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分明一线来,碧天空阔镜中开。亭前医俗怜新笋,石上题名扫旧苔。
涧水分明一线来,碧天空阔镜中开。亭前医俗怜新笋,石上题名扫旧苔。
野衲未惊中爨熟,林乌遥认晚钟回。春来觞咏休轻掷,白塔累累遍草莱。
野衲未惊中爨熟,林乌遥认晚钟回。春来觞咏休轻掷,白塔累累遍草莱。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译文:曹军刚攻破荆州得到诸多水军,一鼓作气行至夏口气势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千艘已共长江崄¹,百胜安知赤壁焚(fén)
译文:千艘战船相连共抗长江天险,百战百胜哪知会在赤壁被一把大火焚烧。
注释:¹崄:地势险恶。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zuǐ)¹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译文:战斗的武器强大正要决战,但是君臣已定天下势必三分。
注释:¹觜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古来伐国须观衅(xìn)¹,意突成功所未闻。
译文:自古以来讨伐别国必须看准时机,想要突然成功,闻所未闻,是不可能的。
注释:¹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xīng)¹角弓,翩(piān)²其反矣。兄弟婚姻³,无胥(xū)矣。
译文:调好角弓绷紧弦,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姻亲一家人,相互亲爱不疏远。
注释: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¹骍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²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³昏姻:即“婚姻”,指姻亲。⁴胥:相。⁵远:疏远。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尔之远矣,民胥¹²矣。尔之教³矣,民胥效矣。
译文:你和兄弟太疏远,民众就会跟着干。你能言传加身教,民众互相来仿效。
注释:¹胥:皆。²然:这样。³教:教导。⁴效:仿效,效法。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此令¹兄弟,绰(chuò)²有裕³。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译文: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注释:¹令:善。²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³裕:宽大。⁴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¹
译文: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注释:¹亡:通“忘”。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老马反为驹(jū),不顾其后。如食宜饇(yù)¹,如酌(zhuó)²取。
译文:老马当作驹使唤,不顾其后生祸患。如像吃饭只宜饱,又像喝酒不贪欢。
注释:¹饇:饱。²孔:恰如其分。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毋教猱(náo)¹升木,如涂²涂附³。君子有徽(huī)(yóu),小人与
译文:猴子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容易牢。君子善政去引导,小民自然跟着跑。
注释:¹猱:猿类,善攀援。²涂:泥土。³附:沾着。⁴徽:美。⁵猷:道。⁶与:从。⁷属:依附。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瀌(biāo)¹,见晛(xiàn)²曰消。莫肯下遗³,式居娄骄。
译文: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注释:¹瀌瀌:下雪很盛的样子。²晛:日气。³遗:通“隤”,柔顺的样子。⁴式:用,因也。⁵娄:借为“屡”。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雨雪浮浮¹,见晛曰流。如蛮如髦(máo)²,我是用忧。
译文: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无良小人像蛮髦,对此我心深烦忧。
注释:¹浮浮:与“瀌瀌”义同。²蛮、髦: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首章“騂騂角弓,翩其反矣”,是用角弓不可松弛暗喻兄弟之间不可疏远。“兄弟昏姻”是同类连及,并无确指,着重点是同宗兄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为全诗主题句,以下各章,多方申述,皆以此为本。

  第二章叙说疏远王室父兄的危害。“无之远矣,民胥然矣;无之教矣,民胥效矣”,四句皆以语气词煞尾,父兄口气,语重心长。作为君王而与自家兄弟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民风丕变,教化不存。

  第三章用兄弟之间善与不善的两种不同结果增强说服的效果。和善的兄弟相互平安相处,泰然自得,不和的兄弟相互残害,不能自保。如果说这一章还是因说理的需要而作的正反两方面的假设,那么第四章则是通过现实中已成为风气的责人不责己的小人做法直言王行不善的社会恶果。“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不善良的兄弟间只知相互怨怒,不顾礼仪道德,为争爵禄地位各不相让,涉及一己小利便忘了大德。

  第五、六两章以奇特的比喻、切直的口吻从正反两方面劝诱周王。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譬新奇,以物喻人,指责小人不知优老而颠倒常情的乖戾荒唐,一个“反”字凸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正面教导养老之道。第六章更是新意新语竞出。“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会上树,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无德,善于攀附,如果上行不正,其行必有过之。后两句“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又是正面劝戒,如果周王有美德,小民也会改变恶习,相亲为善的。此意与后世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正相一致。

  诗的最后两章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却暗指周王无道。有鉴于此,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此“忧”非为自身忧,也非为小人忧,而是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全诗因是父兄口吻,所以“少微婉,多切直”(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鑛语),少了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诗味。又正因为是父兄口吻,全诗以气贯通,或取譬,或直言,都在光怪陆离中显示出一种酣畅,一种奔涌的激情。因此孙鑛给出“风骨自高奇”的评价。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1-494

jiǎogōng

míng xiānqín 

xīngxīngjiǎogōng piānfǎn xiōnghūnyīn yuǎn 

ěrzhīyuǎn mínrán ěrzhījiāo mínxiào 

lìngxiōng chuòchuòyǒu lìngxiōng jiāoxiāngwéi 

mínzhīliáng xiāngyuànfāng shòujuéràng zhì wàng 

lǎofǎnwéi hòu shí zhuókǒng 

jiāonáoshēng  jūnyǒuhuīyóu xiǎorénzhǔ 

xuěbiāobiāo jiànxiànyuēxiāo kěnxiàsuí shìjiāo 

xuě jiànxiànyuēliú mánmáo shìyòngyōu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译文:昨夜读《三国志》不禁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权谋机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细一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象刘伶,喝他个酩酊大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chī)(ái)¹、老成尪(wāng)(cuì)²。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译文: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少年时癫狂无知,老了又瘦弱焦悴。只有中间那,一段年轻,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贵百万,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
注释:¹痴騃:不慧;愚蠢。²尪悴:瘦弱憔悴。

  此词副题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范仲淹为什么要向欧阳修倾吐衷肠呢?原来欧阳修早就是范仲淹政治上的知音。仁宗时“景祐党争”,欧阳修就坚定的站在范仲淹一边。时以吏部员外郎任开封府的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权相吕夷简擅权市恩,便向仁宗上《百官图》,又上《帝王好尚论》等四论,批评朝政。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吕夷简。他反诉仲淹“越权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信吕相的仁宗将仲淹贬黜出京,当时余靖等正直朝臣上疏替范仲淹申辩,而谏官高若讷却讨好吕夷简,说范应当贬官。欧阳修痛恨谏官高若讷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竟不分是非,行为卑鄙,于是写了《与高司谏书》,斥其一味迎合权相是落井下石,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欧阳修也因此被贬夷陵。政治上的风雨磨难,高尚人格的互相吸引,革新朝政的共同追求,使范欧二人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盟友。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对者攻击改革派引用朋党。此时已奉调回京的欧阳修任谏官,为了回击反对派的无端指责,支持庆历新政,又写下了著名的《朋党论》。可见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同仇敌忾。

  此词大约写于这几年二人在朝共事同受打击之时。新政失败,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情,使他们自然产生相似的感受。弄清了这一点,再来读这首词,读者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它是词人因毕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极度失望、苦闷乃至沮丧的反映。在心头郁积已久的愤懑总得找个宣泄的出口吧?于是,愤激之时,酒酣耳热,对着同遭厄运的老朋友发发牢骚,说说醉话,有何不可?

  其实,这首词固然宣泄了词人的愤懑,但也折射出了他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这与李白那首著名的《将进酒》非常相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八年仍未找到出路,于是在此诗中借题发挥,尽情倾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李白的恃酒放旷并不说明他就此沉沦,即便是这首诗亦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自信!但人生苦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现实无情徒唤奈何。范仲淹同样如此,“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 ,能够干一番大事的年华太少了,哪里禁得起几番蹉跎?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就很自然了。

  从思想上来说,范仲淹的这种感情是有其深刻渊源的。儒家的积极用世是其思想主流,不仅如此,他还出入佛老,精研三教经典,力求会通而经世致用。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野,使其作品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而老庄清净无为、随遇而安的思想也是他迭遭打击时能够舒缓压力的精神避难所。在这点上,李、范二人是相似的。再说,在当时,文人们普遍认为词是娱情遣兴的“小道”、“末技”,范仲淹有时亦未能例外,与老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时,就不免戏作小词了。应该说,这几句亦真亦幻的牢骚话倒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本色,使得他可亲可近。

  当然,范仲淹身处逆境,失意惆怅乃至发牢骚,并不意味着他永久的消沉。庆历六年,贬谪到邓州,摆脱了朝党纷争,暂时卸去了烦琐的朝政和边防重任的范仲淹,度过了三年难得的惬意时光,他营造百花洲,重修览秀亭,始终把关怀民生疾苦放在首位,赢得了邓州人民的衷心爱戴。同时,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高潮,千古杰作《岳阳楼记》及许多著名诗文都写于此时。这表明,范仲淹已经走出了苦闷、沮丧的阴影,已经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是他毕生的追求。这才是立体的、全面的范仲淹。

yíndēng ·ōuyánggōngshàngfēn

fànzhòngyān sòngdài 

zuóyīnkànshǔzhì xiàocáocāosūnquánliúbèi yòngjìnguān láoxīn zhǐsānfēntiān zhǐxún zhēnggòng liúlíngzuì 
rénshìdōubǎisuì shàochīái lǎochéngwāngcuì zhǐyǒuzhōngjiān xiēshàonián rěnmíngqiān pǐnqiānjīn wènbái huí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¹一日颇(pō)优游²
译文:樵夫每天挑着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的钱便足够一天的开销。
注释:¹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²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归来涧(jiàn)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¹
译文:回到家后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注释:¹谋:筹划。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

  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 第211-212页 .

qiáo

xiāozǎo sòngdài 

dàngāncháitóu pánchányōuyóu 
guīláijiàndāo yòuzuòquánjiāmíngmóu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秋夜挑灯读楚辞¹,昔人句句不吾欺²
译文:凄冷秋夜,我独自坐在灯下读着《楚辞》,读后只觉古人的每一句话都没有欺骗我。
注释:吴中:指作者的家乡绍兴。绍兴古属“三吴”。故以“吴中”称之。¹楚辞:战国屈原、宋玉等人及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等所创作的骚体类文章的总称。这里特指屈原、宋玉的作品。²不吾欺:“不欺吾”的倒装,“没有欺骗我”的意思。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更堪临水登山处¹,正是浮家泛宅²时。
译文:如今,我羁旅在外,每次跋山涉水,四处漂泊之时,正是我对家人思念的时候。
注释:¹更堪临水登山处:用《楚辞·九辩》“僚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处”句意。²浮家泛宅:以船为家,到处漂泊。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巴酒¹不能消客恨,蜀巫²空解报处期。
译文:想要借酒消愁,可是巴酒并不能消除我心中的愁苦,蜀中占卜的巫师也无法告诉我回家的日子。
注释:¹巴酒:夔州乡村所酿的一种酒。²蜀巫:蜀中占卜的巫师。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bà)桥烟柳¹知何限,谁念行人²寄一枝³
译文:灞水桥边那么多的柳条,又有谁想起漂泊在外的我,给我这远行的人寄来一枝呢?
注释:¹灞桥烟柳:灞桥在汉唐故都长安城东汉文帝陵附近,为汉唐人折柳送别的所在。²行人:指作者自己。³一枝:指“灞桥烟柳”。

  这首诗将乡愁和《楚辞》中的忧思及自己对国事的关切三者结合起来写。颈联中“客恨”照应首联,当与楚辞“句句”所含之恨有关,“归期”照应颔联,同时又是“怀吴中”的进一步深化。尾联离开前六句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这首诗意蕴深曲,耐人寻味,对仗工整,使事熨帖。

  首联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这一联里诗人只说楚辞“不吾欺”,第三句又用《楚辞·九辩》中的句意,“不吾欺”的当是指楚辞中慨叹远游漂泊的诗句。这样理解自然不错,因为伤羁旅是本篇第二句以下着力描写的内容,也是全诗的重要主题。但是,如果研讨一下“挑灯”、“句句”四字,那么认识还有可能更进一步。诗言“挑灯”,当然是久读,因而所读的绝非楚辞中的一篇一章;又说“句句”,我们便知道“不吾欺”者就不单是“登山临水”一意,相反,贯穿在楚辞“句句”中的主要精神——关心国家命运、指斥权奸误国、对因谗被逐的不满等等,应该也是作者内心所深许的严羽《仓浪诗话》说,写诗“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陆游此诗即用“引而不发”的方式,把乡思和楚辞中的忧愤联系起来,不但形式上含蕴深曲,耐人咀嚼,而且内容也远远超过了一般游子怀乡、志士不遇的篇什。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说:“诗自正宗之外,如昔人所称‘广大教化主’者,于长庆得一人,曰白乐天;于元年丰得一人焉,曰苏子瞻;于南渡后得一人,曰陆务观:为其情事景物之悉备也。”把陆游和白居易、苏轼并列,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陆游七律,前人推崇备至。这首诗中间四句不仅对偶亲切、自然、工致,而且含义也十分丰富。“临水登山”与“浮家泛宅”虽同写羁旅,但前者侧重远游,后者侧重漂泊,而且一句用“处”,一句用“时”,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突出作者的旅寓情怀。即使是“更堪”、“正是”这些虚字的使用,也道出了诗人已经不堪宦游而又不得不继续寄旅的内心世界。颈联中“客恨”照应首联,当与楚辞“句句”所含之恨有关;“归期”照应颔联,同时又是“怀吴中”的进一步深化。“巴酒”不能消恨,可见旧恨犹在;“蜀巫”空报归期,则新恨又添。此外,“巴酒”、“蜀巫”虽是前人诗歌中常见的熟语,但是作者当时身在成都,用得便更显切当。

  尾联离开前六句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两相对比之下,更加显示了千里客居者的孤独和苦闷。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一是用“柳”音关“留”,明写留恋吴中——这是古人诗文中的常见用法;一是用“灞桥”意关京都,暗示朝廷中没有人赏识自己的才能——这则是本篇的独到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32-3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