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巘淩风驾白云,登临兴后鼓南薰。朱弦一到无心处,自觉人间无可闻。
绝巘淩风驾白云,登临兴后鼓南薰。朱弦一到无心处,自觉人间无可闻。

dēnglóngjiānwǎnguīqín--zhàoyǒuzhí

juéyǎnlíngfēngjiàbáiyúndēnglínxìnghòunánxūnzhūxiándàoxīnchùjuérénjiānwén

赵友直

赵友直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 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 ▶ 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悠悠昊(hào)¹,曰父母且(jū)²。无罪无辜,乱如此幠(hū)³。昊天已威,予慎(shèn)无罪。昊天大(tài)幠⁷,予慎无辜。
译文:高高远远那苍天,如同人之父与母。没有罪也没有过,竟遇大祸难免除。苍天已经大发威,但我确实没错处。苍天不察太疏忽,但我确实是无辜。
注释:¹昊天:老天,苍天。²且:语尾助词。³幠:大。⁴威:暴虐、威怒。⁵慎:确实。⁶大:通“太”。⁷幠:怠慢,疏忽。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乱之初生,僭(jiàn)¹始既涵²。乱之又生,君子信谗(chán)。君子如怒³,乱庶(chuán)。君子如祉(zhǐ),乱庶遄已。
译文:祸乱当初刚生时,谗言已经受宽容。祸乱再次发生时,君子居然也听从。君子闻谗如怒责,祸乱速止不严重;君子如能任贤明,祸乱难成早已终。
注释:¹僭:通”谮”,谗言。²涵:容纳。³怒:怒责谗人。⁴庶:几乎。⁵遄沮:迅速终止。⁶祉:福,此指任用贤人以致福。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君子屡(lǚ)¹,乱是用长。君子信盗²,乱是用暴³。盗言孔甘,乱是用餤(tán)。匪其止共,维王之邛(qióng)
译文:君子屡次立新盟,祸乱因此便增长。君子相信那盗贼,祸乱因此势暴狂。盗贼谗人话甜蜜,祸乱因此得滋养。谗人哪能尽职守,只能为王酿灾殃。
注释:¹盟:与谗人结盟。²盗:盗贼,借指谗人。³暴:厉害,严重。⁴孔甘:很好听,很甜。⁵餤:原意为进食,引伸为增多。⁶止共:尽职尽责。止,做到。共,通“恭”,忠于职责。⁷邛:病。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yì)¹²³,君子作之。秩秩大猷(yóu),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cǔn)度之。跃(tì)(chán)兔,遇犬获之。
译文:巍然宫室与宗庙,君子将它来建起。典章制度有条理,圣人将它来订立。他人有心想谗毁,我能揣测能料及。蹦跳窜行那狡兔,遇上猎狗被击毙。
注释:¹奕奕:高大貌。²寝:宫室。³庙:宗庙。⁴秩秩大猷:多而有条理的典章制度。⁵莫:制定。⁶他人有心:谗人有心破坏。⁷跃跃:跳跃的样子。⁸毚:狡猾。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rěn)¹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²,心焉数之。蛇(yí)蛇硕言³,出自口矣。巧言如簧(huáng),颜之厚矣。
译文:娇柔袅娜好树木,君子自己所栽培。往来流传那谣言,心中辨别识真伪。夸夸其谈说大话,口中吐出力不费。巧言动听如鼓簧,厚颜无耻行为卑。
注释:¹荏染:柔弱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柔即善也,非泛言柔弱之木”。²行言:流言,谣言。³蛇蛇硕言:夸夸其谈的大话。蛇蛇,“訑訑”之假借;訑,欺。⁴巧言如簧:说话像奏乐一样好听。簧,笙类乐器的簧片。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méi)¹。无拳²无勇,职³为乱阶。既微且尰(zhǒng),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几何?
译文: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边。没有武力与勇气,只为祸乱造机缘。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哪里见?诡计总有那么多,你的同伙剩几员?
注释:¹麋:通“湄”,水边。²拳:勇。³职:主要。⁴乱阶:逐渐引出祸乱的一连串事件。阶,阶梯,此为比喻义。⁵微:通“癓”,小腿生疮。⁶尰:借为“瘇”,脚肿。⁷犹:通“猷”,指诡计。⁸居:语助词。⁹徒:党徒。

  此诗主题在于忧谗忧谤,同时揭露了谗言惑国的卑鄙行径。作者应是饱受谗言之苦,全诗写得情感异常激愤,通篇直抒胸臆,毫无遮拦。起调便是令人痛彻心肺的呼喊:“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随即又是苍白而带有绝望的申辩:“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幠,予慎无辜!”情急愤急之下,作者竟无法用实情加以洗刷,只是面对苍天,反覆地空喊,这正是蒙受奇冤而又无处伸雪者的典型表现。

  二、三两章,情感稍缓,作者痛定思痛后对谗言所起,乱之所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揭露。在作者看来,进谗者固然可怕、可恶,但谗言乱政的根源不在进谗者而在信谗者,因为谗言总要通过信谗者起作用。谗言如同鸦片,人人皆知其毒性,但它又总能给人带来眼前的虚幻的快感。因此,如果不防患于未然,一旦沾染,便渐渐使人产生依赖感,最终为其所害,到时悔之晚矣。作者在第四章中的描述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天子的独特处境、地位使其天生地缺乏这种免疫力。故与其说刺小人,毋宁说在刺君子。可谓深刻至极。此二章句句如刀,刀刀见血,将“君子信谗”的过程及结局解剖得丝丝入扣,筋骨毕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是送给后世当政者的一付清醒剂。盖因听谗者比之进谗者责任更大,故先刺之。可见愤激的情感并未使作者丧失理智。

  四、五两章,形同漫画,又活画出进谗者阴险、虚伪的丑陋面目。他们总是为一己之利,而置社稷、民众于不顾,处心积虑,暗使阴谋,欲置贤良之士于死地而后快。但险恶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却是花言巧语、卑琐温顺,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硕言”,或“巧言如簧”。作者的描绘入木三分,揭下了进谗者那张赖以立身的画皮,令人有“颜之厚矣”终不敌笔锋之利矣的快感。

  末章具体指明进谗者为何人。因指刺对象的明晰而使诗人的情感再次走向剧烈,以至于按捺不住,直咒其“既微且尰”,可见作者对进谗者的恨之入骨。那“居河之麋”的交待,使读者极易联想起躲在水边“含沙射影”的鬼蜮。然而,无论小人如何猖獗,就如上章所言“跃跃毚兔”,最终会“遇犬获之”。因为小人的鼠目寸光,使他们在获得个人利益的同时,往往也将自己送上了绝路。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进谗者的丑恶,也清醒地看到了进谗者的可耻下场。

  此诗虽是从个人遭谗人手,但并未落入狭窄的个人恩怨之争,而是上升到谗言误国、谗言惑政的高度加以批判,因此,不仅感情充沛,而且带有了普遍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这正是此诗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关键之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17-420

qiǎoyán

míng xiānqín 

yōuyōuhàotiān yuē zuì luàn hàotiānwēi shènzuì hàotiān shèn 

luànzhīchūshēng jiànshǐhán luànzhīyòushēng jūnxìnchán jūn luànshùchuán jūnzhǐ luànshùchuán 

jūnméng luànshìyòngzhǎng jūnxìndào luànshìyòngbào dàoyánkǒnggān luànshìyòngtán fēizhǐgōng wéiwángzhīqióng 

qǐnmiào jūnzuòzhī zhìzhìyóu shèngrénzhī rényǒuxīn cǔnduózhī chán quǎnhuòzhī 

rěnrǎnróu jūnshùzhī wǎngláixíngyán xīnyānshùzhī shuòyán chūkǒu qiǎoyánhuáng yánzhīhòu 

rén zhīméi quányǒng zhíwéiluànjiē wēizhǒng ěryǒng wéiyóujiāngduō ěr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张无垢(gòu)(zhé)¹横浦,寓²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³(zhé)书立窗下,就而读。如者十四年。洎¹⁰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ū)¹¹之书隐然,至今犹¹²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注释:¹谪:把高级官员调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官,这里指被贬官。²寓:居住。³昧爽:拂晓,破晓。昧,昏暗;爽,明朗。⁴辄:总是。⁵执:拿。⁶就:靠近。⁷明:光,光亮。⁸如:像。⁹是:这样。¹⁰洎:到。¹¹趺:脚。¹²犹:仍然。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旅客三秋¹至,层城四望开。
译文:我客游他乡,不期然已到了九月,现在站在这城头上放眼四望,顿觉景象开阔。
注释:¹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个月。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楚山¹横地出,汉水²接天回。
译文:楚山横亘,耸出地面,汉水水势浩淼,仿佛与云天相连,转折迂回而去。
注释:¹楚山:在襄阳西南,即马鞍山,一名望楚山。²汉水:长江支流。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冠盖¹非新里,章华²即旧台。
译文:冠盖里已名不副实,不再与现在的情形相称了;章华台也只能代称旧日的台榭。
注释:¹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²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习池¹风景异,归路满尘埃(āi)
译文:习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
注释:¹习池:汉侍中习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
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他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颔联紧接着具体描绘诗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势如接天,这确是站在城楼上所望到的襄阳山水的独特景象。那城郊的万山、千山、岘山等,在城楼上方扫视过去,错落连绵,如同横地而卧。汉水宽广浩淼萦山绕廓,曲折流向东南,仿佛连天纡回。“出”字,“回”字,都是再平常不过动词,但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就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汤汤乎于天地之间,一气直下,不可撼动,不可遏止。胡应麟评这联诗说:“闳逸浑雄,少陵家法婉然。”山川的壮观永恒,使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于是颈联转入了怀古抒情:“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这里是虚写,冠盖里原在岘山南去宜城的路上,章华台遗址就更远,不管是在潜江或沙市抑或监利,诗人站在襄阳城楼上都是望不见的,所谓“非新里”“即旧台”,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非新”对应“即旧”,并不觉得重复,反显出轻巧,句意流转回环,加强了慨叹的沉重。想当年那修筑章华台的楚灵王,云集冠盖里的汉代达官贵人,如今也不过只留下这古迹罢了。荣华富贵岂能久长!诗人胸中的不平之气,化为了这“身外即浮云”的一声长叹。尾联以写景作结。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习池风景异”,习家池不仅山清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习凿齿的故居,习凿齿为人耿直,著有《汉晋春秋》。据史书记载,“桓温辟为从事,甚器重之,累迁别驾。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习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归路满尘埃”句中的“归”字,用得甚为精当,点明了时间和空间,夕阳西下,游览了一天的人们踏上了归程。这五个字的结句,描绘出一幅清秋黄昏游人倦归图,制造了一个迷惘令人惆怅的意境。不难想象,远役中的诗人茕茕孑立楼头面对此景,情何以堪。诗人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jīng)¹白石出,天寒红叶²稀。
译文:荆溪潺湲流过露出磷磷白石,天气变得寒冷红叶也变得稀稀落落。
注释:¹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²红叶: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路元¹无雨,空翠²湿人衣。
译文: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人的衣裳。
注释:¹元:原,本来。²空翠:指绿色的草木。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荆溪白石出”主要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天寒红叶稀”主要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主要写初冬时节山中全貌。本应是萧瑟枯寂的冬季,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小溪、白石、鲜艳的红叶、山间小路、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没有一丝一毫的萧瑟枯寂。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王维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06月第1版 :第171-173页 .

shānzhōng

wángwéi tángdài 

jīngbáishíchū tiānhánhóng 
shānyuán kōngcuìshī湿rén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玉华¹寒,冰壶(hú)²冻。云间玉兔³,水面苍龙。酒一樽(zūn),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lán)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qián)坤表里,江汉西东。
译文: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美酒一樽,瑶琴三弄。吸引苍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注释:中吕:宫调名。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南北曲皆有此曲牌。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句法也各不同。¹玉华:指月亮的光华。²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这里是形容月色。³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⁴苍龙: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⁵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这首写景的小令情致幽深,气势浩大,颇值得玩味。

  起笔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玉华寒,冰壶冻”,垂虹桥上的月色皎洁明净,清寒得如同盛满冰水的壶。开头两句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云间玉兔,水面苍龙”,月光的清辉洒满大地,抬头仰望天空,看到的是一轮明月在云间游走;低头远望大地,看到垂虹桥如长龙一般盘踞在吴江上。相传,生活在月中的嫦娥有一只玉兔,此处用“玉兔”代指明月,将明月在云间出没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将垂虹桥比作“水面苍龙”,则将垂虹桥盘踞水上,似要腾空而起的雄伟气势写尽。

  时隐时现的明月和有腾空之势的垂虹桥共同构成了一幅迷离梦幻的图画。接着,诗人将视线由景物转到人身上。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游人雅兴大发,“酒一樽,琴三弄”,饮酒弄琴,不亦乐乎。

  江天壮阔,月色朦胧,游人把酒望月,已至微醺,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仿佛看到水边的仙女踏着凌波微步,款款而来,倚在栏杆上任凭天风吹拂着面颊,“嗅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曹植曾在《洛神赋》中说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然而至。此处的“凌波仙人”指的自然就是洛神。此处引入“洛神”这一形象除了为月夜的垂虹桥披上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之外,也更加凸显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迷人的景色和音乐甚至将仙女都吸引来了。“天风”二字除了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宜人之外,也使整个环境显得更加神秘缥缈。“仙人”和“天风”给予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平添了整支曲子的意蕴。

  面对辽阔的江天,诗人神清气爽,思绪纷飞。站在垂虹桥上,任微风轻轻吹拂着身体,凭栏远望,目之所及,只见“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远处近处灯光摇曳,尽是楼台殿阁,江天一色,烟波浩渺,天地分外辽阔,浩瀚的江水从面前奔涌而过。末尾三句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一幅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是感情却深邃沉挚,天地无涯人却终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限制。结尾似戛然而止,语虽尽而意未绝,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84-385页

tiān··chuíhóngyuè--zài

huáhánbīngdòngyúnjiānshuǐmiàncānglóngjiǔzūnqínsānnònghuànlíngxiānrénmènglángànmǎnmiàntiānfēnglóutáiyuǎnjìngānkūnbiǎojiānghàn西d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