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风剪清明后。东风著意搓烟柳。雨过墨香濡。裁书付雁奴。
雨丝风剪清明后。东风著意搓烟柳。雨过墨香濡。裁书付雁奴。
小桃含笑靥。心事和谁说。午篆尚留香。兰闺春昼长。
小桃含笑靥。心事和谁说。午篆尚留香。兰闺春昼长。
左锡嘉

左锡嘉

左锡嘉,字婉芬,一字小云,晚号冰如,阳湖人。华阳道光甲辰进士、吉安知府赠太仆寺卿曾咏继室。有《浣香小草》、《吟云集》、《卷葹吟》、《冷吟集》。 ▶ 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huán)¹放春,三月观于野²,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译文:桓公春游,三月天在田野观赏。桓公说:“什么东西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呢?”
注释:¹桓公: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²野:田野。
隰朋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xí)¹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shì),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译文:隰朋回答说:“粟粒,身在甲胄之内,中层有围城环绕,外有尖锐的兵刃保护。它还不敢自恃其强大,谦虚地自称为栗。这大概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了吧!”
注释:¹隰朋:隰朋(?~前644年),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朋氏鼻祖。他是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共同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大治。
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管子》
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xuàn)¹乎何其孺子²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管子》
译文:管仲说:“禾苗,开始在年少的时候,柔顺得像个小孩子;到它壮年,庄重得像一个士人;到它成熟的时候,和悦地愈来愈俯首向根,多么像个君子。天下有了它就安定,没有它就危险,所以叫作禾。这可以同君子之德相比了。”
注释:¹眴眴:柔顺的样子。²孺子:多指幼儿、儿童。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数间茅屋闲¹临水,窄(zhǎi)衫短帽²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垂风。
译文:几间茅草屋临水而建,我穿着利于行动的便装,戴着短小的帽子漫步在垂杨的树丛里。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因为一垂之间春风就把它吹开。
注释:¹闲:悠闲,闲适。²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梢梢¹新月²(yǎn)³,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lí)三两声。
译文:新月斜卧在树梢上,中午酒醉后睡到现在才醒来。什么东西最容易使人动情呢?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注释:¹梢梢:树梢。²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³偃:息卧。⁴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菩萨蛮》是一首集句词,即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集句诗,当时人们竟相仿效,成为一种风气。他不仅集句为诗,也集句为词,这也可以说是他的首创,同时的苏轼、黄庭坚,后来的辛弃疾等,皆相效法。集句为词,除了要谙熟前人作品外,还要考虑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但最主要的是在词意上须安排妥帖,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只有如此,集句词才算是一种艺术创作,否则只是一领破衲衣而已。

  该词上阕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及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下阕作者自问自答,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这首旨在一“闲”字,表现了作者远离仕宦喧嚣的闲情逸趣。作者用前人的诗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并通过自己的精心组合安排,使之浑然无迹,如同己作。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开首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两句是写景:“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参照唐人的原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殷益《看牡丹》),不难觉得作者也包含着与前人相同的感慨。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励志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末酬的忧愁。

  下阕“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如果将“新月偃”这一富于象征的景象联系当时新法废除,新派落职,宋哲宗年幼不能理事,太皇人后高氏听政起用旧党的政治局而,认为作者用比兴的手法寓示对国家政局的关怀,恐怕也不是郢书燕说。但是,自己下野的身份,茅舍卜居的环境毕竟是远离了政治中心,他此时的所志所适,也惟有闲逸而已,因此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王安石寄情黄鹂,不仅要表现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在安逸澹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在闲雅流丽的风调里显示着改革家的才性骨力。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虽是集句,也体现了王安石词“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慨》)的创作个性。

  但是,这首词最值得称道的是集诗句为词这一艺术形式。这是王安石的发明。唐人丰富的诗歌遗产,成了王安石现成的词句,除了第三句取自唐人殷益的《看牡丹》外,其余亦多出自唐诗,第一句用的是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第五句的出处是韩愈的《南溪始泛》:“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第六句来自方械的诗(失题):“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如此信手拈来,随意驱策,使之协律人乐,变诗为词,确实体现了作者学富才高的创作功力。这首集句词的成功更重要的还是作者用前人的诗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并通过自己的精心组合安排,使之浑然无迹,如同己作。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著.宋词三百首赏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10:第101页
2、 马文作编.唐诗宋词元曲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9:第185页
3、 宋词鉴赏,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2,第186页

mán ·shùjiānmáoxiánlínshuǐ

wángānshí sòngdài 

shùjiānmáoxiánlínshuǐ zhǎishānduǎnmàochuíyáng huāshìniánhóng chuīkāifēng 
shāoshāoxīnyuèyǎn zuìxǐngláiwǎn zuìguānqíng huángsānliǎngshēng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¹呜咽。堤(dī)柳动,岛烟昏²,两行征雁分。
译文:背倚江边楼阁,面对海上新月,听城头角号声呜咽。长堤在柳的舞姿中轻轻摇动,小岛在暮烟里渐渐隐没,两行雁群纷飞似离别。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双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¹角声:号角之声。角,古乐器名。²岛烟昏:谓水中洲岛夜雾朦胧。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京口¹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²。银烛(zhú)尽,玉绳³低,一声村落鸡。
译文:在那京口渡头,他的归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时候。守着燃尽的银烛,看天边渐渐低垂的北斗,听村落一声鸡鸣似把晨曲奏。
注释:¹京口:今江苏镇江。鄂本、汤本均作“西陵”。²度:雪本作“渡”,误。³玉绳:星名,北斗第五星(玉衡)的北边两星。张衡《西京赋》:“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

  关于此词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有很大分歧。许多学者认为是写闺中女子的怀远深情。开头三句,女主人公倚楼望远,眼见海月初升,耳听城上角声呜咽。这里暗写一个“思”字;“角声呜咽”,烘托出愁情。接着三句,触景生情,由近而远分别写到堤柳拂动,烟岛朦胧,征雁两行,层次井然,景中寓情,尤其是“两行征雁飞”一句,寓当初分手情景,写此时悠悠离情,蕴籍含蓄,颇为人称道。

  下片镜头变换,转写游子欲归,以从对方写来的方法来升华思妇的感情。换头三句,从虚处落笔,以虚写实,更见主人公此时离愁之深,相思之苦。“路”“渡”等词,显示了游子思归的心意,日夜兼程,特别是“正是芳菲欲度”句,点明时候已经是暮春,良辰美景难再。末三句亦写从夜到晓,是游子所见所闻,从银烛孤照到村落鸡啼,表明旅途的广阔与清凄,也写出了游子的孤寂与思亲情绪。最后以景结情,韵味深长。

  整首词写主人公的怀远深情,沿着由夜到晓的时间流程,通过其所见、所闻、所感,从景象中透出,从旁处托出,层次分明,意境深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此词属于羁旅行役词,纯为基于个人行旅生活体验的自我抒情之作,而非类型化的代言体。全篇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与闺情词不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2-34
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gènglòuzi··bèijiānglóu--wēntíngyún

bèijiānglóulínhǎiyuèchéngshàngjiǎoshēngyànliǔdòngdǎoyānhūnliǎngxíngzhēngyànfēn

jīngkǒuguīfānzhèngshìfāngfēiyínzhújǐnshéngshēngcūnluò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我爱铜官¹乐,千年未拟还²
译文:我喜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上千年也不愿离开。
注释:¹铜官:铜官山,在今铜陵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为中国有色金属矿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²未拟还:言留恋铜官山,不想离开。拟:欲。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要须¹回舞袖,拂(fú)尽五松山。
译文:我要天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注释:¹要须:需要,必当。

  这首诗写诗人对铜官山留恋的深情。诗说我爱铜官山的娱乐,住上一千年也不想离开,要是尽情跳起舞来,愿把五松山都蹈遍。表现出对铜官山的热爱,使用了夸张手法,兴致豪放。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

  “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挥动象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高潮。

  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

  “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李白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参考资料:
1、 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文史资料 第4辑 铜都历代诗粹.铜陵市: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年:12-13页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事关休戚(qī)¹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译文:回家相聚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忧愁,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充满了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注释:¹休戚:喜乐和忧虑,幸福与祸患。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译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我又沐浴在春风中。

chú

lái tángdài 

shìguānxiūchéngkōng wànxiāngzhōng 
chóudàoxiǎoshēngjuéhòu yòujiāngqiáocuìjiànchūn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