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渔海鱼不登,捐以予民鱼乃复。
一物丰耗皆有道,大抵天心怜不足。
先生手持尺二槐,教养专为周王来。
旦旦升堂说书罢,只恐廪饩生尘埃。
池针卖钱补司计,此是从来学宫例。
今年张网牵紫鳞,鱼出钱归称数倍。
青衿摩腹谈经史,笑谓东池昔无此。
岂识先生东海头,一竿不数任公子。
县官渔海鱼不登,捐以予民鱼乃复。
一物丰耗皆有道,大抵天心怜不足。
先生手持尺二槐,教养专为周王来。
旦旦升堂说书罢,只恐廪饩生尘埃。
池针卖钱补司计,此是从来学宫例。
今年张网牵紫鳞,鱼出钱归称数倍。
青衿摩腹谈经史,笑谓东池昔无此。
岂识先生东海头,一竿不数任公子。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满城社雨¹,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²芳径³。旧垒(lěi)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yán),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xù)。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¹⁰。不住¹¹呢喃(nán)¹²交讯¹³,又惹得、莺儿闲听¹⁴。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¹⁵前双暝(míng)¹⁶
注释:¹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²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³芳径:芳,此处指花卉。径,小路。芳径,花间小道。⁴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⁵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⁶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⁷差池:参差不齐。⁸省:明白,醒悟。⁹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¹⁰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¹¹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¹²呢喃:一指燕鸣声。¹³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讯,讯息,消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¹⁴闲听:听得悠闲、惬意。¹⁵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¹⁶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构思上的某些传承。不过,作为清代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流文学宗师,张惠言始终不屑于拾前人牙慧,始终欲有创立和开辟,他的朋友鲍桂星就说他:“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贬以从俗”(《受经堂汇稿序》)。所以,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虽有汲取,但多新变,展示更多的是他独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思,且又传达出他游踪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际。

  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满城”均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那沥沥雨丝与潇潇雨声唤起一双燕子无家可归的“新恨”,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年迁移的侯鸟燕子,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时此刻,燕子还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还是那样灿烂,春天的杨柳还是那么葱翠,它们重重叠叠隔断了通向闺中思妇居住的“红楼”小径。燕子隐隐约约还记得去年砌下的旧巢,但又不能确认。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龙描凤的殷实之家,想找出去年旧巢,但它们最终还是飞来飞去,迟疑彷徨,找不到一个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谁人能够了解燕子春去秋来那年年岁岁都萦绕在心头如“丝魂絮影”般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那漂泊与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应是那一片片凋谢飘零的“落红残粉”。燕子迟疑彷徨,但它们相濡以沫,态度亲昵。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它们恩爱的关关鸣声,又让黄莺鸟听得那么专注。燕子虽然恩爱,但它们栖移不定的漂泊生涯,毕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鸳鸯来得宁静、温馨。

  张惠言出生于常州武进县一个世代为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岁时父亲就病卒,其母将他含辛茹苦教养而成。惠言回忆其早年孤苦生活时描述道:“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餮,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也?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编.先妣事略》)。从十四岁开始就外出教授为生,其间两次在安徽歙县金榜家设帐授徒,泄留时间最为长久。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又七上京师应进士试。在张惠言四十二岁的生命历程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身居异乡,为糊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饱尝抛妻离子的别离之苦,也屡受寂寞孤苦的煎熬。此词就借咏燕,委婉且淋漓尽致地抒写他身处异乡时那种寂寞难耐的孤苦感,那种漂泊四方时压抑在心头的感伤,那种茕茕孓立时对亲人与故乡不可遏止的思念。词中“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等语,既是惠言对浪迹天涯燕子的拟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时此刻孤苦、感伤、思念且又有几分怨懑心态的真实反映。张惠言《双双燕》词所反映出来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传统社会中诸多为生计、为功名奔走四方、萍飘天涯的“寒士”们孤苦生涯的真切写照。

shuāngshuāngyàn··mǎnchéngshè--zhānghuìyán

mǎnchéngshèyòuhuànjiāniánxīnhènhuāqīngliǔzhòngduànhónglóufāngjìngjiùlěishuíjiācéngshígèngshēngzhǔrénxiāngwènshāngliàngduōshǎodiāoyánháishìchàchídìngshuíshěngniánchūnjìngzhíshùdàojīnniánhúnyǐngqiánshēnyīngshìpiànluòhóngcánfěnzhùnenánjiāoxùnyòuyīngérxiántīngshūchíshàngyuānyānglánqiánshuāngmíng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谷口 一作:溪上)
谷口春残¹黄鸟²稀,辛夷(yí)³花尽杏花飞。(谷口 一作:溪上)
译文: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注释:¹春残:一作“残春”。²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³辛夷:又名紫玉兰、望春花,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始怜¹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²待我归。
译文: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注释:¹怜:喜爱。²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全唐诗》卷二三九与卷一五〇均录此诗,作者一为钱起,一为刘长卿。一般选本多编在钱起集下。

  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木兰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前人说:“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8-640 .

chūnguīshāncǎotáng

qián tángdài 

kǒuchūncánhuángniǎo xīnhuājìnxìnghuāfēi  (kǒuzuò shàng )
shǐliányōuzhúshānchuāngxià gǎiqīngyīndàiguī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百尺章台¹(liáo)乱飞,重重帘幕²弄春晖(huī)³。怜他飘泊(bó)奈他飞。
译文: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飘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
注释:¹百尺章台:典出韩翔的爱情故事。章台:原系汉长安的街道名,多设歌楼妓馆,遍植杨柳,唐宋诗词中却成了秦楼楚馆的代名词,吟咏中常用之。²重重帘幕:喻指陈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碍。³春晖:指春光。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dàn)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¹西。天涯心事²少人知。
译文: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飘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飘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释:¹玉楼:华丽的楼房;亦指仙人居处。²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间的情意。

  上片“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是对柳如是处于名妓生活的写照。这里明写杨柳,暗喻柳如是之姓,语意双关。“百尺”,指柳如是当时居住高楼,名望甚高,难以攀折。“撩乱飞”,有思绪撩乱纷纷之意。“重重帘幕”,指柳氏所居之深宅大院,甚为豪华。“弄春晖”,指舞弄着“春色”,正在走红。整个两句,描写柳如是当时在妓女界的名望、地位及其豪华生活。对这位功名未就、生活拮据的年少书生陈子龙来说,自然既存爱慕之心,又有怜惜之意。遂有“怜他漂泊奈他飞”的感慨。柳如是幼年即为周道登玩弄于股掌之上,年十五流落风尘,漂泊的命运犹如杨花柳絮,引起陈子龙的怜惜与同情;加以对柳如是深情相爱,但由于自己生计尚不富裕,家有嫡妻把持,无法将柳如是救出水火,结为鸾风,在这无奈之中,只有像杨花一样,任他随风飘荡了。

  下片“淡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这里将柳如是的未来生涯,继续比作杨花柳絮,作动态的描述加以警告。此处“淡日”,指暗淡的日子。“软风”,指柔和的微风。就是说,不须要强劲的风,即可轻轻地将花下的絮球吹到楼边墙角,了它残生。这里有着深刻的含义,作者向他的恋人柳如是提示:不要只看到在这青春盛日,被那名流学士竞相追逐的繁华似锦的生活(指上片“重重帘幕弄春晖”的盛况),还须想到日后年老色衰,渐渐为人所弃的暗淡日子里的悲惨处境。上片一个“弄”字,下片一个“残”字,上片渲染“春晖”,下片揭示“淡日”,一前一后,遥相呼应,一喜一悲,相互映照,很是值得玩味。最后以“天涯心事少人知”作结,含蓄有致,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就是说,我的这一番心事,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您可知否?真是语重心长,含情脉脉,其中蕴藏着多少感人的肺腑之言!至于此处的“天涯”,究竟指的是:人在天涯,寄语情怀;还是人在咫尺,心怀天涯之事?又,这番“心事”,究竟指的是:恋情堪虑的心事,还是事业抱负的心事?都未明言。所有这些,留给读者去品味吧!

  陈子龙在这短短的小令中,感情丰富真挚,笔调高雅蕴藉,非大手笔莫能为之。由此即可看出他真情实感及其文学才华。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 》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huànshā··yánghuā--chénzilóng

bǎichǐzhāngtáiliāoluànfēizhòngzhòngliánnòngchūnhuīliánpiāonàifēi

dàngǔncánhuāyǐngxiàruǎnfēngchuīsònglóu西tiānxīnshìshǎorénzhī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niè)¹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bō)²可随身。
译文: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注释:¹枿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²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译文: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他虽曾赞羡“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题道林寺》)的生活,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质上人那样口不说一句人间事。所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赏和羡慕,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而诗人的感慨颇深。

  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通俗浅近,明白流畅,所以他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正因为这样,他的许多诗句包括《赠质上人》在内都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1361页

zèngzhìshàngrén

xún tángdài 

nièzuòyúnyóuchūshìchén jiānpíngsuíshēn 
féngrénshuōrénjiānshì biàn便shìrénjiānshìrén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其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¹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锦河西牵牛郎,锦后遂废织衽(rèn)²。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其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
译文:天河的东面有一位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每年都织布劳动,织成了云锦天衣,导致自己都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容颜。天帝怜惜她一个人独处,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牛郎。织女嫁给牛郎后便渐渐荒废了织布。天帝非常生气,责令织女回到河东,只允许她和牛郎一年见一次面。
注释:¹机杼:织布机。²织衽:指织作布帛之事。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失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续齐偕记》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¹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失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锦牵牛。《续齐偕记》
译文:桂阳有一个成仙的人叫成武丁,常在人间居住,有一天,他忽然对自己的弟弟说:“七月七日,织女要渡过银河,所有的神仙都要回到天宫;我已经被召集,不能在此停留了,与你告别。”他的弟弟问:“织女因为什么渡河?哥哥什么能时候回来?”成武丁回答说:“织女要嫁给牵牛,我离开后三十年就会回来。”第二天早上,成武丁消失在他的住所。世人至今还说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
注释:¹悉:全都;全部。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其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chá)¹,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jī)²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其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
译文:很有以前,传说天河与大海相通。近世有一个居住在海边的人,每年都看见在八月有浮槎 出现,去来都很按时。有一个人有不平凡的志向,站立在浮槎上的飞阁上,带了很多粮食,乘坐浮槎去了。十多天后,在白天还能看见星月日辰,从那以后就只有芒芒忽忽,已经分不清白天黑夜了。又过了十多天,才到一个地方,有城郭的样子,屋舍排列整齐,远远看见宫中有很多织妇。看见一丈夫,牵着牛在水边饮水。牵牛人很惊奇地问:“你是因为什么到这里的?”这个人将来意详细说了,并问这里是哪里。回答说:“你可以到蜀郡,访问严君平就知道。”那人于是不上岸,如期回来。后来到蜀郡,问君平,说:“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星。”计算年月,正是那个人到天河的时间。
注释:¹浮槎:指古代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²赍:携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