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qiántángkǒu--shījiān

tiānqiànmángmángliánjiāoqínhuángshìānqiáo

qiántángkǒuqiánshī西xìngliǎngxìncháo

施肩吾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 2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共工¹(hè)²,天维³中摧。
译文:安禄山像上古的共工那样狂怒,把大唐帝国搅得天翻地覆。
注释:¹共工: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触不周山。参见《列子》《淮南子》。²赫怒:勃然震怒。³天维:天的纲维,喻国家的纲纪。
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kūn)¹²喷荡,扬涛起雷。
译文:在大海中翻腾震荡,雷霆般掀起万丈狂澜。
注释:¹鲲:北溟大鱼也。²鲸:亦海中大鱼。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¹
译文:朝中君臣相猜终于种下了今日的祸胎。
注释:¹祸胎:祸根。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火焚昆山,玉此相磓(duī)¹
译文:安史之乱犹如大火焚烧昆仑,玉石俱碎难逃此灾。
注释:¹玉此相磓:《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此俱焚。”《广韵》:“磓,落也。”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wēi)¹
译文:我仰告苍天快降大雨,浇灭这叛乱的火海。
注释:¹煨:灰烬。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箭发此开¹,戈挥日回²
译文:精诚所至李广能箭发石开,鲁阳挥戈连日神也不得不徘徊。
注释:¹箭发此开:李广出猎,见草中此以为虎,遂发箭射之箭入此,连箭翎都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²戈挥日回:即挥戈回日。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
邹衍(yǎn)¹(tòng)哭,燕霜飒(sà)来。
译文:邹衍含冤而大哭,盛夏的燕国竟被寒霜覆盖。
注释:¹邹衍:战国齐人。
微诚不感,犹絷夏台。
微诚不感,犹絷(zhí)夏台¹
译文:我的忠诚感动不了上苍,至今犹被囚禁在夏台。
注释:¹夏台:又名均台,在今河南禹县南。夏台为夏代狱名。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
苍鹰¹搏攫(jué),丹棘(jí)²崔嵬(wéi)
译文:狱吏们都像苍鹰搏击般凶狠,狱墙插满了荆棘。
注释:¹苍鹰:汉景帝时中郎将郅都,行法严酷,不畏贵戚,时号“苍鹰”。事见《史记·酷吏列传》。²丹棘:古时大理寺植棘,因借指大理寺。
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豪圣凋枯,王风¹伤哀。
译文:即使是大圣人也要憔悴,如今我才体会到《王风》的伤怀。
注释:¹王风: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其音哀以思,后用为王道衰微之象征。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
斯文未丧,东岳¹岂颓。
译文:然而老天毕竟未丧斯文,泰山巍然岂会崩坏?
注释:¹东岳:即泰山。
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¹逃楚难,邹脱吴灾。
译文:穆生逃离楚国免遭日后之难,邹阳劝说吴王也脱去了祸灾。
注释:¹穆:穆生,汉代鲁人。楚元王刘交对其非常尊重,因知穆生不好酒。故每次妄会时都专为其设酸(一种低度甜酒)。后刘交的孙子刘戊即位,忘设酸,穆生知其意怠,恐遭不测,遂称病而去。
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见机苦迟,二公¹所咍(hāi)²
译文:而我却见机苦迟,二位定会讥笑书生愚呆。
注释:¹二公:指穆生、邹阳二位。²咍:笑。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骥不骤进¹,麟何来哉!
译文:良马不会骤进求用,出非其时麒麟又何必出来?
注释:¹骤进:速进。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星离¹一门,草掷二孩²
译文:一家人星散各处,仓促间也没安排好二孩。
注释:¹星离:如天星分散,形容骨肉分离。²二孩:指李白的孩子平阳、伯禽。
万愤结缉,忧从中催。
万愤结缉¹,忧从中催。
译文:悲愤万端郁结胸中,忧历不已令人伤怀。
注释:¹结缉:郁结不解。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金瑟¹玉壶²,尽为愁媒。
译文:弹琴饮酒,又怎能解愁?
注释:¹金瑟:精美的瑟。²玉壶:玉制的酒壶。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译文:举杯长叹,杯中斟满的分明是血泪之酒。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台星再朗,天网¹重恢²
译文:崔大人台星高照,网开一面您高抬贵手。
注释:¹天网:法网。²恢:宽大。
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屈法申恩¹,弃瑕(xiá)取材。
译文:放宽刑罚法外开恩,不计过失让我重新得救。
注释:¹屈法申恩:放宽刑罚,弃小过重大节。
冶长非罪,尼父无猜。
冶长非罪,尼父¹无猜。
译文:公冶长无罪,孔仲尼信任依旧。
注释:¹尼父:孔子的尊称。
覆盆傥举,应照寒灰。
覆盆¹(tǎng)举,应照寒灰²
译文:让倒扣的盆子重见天日,我死灰复燃依然抖擞。
注释:¹覆盆:反扣的盆子。覆盆倘举,希望能够重见天日,昭雪冤狱。²寒灰:死灰。

  李白创作此诗时正处于危难的境地,他因为皇室政治突变而被送入死牢。他在诗中用四言的句式与大量的典故说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并恳请当时的宰相崔涣能够理解他的做法,免除自己的罪名。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十六句为第一部分,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写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国土板荡,生灵涂炭,自己也蒙冤入狱。“共工”以下八句,概括出安史之乱造成严重局面,有如凶神恶煞摧折天柱,鲲鲸鱼龙兴风作浪,战乱中生灵涂炭,玉石俱焚。“仰希”以下四句,盼望早日平定叛乱,解民倒悬。连用了李广射石、鲁阳挥戈的典故,非常切合当时冠军平叛战争紧急而艰苦的形势。“邹衍”以下四句,暗喻自己尽忠保国反而蒙受冤狱。诗人不敢正面抗争,而以邹衍含冤、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和自己的“微诚不感”,身陷囹圄的悲惨遭遇作鲜明对照,委婉曲折地表达悲愤的心情和希望对方为之昭雪的意愿。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慨叹自己未能效法先贤见机行事,及时引退,以致蒙受屈辱,备尝铁窗系囚之苦。“苍鹰”以下四句,将当时法律烦酷、狱吏森严和贤才凋敝、朝政衰败现象对比出之,讽喻之意,言外可见。“斯文”以下八句,惋惜自己没有能及时隐退。其中“斯文未丧,东岳岂颓”两句是借孔子来比喻朝中贤臣。接着以穆生和邹阳两位先哲因能见机而退,终于摆脱灾难的事迹,对照自己的困境,发出“二公所咍”之叹。感叹之余,颇含愧悔之意。“骥不骤进”,典出宋玉《九辩》,“麟何来哉”典出《家语·辩物篇》。李白用此二典一方面是表白自己出山从政本意是出于爱国,并不是趋炎附势、搞政治投机;另一方面也是痛惜自己参加永王幕府不是时候,触犯了当局。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诗人联系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惨情况,表达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愤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对崔涣的希望。“星离”八句,抒写变乱中家室离散,内心如焚的情景。李白在浔阳狱中时,其妻宗氏在豫章(今南昌),女平阳,儿伯禽流落穆陵关(今山东沂山北),其他亲戚也散于各地,所谓“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万愤词投魏郎中》,就是当时境遇的写实。这使他十分忧愤,因此即使有金瑟奏乐,玉壶斟酒,也只能成为忧愁的媒介物。“台星”八句,则希望崔涣等朝廷大臣执法量刑,宽大为怀,能为自己昭雪伸冤,使自己这块有瑕之材,为李唐王朝效力;使自己这堆覆盆下的寒灰,能再沐三光,重新燃烧发热。

  作者在诗中以大量典故申诉自己的冤情,这是此诗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全诗用典二十来处,举凡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语警句等,莫不拈以为诗,而且都显得十分精确贴切。

  叙事简洁,抒情委婉,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此诗的第二个艺术特色。诗中以“见机苦迟”四字表达自己懊悔就李璘之辟入幕,并以穆生、邹阳的故事来反衬,联系自然,显得十分真实,没有丝毫虚伪做作。诗写个人遭遇时,联想到一家离乱的悲惨处境,用“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两句来概括,既洗练简明,又婉转悱恻,催人泪下。紧接着“万愤”一下六句继以强烈的抒情,倾吐自己内心的悲愤忧愁,已达到饮食奏乐“尽为愁媒”的地步。其忧愤之深,可以想见。简洁的叙事结合强烈的抒情,使此诗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

  全诗感情悲愤,沉郁典雅,节奏急促,用典切当,在李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另一侧面。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47-253

shàngcuīxiàngbǎiyōuzhāng

bái tángdài 

gònggōng tiānwéizhōngcuī 
kūnjīngpēndàng yángtāoléi 
lóngxiànrén chénghuòtāi 
huǒfénkūnshān shíxiàngduī 
yǎnglín bǎoyánwēi 
jiànshíkāi huīhuí 
zōuyǎntòng yànshuānglái 
wēichénggǎn yóuzhíxiàtái 
cāngyīngjué dāncuīwéi 
háoshèngdiāo wángfēngshāngāi 
wénwèisàng dōngyuètuí 
táochǔnán zōutuōzāi 
jiànchí èrgōngsuǒhāi 
zhòujìn línláizāi 
xīngmén cǎozhìèrhái 
wànfènjié yōucóngzhōngcuī 
jīn jìnwèichóuméi 
jiǔtài xuèyíngbēi 
táixīngzàilǎng tiānwǎngchónghuī 
shēnēn xiácái 
chángfēizuì cāi 
péntǎng yìngzhàohánhuī 
不见畹君三年矣,戊申秋隽,把晤灯前,浑疑梦幻,归来欲作数语,辄怔忡而止。十月旬日,灯下独酌,忍酸制此,不复计工拙也。
不见畹君三年矣,戊(wù)¹秋隽,把晤灯前,浑疑梦幻,归来欲作数语,辄(zhé)²怔忡而止。十月旬日,灯下独酌(zhuó),忍酸制此,不复计工拙也。
注释:¹戊申:乾隆五十三年(1788)。²辄:总是,就。
春梦年来惯。问卿卿,今宵可是,故人亲见?试剪银灯携素手,细认梅花妆面。料此夕、罗浮非幻。一部相思难说起,尽低鬟,默坐空长叹。追往事,寸肠断!
春梦年来惯。问卿(qīng)¹,今宵可是,故人亲见?试剪银灯携素手,细认梅花妆面。料此夕、罗浮非幻。一部相思难说起,尽低鬟(huán)²,默坐空长叹。追往事,寸肠断!
译文:三年来总是在梦中与你相见。突然的重逢让人难以置信,直问:今晚真不是梦中相见?挑灯携手,仔细地辨认你的妆面,这才肯定此情此景并非幻想。别后相见,相思无从说起。你只静坐对空长叹,缅怀往事柔肠寸断,心中悲痛难抑。
注释:¹卿卿: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²低鬟:低首,低头。
尊前强自柔情按。道从今,新欢有日,旧盟须践。欲笑欲歌还欲哭,刚喜翻悲又怨。把未死、蚕丝牵恋。那更眼波留得往,一双双,泪滴珍珠串。愁万斛,怎抛判?
尊前强自柔情按。道从今,新欢有日,旧盟须践。欲笑欲歌还欲哭,刚喜翻悲又怨。把未死、蚕丝牵恋。那更眼波留得往,一双双,泪滴珍珠串。愁万斛(hú)¹,怎抛判?
译文:不愿再去追溯往事只能努力克制悲伤的情绪。你只道现如今我已有新欢爱人幸福自在,但也应该实践旧盟以了却一段相思之债。难忘的旧情,它而今全被牵动了。一时间你欲哭欲笑,似喜似悲。终于忍不住满眼泪水,似落下串串珍珠。这无边的愁绪怎么才能抛却?
注释:¹万斛:极言容量之多。

  高鹗作的词只有几十首,以稿本流传。这首《金缕曲》是真实地抒写其私人生活中一件感人的事,亦可见出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和极其放宕的个性。戊申为乾隆五十三年(1788),高鹗正是盛年,又过后七年才考中进士。关于畹君,从高鹗戊申同时作的《南乡子》,可知道属于“杨枝”(即柳枝)一类人物。当是风尘中女子;“今日方教花并蒂”,显然这次相会已了却宿愿。然而他们很快就分别了。所以写《金如火缕曲》时感到无比的辛酸,而让真情直率地流露,完全不计工拙,却成了至情的文字。

  词写当晚与畹君相会的情形,他们已三年不见,偶然重逢时惊喜不已,抑止不住心情的激动。作者起笔直接写出“相对如梦寐”的感慨。“春梦”是美好而成空的,三年来不知有过几多的春梦,而且已经习惯。这说明别后的绵绵相思之情。偶然的重逢使人怀疑用如一场春梦。为了证实并非梦境,首先是亲自相问,再挑灯携手,仔细地辨认故人妆面。正如宋人晏几道所写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他们相见时“携素手”,说明曾经是很亲密的;“细认梅花妆面”暗示畹君依然妩媚姣好。“罗浮”,山名,在广东境内,风景优美,为道家第七洞天。南朝谢灵运《罗浮山赋》云:“客夜梦见延陵茅山,在京之东南,明旦得《洞经》,所载罗浮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罗浮。正与梦中之意相会。”后遂以罗浮借指意中之梦境。体察的结果,完全证实了并非虚幻之梦。既非梦境,而现实的场面更是难堪的,别后的许多事情的变化,一时难以诉说。词意发展到对现实情景的描述。“一部相思”表现别后复杂情形的出现,也许需要用一部长篇小说才能写清楚的,太多了,太复杂了,因而无从说起。双方似乎都能理解这点,没有必要从头到尾再说下去。畹君更是“低鬟默坐空长叹”,这很生动地表现了她当时的痛苦,悔恨与内疚的难言之情。缅怀往事,使她柔肠寸断,难以控制内心的悲痛。这间接反映了风尘女子不幸的命运。
  
  词的下阙继续描述畹君复杂的精神状态。她不愿再去追溯往事,当时是谁的过错很难说清,也无法挽回,因而在尊前努力克制悲伤的情绪。她大胆而真切地表示:“从今新欢有日,旧盟须践”。显然别后变化很大,高鄂已别娶妻而有新欢了,但他又曾和畹君有过山盟海誓。可以理解,封建婚姻不是建筑在双方的爱情基础上,婚姻的缔结总是由于各种社会利益的考虑,而真正的爱情是在合法的婚姻之外的。作者在词里更多的是描写畹君的心情,以表现她的一片真情和他们之间的相互知心。既然他与新欢的日子会很长的,但也应该实践旧盟,以了却一段相思之债,这个愿望由畹君提出是十分不容易的,表现了她勇敢地追求幸福,为此愿付出牺牲,而且义无返顾。畹君的形象在我国诗词中确属罕见的,其热情直率是很可贵的,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当晚意绪纷乱,情感复杂。作者以“欲笑欲歌还欲哭,刚喜翻悲又怨”极其细致生动地表述了她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了,让它充分地发泄,在知己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纯真的个性。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之句,以表现真挚缠绵的爱情,作者借用“未死蚕丝”以喻难忘的旧情,它而今全被牵动了。古代多以珍珠比喻女性晶莹的眼泪,珠泪成串则极言流泪之多,如敦煌曲子词《天仙子》“泪珠或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畹君终于忍不住满眼泪水,似落下串串珍珠。这晶莹的泪是因悲伤还是幸福而落,很难判断,而确是发自内心的真情,人在过分幸福欢悦时也会流泪的,何况他们相聚之不易,而后会则更难期了。这次的相会虽然幸福,结果必然留下新愁。斛为古代量器,十头为斛,南宋以来改为五斗为斛。“愁万斛”极言愁之多而难以衡量,尤其是难以忘掉,上下两阙的结尾,互相呼应,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辛酸和痛苦。

  高鄂以辛酸之情写下此词,整个情事都充满了悲伤的气氛,表现了情事的不幸,尤其是畹君的不幸,作者顺着当时意思的流程,采取线型的叙述方式,写得真情感人,描摹女性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非常细致而真实。词中叙述角度的反复转换,自然工巧,体现出作者高度的艺术表现能力,文字不求工而达到了极工的境地。词中的情事反映了作者无视封建礼法的束缚,大胆地追求爱情幸福,而且也暗示了各种传统社会力量给这情事笼罩着的阴云,因而在欢聚时总是有痛苦辛酸之感。在词中,作者有意省去了某些艳情的描述,达到了艳而不亵的境界,保持了基本情调的统一,艺术效果非常突出。

  《辛卯除夕》清·黄景仁倏忽流光吹剑过,年年此夕费吟哦。历穷讵有绳堪续,面改难如镜可磨。廿载偏忧来日促,一身但觉负恩多。遥知慈母尊前意,念子今宵定若何。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金缕曲·春梦年来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千锤(chuí)万凿(záo)¹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²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注释:¹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²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¹在人间²。(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¹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²人间: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1、 李世琦评注.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述志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01.第224-225页

shíhuīyín

qiān míngdài 

qiānchuíwànzáochūshēnshān lièhuǒfénshāoruòděngxián  (wànzáozuò wàn )
fěnsuìshēnhún yàoliúqīngbáizàirénjiān  (húnzuò quán )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翠幕深庭,露红晚¹、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²静,金鳞(lín)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³,供吟笔。
译文:茂密苍翠的树枝掩映着深深的庭院,院中尚有晚开的花显示出红艳艳的色彩,优闲自在地竞放着。春意盎然,亭台相映成趣,园中的亭台楼阁在一片浓荫下自成春趣。雏燕学飞,竹帘上的燕窠空荡荡的一片寂静;帘外宽阔的水池中金鱼游动的影儿转来转去。鼻中不断地涌进来满园的花香,眼前还有翠竹的倩影凑成了这无限的春趣,供我们欣赏吟唱和写诗。
注释:¹露红晚:露出红色的时间较晚。指开花的时间较往年晚。²帘额:帘幕的横额。³闲情:陶渊明作有《闲情赋》,表达对女子爱慕之情。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闲问字¹,评风月²。时载(zài)³,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g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shēng)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译文:空闲时和友人互相请教学问,又评风论月,语涉冶游之乐。又用冰雪水调制了冰酒,边饮酒边谈论。晚春夜凉也那初秋相似,即使人身上穿着葛衣,身上也会感到有一些凉飕飕的难受。虽在尘世却让车马不得靠近。频传佳酿,又有笙歌侑酒,还有仙女般的歌妓即席高唱一曲《春云回》,使池中的红莲亦为之倾倒、佩服。
注释:¹问字:这里引申作朋友之间互相请教学问的意思。²风月:即清风明月,风花雪月,泛指四时美好的景色。也用来指浮泛的诗文题材。³载酒:携带酒水。⁴葛:葛衣。⁵人境:尘世、人居住的地方。⁶醉乡:喝醉之后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境界。王绩著《醉乡记》。⁷双成:即西王母身边仙女董双成,这里借指歌妓。⁸紫云:唐时妓女名,为李愿所蓄妓。

  该词上片主要描述晚春园苑中的美丽景色,下片主要记述词人与朋友在园苑中聚会的快乐情景。全词语言清丽,善用典故,体物入微,风格雅致。“闲”字是一词之骨。

  此词上片,“翠幕”两句写庭花。此言晚春天气树上绿叶浓荫密似帷幕,掩映着深深的庭院,但院中尚有晚开的花显示出红艳艳的色彩,优闲自在地竞放着。“春不断”两句,述园景。言春天的景象到此时还随处可见,园中的亭台楼阁在一片浓荫下自成春趣。“紫燕”四句,承上写园景。言园中景色优美,抬头可以仰望到雏燕学飞,所以竹帘上的燕窠空荡荡的一片寂静;低头可以俯视池鱼嬉水,在阳光下可见金鳞闪烁,使池水仿佛显得更加的宽阔;鼻中不断地涌进来满园的花香,眼前还有翠竹的倩影凑成了这无限的春趣。这些都成了词人吟诵的对象,并激发起他高涨的诗兴,不由自主地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满江红》词。上片重在描述园中晚春的景色。

  词的下片主要抒情,抒发高朋良友之间的“闲问字,评风月”的幽雅闲适之情。“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二韵,承上“闲情”、“吟笔”,描绘词人与文友们互相酬唱赠答,饮酒作乐的生活。这里“闲问字,评风月”是朋友们在一起闲论风景、创作等问题。《南史·褚彦回传》: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杜甫《日暮》诗:“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叙》:“使徒作风花雪月之词,记儿女缠绵之事,则未免近于导淫,”梦窗这里描述的生活,类似陶渊明在《移居》中所写“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那种良友过从谈论之乐。“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一韵,承“调冰雪”引发一种凉爽的感觉,就好像初秋之夜,微微的凉意袭身。“似”字,“浅”字用得极准确,“欺”字灵动,奇巧。不说衣单,而说天凉(气候)欺负葛布之衣。将自然界的天气拟人化了。“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一韵,化用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作者也幻想像陶渊明那样,在田园隐居生活中享受宁静闲适的情趣,从精神上远离官场和尘俗生活的打扰。“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一韵,承“醉乡”,词人酒醉之后进入梦乡,也和唐玄宗一样在梦中听仙女们演奏仙曲。“红莲折”表现仙乐的艺术效果,又与上片“露红”“花香”应照。

  词中也隐约透露出对世外桃源的仙境的向往心境。这首词在艺术上主要是优美的景色烘托词人的闲情逸致,情景交融,韵味隽永。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¹”守仁以罪谪(zhé)龙场,龙场古夷(yí)²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³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yì)之以桧(guì)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shēn)孔子之言。
译文: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
注释:¹“昔孔子”五句: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古书中的九夷,如《战国策·魏策》:“楚破南阳九夷”等。大致在今河南南部。²夷蔡:蔡为周代古国,其地在今河南上蔡、新蔡等县地,即在河南南部。³上国:这里指京城。因王守仁自京官贬龙场。⁴琴编:指琴书。⁵信:通“伸”,伸张。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dú)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译文: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