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身难达,新春与志违。异乡青草长,故国白头归。
独立身难达,新春与志违。异乡青草长,故国白头归。
岸阔湖波溢,程遥楚岫微。高秋期再会,此去莫忘机。
岸阔湖波溢,程遥楚岫微。高秋期再会,此去莫忘机。

sòngrénxiàguī--zhūqìng

shēnnánxīnchūnzhìwéixiāngqīngcǎozhǎngguóbáitóuguī

ànkuòchéngyáochǔxiùwēigāoqiūzàihuìwàng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花月楼台近九衢(qú)¹,清歌²一曲倒³金壶
译文: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和盛开的鲜花,街市四通八达。楼上正灯红酒绿,清唱一曲后,又是一番觥筹交错。
注释:贻:赠给。¹九衢:犹言九陌,指都城中的大道。²清歌:清脆的歌声。³倒:斟酒。⁴金壶:纹饰华丽的金色酒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zhè)(gū)¹
译文:在这宴会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国人,请你不要再唱撩动人乡思的《鹧鸪曲》了。
注释:¹鹧鸪:指《鹧鸪曲》。

  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诗人采用由远及近、步步引入的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歌者歌唱艺术的敬佩,同时又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

  第一、二两句描写歌唱环境。“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写长安的酒家歌楼,这是一个引子。这两句诗,采用了由远而近、由外及内、步步引入的手法。天空,一轮明月;地上,万家灯火,街市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展现的是一幅繁华都会的景象。接着便是一座高楼的外景,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照着它周围盛开的鲜花。

  画外音,是声声动人心弦的歌声。再接下去是酒楼上,灯红酒绿,年轻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后,便是一番斟酒、敬酒、举杯、言笑等景象,这两句诗把时间、地点、环境、宴席、歌者、听者,还有歌助酒兴的欢悦气氛都表现出来了。词简意丰,有虚有实,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第三四两句描写歌清酒兴。歌,愈听愈动情;酒,愈饮愈有兴,歌声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两句不言酒而单写歌。而且,诗人不是对歌者或歌声进行描绘,也不是直接抒发对歌声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说:“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据说鹧鸪有“飞必南翥”的特性,其鸣声像是“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曲》就是“效鹧鸪之声”的,曲调哀婉清怨,为这个曲子所写的词,也大多抒发相思别恨。尽管诗人在开头二句极力描绘了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京国之春,从后二句中自称“江南客”,可看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所撩动。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难免产生“游子乍闻征袖湿”(《鹧鸪》),终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诗人向歌者请求莫唱《鹧鸪》了,充分体现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同时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

  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诗人正是歌者知音,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诗人也期望歌者能够成为这“心声”的知音。这就使听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辞浅意深,曲折感人。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497
2、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1609
3、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27
4、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1347-1348
玉人家,画楼珠箔临津。托微风、彩箫流怨,断肠马上曾闻。宴堂开、艳妆丛里,调琴思,认歌颦。麝蜡烟浓,玉莲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绣屏掩、枕鸳相就,香气渐暾暾。回廊影,疏钟淡月,几许消魂?
玉人¹家,画楼珠箔(bó)²临津³。托微风、彩箫流怨,断肠马上曾闻。风堂开、艳妆丛里,调琴思,认歌颦(pín)。麝蜡烟浓,玉莲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xūn)。绣屏掩、枕鸳相就,香气渐暾(tūn)。回廊影,疏钟淡月,几许消魂?
译文:美人之家,就在渡口边那挂着珠帘的画楼。箫声随轻风传送幽怨,断肠人在马上听得分明。在风席上,在歌女丛中,从琴声和愁容一眼就把她相认。麝香蜡烛烟雾浓浓,漏声滴滴夜色已深,等不得酒醉就更衣。掩上锦绣屏风,便在鸳枕上相依相拥,屋子香气浓郁沁人。月光映出回廊暗影,几响钟声一弯淡月,这一夜多么欢乐销魂!
注释:¹玉人:容颜如玉的歌女,或指对钟爱女子的昵称。²珠箔:即珠帘,装饰华美的帘子。³津:渡口。⁴琴思:琴曲中的情思。思,读去声。⁵漏短:时间短暂。漏,计算时间的仪器。⁶醺:喝醉。⁷枕鸳:即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⁸暾暾:香味浓烈的意思。⁹疏钟:夜深人静之时。
翠钗分。银笺封泪,舞鞋从此生尘。任兰舟载将离恨,转南浦,背西曛。记取明年,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误行云。凤城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门外,只凭芳草,寻访郎君。
翠钗¹分。银笺(jiān)封泪,舞鞋从此生尘。任兰舟载将离恨,转南浦,背西曛(xūn)²。记取明年,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误行云。凤城³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门外,只凭芳草,寻访郎君
译文:自分别后她封封书信泪斑斑,舞鞋从此落满灰尘。任随小舟漂泊,载着离愁别恨,从南江转到北浦,从早晨直到夕阳西沉。请记住在明年,蔷薇花凋谢之后,我们定期相会绝不耽误行程。京城很遥远,这楚地的梅花清秀鲜嫩,请你先寄一枝芳春。到那一天在青门外,顺着芳草路,去访寻郎君。
注释:¹翠钗:翠色的头钗,即碧玉钗。²曛:日落时的余光。³凤城:京城。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落在京城,称丹凤城。后来凤城就成为京城的代称。⁴楚梅:楚地的梅花。⁵青门:泛指京城城门。因汉代长安东南门是青色,俗称青门。⁶郎君:作者自指。

  贺铸的词语言清新,风格多样,既有哀婉缠绵、典雅工丽,近似晏几道、秦观的一面;也有沉郁挺拔、豪爽峻迈,有如豪放派词人的另一面。这首词无疑属于前者,但又吸取了柳永词长调结构严密、动荡开合、往返交织的特点。但也正由于受到柳词太多的影响,在遣词用语上多少有点粗俗浅露。这首词充满风月脂粉气,借年轻歌女与情人的相恋、幽会和离别相思咏赞了爱情的纯真深挚。

  上阕记叙了相恋相会的经过。开篇先交代“玉人”所居的环境是繁华的“临津”地段,雕梁画栋的楼阁挂着珠帘。“托微风彩箫流怨,断肠马上曾闻”,轻风送来她演奏的寄托悠悠情思的琴声,骑马赶路的人闻之肝肠寸断,这说明两人倾心相恋已久。紧接着描写了相见的场面,为下文直接描绘幽会情景蓄势。酒会上人来人往,他们只能暗送秋波,借琴声倾诉相思。从“麝蜡”开始.浓墨重彩地渲染幽会的情景。因嫌“漏短”,所以“更衣不待酒初醺”,写出了两人相欢相合的追不及待。“绣屏”、“枕鸳”、“香气”等显示了幽会环境的雅致,结语用反问突出幽会时的风情万种。这里越是将相会渲染得情浓意浓,下阕所抒发的离愁别绪也越是显得真实可信。

  下阕起句即言别离后的痛苦和无聊,舞鞋从此闲置,日日泪湿香笺。“任兰舟”两句是回忆离别时万般无奈和无限依恋的情景。眼看着“兰舟”越行越远,渐渐地帆影模糊了,最终消失在落日的余晖里。“背西曛”既写出了当时极目远送的情景,也暗示了送别者驻足岸边的时间之长。“记取”写人已远走,她只有寄希望于来年,暗自嘱咐他别忘了赴约的佳期。但在此之前,她借口“凤城远”,要求对方先寄赠一枝梅花以慰相思。其实梅开的初春距蔷薇花谢也为时不远,但她却不愿空自等待,才刚刚分手,又焦急地盼望相聚,其愁情深重可想而知。结语是想象相会时她出城相迎的情景。

  该词用了许多色彩鲜丽、气味芬芳的词藻,如玉人、画楼、珠箔、彩箫、艳妆、麝蜡、玉莲、绣屏、枕鸳、香气、回廊、翠钗、银笺、兰舟、凤城、青门、芳草等。它们交织组合,形成了这首词秾丽的艺术风格。作者还善于融合前人诗语,以丰富词中的意象。“任兰舟载将离恨”,是化用宋人郑文宝《柳枝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诗意。“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误行云”,是化用唐人杜牧《留赠》“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诗意。“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是化用南朝人陆凯《赠范晔诗》中“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意。“只凭芳草,寻访郎君”则是用牛希济词《生查子》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语意,以“芳草”代“绿罗裙。”这种熔铸的工夫,使得词的寓情更为深厚,意象更为繁茂。

  全词设想巧妙,笔触细腻,将相思之情写得情致深婉,独特之处是写伤别之情缠绵但不哀伤,语工词丽情浓,逼近花间。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等编著.宋词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150-151
2、 钱仲联主编.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243-244

绿tóu ·rénjiā

zhù sòngdài 

rénjiā huàlóuzhūlínjīn tuōwēifēng cǎixiāoliúyuàn duànchángshàngcéngwén yàntángkāi yànzhuāngcóng tiáoqín rènpín shèyānnóng liánlòuduǎn gēngdàijiǔchūxūn xiùpíngyǎn zhěnyuānxiāngjiù xiāngjiàntūntūn huílángyǐng shūzhōngdànyuè xiāohún 
cuìchāifēn yínjiānfēnglèi xiécóngshēngchén rènlánzhōuzàijiānghèn zhuǎnnán bèi西xūn míngnián qiángwēixièhòu jiāyīngwèixíngyún fèngchéngyuǎn chǔméixiāngnèn xiānzhīchūn qīngménwài zhǐpíngfāngcǎo xúnfǎng访lángjūn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¹,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bó)²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³,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xǐ)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zì)之间哉?盖孔子(qì)¹⁰颜渊¹¹,而责子路¹²之愠(yùn)¹³见,古之难其人¹⁴久矣。
译文:我年少时喜欢阅读司马迁的《史记》,看见文章的内容情感愤激、充满了愤恨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情感十分激烈,难以抑制。我认为君子处在这个世上,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始终在于自己的个人情感,决不应该因为一时的遭遇,或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假设不幸处于困窘的处境,那么利用这种处境使自己的心态平和,性情得到愉悦的人,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方法。哪里会像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普通人,一旦外界的环境不符合他的心意,悲伤哀怨憔悴的神情就会表现在眉宇间?孔子常常赞美颜渊,责备子路的恼怒,从中可以看到古人能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也是很困难的。
注释:¹司马长子:即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因替不得已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之辱。从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多有抑郁不平之气,后人认为是他个人遭际的反映。²勃勃:兴盛的样子。³轻重之衡:指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⁴迁徙:变化,改易。⁵设:假设。⁶处其穷:指陷入困难的境地。⁷闾巷小夫:指道德修养不高的一般平民。⁸孔子: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开创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其言论事迹主要见于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编辑的《论语》一书。⁹亟:屡次。¹⁰美:赞赏。¹¹颜渊:即颜回,是孔子得意的学生,孔子常常称赏其品质。如《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发以,回也不愚。”《论语·雍也》:“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始,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¹²子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为人好勇。¹³愠:怒,怨恨。“愠见”语出《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是: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来。子路怨恨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虽穷,还是坚持着,小人一穷就无所不为了。”对子路的行为加以责备。¹⁴难其人:认为能做一个“平其心志,恰其性情”的人是困难的。
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昔虞伯生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已而观陶子¹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²,悠然势分(fèn)³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zhā)俗垢(gòu)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¹⁰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cǎn)于肤¹¹,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pí)(fú)聚散¹²耳。昔虞(yú)伯生¹³慕陶¹⁴,而并诸邵(shào)¹⁵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¹⁶其室曰陶庵(ān)云。
译文:不久前我看了陶潜的文集,文章中表现出淡泊平和,洒脱自然,悠然自得地处在权势地位之外,不只是不被贫穷所困扰,简直是将贫穷也当作了一种快乐。百世以后的人,诵读他的文章,自己心中的世俗污秽的念头就全都消失了。确实啊,陶渊明是古代善于处穷不变的人。推想学习陶渊明处穷不变的方法,就可以做孔子的学生了。可是时下评论陶渊明的人,只看到他在东晋末年的行为,赞赏他的大节,而不谈他乐天知命的事实。陶渊明他外有穷困的逼迫,内有饥寒的痛苦,但是性情没有受到干扰,对于晋、宋朝代的改变,在陶渊明看来就像蚍蜉聚散一样,完全与自己无关。从前虞伯生仰慕陶渊明,将他与邵雍相提并论。我不敢望邵雍之项背,只喜欢陶渊明,如今我身处困境,所以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
注释:¹陶子: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隐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以写田园诗著名,有自然朴素之美。有《陶渊明集》。《晋书》《宋书》均有传。²脱落:疏阔,洒脱。《梁书·处士传·何点》:“心游物表,不滞近迹;脱落形骸,寄之远理。”³势分:权势、地位。⁴融融然:和乐的样子。⁵尘查俗垢:指节俗间的尘土污垢。查同渣,即渣滓。⁶推:发扬光大。⁷元熙:东晋最末一个皇帝晋恭帝的年号(419—420)。⁸易代:指宋武帝刘裕灭亡晋朝并取而代之,建立刘宋王朝。⁹大节:指陶渊明忠于司马氏的东晋王朝,不肯做刘宋王朝的官员。¹⁰安命乐天:即乐天知命,指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¹¹憯于肤:使身体受伤痛。¹²蚍蜉聚散:比喻无关宏旨的小事情。作者认为晋宋易代,在陶渊明看来,本不足道。¹³虞伯生:即元代著名学者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历官国子助教、集贤修撰、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文靖。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元史》有传。¹⁴慕陶:仰慕崇敬陶渊明。据《元史》本传,虞集“早岁与弟盘同辟书舍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邵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¹⁵邵子: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哲学家。好《易》理,居洛阳三十年,名所居曰安乐窝。卒谥康节,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宋史》有传。¹⁶扁:用如动词,即题扁于室。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一番¹荷芰(jì)生池沼,槛(jiàn)前风送馨香²。昔年于此伴萧娘³。相偎馨(zhù),牵惹叙衷肠。
注释:¹一番:一片。²馨香:芳香,散布得很远的香气。馨:香气。³萧娘:泛指美妇人。见孙光宪《更漏子》“其一”注。⁴馨立:久立。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时逞笑容¹无限态,还如菡(hàn)(dàn)²争芳。别来虚遣(qiǎn)思悠飏(yáng)。慵(yōng)³往事,金锁小兰房
注释:¹逞笑容:展露笑容。曹植《求自试表》:“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²菡萏:荷花。³慵窥:懒于回顾。⁴金锁句:意思是将小兰房锁住不开,以免触物生情。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想。

  全词分三层。第一层是开头两句,写池塘一片碧荷,芳香随风飘到槛前,眼前景物能动难忘之情。第二层从昔年直贯到过片“还如菡萏争芳”,追忆过去于此景中“伴萧娘”的情事;“相偎”两句写当时缱绻神情,“时逞”二句写萧娘的艳丽如荷花。第三层写别后的思念长久,以至不敢再回想往事,甚至连过去相聚时的小房也被锁起来,因现在是人去房空了,见房也会引起离愁。全词用语婉丽,情意深长。

línjiāngxiān ·fānshēngchízhǎo

yǐnè dài 

fānshēngchízhǎo jiànqiánfēngsòngxīnxiāng niánbànxiāoniáng xiāngwēizhù qiānzhōngcháng 
shíchěngxiàoróngxiàntài háihàndànzhēngfāng biéláiqiǎnyōuyáng yōngkuīwǎngshì jīnsuǒxiǎolánfáng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徒把金戈(gē)挽落晖¹,南冠²无奈北风³吹。
译文: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注释: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文山丞相:即文天祥。¹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²南冠:楚冠,比喻囚犯。³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子房¹本为韩仇出,诸北²³知汉祚(zuò)
译文:张良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他岂能料到。
注释:¹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²诸北:指诸北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³宁:岂。⁴祚:皇位。⁵移:转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云暗¹(dǐng)²龙去远³,月明华表鹤归迟。
译文: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的魂魄归来。
注释:¹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²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³龙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⁴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不须更上新亭¹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译文: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注释:¹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诗人在前两联用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典故,赞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欲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的留恋和对英雄的思念;尾联用东晋时过江诸人新亭对哭事,直抒诗人心中悲痛。全诗句句用典,而意脉一贯,酣畅深厚,郁勃沉雄。

  “徒把金戈挽落晖”。“徒”字用得特别有力量,鲁阳挥戈返日是英雄壮举。文天祥在南宋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毅然起兵勤王,希望挽救南宋已无可挽救的命运,结果是徒劳无功,这一个“徒”字写出文天祥的悲剧结果,但“把金戈挽落晖”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也就是上面我们引的那首诗“大厦明非一木支,区区未忍听倾危”的心情。这句诗用鲁阳挥戈返日的典故,再加上一个“徒”字点出悲剧的结局。“南冠无奈北风吹”这里连用两个典故把文天祥的遭遇曲折地表达出来。文天祥无法抵挡北方的进攻、被俘而殉国。“南冠”“北风”暗用两个典故,但字面上却当句作对,天衣无缝。开头这一联已经交代了文天祥的悲剧结局。

  “子房本为韩仇出”,这一句又用张良的典故,表明文天祥起兵纯粹为了报国。就结构而言是从上一联又倒叙回去。“诸葛宁知汉祚移”,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赞美文天祥,同时“汉祚移”三字点明宋亡。“大厦明非一木支”,但在文天祥心目中不计较成败利钝,汉祚虽移,而己心不变。这一联从起兵的动机和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态度赞扬文天祥。张良、诸葛亮都是最出色的人才,拿他俩来赞扬文天祥,就不仅是指精神,其才能也全在不言之中。无奈大势既去,才士也无能为力。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诗人以低沉凄凉的格调叙述了大宋灭亡和文天祥遇害的事实,以哀切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悲凉沉痛之感,写出了对大好江山和英雄的急切呼唤,从而抒发了对现实的失落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这里运用《世说新语》中的“新亭对泣”的典故,也是人所熟知的,但作者在这里不是简单地引述,而是反用其意表达深沉的兴亡之感。这一联是承上联“鹤归迟”来的,您如果归来,也不要再上新亭去看风景了,因为现在比王导他们(东晋渡江)当时又远远不如了。这样理解较“我不须……”更深一层,因为这种情况我早已明白才对“鹤”归不必去望,又是始终扣紧文山丞相来说的。这一联又从死后写到做挽诗的今天,表明每下愈况的时势,寄托故国之思。

  这首诗作以用典用事为长。出句用典,巧妙地把文天祥力挽危亡不成、被俘不屈殉节的一生概括出来;次以张良、诸葛亮为比,赞颂了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再以宋帝之传说,寄托了对文天祥的不尽哀思和追念;结以东晋之事,感慨文天祥壮志未酬、天下尽归异族所带来的痛苦现实。全诗笔力雄健,情绪深沉,在对文天祥的赞颂和哀悼中,也真实地展露了诗人自己怀念故国的悲凉沉痛心情。全诗气韵凝沉,寄寓深远,既突出了一个“挽”字,又有诗人自己的隐痛悲思,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09 第1版:第739页

wǎnwénshānchéngxiàng

 yuándài 

jīnwǎnluòhuī nánguānnàiběifēngchuī 
fángběnwéihánchóuchū zhūnìngzhīhànzuò 
yúnàndǐnglóngyuǎn yuèmínghuábiǎoguīchí 
gèngshàngxīntíngwàng qiánlèi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