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下映宫,宫色宜朝阳。迢递在半岭,参差非一行。
秋山下映宫,宫色宜朝阳。迢递在半岭,参差非一行。
燕息云满门,出游花隐房。二尊此成道,禅宇遥相望。
燕息云满门,出游花隐房。二尊此成道,禅宇遥相望。
凤铎天中鸣,岩梯松下长。山墟响信鼓,蘅薄生蕙香。
凤铎天中鸣,岩梯松下长。山墟响信鼓,蘅薄生蕙香。
起灭一以雪,往来亦诚亡。悲哉门弟子,要自知心长。
起灭一以雪,往来亦诚亡。悲哉门弟子,要自知心长。

zhìyuètōngzhàochánshàngwēnshàngrén--chǔguāng

qiūshānxiàyìnggōnggōngcháoyángtiáozàibànlǐngcānchàfēixíng

yànyúnmǎnménchūyóuhuāyǐnfángèrzūnchéngdàochányáoxiāngwàng

fèngduótiānzhōngmíngyánsōngxiàzhǎngshānxiǎngxìnhéngbáoshēnghuìxiāng

mièxuěwǎngláichéngwángbēizāiménziyàozhīxīnzhǎng

储光羲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1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¹拖轻缕²。水边朱户³。尽卷黄昏雨。
译文:盛开的杏花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伊人就住在水边的房屋里,她卷起帘子,目之所及只有一片黄昏雨。
注释:¹烟翠:青蒙蒙的云雾。²缕:线。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³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zhú)影摇风¹,一枕(zhěn)伤春绪(xù)²。归不去。凤楼³何处。芳草迷归路。
译文:晚风吹来,烛光水动。心中苦闷,愁卧在床。想回去却又回不去。不知她现住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注释:¹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²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³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⁴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这首词的主旨是伤春念远。上片忆往。红杏翠柳是眼前容色,雨中小楼为当日情事。“朱户”暗示伊人身份,亦显温馨。下片思人。卧对残烛,伤春伤别。明知“归不去”,仍然“迷归路”,到底不能忘情。

  东坡才大如海,其词堂庑亦大。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固然极富创新之局面,而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深具传统之神理。此首《点绛唇》亦然。此词所写,乃是词人对于所爱女子无法如愿以偿之一片深情怀想。

  上片悬想伊人之情境。“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如画。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杏花之香,别具一种清芬,写出飘香,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此写翠柳,状之以含烟,又状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亦足见词人感受之美好。这番美好的春色,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之造化,词人则以之赋予对伊人之钟情。这是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

  下边二句,遂由境及人。“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朱户、临水,皆暗示伊人之美、之秀气。笔意与起二句同一旨趣。“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伊人卷帘,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句首之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此情融于一片黄昏雨景,隐秀之至。

  下片写自己相思情境。“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愁绪满怀,相思成疾矣。此句又正与尽卷黄昏雨相映照。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挽合之精妙,有如两镜交辉,启示着双方心灵相向、灵犀相通但是无法如愿以偿之人生命运。“归不去”,遂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

  “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凤楼朱户归不去。唯有长存于词人心灵中之瞩望而已。“何处”二字,问得凄然,其情毕见。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亘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词人以芳草萋萋之归路象喻之。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在无法越过。句中“迷”之一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意余言外。

  此词结构、意境,皆深得唐五代宋初令词传统之神理。若论其造语,则和婉莹秀,如“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置于晏欧集中,真可乱其楮叶。东坡才大,其词作之佳胜,不止横放杰出之一途而已。

  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若无有一份真情实感,恐难有如此艺术造诣。东坡一生,如天马行空,似无所挂碍。然而,东坡亦是性情中人,此词有以见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45-747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82-184

diǎnjiàngchún··hóngxìngpiāoxiāng--shì

hóngxìngpiāoxiāngliǔhányāncuìtuōqīngshuǐbiānzhūjǐnjuǎnhuánghūn

zhúyǐngyáofēngzhěnshāngchūnguīfènglóuchùfāngcǎoguī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¹,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²前事端的³
译文:光阴如梭,让我无法抓住它的脚步。兰草的芬芳消散,美丽的花朵凋谢,不过是顷刻间的事。彩云容易散去,琉璃易碎,真的验证了人们常说的这句话。
注释:¹歇:凋谢。²验:验证,证明。³端的:真的,果真。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¹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译文:风清月明的夜晚,留下了多少往日的踪迹。不忍再回想过去。这一次的离别,彷佛是天人永远分隔。究竟是前往仙岛成为神仙,还是踏上地狱成为孤魂野鬼,我无从知晓。
注释:¹终天:永远,久远。

qiūruǐxiāngyǐn ·liú

liǔyǒng sòngdài 

liú guāngyīncuī nàifānglánxiē hǎohuāxiè wéiqǐng cǎiyúnsànliúcuì yànqiánshìduānde 
fēngyuè chùqiánzōngjiù rěn zhèhuíwàngduàn yǒngzuòzhōngtiān xiàngxiāndǎo guīmíng liǎngxiāo 
怜君谪宦楚江来,门外湘波日夜回。
怜君谪(zhé)(huàn)¹楚江来,门外湘波日夜回。
译文:我怜惜您被贬谪来到了楚江,家门外面湘水日日日日夜夜流淌。
注释:¹谪宦:贬官另任新职。
废井年深生乱草,古墙春尽长荒苔。
废井年深生乱草,古墙春尽长荒苔。
译文:废弃的深井经过很过年之后生长了许多乱草,古墙上的春景将夜,墙上长满了荒苔。
猿声似诉孤臣恨,马首空劳过客哀。
猿声似诉孤臣恨¹,马首空劳过客哀。
译文:一阵阵猿声好像在倾诉你的遗憾,梁怀王因坠马而死,你深深歉疚哀伤,抑郁而亡。
注释:¹恨:遗憾。
此地无须叹寥落,长安甲第亦成灰。
此地无须叹寥(liáo)¹,长安甲第亦成灰。
译文:这个地方无须感叹寥落,毕竟长安登甲第之名的人最后也成为灰烬。
注释:¹寥落:孤单;寂寞。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万里家山¹一梦中,吴音²渐已变儿童。
译文:万里之外故乡的山川像是在梦里,久住这里的孩子也已习惯说吴语了。
注释: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乡僧:苏轼的同乡僧人。文长老:文及长老,报本禅院的方丈。¹万里家山:苏轼是四川人,当时来到万里之外的浙中,所以这样说。²吴音:江浙一带的乡音。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每逢蜀叟(sǒu)¹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译文:每当自己与文长老作整日的长谈,便好像看到家乡的峨嵋山上浓郁得要融入天空的翠色。
注释:¹蜀叟:指文及长老。峨眉:四川峨眉山。苏轼为四川眉山人,所以诗中每每出现“峨眉”的字样,亦表现对家乡风物的眷恋。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师已忘言¹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译文:师父您已达到忘言境界是真正有道行的人,而我除了吟诗作文没有任何作为。
注释:¹忘言:默喻所悟妙意,不必再用语言说明。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明年采药天台¹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译文:明年我要到天台山采药去,更想将诗句题满浙东的大地。
注释:¹天台:浙江省天台山,当时是佛教圣地。

xiùzhōubàoběnchányuànxiāngsēngwénzhǎnglǎofāngzhàng--shì

wànjiāshānmèngzhōngyīnjiànbiànértóng

měiféngshǔsǒutánzhōng便biànjuééméicuìsǎokōng

shīwàngyánzhēnyǒudàochúsōubǎigōng

míngniáncǎiyàotiāntáigèngshīmǎnzhèdōng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¹连江²夜入吴³,平明送客楚山(gū)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¹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²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³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⁴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明即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即是我们古时讲的五更。⁵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⁶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⁷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¹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²在玉壶(hú)³
译文: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注释:¹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²冰心:比喻纯洁的心。³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rónglóusòngxīnjiàn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hánliánjiāng píngmíngsòngchǔshān 
luòyángqīnyǒuxiāngwèn piànbīngxīnz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