

duān--lóng

duānlínzhōngxiàshíqīngzhǎng

yánméizuǒdǐngnièqiěchuánshāng

shìrénliúniánshēnzhǎng

dāngxuānzhī槿jǐnmàoxiàngshuǐjuéxiāng

亿zhàotóngguī寿shòuqúngōnggòngbǎochāng

zhōngzhēnjuéhòukūnfāng

近闻北虏衰乱,诸公未有劝上修饬内治以待外攘者。书生感愤不能已,用辛稼轩《金缕》词韵述怀。此词盖鹭鸶林寄陈同甫者,韵险甚。稼轩自和凡三篇,语意俱到。捧心效颦 ,则不自揆,同志毋以其迂而废其言。
往事何堪¹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²裘葛³。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péng)(sēng)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仇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悲愤积,付湘瑟。
译文:往事不再回首。人这一辈子,过的时间无非是春夏秋冬,所求无非是温饱和睡得地方。那时心忧家国,便蹉跎了岁月,于是对镜频繁,满头乌发油黑,唯恐年华早逝,致使壮志不酬。虽然才刚刚跨入渐老的年龄,却因为愁而早生了华发。国耻家仇何时才能报呀?遥望北国关山河月,不觉令人黯然神伤。
注释:¹何堪:岂可;哪里能。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²营:谋求。³裘葛: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时衣服。⁴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形容年轻美貌。⁵鬅鬙:头发散乱貌。
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仇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悲愤积,付湘瑟。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jiá)¹光磨铁。三太息²,眦(zì)空裂。
译文:人生的正确志向,不应随时更改,别趋蹊径。只有忠诚于国家的思想和行为,才是不韪天意、顺应民情、自心坦荡的。那些误国的贼人现在又在哪里,现在想来心中仍是愤恨难平。南北分裂,怕是要长久的隔绝了。夜半闻鸡起舞,苦练武艺只愿报效国家。想到这个愿望遥遥无期,只能哀叹连连,怨满肠。
注释:¹戛击:敲击。²太息:出声叹气。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词前小序,交待了写作这首词的缘由。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过访辛弃疾,两人同游江西的铅山鹅湖,陈亮东归的次日,稼轩意殊恋恋,追至鹭鸶林,雪深而止,夜半闻笛,赋《乳燕飞》(《贺新郎》别名)寄意。两人词作往返,稼轩自和凡三篇之多,激越顿挫,抒发了抗金的豪情壮志。刘学箕所处的时代,略晚于稼轩。南北分裂,当道都无抗金对策,有的还主张投降,对此,词人悲愤难平,写下这首步稼轩原韵的词,内容也仿效稼轩,继承和发扬了辛词的爱国传统。

  起句“往事何堪说”。辛酸的往事那堪说起,靖康之耻,绍兴年间屈辱的和约,朝廷奸佞当道….“往事”,高度概括了北宋灭亡到作者赋词这一段时间的多少历史变故,多少国恨家仇。正因为不堪说,所以一说起来便心境难平。词人虽也游历过江浙等地,但长期过的却是隐居不仕的生活。“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人生在世,徒然张罗衣食,追求温饱,不过是虚度年月而已。这里词人下了“消磨”二字,透露了不甘寂寞的消息。词人年轻时也有过报效祖国的理想,“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那时,他十分担心国仇家耻未报,便蹉跎了岁月,于是对镜频繁,满头乌发油黑,他唯恐年华早逝,未老先衰,致使壮志不酬。可是,由于朝廷“诸公”未能“修饬内治以待外攘“等原因,”渐老矣、愁生华发’,虽然才刚刚跨入渐老的年龄,却因为愁而早生了华发。愁什么呢?国耻家仇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何年报”,何时报.什么时候才能报,不是不报,而是难报此仇,难雪此耻!遥望北国关山河月,不觉令人黯然神伤。刘学箕和南宋爱国词人一样,对北宋的沦灭是痛心疾首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1081-108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