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yóumáoshānshǒusān--chǔguāng

píngshēngfēizuòzhěwàng怀huáiqīngfēnxīndàowèixíngjiāngshíqún

shānzàirénjìnglíngkuàngjiǔchuánwényuǎnshìfēngchūjìnxíngqiānzhàngfēn

dōngchūnyǒumàocǎocháoduōxiānyúndànyán西xūn

储光羲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1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南来飞燕北归鸿¹,偶相逢,惨愁容。绿鬓(bìn)朱颜²重见两衰翁(wēng)³。愁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译文: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注释:¹“南来”句:此句仿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南飞乌鹊北飞鸿”句意,借喻久愁重逢的友人。²绿鬓朱颜:黑发红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³衰翁:老翁。⁴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小槽(cáo)¹春酒²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³。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译文: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注释:¹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²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³金钟:酒杯之美称。钟,酒器。⁴烟浪:雾霭苍茫的水面,同“烟波”。⁵暮云重:喻友人关山远隔。

  秦观和苏轼这对师生在落难中相会,却没有一丝相逢的喜悦。相向无言,愁容满面,两鬓苍苍。他们或许已经预感到“后会不知何处是”,也许今生无望!所以只有一再劝酒:“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词中弥漫着一股凄凉的气氛。

  起句“南来飞燕北归鸿”,套用古诗句式,作为比兴,似乎有点喜,但接下去说:“偶相逢,惨愁容。”可见二人相见之初,即愁容满面。他们远谪南荒,历尽艰辛,自然容颜憔悴,十分愁苦。此刻贬所逐步内徙,虽是好事,但并未带来欢悦,他们仍有重重顾虑,甚至都自作了挽词和墓志文,准备一死。“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涵盖面极广,从青年时代,一直写到老年。此时,政治上的无情打击,已断送了他们的前途,断送了他们的青春,所以他们觉得老了,成了“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三句,尤其沉痛。在别后的六年中,二人罪名一再增加,贬所不断迁徙。这中间,该有多少苦楚,然而作者仅用“无限事,不言中”六字概括,非不言也,是不能也。北宋森严的党禁,于此可见一斑。

  词的下阕,乃写饯别。当时雷州,地处蛮荒,经济十分落后,在迁谪中的秦观能够备酒为乃师饯行,已属不易。“小槽春酒滴珠红”虽然用典,但出语自然,形象逼真,更兼词人殷勤劝酒,倍觉感人。“莫匆匆,满金钟”六字,写出了当时迁臣所处的环境,一边有部使者(犹后世的监差)在旁,王命不可延迟,苏轼要匆匆上路;一边是秦观借酒挽留,哪怕是多留一会儿也是好的,师生情谊,何其深永。“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一句用比喻,化用李煜、柳永词成句,非常恰切,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三句,以景结情,蕴含深远。苏轼西去廉州,关山远隔,前途未卜,秦观不由地担起心来。此刻他望着烟雾腾腾的江面和重重叠叠的暮云,怅然出神。虽未言情,而无限深情,自寓景中。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97-1002.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954

jiāngchéngzi··nánláifēiyànběiguī鸿hóng--qínguān

nánláifēiyànběiguī鸿hóngǒuxiāngféngcǎnchóuróng绿bìnzhūyánzhòngjiànliǎngshuāiwēngbiéhòuyōuyōujūnwènxiànshìyánzhōng

xiǎocáochūnjiǔzhūhóngcōngcōngmǎnjīnzhōngyǐnsànluòhuāliúshuǐ西dōnghòuhuìzhīchùshìyānlàngyuǎnyúnzhòng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精。
王室¹²长庆³,环中得水精。
译文:这皇家长福宫的符玺,是一个水晶的环饰。
注释:水精环:水晶所制之环。水精:即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¹王室:帝王之家。²符:符瑞,吉祥之兆。³长庆:长福。
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
任圆循不极¹,见(xiàn)²质仍贞。
译文:圆转往复没有尽头,洁白的质地更显本真。
注释:¹循不极:循环无尽。不极:无穷,无限。²见素:现其本真。见,同“现”。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斲(zhuó)¹成。
译文:确实是圆然形成的吉祥之物啊,而不是经斫削修琢而成。
注释:¹朴斲:斫削修琢。朴:一作“璞(pú)”。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无瑕(xiá)¹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译文:胜过无瑕的美玉,比得过最洁净的寒冰。
注释:¹无瑕:指玉上没有斑点。瑕:玉上之斑点。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
未肯齐珉(mín)¹价,宁同杂佩²声。
译文:绝不能拿它跟普通的玉石同价,哪能跟一般的佩饰叮当声韵相同?
注释:¹珉:似玉之石。²佩:古人衣襟上所系之玉。
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能衔任黄雀¹,亦欲应时²³
译文:就如杨宝所救的黄雀嘴里衔着的宝环,能顺应时势出现而表明盛世昌明。
注释:¹黄雀:用黄雀报恩典故。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杨宝在华阴山路上救了一只黄雀,黄雀化为黄衣童子,赠以宝环四枚,后杨宝子孙四世皆为三公。蔡邕论云:“昔曰黄雀报恩而至。”²应时:顺应时势;适合时会。³明:一作“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七¹兮。不如子²之衣,安³且吉兮。
译文: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
注释:¹七:虚数,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²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³安:舒适。⁴吉:美,善。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岂曰无衣?六¹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yù)²兮。
译文: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注释:¹六:一说音路,六节衣。²燠:暖热。

  此诗与《秦风·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但前人往往曲为之说,《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釐王。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此诗盖述其请命之意”,“釐王果贪其宝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废,是以诛讨不加,而爵命行焉。”(同上)这一说法今人多表示怀疑,如程俊英《诗经译注》就认为“恐皆附会”。

  从诗意来看,此篇似为览衣感旧或伤逝之作。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歌手,他本来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诗句朴实无华,皆从肺腑中流出:“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拣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舒坦,那样美观。”“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合身,那样温暖。”语言自然流畅,酷肖人物声口。感情真挚,读之令人凄然伤怀。

  对于诗中的句读,旧说两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今人徐培均认为应标点为:“岂曰无衣?七兮。”前四字为一句,用以自问,后二字为一句,用以自答,诗人正是在这种自问自答中,抒写了一腔哀思。另外在一些字、词的解释上也颇多歧见。如“七”字、“子”字、“六”字,朱熹《诗集传》以为“侯伯七命,其车旗衣服,皆以七为节。子,天子也”。又云:“天子之卿六命,变‘七’言‘六’者,谦也,不敢以当侯伯之命,得受六命之服,比于天子之卿亦幸矣。”朱熹的解释,完全服从于他对于这首诗主题的理解。这首诗既然是述晋武公向周釐王请求封爵之意,那末他就必然把“七”解释为“诸侯七命”,把“六”解释为“天子之卿六命”,而把“子”解释为“天子”。前二者与晋武公的诸侯身份相当,后者则与周釐王的天子地位相称。其说固然言之成理,不失为一家之见,然与诗的本意可能相去甚远。

  从对此诗主题的理解出发,“七”和“六”俱为数词,也可以看作虚数,极言衣裳之多。而“子”则为第二人称的“你”,也即缝制衣裳的妻子。这样的理解,应该是符合诗的本意的。

  全诗分为两章,字句大体相同,唯两起变动一个字:“七”易为“六”;两结也变动一字:“吉”易为“燠”。这主要为的是适应押韵的需要。从全篇来说,相同的句式重复一遍,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之妙,读者在吟诵中自然能体会其中的情韵。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34页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yuē  zhī ānqiě 
yuē liù zhī ānqiě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已从招提¹游,更宿招提境。
译文:已经有幸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奉先寺,晚上又住在了这寺中。
注释:¹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阴壑(hè)¹生虚籁(lài)²,月林散清影³。(虚籁 一作:灵籁)
译文:山北幽谷之中响起了阵阵风声,月光照射着寺院中的林木,撒下了淡淡的光影。
注释:¹阴壑:山北幽谷。²虚籁:指风声。³清影:清朗的光影,指月光。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天阙(què)¹象纬²逼,云卧³衣裳冷。
译文:那高耸的龙门山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
注释:¹天阙:一作”天窥“,本为星名,此指龙门。²象纬:指的是星象经纬,古人称恒星为经星,行星为纬星,这里泛指天空中的群星。³云卧:龙门山高入云,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欲觉¹闻晨钟,令人发深省²
译文: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注释:¹觉:睡觉。²深省:醒悟,慨叹。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这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阵阵冷风,月光下的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夜卧,身上衣服单薄,蚀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胜其寒,由此塑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尘俗之念必然为之一洗,悉数忘却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心灵从而得到净化。

  “欲觉闻虚钟,令人发深省”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在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虚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夜宿奉先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页
2、 阳光 关永礼主编.《中国山川名胜诗文鉴赏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121页

yóulóngménfèngxiān

 tángdài 

cóngzhāoyóu gèng宿zhāojìng 
yīnshēnglài yuèlínsànqīngyǐng  làizuò línglài 
tiānquèxiàngwěi yúnchánglěng 
jiàowénchénzhōng liánrénshēnxíng 
山鸟无凡音,山云无俗状。
山鸟无凡音,山云无俗状。
引得白头僧,时时倚藜杖。
引得白头僧,时时倚藜杖。

  这是一首古朴苍劲的五言绝句诗。

  首二句描写山间的鸟儿与山中的白云。山鸟款语,清幽绝响;白云苍狗,变幻无际。引得白发皓首、鹤发童颜的老僧,时常依杖伫立,沉迷于山间的清虚奇胜之中。首二句的一个“无凡”一个“无俗”,着力烘托山寺的超凡脱俗,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清虚无为的心境。

  而一句“时时倚藜杖”,将一个老僧陶然山水的怡然自得的心境表现得活灵活现。寥寥二十字,点染出一幅老僧醉山图,令人回味无穷。

shèng--shìwénzhèng

shānniǎofányīnshānyúnzhuàngyǐnbáitóusēngshíshízh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