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曾赏浪山梅,梅蕊含冰一半开。国老自亡梅自发,送梅人在亦悲哀。
北山曾赏浪山梅,梅蕊含冰一半开。国老自亡梅自发,送梅人在亦悲哀。

gěngtiānzhìèrshǒuèr--guōxiángzhèng

běishāncéngshǎnglàngshānméiméiruǐhánbīngbànkāiguólǎowángméisòngméirénzàibēiāi

郭祥正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11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扬清歌,发皓(hào)齿¹,北方佳人东邻子。
译文:微扬清音,轻发皓齿,好似东邻子歌唱北方佳人之曲。
注释:¹扬清歌,发皓齿:言露出洁白的牙齿,唱出高亢清亮的歌曲。扬,飞扬,升高。歌,一作“音”。发,启,开。皓,洁白。
且吟白纻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
¹吟白纻(zhù)²停绿水³,长袖拂面为君起。
译文:且吟《白纻》与《绿水》诗,长袖翩翩,拂面子君起舞。
注释:¹且:一作“旦”。²白纻:乐府吴舞曲名。³绿水:古舞曲名。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寒云夜卷霜海空¹,胡风²吹天飘塞(sài)鸿³
译文:犹如寒云夜卷霜海,一片空蒙;又似胡风吹天,飘摇塞鸿。
注释:¹“寒云”句:言寒冷的夜晚,霜降云卷。霜海,言降霜地域之大。²胡风:北风。³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玉颜¹满堂乐未终,馆娃²日落歌吹濛(méng)³
译文:玉颜满堂,其乐融融。日落时分,馆娃宫中,歌声迷濛。
注释:¹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²馆娃:春秋吴宫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³濛:一作“中”。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译文:月色清寒,江水沉沉。美人一笑,价值千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垂罗舞縠(hú)扬哀音¹,郢(yǐng)中白雪且莫吟²,子夜吴歌动君心。
译文:垂罗衣,舞长袖,扬哀音。且莫歌吟郢中《阳春白雪》,《子夜吴歌》那样的歌曲最动君心。
注释:¹“垂罗”句:谓舞女舞动丝绸舞衣,唱出动人歌声。罗,轻软细密的丝织品。縠,绉纱。哀音,哀伤动人的乐声。²“郢中”句:郢,春秋楚国都城。白雪,古乐曲名。后指高雅音乐。
动君心,冀君赏。
动君心,冀¹君赏。
译文:感动君心,以冀君主赏赐。
注释:¹冀:希望。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愿作天池¹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译文:愿作天池的鸳鸯双双,有朝一日,飞上青云去。
注释:¹天池:天上仙界之池。谓不受世俗之约束之地。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吴刀¹剪彩²缝舞衣,明妆丽服³夺春晖(huī)
译文:吴国裁缝刀剪巧妙,缝制出七彩舞衣,明妆丽服可夺春晖。
注释:¹吴刀:吴地出产的剪刀。²彩:一作“绮”,彩色的丝织品。³明妆丽服,在修辞上为互文,意即明丽的服装。妆,服装。夺,胜过。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¹
译文:扬眉转袖如雪纷飞,倾城倾国的美女,独立世上珍稀。
注释:¹“倾城”句:谓这个美女,世间少有。倾城,指美女。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
激楚结风¹醉忘归,高堂月落烛(zhú)已微,玉钗(chāi)²挂缨(yīng)³君莫违。
译文:高歌《激楚》《结风》,助酒酣醉忘归。月落西山,高堂烛光微微,玉钗缠挂君王的缨冠,莫辜负春色。
注释:《激楚》《结风》:皆歌曲名。²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³缨:男子冠带。

  第一首诗盛称歌者相貌美,歌声美,舞姿美。这首诗把歌女写成西汉李延年所歌的《北方有佳人》那样的倾国倾城之貌,如司马相如《美人赋》中的东邻子那样貌美无双。即使在寒苦的塞外,阴冷的霜天,外边夜卷寒云,秋霜浓浓,也给满堂听众带来无限欢乐。诗分两段。前五句正面描写歌者。后四句以环境反衬诸美的客观效果: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鸿飘飞到国中。满堂的美女玉颜,乐曲没有终散,日落时分在馆娃宫中传来了阵阵美妙的歌声。

  第二首诗写一位歌女舞姿优美,歌声感人。她的目的是想打动一位她所心爱的人,欲与其共结伉俪,双飞双栖。她不唱郢中《阳春白雪》那样的高雅歌曲,因为高山流水,能懂得唱和的人太少了;她唱的是易让人动情的《子夜吴歌》这样的通俗民歌,希望能够打动心上人。“月寒江清夜沉沉”用反衬法,以静衬动,表现乐声的悠扬动人。其作用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同。最后表达了能与心上人同飞到青云之上做天池的一双鸳鸯的愿望。

  第三首诗写一位美丽的歌妓,歌舞至夜深人静时,情绪激动,歌舞节拍急迫迅疾,加之月落烛微,便与听者相拥一起,难舍难分。首二句写歌妓服装之艳丽夺晖:她漂亮的彩色丝制舞衣是用吴地出产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妆丽服,比今日的春光还要灿烂照人。三四句写歌妓人美,神美,舞美: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迷人,扬眉转袖之间,好像片片雪花在轻盈地飞舞;她的容貌真是倾国倾城,为世间所罕见。末三句写节拍急切,月落烛微,两情至欢:听者陶醉在她的歌声中,忘却了时间,忘记了归去。最后写月亮已经落下,屋内烛光已微,歌者希望听者不要违背了她的一片痴心情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1-153

báizhùsānshǒu

bái tángdài 

yángqīng hàochǐ齿 běifāngjiāréndōnglín 
qiěyínbáizhùtíng绿shuǐ chángxiùmiànwèijūn 
hányúnjuǎnshuānghǎikōng fēngchuītiānpiāosàihóng鸿 
yánmǎntángwèizhōng guǎnluòchuīméng 

yuèhánjiāngqīngchénchén měirénxiàoqiānhuángjīn 
chuíluóyángāiyīn yǐngzhōngbáixuěqiěyín dòngjūnxīn 
dòngjūnxīn jūnshǎng 
yuànzuòtiānchíshuāngyuānyāng zhāofēiqīngyúnshàng 

dāojiǎncǎiféng míngzhuāngduóchūnhuī 
yángméizhuànxiùruòxuěfēi qīngchéngshìsuǒ 
chǔjiéfēngzuìwàngguī gāotángyuèluòzhúwēi chāiguàyīngjūnwéi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ē)(páng)¹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suí)(dī)古柳²缆龙舟³。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译文: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注释:¹阿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²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³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⁴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美人自刎(wěn)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¹,生民涂炭²,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项羽于乌江岸边自刎,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¹秦汉:泛指历朝历代。²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màihuāshēng ·huái怀

zhāngjiǔ yuándài 

ēpángdiàn殿fānluóxiù jīnmíngyuánlóu suíliǔlǎnlóngzhōu kānhuíshǒu dōngfēnghuányòu huākāichūnshíhòu 
měirénwěnjiāngàn zhànhuǒcéngshāochìshān jiāngjūnkōnglǎoménguān shāngxīnqínhàn shēngmíntàn shūrénshēngchángtàn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为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白云》《黄竹》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注释:¹《白云》《黄竹》:均为歌名,传说是周穆王与西王母唱和之作。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¹下为怪。
注释:¹房星之精:二十八宿中的房宿,又叫天驷,主车驾。古人认为它掌管人间皇帝的车马。
八骏图,君莫爱。
八骏图,君莫爱。

  本诗为托物讽咏之作。

  据古籍记载,周穆王驾八骏马西游,到西王母处游宴很久。而唐德宗西逃时亦驾八马,与周穆王事迹相似,当时人常以为作者此诗暗指德宗。但据副题,其主旨实为托古事讽刺唐宪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直指周穆王玩物丧志,刺当时帝王,文锋犀利。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句,在批评周穆王玩物丧志同时,寄希望于明君兴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义、骅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 。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tiáo)(yáo)¹太华²俯咸(xián)³,天外三峰(fēng)(xiāo)不成。
译文: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注释:¹岧峣:山势高峻的样子。²太华:即华山。³咸京:即咸阳,今陕西西安。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⁴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武帝祠(cí)¹前云欲散,仙人掌²上雨初晴。
译文: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注释:¹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²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华山东峰尚存其手迹。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河山北枕(zhěn)秦关¹险,驿(yì)²西连汉畤(zhì)³平。
译文: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注释:¹秦关:指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²驿路:指交通要道。³汉畤: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 一作:无)
借问路旁名利客¹,何如此处学长生²
译文: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注释:¹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²学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阔的空间感和悠久的时间感,更加瑰丽神奇。在名作《黄鹤楼》中,就以“昔削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再现了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令削浮想联翩,引起无穷感慨。在这首诗中,他再次运用这一手法。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削掌”、“秦关”、“汉畤”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鄜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畤止,这里共有五畤,诗中的“汉畤”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削掌”。汉武帝观仙削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写法则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在这里,一个“俯”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岧峣”两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种神力。然后,诗削从总貌转入局部描写,以三峰作为典型,落实“岧峣”。“削不成”三字含有削间刀斧俱无用,鬼斧神工非巨灵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纯然写景中暗含神工胜于削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诗削路过华阴时,正值雨过天晴。未到华阴,先已遥见三峰如洗。到得华阴后,平望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将散;仰视仙削  掌上一片青葱,隐而已显,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气象。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削移情,几乎忘却它的对仗之工,而且更无暇觉察“武帝祠”和“仙削掌”已为结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奠基。

  颈联则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这是眼中所无而意中所有的一种景色,是诗削在直观的基础上加以驰骋想象的一幅写意画。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但诗削“胸中有丘壑”,笔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浑的画面。

  在华山下望到咸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诗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种荡荡大道,西接遥天。古削论诗有“眼前景”与“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客观景物的撷取,后者则偏执诗削胸襟的外溢。这首诗就是从描绘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两句诗削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削间词话》),诗削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窥探。上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削格化了,有“顾视清高气深稳”之概;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下句一个“连”字,使汉五畤上接颔联中的“武帝祠”和“仙削掌”,灵迹仙踪,联锁成片,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平”字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驿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一“险”一“平”,为削们提出了何去何从的问号。这两句中“枕”字、“连”字,前削称为诗眼,其实,两句中的“险”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后拥,此响彼应。

  此诗劝“学长生”,感叹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诗削不用直说,反向旁削劝喻,显得隐约曲折。结尾两句是从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显得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崔颢现存诗中大都格律严整,然而此诗却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前六句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此处”二字,绾合前文,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从全篇来看,诗削融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0-371

xíngjīnghuàyīn

cuīhào tángdài 

tiáoyáotàihuàxiánjīng tiānwàisānfēngxuēchéng 
qiányúnsàn xiānrénzhǎngshàngchūqíng 
shānběizhènqínguānxiǎn 驿西liánhànzhìpíng 
jièwènpángmíng chùxuéchángshēng  (zuò  )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¹一緺(wō)²,玉³一梭(suō),淡淡衫儿(bó)。轻颦(pín)双黛(dài)(luó)¹⁰
译文: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
注释:长相思:此词调名在曾慥《乐府雅词》中作《长相思令》。¹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²一緺:即一束。一说緺,读为guā,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³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⁴梭:萧本二主词中误作“梳”。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以比喻玉簪。⁵淡淡:指衣裳的颜色轻淡。⁶衫儿: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称衫子或半衣。⁷薄薄:指衣裳的质料轻薄。⁸罗:丝罗,这里指用丝罗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罗裙。⁹颦:皱眉。¹⁰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称螺黛。因其用来画眉,所以常用以作妇女眉毛的代称。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黛螺:《龙洲集》中作“翠娥”。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秋风多,雨相¹和,帘²外芭蕉三两窠(kē)。夜长人³奈何!
译文: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注释:¹相: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²帘:《龙洲集》、《龙洲词》《阳春白雪》《乐府雅词》中均作“窗”。³人:《龙洲词》《龙洲集》中均作“争”。

  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虽只写衫裙,而通体所呈现的一种绰约风神自可想见。尤其是“淡淡”和“薄薄”两个叠词的使用,别具一格,于浅白中见新意,于细微处见匠心。

  “轻颦双黛螺”,写到这位淡妆女子的表情。轻皱双眉,似乎蕴含着幽怨。相思怀人之意,于此隐隐传出,并由此引出下片。这一句突兀其来,直扣人心,不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态,而且加强和丰富了这种容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轻”字颇有分寸,它适合表现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且与通篇轻淡的风格相谐调。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写到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风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伤秋,更何况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单写风,也不单写雨,而写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觉得这样的环境烘托仍然不够,于是风催残叶、雨打芭蕉,“帘外芭蕉”似乎也有泪滴,秋意不仅更浓,秋思也已更苦,“三两窠”,又隐约让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长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原只因其一欢一愁。最后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发自心底的深长叹息。这叹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点到即止,不作具体的刻画渲染,反添余蕴。联系上片的描绘,不仅使人联想到,这位“淡淡衫儿薄薄罗”的深闺弱女,不仅生理上不堪这秋风秋雨的侵袭,而且在心理上更难以禁受这凄冷气氛的包围。

参考资料:
1、 钟振振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39-140页

chángxiāng ·yún

 dài 

yún suō dàndànshānérluó qīngpínshuāngdàiluó 
qiūfēngduō xiāng liánwàijiāosānliǎng chángrénn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