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禾摭其实,即穊乃可稀。
儒吏瞢不长,竟为老农归。
萋芸儿可犂,称力食且衣。
平生睎庞翁,此意今不违。
种禾摭其实,即穊乃可稀。
儒吏瞢不长,竟为老农归。
萋芸儿可犂,称力食且衣。
平生睎庞翁,此意今不违。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míng)¹喧暮色,默思坐西林²
译文:草虫喧嚣着无边暮色,静默沉思打坐在西林。
注释:从兄:堂兄。¹螟虫:泛指各种秋虫。²西林:指西林寺。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听雨寒更彻¹,开门落叶深。
译文:听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到更漏滴残,天明后推开门看惟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
注释:¹彻:通夜。谓一直到天明。一作“尽”。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昔因京邑(yì)¹,并起洞庭心²
译文:当年因病困滞在京都,我俩同起归隐洞庭心。
注释:¹京邑病:无可与贾岛同在京城长安时,贾岛屡试不第,积忧成疾。京邑:指京城长安。²洞庭心:指泛舟洞庭湖上的归隐之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亦是吾兄¹事,迟回²共至今。
译文:这也是兄长您的心事,迟疑徘徊共拖到如今。
注释:¹吾兄:称贾岛。²迟回:游移,徘徊。

  这首诗的前半首从黄昏到深夜,再到次日清晨,着重状景,景中寓情。后半首回忆往事,感慨当前,着重摛情,情与景融。

  首两句以兴体起笔,物与人对照鲜明。西林寺在庐山香炉峰西南风景绝佳处。东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其弟慧永居西林寺,恰巧他们也俗姓贾。无可到庐山,长居西林寺,深念贾岛,也许与此有些渊源。这二句写暮色苍茫,草虫喧叫;作者静坐禅房,沉思不语。一喧一默,一动一静,相映益彰。

  三、四句写无可蒲团跌坐,晨夕见闻。在苍苔露冷、菊径风寒的秋夜,蛩声凄切、人不成寐的五更,听觉是最灵敏的。诗人只听得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听到更漏滴残(“彻”)。奇妙的是,天亮开门一看,并未下雨,惟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深”)。这真是妙事妙语。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所谓“象外句”,“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唐司空图《诗品·雄浑》),即跳出字面物象之外,才能得其个中三昧。“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二句,写的是“落叶”,而偏说是“听雨”,意思又不在“听雨”,而是写长夜不眠,怀念贾岛。这个象外句要比直写深入两层。

  五、六句转入往事回忆。曩昔,兄弟二人同在京城长安时,贾岛屡试不第,积忧成疾,曾与无可相约,仍回山皈依佛门。一个“病”字,齐下双管。一写贾岛名落孙山的忧愤之病;一写朝廷昏庸,不识人才,国事不可救药之病。两病相加,不能不起泛舟洞庭、归隐渔樵之心。当年无可离京时,贾岛《送无可上人》诗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这应是无可此联诗“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的最好注脚。

  事实上贾岛此后并没有赴“烟霞约”。因而无可说:“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吾兄事”应指贾岛浮沉宦海、迷航不悟之事。岛虽不第而尘心未泯,苦苦干禄,也只做了个长江主簿。这在高蹈逃禅的无可看来,早应遁迹,太“迟回”了,可“吾兄”仍是追逐名禄,实在是自惹烦愁。从“共”字看,无可此刻还是期望贾岛能够同赴“烟霞约”,舍筏登岸的。

  后半首的前尘回顾与前半首的眼前即景要协调统一,“落叶”二字当成为前后的关锁支点。首二句写暮色、虫喧、默思、静坐,是为听落叶作势,三、四句写置身于深山、深寺、深秋、深夜之中,金风扫落叶,直似一派狂飚骤雨。这是正面写听落叶。后四句是写听落叶的余波,也是听落叶的襟怀。常言说“落叶归根”,无可深更听落叶,不能不想到他与从兄贾岛的“烟霞约”、“洞庭心”;惜贾岛至今尚浪迹尘俗,叶虽落而不得归根,那么,后四句所表述的情怀就自然地奔泻而出。可以说这首诗实质写的是“听落叶有怀”,通首诗的诗眼就落在“落叶”上。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而情寓景中;后四句叙事,情亦现事里。全诗写景、叙事、抒情三结合,圆融为一体,结构严整。诗人以兴开篇,物人互映,动静对写,使得对比鲜明。并运用错觉感官,别具情趣,耐人咀嚼。作者无可以此诗代柬寄赠贾岛,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劝归之意。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2-1243页
2、 范晓燕.唐诗三百首赏译.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373页
3、 谢真元.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北京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331页

qiūcóngxiōngjiǎdǎo--

míngchóngxuānzuò西líntīnghángèngchèkāiménluòshēn

yīnjīngbìngbìngdòngtíngxīnshìxiōngshìchíhuígòngzhìjīn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急雨收¹绿,斜风约²水。浮红涨绿鱼文³起。年年游子惜余绿,绿归不解招游子
译文:一阵急雨即将收束春光,斜吹的春风仿佛在约束春水。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鱼儿嬉戏而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景色很美。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
注释:¹收:结束。停止。²约:阻止,拦挡。³鱼文:鱼纹,像鱼鳞一样的波纹。⁴解:懂得,明白。⁵游子:离家在外漫游、求官或求学的人。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留恨城隅(yú)¹,关情²纸尾³。阑干长对西曛(xūn)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译文:自从在城隅处分手,我们都留下了无穷的幽怨,你在来信中,信末多是深情关切之语,我也经常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栏远眺,面对着昏黄的落晖。老夫老妻,本应厮守一起却要天各一方。
注释:¹隅:角落。²关情:激动感情,牵扯情怀。³纸尾:书面文字绍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⁴曛:日落时的余光。⁵渭北:渭水以北。渭水在袂西省。江南、渭北,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chūn ·shōuchūn

zhù sòngdài 

shōuchūn xiéfēngyuēshuǐ hóngzhǎng绿wén niánniányóuchūn chūnguījiězhāoyóu 
liúhènchéng guānqíngzhǐwěi lángānchángduì西xūn yuānyāngshìbáitóushí jiāngnánwèiběisānqiān 
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老马虺(huī)(tuí)¹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译文:疲病的老马凭依于夕照之下,心下揣想,自己怎么就只能够饮食那三等的草料。
注释:¹虺隤:有病、生病,多指马而言。
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玉鞭金络¹付梦想,瘦稗(bài)²枯品(qí)³空咀(jǔ)(jiào)
译文:玉饰的马鞭金饰的笼头只有交付梦想,嘴里边只能够空自咀嚼那干枯的稗草和豆品。
注释:¹金络:金络头。²稗: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像稻,但叶鞘无毛,没有叶舌和叶耳。是稻田主要杂草。³品:豆子的秸秆。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译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旱情严重蝗灾肆虐国运衰颓,大宋朝廷刚刚传下诏令王师即将北伐。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译文:一听到战鼓心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虽年迈依然能够平定北方收复失地为国效力。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珍重¹芳姿(zī)²昼掩门,自携手瓮(wèng)³(guàn)苔盆。
译文:珍视花容在白天也将远门关上,提着盛水的陶器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注释:¹珍重:珍视,看重。²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³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胭脂¹洗出²秋阶³,冰雪招来露砌(qì)
译文:刚浇上水的海棠就像洗去胭脂的美人,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苔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注释:¹胭脂:即胭脂红色。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³秋阶:秋天的台阶。⁴影:指海棠花姿。⁵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⁶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⁷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¹无痕²
译文: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注释: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欲偿白帝¹宜清洁,不语婷婷²日又昏。
译文: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注释:¹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²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xuēbǎochāiyǒngbáihǎitáng

cáoxuěqín qīngdài 

zhēnzhòngfāng姿zhòuyǎnmén xiéshǒuwèngguàntáipén 
yānzhīchūqiūjiēyǐng bīngxuězhāoláihún 
dànshǐzhīhuāgèngyàn chóuduōyānhén 
chángbáiqīngjié tíngtíngyòuhūn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征马¹向边州²,萧萧³嘶不休。
译文:征马前往边地灵州,萧萧嘶鸣一直不停歇。
注释:刘评事:名未详。岑参有《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应为同一人。评事,官名,掌平决刑狱,属大理寺。大理寺有评事八人,从八品下。朔方:即朔方节度使,是唐时十个节度使之一,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¹征马:出行之马。²边州:边地的州郡。此指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州。³萧萧:马鸣声。嘶:马鸣。敦煌选本作“听”。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¹深应带别²,声断为兼秋³
译文:意绪深沉应带离别,声音凄绝为隔三秋。
注释:¹思:思绪。²带别:夹杂着别离之情。³兼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秋天,言时间之久。此处“兼”用为动词,与“带”相对。
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qí)¹风将²远,关山月共愁。
译文:送别之地的风将一直伴随着你去往远方,关山制约与你同分忧愁。
注释:¹岐路:分岔路口。这里指送别分手之处。²将:犹言伴从,伴随。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¹
译文:在这里赠诗为你送别,你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注释:¹大刀头:隐语。大刀有环,“环”谐音“还”,隐含回还之意。《乐府解题》:“大刀头者,刀头有环也。何当大刀头者,何日当还也。”是以“大刀头”为还乡的隐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