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在娵觜,羲驭正东陆。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太岁在娵觜,羲驭正东陆。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畜。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畜。
一越摩云险,已污岩岷俗。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一越摩云险,已污岩岷俗。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如竹迎刃解,犹雪以汤沃。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如竹迎刃解,犹雪以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利仅小退,凯音误陆续。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衄。
将利仅小退,凯音误陆续。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衄。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凤集一炬馀,地已付麋鹿。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凤集一炬馀,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群盗沸于鼎,流民凑如辐。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群盗沸于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于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于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诪张,天时幸炎燠。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事机正诪张,天时幸炎燠。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不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搢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搢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蹙。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蹙。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朝廷无事时,司农积边谷。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朝廷无事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辛苦在貔貅,恩赏归雁鹜。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辛苦在貔貅,恩赏归雁鹜。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于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于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鞮曲。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鞮曲。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徒以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徒以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蔿贾知子玉。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伯比议莫敖,蔿贾知子玉。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小夷置蚊虻,壮志寄鸿鹄。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小夷置蚊虻,壮志寄鸿鹄。
分无万户印,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有诏不盈轴。
分无万户印,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有诏不盈轴。
尧门万里天,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必有宁我蜀。
尧门万里天,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红叶¹黄花²秋意晚,千里念行客³。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客书得。
译文: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注释:¹红叶:枫叶。²黄花:菊花。³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yàn)旋研(yán)¹。渐写到别来²,此情深处,红笺(jiān)³为无色。
译文: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注释:¹就砚旋研墨:眼泪滴到砚中,就用它来研墨。²别来:别后。³红笺:女子写情书的信纸,是红色的。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yuǎnrén ·hónghuánghuāqiūwǎn

yàndào sòngdài 

hónghuánghuāqiūwǎn qiānniànxíng fēiyúnguòjìn guīhóng鸿xìn chùshū 
lèitánjìnlínchuāng jiùyànxuànyán jiànxiědàobiélái qíngshēnchù hóngjiānwèi 
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登登¹山路行时尽²,决(jué)³溪泉到处闻。
译文:伴随着登登的脚步声走山路经常走到尽头,一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山涧泉水的流淌声。
注释:¹登登:上山的脚步声。²行时尽:走完了上山的小路。³决决:山泉水流声。
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
风动叶声山犬吠(fèi),一家松火¹隔秋云²
译文: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狗被惊得汪汪乱叫;隔着秋天的薄云,能看到山中客店用松枝点燃的火堆。
注释:¹松火:即松明之火,古代人们劈松木代替蜡烛照明。²隔秋云:与秋云相隔。

  诗题名曰《山店》,实际上那行人尚未见到“山店”的屋宇茅舍,更没有下榻在“山店”,“山店”与行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尽管这样,它在行人的心中已经点燃了希望之光,激起了难以抑制的向往之情。

  走在平原上,视野开阔,目力所及,远近距离心中亦大致有数。如若有翻山越岭的经历,就知道那情景、那感受完全不一样。走近山脚,迎面是山,再往前走,前后左右皆是山,看上去似乎很近,可是走起来,山回路转,崎岖曲折,绕了半天,还在那座山里,再回头一看,似乎也并没走多远,这样反复几次,人也累了,心也急了,于是乎心中不由地冒一个问题:何处是尽头,何时到尽头?诗的第一句:“登登山路行时尽?”便非常简洁地写出了这种心境。登登,这种声音有种艰难疲惫、单调沉闷之感,而这正是旅人此时的感觉和心情。诗的第二句承第一句而来,“决决”二字摹声又兼写形,表现了诗人选词造句的精巧。由于山峦叠嶂,泉水多,溪流长,所以“决决溪泉到处闻”。山间溪流水位落差大,流速急,才有“决决”之声。如果溪水流出了山,泄入平地,也就变得缓慢而无声息,因而那“决决”之声,仿佛也在告诉行人山路未尽。

  路未尽,仍须行。诗的二、三两句之间有一处省略,那就是行人在曲折难尽的山路上走了一程又一程。正在夜色苍茫,匆匆低头赶路之际,忽然听到几声犬吠,不觉停下了脚步,仔细倾听,可又别无动静,只听得山风阵阵,木叶萧萧。行人不觉顿悟,原来就是这“风动叶声”使得山犬惊吠,可见山林是多么的寂静,不过既有犬吠,也该有人或人家,于是他又迈开脚步,走着,走着,果然发现了“几家松火隔秋云” 的景象。走了一整天,旅人早已疲倦不堪,亟盼住店,此刻,那闪耀的松火虽然还隔着秋山雾霭,要走近也并非容易,但毕竟是看见了希望之所,盼到了歇宿的“山店”。只有历尽山路的艰辛,才知道此刻的快乐。旅人的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这首诗没有用什么比兴手法,它主要描写山间行人的所见所闻,同时采取或虚或实的手法,将人物的行动贯串其间,通过人物行动和颇具特色的景物的结合,巧妙地刻画出人物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06-407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悠悠¹²荒路,靡(mí)³我心愁。
译文:忧心忡忡走在荒野之路,缓缓而行我满心忧愁。
注释:¹悠悠:忧思的样子。²涉:徒步渡水,此处意为徒步行走。³靡靡:行路迟缓。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四望无烟火¹,但²见林与丘³
译文:四面环望不见人家烟火,看见的只有那荒林山丘。
注释:¹烟火:人烟。²但:只。³丘:小山包。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城郭¹生榛(zhēn)(jí)²,蹊(xī)³无所由
译文:城郊长遍了树丛杂草,小道荒芜没有人行走。
注释:¹城郭:内城和外城。此泛指城邑。²榛棘:丛生的树木和野草。³蹊径:小路。⁴由:经过。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huán)¹²³广泽,葭(jiā)夹长流。
译文:芦荻蒲草遮满了河面,苇草顺着水势向下流。
注释:¹雚:芦类植物,幼时叫蒹,长成后称雚。²蒲:水生植物,即蒲草。³竟:遍布。⁴广泽:浩渺的水泽。⁵葭苇:初生的芦苇,此处泛指苇草。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日夕¹凉风发,翩翩漂吾舟²
译文:夕阳西下凉风吹起,风吹小船行驶轻悠悠。
注释:¹夕:日落的时候。²漂吾舟:风吹船行疾速,故有漂浮之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寒蝉¹在树鸣,鹳(guàn)(hú)²摩天³游。
译文:寒秋之蝉在树头鸣叫,白鹳天鹅在高空遨游。
注释:¹寒蝉:秋后的蝉。²鹳鹄:这里泛指大鸟。³摩天:迫近于天,形容很高。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客子¹多悲伤,泪下不可收²
译文:我的心头有许多忧愁,泪水纷纷落下很难止住。
注释:¹客子:旅居异乡的人。此处为诗人自称。²收:结束,停止。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朝入谯(qiáo)¹郡界,旷然²消人忧。
译文:早上进入了谯郡境地,豁然开朗叫人解除了烦忧。
注释:¹谯:郡名,曹操的故乡,在今安徽亳(bó)县。²旷然:豁然开朗。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鸡鸣达¹四境²,黍(shǔ)(jì)³原畴
译文:雄鸡唱晓传遍了四面八方,田地里庄稼长得绿油油。
注释:¹达:及。²四境:四方,各处,指谯郡地界。³黍稷:两种谷物,此泛指庄稼。⁴盈:满。⁵原畴:田野。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馆宅¹充廛(chán)²,士女³满庄馗(kuí)
译文:城里镇上屋含遍布,男男女女行走街头。
注释:¹馆宅:房舍。²廛里:古代城镇里住宅的通称。³士女:男子和女子。⁴馗:通“逵”,四通八达的大道。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自非¹圣贤²国,谁能享斯³
译文:如果不是有圣贤治国,谁能够将这福分享受。
注释:¹自非:假如不是。²圣贤:指曹操。³斯:这。⁴休:美善,指和乐美好的生活。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诗人¹美乐土²,虽客³犹愿留。
译文:古时的诗人曾称美乐土,虽是行客我也愿在此长留。
注释:¹诗人:指《诗·魏风·硕鼠》的作者。²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³客:指诗人自己。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征吴途中所见山河破碎的荒凉景象。开头二句先点出自己的感受:“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接着,作者以沉痛的笔调具体地描绘了饱受战火蹂躏的残破河山:“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人烟断绝,空旷孤寂的荒野,这是大背景。“城郭望榛棘,蹊径无所由。”昔日人口稠密、富庶繁华的城镇,此时成了一片废墟。人烟稀少,杂草丛望,残垣断壁,国破家亡,这正是动乱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雚蒲”六句,诗人把镜头从远处拉回到身边,对周围的环境作进一步的渲染。蒲苇满泽的荒野,黄昏时分的凉风,随波漂浮的扁舟,凄厉哀鸣的寒蝉,凌空飞翔的鹳鹄,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身处此境的“客子”,当然要“泪下不可收”了。这里的景物并不是随意拾掇的,而是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需要精心选择的。当然,这也是为反对军阀混战这个主题服务的,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抨击的言辞,但诗人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因而句句都隐含着批判的锋芒。

  然而,重重黑暗的尽头,忽然透出了一道曙光。在弥望的荒芜焦土之中,一片充满望气的乐土,出现在面前。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谯郡——曹操的故乡。“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这是作者的总体感受,一踏上谯郡的地界,所有的忧愁便烟消云散,心情豁然开朗。这与前半部分的“靡靡我心愁”截然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作者笔下的环境,也是另一番光景:先写质朴的田园风光:“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宁静、富庶、和睦,便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描写一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两者所表现的画面和所寄寓的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稍带夸张的现实,接着,作者又写到繁华的都市风貌:“馆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谯郡是曹操的故乡,诗人把谯郡的望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然是对曹操的热烈歌颂,这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局限,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人们总是热切盼望出现一位好皇帝,治理好天下,使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望活。所以这种写法,也并不是不自然的。最后,诗人对这理想乐土发出了由衷赞美:“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乐土”,是作者所向往的幸福之地。留恋故乡,是人之常情;客居异地总是不愿久留的。诗人自己在流寓荆州时也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可是此诗结尾却说:这里虽然不是自己的故乡,也愿意长久地望活在这里。这就更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曹操的赞美,反映了人民向往安定望活的愿望。

  此诗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荒土和乐土的对照,表达自己反对军阀混战、向往幸福安定望活的愿望。作品前后两个部分基本上是一一对应,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创作意图。这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并列在一起,造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52页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zhé)。初惊蛰。鹁(bó)(jiū)¹鸣怒,绿杨风急。
注释:¹鹁鸠:亦称鹁鸪,天将雨,其鸣甚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玉炉烟重香罗浥(yì)¹。拂墙浓杏燕支²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注释:¹浥:湿润。²燕支:一种可作胭脂的花。
时届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南京¹久客²(gēng)南亩³,北望伤神北窗。
译文:我望眼欲穿,而你却是那么地遥远,在罹难了叛贼的践踏之后,九重宫阙、雕梁画栋早已满目疮痍,昔日的繁华旧景也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怕是只有摇摇欲坠的城阙和遍地斑斑的血迹,这怎不教人感到黯然神伤呢!
注释:¹南京:指当时的成都,而非“六朝古都”南京,是唐玄宗在至德二年(757年)为避安史之乱幸蜀时所置,与长安、洛阳同为唐国都。²客:杜甫到成都是避难和谋生兼而有之,也非情愿,所以自称为“客”。³南亩:田野,引申为田园生活。⁴北望:相对于成都而言,长安在其北。⁵伤神:伤心。⁶坐:一作“卧”。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昼引老妻乘小艇(tǐng),晴看稚(zhì)¹浴清江²
译文: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身着布衣,深情地牵引着老妻乘上小艇,在浣花溪上鼓棹游赏,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荡漾着波光,不远处,孩子们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洗澡嬉戏。
注释:¹稚子:幼子;小孩。²清江:水色清澄的江。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铙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俱飞蛱(jiá)¹²相逐,并蒂(dì)³芙蓉本自双。
译文:浣花溪岸边的蝴蝶缠缠绵绵翩翩双飞,你追我逐;溪水上的荷花如双栖鸳鸯一般,并蒂双双。
注释:¹蛱蝶:蝴蝶。²元:犹“原”,本来。³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⁴芙蓉:荷花的别名。也指刚开放的荷花。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míng)¹蔗浆²携所有,瓷罂(yīng)³无谢玉为缸。
译文: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注释:¹茗饮:指冲泡好的茶汤,亦是茶的别称。²蔗浆:即甘蔗榨成的浆汁。³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⁴无谢:犹不让,不亚。

  诗人在一开始就直抒胸臆,顿感一种悲怆感伤的情绪油然而生。诗人在草堂的北窗独坐,极目北望,感慨万千。此联对仗极工,“南”、“北”二字迭用对映,以“南京” 对“北望”、以“南亩”对“北窗”。

  颔联由抒怀转入描写在成都的客居生活:“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此情此景富有诗情画意,是一种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乡野生活。波光云影伴着棹声、嬉闹声,杜甫望着眼前这位同他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杨氏,两鬓业已有些斑白,细细的皱纹开始悄悄爬上了曾经细嫩的面庞,回想起和她一起看过的风景和一起走过的人生旅程,今生有伊相伴,纵然再苦也甘之如饴,这或许就是一起吃苦的幸福吧。想到这里,杜甫内心深处的感情犹如潮水从心底奔涌而出,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两种冰火两重天的情感交杂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这两句。“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如双栖鸳鸯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象征着夫妻或两个相爱的恋人双宿双飞,永不离分,唯美的梁祝化蝶所表达的也正是此意。

  末联诗人又把游走的思绪拉回现实中来,将视线转移到随艇携带的“茗饮”和“蔗浆”上来。“茗饮”这一叫法最早出自三国曹魏张揖的《广雅》一书中:“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可见,在三国时期,荆巴一带(今湖北、四川交界一带)把茶汤称作“茗饮”,而且煮饮的方式也比较特别。另据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菰稗为饭,茗饮为浆”,“时给事中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茶”字最早首见于唐显庆中(656~661年)苏恭的《本草》中,距离杜甫写此诗的时代已有百余年,而成都位于巴蜀一带,自古以来就是饮茶成风,这在张载的“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登成都白菟楼》)中可窥见一斑。杜甫在诗中用“茗饮”而不用“茶”,足见他移风易俗,受当地饮茶习俗影响颇深。诗人在尾联中至少寄寓了两层意思:一是道出他的人生滋味,二是表达他的人生价值观。于杜甫而言,他的人生只有“苦”和“甜”两味,而且苦是远远多于甜的,早年多舛的命运和后来的尘埃落定恰如这清苦的“茗饮”和甘甜的“蔗浆”。他与妻子经历了多少的离别、思念之苦,如今能手牵手、肩并肩同乘一艇,是在尝尽苦辛之后换来的甜蜜,来之不易。“茗饮蔗浆携所有”,把苦茗与甜蔗都同置一艇上,时饮茗来时饮浆,时苦时甜,恰如在回味一段人生。至于人生价值观,在此时的杜甫眼里,茗饮蔗浆都用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瓷坛来盛放,一点儿也不逊色于精美的玉缸。瓷坛与玉缸,虽功用相同,内涵却有天壤之别,一朴质,一奢华;一象征着简淡平凡的生活,一象征着穷奢极恶的生活。诗人认为“瓷罂无谢玉为缸”,意味着他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追求显达仕途转变成追求陶然田园,由勃勃雄心转变成淡泊宁静,这一过程也诚如茶由醇厚渐转淡薄的过程。

参考资料:
1、 黄慧娟.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122-123

jìntǐng--

nánjīngjiǔgēngnánběiwàngshāngshénzuòběichuāng

zhòuyǐnlǎochéngxiǎotǐngqíngkànzhìziqīngjiāng

fēijiádiéyuánxiāngzhúbìngróngběnshuāng

míngyǐnzhèjiāngxiésuǒyǒuyīngxièwèig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