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庭摵摵撼梧楸,黄卷青灯字字愁。说与西风莫萧瑟,年来诗思不禁秋。
虚庭摵摵撼梧楸,黄卷青灯字字愁。说与西风莫萧瑟,年来诗思不禁秋。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林下¹荒苔道韫(yùn)²家,生怜³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译文: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
注释:¹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或退隐之处。²道韫: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³生怜:可怜。⁴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zàng)名花¹。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译文: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注释:¹名花:名贵的花,同名花一样的美人。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但至少表面看上去也像一首咏物词,至于咏的是什么,也许是雪花,也许是柳絮,迷迷蒙蒙,说不大清。

  “林下荒苔道韫家”,句子开头的“林下”二字,看上去绝不像是典故,很容易被忽略过去,其实,这正是谢道韫的一则轶闻:谢遏和张玄各夸各的妹妹好,谁的妹妹都是天下第一,当时有个尼姑,对这两个妹妹都打过交道,有人就问这位尼姑:“你觉得到底谁的妹妹更好呢?”尼姑说:“谢妹妹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风;张妹妹清心玉映,是闺房之秀。”“林下之风”是说竹林七贤那样的风采,“林下”一词就是这么来的,那位谢妹妹正是谢道韫。

  谢道韫在诗词当中的意象一重一轻大约共有两个,重的那个是和下雪有关:谢家,有一天大家在庭院赏雪,谢安忽然问道:“这雪花像个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抢先回答道:“就像往天上撒盐。”众人大笑,这个时候,侄女谢道韫答道:“不如比作‘柳絮因风起’更佳。”——仅仅因为这一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便在古今才女榜上雄踞千年。从这层意思上说,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和雪花有关,或许和柳絮有关。

  轻的那个,是从谢道韫的姓氏引申为“谢娘”,而谢娘这个称呼则可以作为一切心爱女子的代称。从这层意思上说,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是在怀人。

  歧义仍在,究竟确指什么呢。下一句“生怜玉骨委尘沙”不仅没有确认前一句中的歧义,反倒对每一个歧义都可以作出解释。生,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而“玉骨委尘沙”既可以指女子之死,也可以指柳絮沾泥,或者是雪花落地。前一句里留下来的三种歧义在这里依然并存。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点明愁字,而“归鸦”在诗歌里的意象一般是苍凉、萧瑟。乌鸦都在黄昏归巢,归鸦便带出了黄昏暮色的感觉,如唐诗有“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若是离情对此,再加折柳,那更是愁上加愁了,如宋词有“柳外归鸦,点点是离愁”,有“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归鸦已是愁无尽,前边再加个“数”字,是化用辛弃疾“佳人何处,数尽归鸦”,更显得惆怅无聊。

  “尘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下片开头是一组对句,工整美丽。上句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传说,而“尘世”与“一宵”的对仗,时间上一个极长,一个极短,造成了突兀陡峭的意象;推敲起来,“尘世浮萍随逝水”似乎是容若自况,“一宵冷雨葬名花”则是所咏之人或所咏之物。

  末句“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化自顾敻词“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却明显比顾词更高一筹,以柳絮来比拟魂魄,“吹欲碎”双关心碎,“绕天涯”更归结出永恒和飘泊无定的意象,使情绪沉痛到了最低点。

参考资料:
1、 苏缨著.纳兰词典评: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09:第191页-第193页

shānhuāzi··línxiàhuāngtáidàoyùnjiā--lánxìng

línxiàhuāngtáidàoyùnjiāshēngliánwěichénshāchóuxiàngfēngqiánchùshuōshùguī

bànshìpíngsuíshìshuǐxiāolěngzàngmínghuāhúnshìliǔmiánchuīsuìràotiān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平临云鸟八窗秋¹,壮压²西川³四十州
译文: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
注释:筹边楼: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西川节度使,次年秋为筹划边事所建,故名。¹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²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³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⁴四十州:一说“十四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诸将莫贪羌(qiāng)¹马,最高层处见边头²
译文: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注释:¹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²边头:边塞前沿。

  诗的开首两句写楼。说“平临云鸟”,则楼之高峻可知;说“八窗秋”,则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可见。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着一“壮”字,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两句不但写得气象雄浑,而且连李德裕当时建楼的用意,诗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含其中。后两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便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军们的目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与羌族的战争,而他们又没有抗御的能力,以至连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遭受战争的威胁。

  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作结,这“高”,这“见”,和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而“见边头”,则和次句的“壮压西川”是个鲜明的对照。意思是这座巍然耸立的高楼,它曾经是全蜀政治军事的心脏,成为西川制高点的象征;而此时时过境迁,登楼便能看到边地的烽火了。通过这样的对照,西川地区今昔形势的变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从这座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现了出来;而诗人感时伤事、忧深思远的心情,亦即杜甫所说“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诸将》)之意,也就深情若诉了。再从句法上来看,“诸将”句陡然一转,与上文跳脱开来,而末句又一笔兜了回来,仍然归结到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真是硬语盘空,力透纸背。

  此诗前两句写景,气象万千;后两句叙事,说明时移势异。诗人的沉痛感受与前两句的壮伟大不相同,在前后对比描写之中,充分显示出女诗人心系国势盛衰的宏深器识和忧国忧民的生动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在中唐诗中并不多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79-780
2、 佘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95-296

chóubiānlóu--xuētāo

pínglínyúnniǎochuāngqiūzhuàng西chuānshízhōuzhūjiāngtānqiāngzuìgāocéngchùjiànbiāntóu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zài)¹见辟王²,曰³求厥。龙旂(qí)阳阳,和央央¹⁰。鞗(tiáo)¹¹有鸧(cāng)¹²,休¹³¹⁴烈光¹⁵。率¹⁶见昭考¹⁷,以孝以享¹⁸。以介(gài)¹⁹眉寿,永言²⁰保之,思²¹²²多祜(hù)²³。烈文²⁴辟公²⁵,绥²⁶以多福,俾(bǐ)²⁷缉熙²⁸于纯嘏(gǔ)²⁹
译文:诸侯初次朝周王,求赐王朝新典章。蛟龙旗帜随风扬,车上和铃响叮当。马辔铜饰光灿灿,美丽饰物闪光芒。相率拜祭先王灵,孝敬祭品请神享。祈求神明赐长寿,保佑日子永安康,赐予幸福无穷量。文武兼备诸侯公,先王赐予你多福,使你事业永辉煌。
注释:¹载:始。²辟王:君王。指周成王。³曰:同“聿”,发语词。⁴厥:其。⁵章:典章法度。指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⁶龙旂:画有蛟龙图案的旗,旗竿头系铃。⁷阳阳:鲜明。一说即“扬扬”,旗飘动飞扬之貌。⁸和:挂在车轼(扶手横木)前的铃。⁹铃:挂在旂上的铃,一说挂在车衡上的铃。¹⁰央央:铃声和谐。¹¹鞗革:马缰头的铜饰。¹²有鸧:鸧鸧,铜饰美盛貌。一说铜饰相击之声。¹³休:美。¹⁴有:同“又”。¹⁵烈光:光亮。¹⁶率:带领。¹⁷昭考:皇考。此处指周武王。¹⁸孝、享:都是献祭的意思。¹⁹介:通“匄(gài)”。求。²⁰永言:即“永焉”,长久貌。言,语助词。²¹思:发语词。²²皇:大。²³祜:福。²⁴烈文:辉煌而有文德。烈,有武功。²⁵辟公:指诸侯公卿。²⁶绥:安抚。一说赐也。²⁷俾:使。²⁸缉熙:光明,显耀。²⁹纯嘏:大福,美福。

  按周时庙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为穆,则武王为昭,故称昭考。因此,“载见辟王”的辟王便是成王。“载”训始,助祭诸侯的朝见则在成王即位之时。成王是由周公辅佐即位的,只是名义或形式上的君主,实权则掌握在摄政的周公之手,诸侯助祭的隆重仪式当亦是周公一手策划安排,其用意自然是让成王牢记先王遗训,继承并光大先王遗业。周公极尽摄政之职,时时注意对成王的规劝乃至管教,《尚书》中的一篇《无逸》便是明证。诸侯“曰求厥章”,恐怕年幼的成王也无法应付,只能由周公作出权威性的答复。旧说《周礼》为周公所作,法度典章他当了然于胸。如此看来,《周颂·载见》的祭祀对象与《周颂·雝》不同,祭祀时的背景也大不一样。《诗经传说汇纂》所说“一以显耆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的祭祀目的,便道出了成王新即位的时局特点与急务。

  和《周颂·雝》所描写的“肃肃”“穆穆”的神态不同,《周颂·载见》重点在于描写助祭诸侯来朝的队伍,朱熹评之曰“赋”也。诗中“龙旂阳阳”四句,确实具有赋的铺叙特点:鲜明的旗帜飘扬,铃声连续不断响成一片,马匹也装饰得金碧辉煌,热烈隆重的气氛,浩大磅礴的气势,有声有色;八方汇集,分明是对周王室权威的臣服与敬意。周颂中的许多祭祀诗,是只求道出目的,不惜屡用套语,丝毫不考虑文学性的,而《周颂·载见》却安排了极为生动的铺叙,在一般说来枯燥乏味的颂诗中令人刮目相看。这也足以说明,在有助于实现政治目的的情况下,统治者不仅不排斥,而且会充分调动积极的文学手段。

  诗的后半部分,奉献祭品,祈求福佑,纯属祭祀诗的惯用套路,本无须赘辞,但其中“烈文辟公”一句颇值得注意。在诗的结尾用诸侯压轴,这与成王的新即位,而且是年幼的君王即位有关。古代归根结蒂是人治社会:就臣子而言,先王驾驭得了他,他服先王,但未必即如服先王一般无二地服新主;就新主而言,也可能会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在最高统治者更换之时,臣下的离心与疑虑往往是同时并存,且成为政局动荡的因素。诗中赞扬诸侯,委以辅佐重任,寄以厚望,便是打消诸侯的疑虑,防止其离心,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可见,《周颂·载见》始以诸侯,结以诸侯,助祭诸侯在诗中成了着墨最多的主人公,实在并非出于偶然。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75-676

zàijiàn

míng xiānqín 

zàijiànwáng yuēqiújuézhāng lóngyángyáng língyāngyāng tiáoyǒucāng xiūyǒulièguāng shuàijiànzhāokǎo xiàoxiǎng gàiméishòu寿 yǒngyánbǎozhī huángduō lièwéngōng suíduō chún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归大茔之旁。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尔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时吾赴调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寄瘗尔骨,五年于兹。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今我仲姊,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平原卜穴,刊石书铭。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¹,招送寄寄体魄²,归大茔(yíng)³之旁。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尔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时吾赴调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¹⁰,寄瘗(yì)¹¹尔骨,五年于兹¹²。白草枯荄(gāi)¹³,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¹⁴,吾有罪矣!今我仲姊¹⁵,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¹⁶。平原卜穴¹⁷,刊石书铭¹⁸。明知过礼¹⁹之文,何忍深情所属(zhǔ)²⁰
译文:正月二十五日,伯伯用瓜果、玩具,召唤寄寄的魂魄,回归祖坟之旁。伤心啊!你出生四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中。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便逝去了。家人养育之情还不是很深,悲伤却已经到了极致!你为什么出生,又为什么死去?怀念你嬉戏的时候,奈何我们却都预测不了生死。那时我在京都等待调补官职,移家到关中,世事纷乱,光阴迁移,在外地寄埋你的遗骨,如今已经五年了。白草萋萋,荒凉的小路上,白天饿了,谁来喂饱你?夜晚渴了,谁来怜爱你?你孤孤寂寂的,我有罪啊!如今我的二姐,已经归返祖坟。茔是也把你的魂灵迁葬至此。为你建造墓穴,写文作碑。明明知道这样违反了礼数,奈何实在对你一片疼爱之情。
注释:寄寄:李商隐弟弟李羲叟的女儿,四岁而夭。¹弄物:儿童的玩具。²体魄:遗体和魂魄。³大茔:祖坟墓地。⁴方复:才回到。⁵本族:父族。⁶奄然归无:很快死亡。奄,奄忽,急遽貌。⁷鞠育:抚养;养育。⁸赴调:赴京参加外官内任的调选。⁹关中:此特指京城长安。¹⁰迁贸:改换变迁。¹¹瘗:掩埋,埋葬。¹²于兹:到现在。¹³荄:草根。¹⁴栖栖:不安的样子。¹⁵仲姊:二姐,指裴氏姊。她死后寄殡于获嘉,这次也返葬祖坟。¹⁶先域:祖先墓地。¹⁷卜穴:占卜埋棺的地点。¹⁸刊石书铭:刻石碑书写铭文。¹⁹过礼:超过礼制的规定。按礼制,幼女不应刊石书铭。²⁰属:连缀,系。
自尔殁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犹子之义,倍切他人。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自尔殁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¹,绣襜(chān)文褓(bǎo)²。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³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况吾别娶已来,胤(yìn)未立。犹子之义,倍切他人。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译文:自从你逝去之后,侄子辈的几个人还小,在明月下玩着竹马,穿着绣花的衣服,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在我的左右玩耍吵闹。唯独你的灵魂,不知道去了哪里。况且我另娶以来,仍然没有儿子。尤其对你的疼爱,更甚茔他人。怀念往昔,抚摸着还在的你的同辈人,空有满腹的深情!
注释:¹竹马玉环:儿童玩具。²绣襜文褓:绣花的短袄,有纹饰的被子。³弄药:在芍药花边玩耍。⁴精诚:魂灵。⁵别娶:另娶。⁶胤绪:嗣子,儿子。⁷犹子:侄子辈,包括侄女。⁸五情:此指五内,犹内心。
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呜呼!荥(yíng)¹之上,坛山²之侧。汝乃曾乃祖³,松槚(jiǎ)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译文:唉!荥水之上,坛山之侧。你的祖辈墓旁,松槚成行;你的大姑二姑,坟地相接。你在这里来来往往,不要恐怖惊讶。这些美丽的衣服,好吃的东西你尽管来享用吧。我来祭奠你,你的父亲在哭送你。悲哀啊寄寄,你知道吗?
注释:¹荥水:古水名,旧址在今河南郑州西北,与济水相通。²坛山:古山名,在今河南郑州北。³汝乃曾乃祖:意为你与你的曾祖和祖父在一起。乃,语词。⁴槚:即楸树,古时通常同松树一起种在墓旁。⁵伯姑:大姑母,不详。⁶仲姑:二姑母,即裴氏姑。⁷无少无多:不论多少。

  这篇祭文可分为两部分。开头至“五情空热”为第一部分,说明迁葬之事,并因久未迁葬对死者表示愧疚;“呜呼”至结尾为第二部分,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慰告。全文字里行间都是真挚深情的自然流露。文章讲究结构、用典、叙述和抒情,充分表现了李商隐祭文“风骨独峻”的艺术风格。

  文章开头以充满感情的笔调叙述了迁葬的事情,用散文体点明时间,交待祭奠者和祭奠对象,虽属祭文通例,但说“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便见亲切爱抚,切合双方身份。“归大茔之旁”,点出“归”字,既为下文描绘未归前孤魂栖栖之情作反托,又为末段伏脉。接着以强烈的哀叹转入对寄寄夭折及死后情事的追叙。从这里开始的抒情叙事均用四六骈体。

  骈文的显著特点本是大量用典隶事,但这篇文章虽用骈体,但通篇不用一典,只用白描手法叙述小女琐事,情真意切,凄婉动人。如文章在交待迁葬情事之后的痛切抒怀:“尔生四年,方复本族;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与其他祭文相比,此文对象为一幼女,难以作详尽的叙事。此文贵在点染景物,烘托气氛,对逝者反复致意:“白草枯荄,荒涂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怜惜自责之情溢于行墨之外。作者又展开想象,以现实的热闹反衬阴间的冷清,“自尔殁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低回宛转,怅然系之,涂上一层迷惘彷徨的伤感色彩。

  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旧唐书》本传),他的《奠相国令狐公文》《祭外舅赠司徒公文》《祭裴氏姊文》等都写得很有特色,而他的《祭小侄女寄寄文》成就尤为突出。这篇文章写作时间距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约四十年,在基本格式和骈四骊六的句式方面,仍遵循祭文传统,同时又显示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迹象。

参考资料:
1、 周建国 编选.李商隐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9-172

xiǎozhíwén

shāngyǐn tángdài 

    zhēngyuèèrshí guǒ nòng zhāosòng guīyíngzhīpáng āizāi ěrshēngnián fāngběn shùyuè yǎnránguī érwèishēn jiébēishāngér ěrlái yuán niàndāngzhìzhīchén shúshēngzhīwèi shídiàojīngxià jiāguānzhōng shìfēnlún guāngyīnqiānmào ěr nián báicǎogāi huāng zhāoshuíbǎo shuílián ěrzhī yǒuzuì jīnzhòng fǎnzàngyǒu suìqiāněrlíng láixiān píngyuánxué kānshíshūmíng míngzhīguòzhīwén rěnshēnqíngsuǒshǔ 

    ěrhòu zhíbèishùrén zhúhuán xiùchānwénbǎo tángqiánjiēxià fēngzhōng nòngyàozhēnghuā fēnzuǒyòu ěrjīngchéng zhīsuǒzhī kuàngbiélái yìnwèi yóuzhī bèiqièrén niànwǎngcún qíngkōng 

     xíngshuǐzhīshàng tánshānzhī nǎizēngnǎi sōngjiǎsēnháng zhòng zhǒngfénxiāngjiē láiwǎng jīng huácǎicháng gānxiāngyǐnshí láishòu shǎoduō   āiāi zhīzhī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君即颍(yǐng)水荀(xún)¹,何惭许郡(jùn)²
译文:君即如汉时颍川之荀淑,与许郡陈寔相比又有何惭呢!
注释:六即:《唐诗类苑》作“轩昂”。王琦按:“六”字,疑是草书“君”字之讹。¹颍水荀:谓荀淑。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人,安帝时征拜郎中,再迁为当途长。颍水:淮河最大支流,自河南流入安徽西北部入淮河。²许郡宾:谓陈寔。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曾为闻喜长,再迁太丘长。年八十四而卒于家。事见《后汉书》传。此亦以陈寔喻荀七。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译文:你我相逢于此,定有太史奏称有贤人相聚。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译文:玉虽隐身仍从石中可见,兰花枯谢还会再见到春天。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é)¹成万里别,立德²贵清真³
译文:须臾之间你我将分手远别,望君树立明德以朴素淡泊为贵。
注释:¹俄:不久,旋即。²立德:树立德业。³清真:纯洁质朴,朴素淡泊。

nánlíngsōngshānbiéxún

bái tángdài 

jūnyǐngshuǐxún cánjùnbīn 
xiāngféngtàishǐzòu yīngshìbǎorén 
yǐnqiězàishí lánháijiànchūn 
échéngwànbié guìqīngz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