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白轻斑尚带痴,敛身摇尾未成威。
已知穴内两端者,祗齧馀蔬少退肥。
嫩白轻斑尚带痴,敛身摇尾未成威。
已知穴内两端者,祗齧馀蔬少退肥。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xiàn)¹
译文: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注释: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¹江岘:江边小山。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沙禽(qín)近方¹识,浦²树遥³莫辨。
译文: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注释:¹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²浦:水边。³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渐至¹鹿门山,山明翠微²浅。
译文:船行款款来到禽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注释:¹至:《全唐诗》校:“一作到。”²翠微:青葱的山气。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岩潭多屈曲,舟楫(jí)屡回转。
译文: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译文: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金涧¹饵²芝朮,石床卧苔藓(xiǎn)
译文: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注释:¹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²饵:《全唐诗》校:“一作养。”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³芝朮(zhú):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¹吾感耆旧²,结揽(lǎn)³事攀践。
译文: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注释:¹纷:盛多。²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³结缆:系缆,指停船。⁴攀践:指登山。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miǎo)已远。
译文: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白云何时去,丹桂¹空偃(yǎn)(jiǎn)²
译文: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注释:¹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²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探讨¹意未穷,回艇(tǐng)²夕阳晚。
译文: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注释:¹探讨:寻幽探胜。²艇:《全唐诗》校:“一作舻。”指船。
《登鹿门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沙禽”、“浦树”二句的描写,正是清晨景物特色,可见诗人游览之“兴”甚浓;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隐士的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便无限感慨,抒发了深沉的怀古幽情;最后写“回艇”,留下无限眷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译文:独悬天波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¹
译文: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
注释:¹绮逾依:(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未缺¹空山静,高悬列宿²稀。
译文:夜波明月高悬,照耀着幽深寂静的山林。夜波中月光皎洁,群星稀疏。
注释:¹未缺:指月圆。²列宿:指众星。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译文: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

yuèyuán

 tángdài 

yuèdānglóumǎn hánjiāngdòngfēi 
wěijīndìng zhào 
wèiquēkōngshānjìng gāoxuánlièxiù宿 
yuánsōngguì wàngòngqīnghuī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暮雨初收,长川静¹、征帆²夜落。临岛屿(yǔ)、蓼(liǎo)³疏淡,苇风萧索。临许渔人飞短艇(tǐng),尽载灯火归村落。遣(qiǎn)行客、当此念回程¹⁰,伤漂泊。
译文: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注释:¹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²征帆:远行船上之帆。³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⁴苇风:吹拂芦苇的风。⁵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⁶临许:有临个。⁷短艇:轻快的小艇。⁸遣:使,令。⁹行客:词人自谓。¹⁰回程:回家的路程。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桐江¹好,烟漠漠²。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pàn)³,鹭(lù)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译文: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注释:¹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²漠漠:弥漫的样子。³杜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⁴游宦:春秋战国时期,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⁵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⁶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⁷归去来:赶紧回去吧。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⁹从军乐:即《从军行》。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词的上片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则具体的写出了“伤漂泊”的具体内涵。换头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桐江好”六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词人一年到头都是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云泉约”三字收缴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所以结语痛快地说“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据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可见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59-360

mǎnjiānghóng ·chūshōu

liǔyǒng sòngdài 

chūshōu chángchuānjìng zhēngfānluò líndǎo屿 liǎoyānshūdàn wěifēngxiāosuǒ rénfēiduǎntǐng jìnzàidēnghuǒguīcūnluò qiǎnxíng dāngniànhuíchéng shāngpiāo 
tóngjiānghǎo yān rǎn shānxiāo ràoyánlíngtānpàn fēiyuè yóuhuànchéngshì píngshēngkuàngyǒuyúnquányuē guīlái zhòngxuānyín cóngjūn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译文:慢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zhuó)¹手惟闻涧水香。
译文:没有人看见桃花飘落,在山涧溪流中洗手时却闻到了桃花香。
注释:¹濯:洗涤、清洗。

chūnshānjiān--huánggōng

huǎnchūnshānchūnzhǎngliúyīngyànfēimáng

táohuāluòchùrénjiànzhuóshǒuwéiwénjiànshuǐxiāng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¹喜宾客以相倾²。吕不韦以秦之彊(qiáng),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³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
译文:在那时,魏国有信陵申,楚国有春申申,赵国有平原申,齐国有孟尝申,他们都礼贤下士,喜欢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相互竞争,不分高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等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一千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赏。
注释:¹下士:屈身交结贤士。²相倾:相互竞争,彼此排挤。³遇:对待,款待。⁴布:散开,分散、传播到各处。⁵布:这里是“公布、宣告的意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