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友化成岩,同寻顷刻闲。
半途瞻佛塔,数里入禅关。
松动影移日,江清波漾山。
卫公读书处,有鹭宿其间。
命友化成岩,同寻顷刻闲。
半途瞻佛塔,数里入禅关。
松动影移日,江清波漾山。
卫公读书处,有鹭宿其间。
赵汝鐩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 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吴会¹一浮云²,飘如远行客。
译文:我是吴会之地的一片浮云,飘然无可依据如同远行之客。
注释:¹吴会:即吴、会二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地方。²浮云:用浮游之云以喻自己到处漫游。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功业莫从就,岁光¹(lǚ)奔迫²
译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奔促急迫。
注释:¹岁光:岁月光阴。²奔迫:急迫,形容光阴的匆匆而逝。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良图¹²弃捐,衰疾乃绵剧³
译文:雄心壮志即刻放弃消失,衰老疾病日甚一日加剧。
注释:¹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²俄:俄而,很快。³绵剧:形容疾病缠绵、严重。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古琴藏虚匣(xiá),长剑挂空壁。
译文:古琴放入空匣无人弹奏,长剑挂在空壁无所可用。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xì)¹
译文:楚囚钟仪奏乐歌吟皆用楚音心在怀楚,越人庄舄贵富不忘家乡病中仍是越声。
注释:¹庄舄:春秋时越国人,在楚国做大官,后来生了病,楚王问:舄,本来是越国的一个穷人,到了楚国才显贵起来,他思念家乡吗?手下人回答道:派人去了解过了,他在床上口中还作越声。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国门¹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译文:国都之门尚在遥远的天外,还乡之路远隔崇山峻岭。
注释:¹国门:国都之门。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朝忆相如台¹,夜梦子云宅²
译文:清晨我回忆起司马相如的琴台,夜晚我梦中见扬子云的故宅。
注释:¹相如台:汉代蜀人司马相如琴台,在成都。²子云宅:汉代蜀人扬雄故宅,在成都。二者都是蜀人,诗人“朝忆”“夜梦"这些地方,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¹
译文:旅途之情此时刚刚了结,秋气肃杀厦是凋落万物之时。
注释:¹寂历:凋落疏离。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译文:风吹入林松下清冷寒冷,露水下降草间白茫茫一片。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¹
译文:故人如今已不可见,幽幽长梦与谁人相合?
注释:¹“故人”二句:一本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谁与适”。适,适意,愉悦。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寄书西飞鸿¹,赠尔慰离析²
译文:托西飞长鸿捎去一封书信,赠给你安慰那离别分隔之情。
注释:¹飞鸿:即鸿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所以此处以飞鸿比喻所寄赠的这首诗。²离析:不得会聚。

  诗中一、二两句以浮云自喻,道明自己远游飘泊在吴会一带。因为此诗是寄给故乡友人的,所以先讲一下自己的行止是很必要的。飘,即漂泊,行无定处的意思,所以自称浮云。一开头便饱含一种思乡的感情。接下六句是写自己的处境:光阴飞逝,功业未就,远大的政治抱负很快成了泡影,而自己又重病缠身。最后以“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两句小结这一层,感慨自己的壮志难酬。这六句写得很沉痛,诉述之中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但是,应该指出:这一时期,李白年仅二十七岁,涉世未深,幼稚地认为自己“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以为功名事业,唾手可得。然而事实却非他所想象的那样。于是,稍碰上几个钉子很快就堕入了失望。不过,文字虽然沉痛,感慨的程度比起晚年那种凄凉落魄的诗句来,还是浮浅得多。

  “楚冠怀锺仪”句以下直至全诗结尾,所抒发的都是思乡怀友之情。这一大段直抒其情的诗句,细加分析层次还是很清楚的。“楚怀”两句,引用钟仪、庄舄的典故,概写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接下两句是感叹故乡辽远。再下两句是写对故乡的朝思暮想,而后用“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做一小结。以上八句主要是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展开抒情。虽然直抒胸臆,但诗人能够借助古人的事迹、故乡的古迹,把这种感情写得很具体而且缠绵悱侧,如环不已,倒是非常难得的。“旅情”两句小结上述八句,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同时拈出“秋”字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两句对于秋天景色的描写。“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这两句并非是诗人眼前景物的实写,而是意念中的想象,经过这样一写,加强了诗的艺术气氛。“清”“白”二字写出了秋风、秋露肃杀、萧疏的特点,选词炼句极为准确。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清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加殷切。全诗至“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已经点到题目上来,最后交代一笔,进一步点出“寄书”的目的在于“慰离析”,意尽而抒情也就从此结住。

  这首诗从功业未就写起,而后抒写思乡、怀友之情,一路写来如诉如泣,恰如一封寄给友人的书信。结构上顺着感情的自然发展,跳跃性并不大。直抒胸臆而语言没有夸张渲染,想象也未见飞动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挚自然,层次井然,炼词造句处处贴切。如就诗的风格来说,由于是诗人早朝创作,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豪放浪漫的特点,但从驾御文字的能力上看,却完全是一副大家手笔,功力是极坚实的。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王玉璋.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41-44

huáinánbìngshū怀huáishǔzhōngzhàozhēngjūnruí--bái

huìyúnpiāoyuǎnxíng

gōngcóngjiùsuìguāngbēn

liángéjuānshuāinǎimián

qíncángxiázhǎngjiànguàkōng

chǔguān怀huáizhōngyuèyínzhuāng

guóményáotiānwàixiāngyuǎnshān

cháoxiāngtáimèngziyúnzhái

qíngchūjiéqiūfāng

fēngsōngxiàqīngchūcǎojiānbái

rénjiànyōumèngshuíshì

shū西fēi鸿hóngzèngěrwèi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绝顶¹新秋生夜凉,鹤(hè)翻松露滴衣裳。
译文:初秋的山峰入夜已带着寒意,栖息在松树上的仙鹤微微一动枝头的露水便滴滴哒哒落打在衣服上。
注释:¹绝顶:山的最高峰。
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¹开竹房。
译文:前面山峰的倒影映在江面上,一片翠绿之中隐隐约约看到一个老僧的身影轻轻的推开了竹门。
注释:¹翠微:青翠的山色。

宿jīnzishānchán--rènfān

juédǐngxīnqiūshēngliángfānsōngshang

qiánfēngyuèyìngbànjiāngshuǐsēngzàicuìwēikāizhúfáng

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¹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节(zhuó)进士第。巡繇(yáo)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²归者,倾赀(zī)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zì)(sì)³,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译文:张巡,是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通晓作战布阵的方法,气节高尚,不太注重小节,他结交的一定是有身份的官员和年高德重的人,不和平常的人结交,当时的人不可能知道。开元末年,中进士第。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任清河县令,治理的成绩最好,很有义节,有因为困顿归附他的人,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再调为真源县令。当地有很多强横狡猾的人(豪强),大吏华南金建立了自己的威势恣意妄为,张巡一到任,就依法杀了他,赦免了他的党徒,(其党徒)没有不改恶从善的。
注释:¹博通:广泛地通晓。亦谓广具各种知识。²困厄:(处境)艰难窘迫。³恣肆:放肆,无顾忌。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译文:安禄山反叛,张巡就起兵讨伐叛贼,跟随他的有一千多人。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自已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累积60天,大小数百战。在这个时候,君王的命令不能通达,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况报告张巡,(说)况且皇上生死不知,不如投降。这六个人都做官至开府、特进。张巡假装答应,第二天在大堂上设置天子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将士们)人人都哭泣。张巡把六个将领带上来,用大义来责备(他们),杀了他们。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至睢(suī)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¹²,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³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译文:到了睢阳,……皇帝有诏收任命张巡为御史中丞。(睢阳)被围困久了,粮食吃尽了,张巡的士兵大多饿死,活着的人都受了伤,气力都用尽了。叛贼知道(城内)没有外援了,围攻更加紧急。大家商量向东撤退,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叛贼就会乘胜击鼓向江南进攻,江淮一带一定会失守。况且率领饥饿的部队行进,一定不会成功(达到目的地)。十月癸丑,叛贼攻城,士兵都精疲力竭不能作战。睢阳城于是被攻陷了,张巡和许远都被抓住了。张巡的部下看见他(被俘的情形),都站直来而且哭了,张巡说:“(大家都)安心吧,不要害怕,死是命啊。”张巡不屈服(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注释:¹食:粮食。²尽:完。³遂:于是,就。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不是爱¹花即肯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译文:不是说爱花爱得要死,只因为害怕花谢时人也老了。
注释:¹爱:一作“看”。²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繁枝容易纷纷¹落,嫩蕊(ruǐ)²商量细细开。
译文:花开得太过繁盛就容易杂乱凋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绽放。
注释:¹纷纷:多而杂乱。²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译文:昨天夜里听到了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紫豆花开了,蟋蟀在鸣叫。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不觉商意¹满林薄²,萧然万籁(lài)³涵虚清。
译文:不知不觉间草木生长茂密处已满是秋意,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
注释:¹商意:秋意。²林薄:草木生长茂密之处。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近床赖有短檠(qíng)¹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译文:床旁多亏有一盏小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
注释:¹短檠:矮灯架。借指小灯。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译文: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