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莫辞琼液满,宝檠休嫌灯焰短。圆荷翻雨碧云香,小妓近人红玉暖。
金盏莫辞琼液满,宝檠休嫌灯焰短。圆荷翻雨碧云香,小妓近人红玉暖。
百年流转能几时,一日相逢须款款。扁舟明发下前滩,此会清吟应亦罕。
百年流转能几时,一日相逢须款款。扁舟明发下前滩,此会清吟应亦罕。

nánānliútàishǒushàngquàncéngshūjiǔ--guōxiángzhèng

jīnzhǎnqióngmǎnbǎoqíngxiūxiándēngyànduǎnyuánfānyúnxiāngxiǎojìnrénhóngnuǎn

bǎiniánliúzhuǎnnéngshíxiāngféngkuǎnkuǎnbiǎnzhōumíngxiàqiántānhuìqīngyínyīnghǎn

郭祥正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11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气压虚栏,青失遥山,雨丝风絮一番番。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
云气压虚栏,青失遥山,雨丝风絮一番番¹。上巳²清明都过了,只絮春寒。
译文:低低的云气压进稀疏的栏杆,远处的青山已经看不见。一场场雨丝轻轻地飘,一阵阵柳絮随风飞满天。上巳清明都已过去了,我感到的只是袭人的春寒。
注释:¹番番:一次又一次。²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代郑国风俗,三月上巳,至臻、洧二水执兰招魂,祓除不祥。
华发已无端,何况花残?飞来蝴蝶又成团。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
华发已无端¹,何况花残?飞来蝴蝶又成团。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
译文:花开时候已觉得无奈,何况现在花已凋残?偏又有成团的蝴蝶,飞绕在残花败朵之间。红楼的人明天睡起后,还是不要卷起帘子看。
注释:¹无端:无故。

  蒋春霖对春天、尤其对残春似乎有着特殊的感触,这首《浪淘沙》,至少从表面上仍是伤春之作。

  上阕写出了一幅不常见的暮春景色,前三句措词都相当考究,显然是经过精心的锤炼。“云气压虚阑”,“虚阑”,指较为稀疏的栏杆。“云气”原是无形飘浮之物,而今天,它却沉重地压在作者身处的楼头栏杆之上,压得人心情郁闷。“青失遥山”,因云气迷濛,远山失去了青翠之色;自然,作者的心情,也变得若有所失了。“雨丝风絮一番番”,雨如密丝,风如团絮,只管一次次光顾、一回回带来凉寒,这更是令人不快。

  何况此时“上巳(三月上旬的巳日)清明都过了”,原该是暮春三月的烟景时光。可有了上面这么多的不常见、不正常之景,该有的也没了,“只是春寒”,有的只是不该有的无限春寒。

  换头仍写春末之景,却从春初提起。“花发已无端,何况花残?”“无端”,犹言无奈。春来花开,本是高兴之事,为何作者当初便觉得无奈呢?这看似奇怪,实不奇怪。作者是一深心之人,亦是一伤心之人,看到花开,便想到花落,见花之正艳,便想到它的凋谢而预为之悲。花发时节犹无奈,到了果然花残花落之际,则作者之伤怀如何,就不必再说了。然而,“飞来胡蝶又成团”,那些无知无识的蝴蝶,全不知花有盛衰之分,面对残花败朵,还以为春光依旧。它们不是一片片地飞舞,却闹嚷嚷地挤成一团,围着残花欣欣然、喜洋洋,似乎在享用什么盛餐。非但如此,它们今日一团、明日又是一团,“飞来”个不休,着实令人生厌。

  春光将尽而无为之哀惋者,这令别有怀抱的伤心人作者,实在不忍复睹。“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朱楼人”,作者自谓也。既然看了伤心,又无力回天,那明天就是一觉睡起,也还是躲在小楼中的好,不用卷起帘子再看了。对惨酷的现实作回避,是消极的,可不回避,又怎生是好呢?一结悲咽之至。

  谭献《箧中词》云:“郑湛侯为予言:“此词本事,盖感兵事之连结、人才之惰窳而作。””这大概是不错的。因为从本词来看,上片写春寒,下片写花残,虽同是暮春之景,却似有不连属之感。但若采用谭献的说法,则一切都豁然了。那“只是春寒”,不就是兵祸不解的象征吗?那蝴蝶的恋恋于残花,不正像当时的文武百官积习不改、不思振作吗?至于那可哀的残花,更可视之为衰败的国运的缩影了。由此亦可知,蒋春霖也是关心国事的词人,而非徒知写怨说愁之辈,虽然他用以忧时忧国的手段,仍是他惯用的惜花惜春的笔墨。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沈维藩,1183页

làngtáoshā··yúnlán--jiǎngchūnlín

yúnlánqīngshīyáoshānfēngfānfānshàngqīngmíngdōuguòlezhǐshìchūnhán

huáduānkuànghuācánfēiláidiéyòuchéngtuánmíngzhūlóurénshuìjuǎnliánkàn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青楼去,重帘下,娉婷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看垂杨连苑,杜若¹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青楼²去,重帘下,娉(pīng)³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译文:在那垂杨深处,高楼林立,芳草满地之处,日落西山的傍晚时分,他没有回家,竟快马加鞭直往那青楼去,进入有重重幕帘的那间房子,与那漂亮且能歌善舞的姑娘相会。一时杯声相应,艳歌响起,酒兴助歌舞,人已喝醉,两人携手沉浸在云月之间,欢乐忘了夜晚凉意。
注释:¹杜若:香草名,亦名山姜。芳草的代名词。²青楼:指豪门贵族家、娼妓住所或富贵人家闺阁。此词当有娼妓住所之意。³娉婷:指好漂亮,娇美。⁴翠尊:饰以绿玉的酒器。尊:同“樽”。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镇长见。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lǚ)¹,偷寄香翰(hàn)²。明日闻津鼓³,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gě)、镇长见。
译文:无限风流终有分别一刻,情难忘,暗藏绣花鞋,偷寄书信互表心意。相约明天日落时,以津鼓响起为号,再聚爱情江上,释放激情,欢乐一场。好景不长犹似花落去,这样偷情愁断魂,终是烟水不能融合,相隔遥远。还是要想方设法争取长携手,同舟共济,永远不分离。
注释:¹弓履:弓鞋,指旧时女人穿的鞋,秀鞋。²香翰:有香味的书函,代指情书。³津鼓:渡头更鼓。⁴湘江:在湖南,此处点明湘江,应在湖南,但词意当指爱情之江。⁵解春缆:解是解开,放开;缆是系船的缆绳;春缆乃是指男女情爱之激情。⁶舸:大船。⁷镇:为镇住、永远之意。

  此词上片写主人公张仲远在黄昏时到芳草之地,骑马到青楼伎馆,与美好善舞的伊人相会,尽情沉浸在酒乐之中,到了云中月里,情暖抵消夜深凉意。起笔写与情人幽会时间地点,地点在一派垂杨、园林毗连、芳草满岸之处,时间在行人欲归未归时节。接着写温馨的幽会情景,将场景由室外移向室内:两人举起玉杯相对饮酒,又听女郎唱了艳冶的情歌,主人公深受感动,两人便携手步月,深深留恋这良辰美景暖意融融的氛围。词人用“飞燕”指称女郎其人,见出她风姿俏丽,能歌善舞。

  下片写欢乐终是要散,以暗藏绣鞋,偷寄情书延续和沟通感情,并且约好在闻到津鼓声时再纵情欢乐。换头承上启下,“无限风流”总拢一句,然后具体陈述风流韵事。“明日”以下写即将分别情事:渡头更鼓偏不作美,旅船待发,催人登舟;“乱红万点”以落花渲染离情;“怅断魂”设想别后烟水阻隔、两地遥望之情景。结尾三句,再起波澜,宕开一笔,遂即收结,颇见功力。这里蕴含着这种偷情生活不能长久,好似烟水之隔,要争取长携手永不分离之意。其中“暗”字、“偷”字,颇富情趣,也略略拍合题中的“戏”字。

  此词从构思上由今天的欢乐终是散,想到明天或将来的期盼。从艺术上说是写得高雅而脱俗,把男女偷情约会写得精致,惟妙惟肖。从一次相会上升到希望永远不分离,围绕一个“情”字来写就不落入“情”中。是绯闻却没有绯闻核心内容,以欢歌纵酒为主要情节,没有俗的相拥,相吻痕迹,以期盼再相会,永远不分离的思想活动下笔,渲染再相会的后果。虽然永远不分离是一个虚幻的想象,但也提醒偷情人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一发不可收,不能有此偷情念头,要洁身自好。难怪张仲远的妻子发怒抓损丈夫的面容,她也想阻止丈夫再次发生偷情之事。

  到此就不难看出姜夔写此词之旨:是劝戒人们要守住道德底线,偷情是一件“怅断魂”的事。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25
2、 阿袁.宋词故事.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226-230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靖安宅里当窗柳¹,望驿(yì)台前扑地²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译文:靖安宅里,韦丛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注释: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¹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²扑地:遍地。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两处春光¹同日尽,居人²思客³客思家。
译文: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注释:¹春光:一作“春风”。²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³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85-886

wàng驿tái

bái tángdài 

jìngānzháidāngchuāngliǔ wàng驿táiqiánhuā  (huāzuò huā )
liǎngchùchūnguāngtóngjìn rénjiā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译文: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禁烟不到粤(yuè)人国,上冢(zhǒng)亦携庞老家¹
译文: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注释:¹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译文: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记,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译文: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hánshíshūshì

zhàodǐng sòngdài 

cháiméncūnluò jiàochāliǔniánhuá 
jìnyāndàoyuèrénguó shàngzhǒngxiépánglǎojiā 
hànqǐntánglíngmàifàn shānjìngyǒuhuā 
zūnjìngqīngtái guǎnchéngtóuzòujiā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慨然¹抚长剑²,济世³岂邀名
译文: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
注释:¹慨然:长叹的样子。²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³济世:济世救民。⁴邀名:争名夺利。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星旂(qí)纷电举,日羽¹肃天行²
译文: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
注释:¹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²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旂(qí):即“旗”。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遍野¹(tún)万骑,临原驻五营。
译文:满山遍野驻扎了千军万马。
注释:¹遍野:满山遍野。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登山麾(huī)武节,背水¹纵神兵²
译文: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
注释:¹登山、背水:形容地形比较复杂。²麾武节、纵神兵:形容战斗指挥比较灵活。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在昔¹(róng)戈动,今来宇宙平²
译文:昨天的战争必将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注释:¹昔:昨天。²平:和平统一。

  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在艺术表现上,全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旂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大军事家韩信自比。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