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宫骊山阴,龙衮时出豫。朝阳照羽仪,清吹肃逵路。
新宫骊山阴,龙衮时出豫。朝阳照羽仪,清吹肃逵路。
群鸦随天车,夜满新丰树。所思在腐馀,不复忧霜露。
群鸦随天车,夜满新丰树。所思在腐馀,不复忧霜露。
河低宫阁深,灯影鼓钟曙。缤纷集寒枝,矫翼时相顾。
河低宫阁深,灯影鼓钟曙。缤纷集寒枝,矫翼时相顾。
冢宰收琳琅,侍臣尽鸳鹭。高举摩太清,永绝矰缴惧。
冢宰收琳琅,侍臣尽鸳鹭。高举摩太清,永绝矰缴惧。
兹禽亦翱翔,不以微小故。
兹禽亦翱翔,不以微小故。

qúnyǒng--chǔguāng

xīngōngshānyīnlónggǔnshíchūcháoyángzhàoqīngchuīkuí

qúnsuítiānchēmǎnxīnfēngshùsuǒzàiyōushuāng

gōngshēndēngyǐngzhōngshǔbīnfēnhánzhījiǎoshíxiāng

zhǒngzǎishōulínlángshìchénjǐnyuāngāotàiqīngyǒngjuézēngjiǎo

qínáoxiángwēixiǎo

储光羲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1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
流火¹稍西倾²,夕影遍曾城。
译文:天上的大火星由中天渐渐向西斜,落日的霞光笼罩了整座城。
注释:¹流火:火指大火星(即心宿(xiù))。夏历五月的黄昏,火星在中天,七月的黄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²西倾:指大火星由中天逐渐西降。后多借指农历七月暑渐退而秋将至之时。
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高天¹²远色,秋气入蝉声。
译文:高朗的天空充满了此时澄清的秋色,知了的叫声伴随着秋天到来了。
注释:¹高天:高空。高朗的天空。²澄:澄清的、没有瑕疵的。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tíng)¹无人秋月明,夜霜(shuāng)欲落²气先清³
译文: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夜霜还未落下秋气已先清冷、萧瑟。
注释:夜坐:夜间月下独坐,在思考人生。¹庭户:庭院。²夜霜欲落: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降落的。³清:清冷、萧瑟。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梧桐真¹不甘²衰谢³,数叶迎风尚有声。
译文: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仅剩的几片树叶迎着秋风却仍在飒飒作响。
注释:¹真:一作“直”。²甘:甘心。³衰谢:衰落凋零。⁴尚:还,仍。

  这首七绝是秋夜即景咏怀诗,诗人通过咏不甘凋零的梧桐来寄托自己倔傲的心志。首二句写庭院无人,月色光明,夜霜将降,空气清冷,不但点明了时令,渲染了氛围的沉寂凄清,而且烘托出诗人“夜坐”时孤寂的心境。后两句笔锋振起,赞美庭院中不甘凋败衰谢的梧桐,其中一个“真”字充满了诗人无限钦佩之情。结句具体地描绘出梧桐秋残之叶迎风抖擞的姿态。小诗寄寓了诗人不甘寂寞、积极人世、老而弥坚的自强精神,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味,是一首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好诗。此诗用词浅显平易却寓意深切。

  “庭户无人秋月明”,紧扣诗题“夜坐”二字,交代了环境。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难以成眠,独坐月下,把自己融进了静谧而优美的自然之中。“秋月明”三字,乍看似陶渊明“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的明澈淡远之境,可是韵味迥然不同。“庭户无人”四字,将月色衬托得孤冷寒冽,使秋景变得萧瑟清寒。

  “夜霜欲落气先清”,使人惊叹诗人对大自然观察、描绘的细腻与准确。清秋之夜,霜雾并不是骤然降临,它常常是随着月转星移而逐渐显现,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欲”字。气清才显月明,月明益见气清,两者互为因果。此句与上句所构成的境界,使月与人离得更近了。明月近人,才更能逗引诗人心驰神往。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两句是写这时,诗人独坐室内,静听秋声,不免神驰千里,情骛八极。他从稀稀落落的桐叶声中,听出了刚强的抗争精神、强烈的生命力,从而心灵受到震动,被带进了对人生哲理深邃而渺远的思考之中。当霜风凄紧之时,几叶寒桐迎风抖动,铮铮有声,多么扣入心弦。“尚”字紧扣上句而来,表明这数片寒叶在寒风中仍不甘心凋零,同时还暗示诗人内心的倔强之态。《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人此时闻声兴感,情怀发于不自觉,正是思与境谐的天然妙合。

  严羽《沧浪诗话》在讲到诗的好处时曾标举“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杜诗纬》也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张耒的这首诗就有意境深远的妙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名诗鉴赏 宋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08:160-161

zuò

zhānglěi sòngdài 

tíngrénqiūyuèmíng shuāngluòxiānqīng 
tóngzhēngānshuāixiè shùyíngfēngshàngyǒushēng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jǐn)¹烟尘²外,江村八九家。
译文:锦官城置身于战乱之外,江村里有八九家人家。
注释:¹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²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译文:圆圆的新荷小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嫩绿的小麦已在轻轻地扬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卜宅从兹¹老,为农去国²(shē)³
译文:真想寻一住宅从此终老,耕田劳作远离长安。
注释:¹从兹:指从此,从现在。²国:指长安。³赊:远也。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远惭勾漏令¹,不得问丹砂(shā)
译文:很惭愧不能像葛洪那般,抛弃一切世俗求仙问药。
注释:¹勾漏令:指晋葛洪。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

wéinóng

 tángdài 

jǐnyānchénwài jiāngcūnjiǔjiā 
yuánxiǎo màiluòqīnghuā 
zháicónglǎo wéinóngguóshē 
yuǎncángōulòulìng wèndānshā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雨漱(shù)窗前竹,涧(jiàn)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¹。昭君²怨,塞云黄暮天。
译文: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胡琴的双弦交替拨动,仿佛有一丝清风从弦下送出。演奏一曲又一曲,贯联得那样圆熟。乐声先是清空高妙,一变而为凄切的怨诉。令人想起昭君出塞的一幕:塞云黄尘,天色昏暮。
注释:小山:西汉淮南王刘安手下的文学侍从,有大山、小山之分,淮南小山存世的著名作品是《招隐士赋》,俗称“小山赋”。又北宋词人晏几道号小山,有《小山词》,风格婉丽。又张可久,字小山。这里具有多义性。¹秋水篇:《庄子》篇名,述恬淡无争的原理。这里泛指清空高妙的歌行。²昭君:王昭君,汉元帝时宫人,因和亲远嫁匈奴。昭君怨,乐府名,又琴曲名。但此处也可按字面理解为“昭君怨恨”。

  起首两句对仗,运用“比”的手法,表现胡琴琴声的垮琮。“雨漱窗前竹”,承袭杜诗“雨泻暮檐竹”(《大云寺赞公房》)的句法,而“涧流冰上泉”,则使人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难”的诗句,都具有形象的听觉效果。雨点冲刷竹叶,沙沙作响,声音比较沉实;涧泉进流冰上,铿锵有声,声音比较清脆,这同《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原理一样,是因琴弦粗细有别而产生的不同音色。两句比喻,已暗暗点现了胡琴的“二弦”。

  “一线”句补明了这两种声音的来源。古人常把琴弦上流出的音符同风联想在一起,如“泠泠七弦上,坐听松风寒”(刘长卿《弹琴》)、“十四弦指下风生”(张可久《一枝花·湖上归》)等。“一线清风动二弦”,既表达了琴声的袅袅不绝,又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指法、弓法的娴熟与柔和,甚而使胡琴器具的本身,增添了诗意与美感。

  “联”是一字句。散曲中的一字句,除具有独立存在的内容外,还能与上句或下句连读成意。这里的“联”字,承上启下,意蕴十分丰富。它可以理解为胡琴二弦上的乐声相联,添足“一线清风”的圆润;也可释为琴曲的内容互相连贯,即连续演奏小山篇、秋水篇(倘若将“小山秋水”间点上顿号),或连续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倘若将“小山”解作人名,而把“昭君怨”视作曲名)。“小山”的两句如同注释所述,具有多义性,不拘一解;遇上这种双关乃至多关的情形,读者在理解中不妨将它们的种种内涵在印象上叠加在一起。胡琴演奏的具体曲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曲文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琴声的听觉效果。从后半几句可以知道,从胡琴的两根弦上娓娓流出了优美的琴声,最初是清旷空湛的曲调,泠泠然澄如秋水;随后转为哀怨凄切的内容,仿佛昭君出塞,在黄尘暮云中搊弹的一曲哀歌。寥寥数笔,令人神驰心往,有余韵不绝之感。

  作者另有《朝天子·酸斋席上听胡琴》云:“玉鞭,翠钿,记马上昭君面。一梭银线解冰泉,碎拆骊珠串。雁舞秋烟,莺啼春院,伤心塞草边。醉仙,彩笺,写万里关山怨。”与该曲有相近之处。运用生动的艺术语言,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感的画面,正是这类闻乐作品的美感所在。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金字经·胡琴

jīnjīng··qín--zhāngjiǔ

shùchuāngqiánzhújiànliúbīngshàngquán线xiànqīngfēngdòngèrxiánliánxiǎoshānqiūshuǐpiānzhāojūnyuànsāiyúnhuángtiān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有所思¹,乃在大海南。
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注释:¹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何用¹问遗(wèi)²君,双珠玳(dài)(mào)³
译文: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
注释:¹何用:何以。²问遗:“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³玳瑁: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⁴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
用玉绍缭之。
用玉绍缭(liáo)¹之。
译文: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注释:¹绍缭:犹“缭绕”,缠绕。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¹摧烧之。
译文: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
注释:¹拉杂:堆集。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译文: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¹
译文: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
注释:¹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鸡鸣狗吠¹,兄嫂当知之。
译文: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
注释:¹鸡鸣狗吠:即“惊动鸡狗”。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
妃呼狶!
(bēi)(xū)(xī)¹
译文:兄嫂也可能知道了此事,哎……
注释:¹妃呼狶:妃,训为“悲”,呼豨,训为“歔欷”。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秋风肃肃¹晨风飔(sī)²,东方须臾(yú)³(hào)知之!
译文: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注释:¹肃肃:飕飕,风声。²晨风飔: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飔:凉。³须臾:不一会儿。⁴高:是“皜”、“皓”的假借字,白。“东方高”,日出东方亮。

  这是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叙战阵、记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清人庄述祖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特其声耳;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汉铙歌句解》)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

  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问遗,犹言赠与。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瑇瑁簪”。“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双珠”,谓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这在当时可谓精美绝伦的佩饰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更见美观(绍缭,缠绕之意)。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了。这几句写物寄情,以少总多,表达已言简意丰,情调复缠绵悱恻。试看汉末繁钦《定情诗》中“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慰别离?耳后瑇瑁钗”等句,分明是受本篇启发而化出,此亦正可发明本诗“何用”三句意蕴之妙处。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滟敛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出了这场风波及其严重后果:她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真如晴天霹雳!骤然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窝燃起了愤怒的烈火。她将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地始而折断(拉杂),再而砸碎 (摧)三而烧毁,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何等愤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一刀两断,又何等决绝!非如此,不足以状其“望之深,怨之切。”(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

  “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相思”句较上文“勿复相思”之果断决绝,口气已似强弩之末。盖 “相思”乃长期的感情积淀,而“与君绝”,只一时愤激之念,二者本属对立而难统一,故此句实乃出于矛盾心情的叹惋,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循此绪端,自然生出“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的回忆和忧虑。“鸡鸣狗吠”“喻风声布闻。”(《诗比兴笺》)《易林·随之既济》:“当年早寡,孤与(宇)独居;鸡鸣狗吠,无敢问者。”即指鳏夫与寡妇夜间来往,惊鸡动狗,已露风声。此处亦谓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所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乱终弃的严重后果,自然使她不无顾虑和动摇。何况那“鸡鸣狗吠”中幽会的柔情蜜意时刻,仍然顽固地在牵动着她那旧日的缕缕情思,使她依依难舍呢!“妃呼豨”,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清人陈本礼《汉诗统笺》云:“妃呼豨,人皆作声词读,细观上下语气,有此一转,便通身灵豁,岂可漫然作声词读耶?”闻一多《乐府诗笺》亦云:“妃读为悲,呼豨读为?歔欷。”训释至为允当。三字悲叹,在感情、语气上承上启下,直贯结尾二句意脉。“肃肃”,形容风声凄紧;“晨风”,即晨风鸟。《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晨风鸟即雉,朝鸣以求偶。“飔”,闻一多训为乃 “思”字之讹,言晨风鸟慕类而悲鸣。“高”,音、义皆同“皓”,指东方发白,天将欲晓。二句写女子在悲叹中但闻秋风阵阵凄紧,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鸣不时传来,使她更加感物共鸣,相思弥甚,犹豫不决。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陈本礼云:“言我不忍与君绝决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谓予不信,少待须臾,俟东方高则知之矣。”(《汉诗统笺》)如此,则“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洁,感情热烈持恒之义。不过,这层隐喻之底奥,在字面上却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读者似乎亦拭目以待其下文。故庄述祖、闻一多皆以为《上邪》即本篇下文,应合为一篇。余冠英亦认为“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此说确实发人深省。

  此诗的结构,以“双珠瑇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中间又以“摧烧之”、“相思与君绝”两个顶真句,作为爱憎感情递增与递减的关纽;再以“妃呼豨”的长叹,来联缀贯通昔与今、疑与断的意脉,从而构成了描写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层次清晰而又错综,感情跌宕而有韵致。其次,这首诗通过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选赠礼物的精心装饰,摧毁礼物的连贯动作)和景物的比兴烘托(“鸡鸣狗吠”及末尾二句)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也是相当成功的。

参考资料:
1、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

yǒusuǒ--míng

yǒusuǒnǎizàihǎinán

yòngwènjūnshuāngzhūdàimàozān

yòngshàoliáozhī

wénjūnyǒuxīncuīshāozhī

cuīshāozhīdāngfēngyánghuī

cóngjīnwǎngxiāngxiāngjūnjué

mínggǒufèixiōngsǎodāngzhīzhī

fēi

qiūfēngchénfēngdōngfānggāozhī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