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风裂肉,今乃顿和柔。
岁晏风裂肉,今乃顿和柔。
玄冥在休许,而使威令收。
玄冥在休许,而使威令收。
阴冰澌已泮,礎柱汗交流。
阴冰澌已泮,礎柱汗交流。
敝扇出故箧,老体捐轻裘。
敝扇出故箧,老体捐轻裘。
细人幸煦燠,君子深噍啁。
细人幸煦燠,君子深噍啁。
天地有正气,来往无停辀。
天地有正气,来往无停辀。
春蚕而冬敖,夏假而秋揫。
春蚕而冬敖,夏假而秋揫。
此修或云舛,厥证良不瘳。
此修或云舛,厥证良不瘳。
念昔有名相,死人遗道周。
念昔有名相,死人遗道周。
睠焉不敢忽,顾逮一喘牛。
睠焉不敢忽,顾逮一喘牛。
彼诚知所职,岂伊调燮羞。
彼诚知所职,岂伊调燮羞。
嗟予寡所恃,隔绝明与幽。
嗟予寡所恃,隔绝明与幽。
罪戾不自省,胡为忧人臧。
罪戾不自省,胡为忧人臧。

guǐchǒunuǎnzhìzhī--hóng

suìyànfēnglièròujīnnǎidùnróu

xuánmíngzàixiūér使shǐwēilìngshōu

yīnbīngpànchǔzhùhànjiāoliú

shànchūqièlǎojuānqīngqiú

rénxìngjūnzishēnjiàozhāo

tiānyǒuzhèngláiwǎngtíngzhōu

chūncánérdōngáoxiàjiǎérqiūjiū

xiūhuòyúnchuǎnjuézhèngliángchōu

niànyǒumíngxiāngréndàozhōu

juànyāngǎndǎichuǎnniú

chéngzhīsuǒzhídiàoxièxiū

jiēguǎsuǒshìjuémíngyōu

zuìshěngwèiyōurénzāng

葛洪

葛洪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汉族,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 ▶ 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¹,正自天梨酒肠窄²。更笑老东君,人间客³
译文:经历几番风雨过后,红的海棠,白的梨花都已落尽。到此快意赏玩,感慨于春日为何来去匆匆,自己本来天生酒量小,不能尽情玩赏。更可笑那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瞬息即逝。
注释:春草碧:词牌名。有二体,双调七十五字仄韵体本名《番枪子》,以宋韩玉词末句“春草碧”,改此名。¹底事胜赏匆匆:为什么赏心乐事过得这样快。底事:何事,何故。胜赏:指赏花的乐事。²正自天梨酒肠窄:正因为自己天生的酒量太小。这句是说自己不会尽情玩赏。³更笑老东君,人间客:更可笑的是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责怪上天不让春光久留。东君:古代传说中专管春天的神。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赖有玉管新翻¹,罗襟(jīn)醉墨²。望中倚栏人³,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译文:在箫鼓笙笛的乐声中,众人诗酒开怀。遥见一位倚栏美人,从前似曾相识。旧梦已断,回忆往事,令人心醉!当年美好春光已永远逝去,眼前唯见繁英落尽,春草繁茂,一片葱绿。
注释:¹玉管新翻:新创制的乐曲。玉管:指箫笛等管乐器。新翻:新谱写的乐曲。²罗襟醉墨:指他醉心的书法艺术。³望中倚栏人:指倚栏望归的美人。后庭花:明指后庭的花朵。暗喻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这表面上看是一首伤春的词,实质上是一首借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这种伤春不仅仅是感叹春光的流逝,而是寄寓了词作者对往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上片抒发伤春的情感。首句十五个字,写出了几番风雨过后,白花洞,春色逝的凄凉景象,词人触景伤情,思绪联翩,无限怅惘涌上心头,由春光的流逝,想到了美好岁月的不再,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起句“几番风雨”,点出春光不再的原因,“不见”二字,道出词人对春光的寻觅与留恋,当那嫣红的海棠与如雪的梨花确实已“不见”时,无限的惘怅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词人的心头。他希望仍然能够看到那“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却终是“不见”。因此才有了后面“底事胜赏匆匆”的问句和“酒肠窄”的自怨之词。“更笑老东君,人间客”。因春之消逝而嘲笑司春的老东君象是匆匆来去人间的过客,转瞬即逝。明明是无尽的惘怅与留恋,却偏偏用了一个“笑”字来传达,所谓强颜欢笑,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下片转为剖示词人的心理情态。虽然是胸中愁肠百结,但幸有新翻的笛曲,酩酊大醉后的信手挥毫,以及那醉望中的“倚栏人”,似还可以帮助词人荡除心中的烦恼与忧愁。可是,“倚栏人”只是似曾相识,词人心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失望之水熄灭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阵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则是点晴之笔。道出了昔日燕京的繁华与故苑后宫此时的荒凉萧条。句式凄绝哀婉,道出作者的国势不振,国家的衰亡而无限感伤。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感叹盛世的不再,心中不禁悲凉无限。这也是他伤春的真实用意。

  全词意境清幽,语言浅近,虽淡淡着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读来意韵绵长。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8页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运交华盖¹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译文: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注释:¹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在西方星座学中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破帽¹遮颜过闹市,漏船²载酒泛中流³
译文: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注释:¹破帽:原作“旧帽”。²漏船:原作破船。³中流:河中。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¹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²
译文:横眉怒对那些各路来的敌人的指责,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注释:¹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²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躲进小楼成一统¹,管他冬夏与春秋²
译文: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注释:¹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²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极端蔑视和无比的憎恨。由此衬托无产阶级战士不畏强暴,碰壁不回的革命精神。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其中“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处。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作者在“破帽"与“闹市”, “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这两句诗流露出诙谐、乐观的情趣,表现出寓庄于谐的特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句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小楼”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进”有暂时隐避下来的意思。 “躲"字,融合着巧与敢的双重意味。前一句十分风趣地道出了作者当时战斗环境的特点和善于斗争的艺术,反映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神情。后一句写无所畏惧、韧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把前一句的战斗内容揭示得更加鲜明,使寓庄于谐的特色表现得更加突出。既表明作者不管形势怎样变幻,前途如何艰险,决心为革命坚持不懈地斗争,又是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的辛辣讽刺。这一语双关的结尾,增强了本诗的主题。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

参考资料:
1、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进修教材编写组.江苏省中学教师进修教材 现代文选.南京市: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进修教材编写组,1981年:54页
2、 李云海.干部名篇选读.长沙市: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259页

cháo--xùn

yùnjiāohuágàiqiúwèigǎnfānshēnpèngtóu

màozhēyánguònàoshìlòuchuánzàijiǔfànzhōngliú

héngméilěngduìqiānzhǐshǒugānwèiziniú

duǒjìnxiǎolóuchéngtǒngguǎndōngxiàchūnqiū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王大司马¹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pén)²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chuí)(tà)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³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yǎn)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tì)抽肠衅鼓云。
译文: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 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 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 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 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 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 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注释:¹王大司马:即王僧辨,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 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²湓城:也称 湓口,古城名。³梁元帝:即萧绎,字世诚,南朝 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 人,梁武帝第七子,初 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 ,侯景叛乱时, 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 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⁴学士:官 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⁵揜  :同“掩”,遮蔽,掩盖。⁶婚宦:结婚和做 官。此指成年。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¹²童稚³时,能张目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¹⁰时有物外¹¹之趣。
译文:我回想小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对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注释:¹余:我。²忆:回忆,回想。³稚:幼小,形容年龄小。⁴张目:张大眼睛。⁵对:面向,对着,朝。⁶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⁷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⁸细:仔细。⁹纹理:花纹和条理。¹⁰故:所以。¹¹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夏蚊成¹雷,私拟²作群鹤舞于³空中,心之所向,则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¹⁰之冲烟而¹¹飞鸣,作¹²青云白鹤观¹³,果如鹤唳(lì)¹⁴云端,为之¹⁵怡然¹⁶称快。
译文: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而变得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过去,让它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注释:¹成:像。²私拟:我(把蚊子)比作。拟,比。私,私自。³于:在。⁴则:那么,就。⁵或:有的。⁶果:果真。⁷项为之强: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脖颈。为,为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⁸素帐:未染色的帐子。⁹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¹⁰使:让。¹¹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¹²作:当做。¹³观:景观。¹⁴唳:鸟鸣。¹⁵为之:因此。¹⁶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¹²,以虫蚁为兽,以土砾³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文: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注释:¹以……为……:把……当作……。²林:森林。³砾:土块。⁴壑:山沟。⁵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¹正浓,忽有庞然大物²,拔山倒树而来,盖³一癞(lài)(h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¹⁰别院。
译文: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释:¹兴:兴致。²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的东西。³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⁴虾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⁵为:介词,被。⁶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⁷鞭:名词作动词,鞭打。⁸数十:几十。⁹驱:驱赶。¹⁰之:代词,它指癞蛤蟆。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第二段至篇末为第二部分,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一段趣事,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象,这正是“物外之趣”。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又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现了物外之趣。同时也反映了“我”的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领略到书本上图画上所描绘的“青云白鹤”的实景。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这里写“我”观察花台草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神游其中,仍是表现“物外之趣”的。而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我”观察入神,而且还能表现“我”的真正可爱,天真无邪。

参考资料:
1、 《童趣》赏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1-29]

tóng

shěn qīngdài 

    tóngzhìshí néngzhāngduì míngcháqiūháo jiànmiǎoxiǎozhīcháwén shíyǒuwàizhī 

    xiàwénchéngléi zuòqúnkōngzhōng xīnzhīsuǒxiàng huòqiānhuòbǎi guǒrán ángshǒuguānzhī xiàngwéizhījiāng yòuliúwénzhàngzhōng pēnyān shǐ使zhīchōngyānérfēimíng zuòqīngyúnbáiguān guǒyúnduān wéizhīránchēngkuài 

    chángqiángāochù huātáixiǎocǎocóngchù dūnshēn shǐ使tái dìngshénshì cóngcǎowéilín chóngwéishòu zhěwéiqiū āozhěwéi shényóuzhōng rán 

     jiànèrchóngdòucǎojiān guānzhī xìngzhèngnóng yǒupángrán shāndǎoshùérlái gàilài shéérèrchóngjìnwéisuǒtūn niányòu fāngchūshén juéránjīng shéndìng zhuō biānshùshí zhībiéyuàn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绝域¹阳关道²,胡沙³与塞尘
译文:通往西域遥远的阳关道上,举目惟见边塞的烟气和沙尘。
注释:¹绝域:指极远的地域,此指西域。²阳关道: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³沙:一作“烟”。⁴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三春¹时有雁,万里少行人²
译文:整个春天只偶有大雁飞过,万里路上很少见到行人。
注释:¹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²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mù)(xu)¹随天马²,蒲桃³汉臣
译文: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注释:¹苜蓿: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²天马:骏马的美称。³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域人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⁴逐:随。⁵汉臣:汉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¹²外国³惧,不敢觅(mì)和亲
译文:这一去自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
注释:¹当:应当。²令:使。³外国: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⁴觅:寻求。⁵和亲: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

  此诗的前两联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第一联“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指出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这两句是写这条西去路的前方是边塞,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那里,烽烟弥漫,沙土飞扬,一望无垠,满目凄凉。

  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进一步表现路途的寂寞荒凉。正值三春季节,南国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之时,无奈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路上唯见偶尔飞过的归雁;平视前方,漫漫长路上极少有行人往来。

  第三联似承实转,虽然仍是写景,但色调感情陡转:“苜蓿春天马,蒲桃逐汉臣。”当年汉武帝派李广利伐大宛取名马,马嗜苜蓿,苜蓿与葡萄种也就春汉使传入中国。这一联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想象代实景,描绘了一幅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其中蕴含颂杨汉使,沟通两地文化的历史功绩之意,以此勉励友人远赴安西建功立业。

  最后一联正是承着这一诗意转出:“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这里以“不敢觅和亲”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唐王朝的臣服。这两句看似泛指,实际上是针对“刘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刘司直出塞干出一番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了诗人本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迈感情。

  这首诗将史事融入送行时对路途险远的渲染中,全诗从写景到说史,又从说史到抒情,曲曲折折,而于字句之间流淌不绝的,则是诗人对于友人始终如一的深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6-13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