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轩发天藏,初日照粉雘。
雄观跨鹏背,烦促陋蚕箔。
飞绥会兰亭,传觞写桑落。
饮兴江海窄,逸气云天薄。
虽无汉侯鲭,粗胜周礼醵。
清欢谢丝竹,贺厦惊燕雀。
围棋角胜负,献俳纷戏谑。
凉风遍广坐,长夏失重熇。
高会方继日,初筵今告朔。
要令四难并,讵止一饷乐。
明朝传绝唱,百年无此作。
荐闻须狗监,赓绝愧鼠璞。
今王驰蒲轮,之子尚莲幕。
行参瑚琏用,归助栋梁托。
读书照青藜,视草咏红药。
回顾广文寒,莫忘鸡黍约。
层轩发天藏,初日照粉雘。
雄观跨鹏背,烦促陋蚕箔。
飞绥会兰亭,传觞写桑落。
饮兴江海窄,逸气云天薄。
虽无汉侯鲭,粗胜周礼醵。
清欢谢丝竹,贺厦惊燕雀。
围棋角胜负,献俳纷戏谑。
凉风遍广坐,长夏失重熇。
高会方继日,初筵今告朔。
要令四难并,讵止一饷乐。
明朝传绝唱,百年无此作。
荐闻须狗监,赓绝愧鼠璞。
今王驰蒲轮,之子尚莲幕。
行参瑚琏用,归助栋梁托。
读书照青藜,视草咏红药。
回顾广文寒,莫忘鸡黍约。
周必大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4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zài)¹见辟王²,曰³求厥。龙旂(qí)阳阳,和央央¹⁰。鞗(tiáo)¹¹有鸧(cāng)¹²,休¹³¹⁴烈光¹⁵。率¹⁶见昭考¹⁷,以孝以享¹⁸。以介(gài)¹⁹眉寿,永言²⁰保之,思²¹²²多祜(hù)²³。烈文²⁴辟公²⁵,绥²⁶以多福,俾(bǐ)²⁷缉熙²⁸于纯嘏(gǔ)²⁹
译文:诸侯初次朝周王,求赐王朝新典章。蛟龙旗帜随风扬,车上和铃响叮当。马辔铜饰光灿灿,美丽饰物闪光芒。相率拜祭先王灵,孝敬祭品请神享。祈求神明赐长寿,保佑日子永安康,赐予幸福无穷量。文武兼备诸侯公,先王赐予你多福,使你事业永辉煌。
注释:¹载:始。²辟王:君王。指周成王。³曰:同“聿”,发语词。⁴厥:其。⁵章:典章法度。指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⁶龙旂:画有蛟龙图案的旗,旗竿头系铃。⁷阳阳:鲜明。一说即“扬扬”,旗飘动飞扬之貌。⁸和:挂在车轼(扶手横木)前的铃。⁹铃:挂在旂上的铃,一说挂在车衡上的铃。¹⁰央央:铃声和谐。¹¹鞗革:马缰头的铜饰。¹²有鸧:鸧鸧,铜饰美盛貌。一说铜饰相击之声。¹³休:美。¹⁴有:同“又”。¹⁵烈光:光亮。¹⁶率:带领。¹⁷昭考:皇考。此处指周武王。¹⁸孝、享:都是献祭的意思。¹⁹介:通“匄(gài)”。求。²⁰永言:即“永焉”,长久貌。言,语助词。²¹思:发语词。²²皇:大。²³祜:福。²⁴烈文:辉煌而有文德。烈,有武功。²⁵辟公:指诸侯公卿。²⁶绥:安抚。一说赐也。²⁷俾:使。²⁸缉熙:光明,显耀。²⁹纯嘏:大福,美福。

  按周时庙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为穆,则武王为昭,故称昭考。因此,“载见辟王”的辟王便是成王。“载”训始,助祭诸侯的朝见则在成王即位之时。成王是由周公辅佐即位的,只是名义或形式上的君主,实权则掌握在摄政的周公之手,诸侯助祭的隆重仪式当亦是周公一手策划安排,其用意自然是让成王牢记先王遗训,继承并光大先王遗业。周公极尽摄政之职,时时注意对成王的规劝乃至管教,《尚书》中的一篇《无逸》便是明证。诸侯“曰求厥章”,恐怕年幼的成王也无法应付,只能由周公作出权威性的答复。旧说《周礼》为周公所作,法度典章他当了然于胸。如此看来,《周颂·载见》的祭祀对象与《周颂·雝》不同,祭祀时的背景也大不一样。《诗经传说汇纂》所说“一以显耆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的祭祀目的,便道出了成王新即位的时局特点与急务。

  和《周颂·雝》所描写的“肃肃”“穆穆”的神态不同,《周颂·载见》重点在于描写助祭诸侯来朝的队伍,朱熹评之曰“赋”也。诗中“龙旂阳阳”四句,确实具有赋的铺叙特点:鲜明的旗帜飘扬,铃声连续不断响成一片,马匹也装饰得金碧辉煌,热烈隆重的气氛,浩大磅礴的气势,有声有色;八方汇集,分明是对周王室权威的臣服与敬意。周颂中的许多祭祀诗,是只求道出目的,不惜屡用套语,丝毫不考虑文学性的,而《周颂·载见》却安排了极为生动的铺叙,在一般说来枯燥乏味的颂诗中令人刮目相看。这也足以说明,在有助于实现政治目的的情况下,统治者不仅不排斥,而且会充分调动积极的文学手段。

  诗的后半部分,奉献祭品,祈求福佑,纯属祭祀诗的惯用套路,本无须赘辞,但其中“烈文辟公”一句颇值得注意。在诗的结尾用诸侯压轴,这与成王的新即位,而且是年幼的君王即位有关。古代归根结蒂是人治社会:就臣子而言,先王驾驭得了他,他服先王,但未必即如服先王一般无二地服新主;就新主而言,也可能会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在最高统治者更换之时,臣下的离心与疑虑往往是同时并存,且成为政局动荡的因素。诗中赞扬诸侯,委以辅佐重任,寄以厚望,便是打消诸侯的疑虑,防止其离心,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可见,《周颂·载见》始以诸侯,结以诸侯,助祭诸侯在诗中成了着墨最多的主人公,实在并非出于偶然。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75-676

zàijiàn

míng xiānqín 

zàijiànwáng yuēqiújuézhāng lóngyángyáng língyāngyāng tiáoyǒucāng xiūyǒulièguāng shuàijiànzhāokǎo xiàoxiǎng gàiméishòu寿 yǒngyánbǎozhī huángduō lièwéngōng suíduō chún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河阳军¹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²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³、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¹⁰、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¹¹而龟卜¹²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¹³,农不耕收,财粟殚¹⁴亡。吾所处地,归输¹⁵之涂,治法¹⁶征谋¹⁷,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¹⁸书词¹⁹,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译文: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大人,做节度史三个月,向手下贤能的人们征求贤士。有人举荐石先生,乌大人说 :“石先生怎么样?”回答说:“石先生居住在嵩邙山、瀍谷河之间,冬天一件皮衣,夏天一件麻布衣服;吃的吗,一天吃一 盆饭、一盘蔬菜。别人给他钱,就谢绝;请他一起出游,没有找借口拒绝的;劝他当官,便不理睬;坐的只有一间房间,左右全是图书。跟他谈道论理,辩论古今的事物的得失,评论人物的高下,事后成败与否,就如同河流决堤向下游奔流注入东海,就如同四匹马驾驶着轻车走熟路,而历史著名驾御高手王良、造父也与他不相上下啊,听了他的话就如同明烛高照一样地亮堂、就如同数目计算了一样清楚并且可以预卜未来。”乌大夫说:“石先生有志于隐居自在到老,不求于人,他肯为我来当官吗?”手下的人说:“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具备,为国家求才,不是为自家私利。当今反寇聚集在恒地,敌军环视着边境,农田无法耕种没有收成,钱财粮草殆尽,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回归中原运输的要道,治理的方略征讨的谋划,应该有适当的人来出谋划策。先生您仁义并且勇敢,如果凭仁义邀请他并坚决委以重任,他能有什么托词拒绝?”于是撰写邀请函,准备好车马和礼物,占卜选择好吉日交给使者,找到石先生的住处拜请他。
注释:乌公:即乌重胤(761—827),张掖(今甘肃张掖)人。起初在昭义节度使卢从史部下任都知兵马使。810年(元和五年)升河阳节度使。¹河阳军:唐时所置,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南。由于唐代的节度使的辖区也是军区,故称“军”。²从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均自辟僚属,称为“从事”,到宋代废除。³嵩:山名,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⁴邙:山名,在河南西部。⁵瀍:水名,源出于洛阳市西北,入洛水。⁶谷:水名,源出河南陕县东部,在洛阳西南与洛水会合。⁷裘:皮衣服。⁸葛:本是一种植物,古代用葛织布做夏衣。此处指粗布的衣服。⁹驷:古代一车套四马,因此称驾车的四马为“驷”。¹⁰王良:春秋时晋国的善御者,传说为周穆王驾车。¹¹数计:算卜。¹²龟卜:古人用火灼龟甲,依据裂纹以推测吉凶。¹³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唐元和四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叛乱,宪宗派吐突承璀统兵讨伐,未能成功。次年被迫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此处指受其威胁。恒:州名,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¹⁴殚:尽。¹⁵归输:运输军用物资。¹⁶治法:治政之法。¹⁷征谋:征战之谋。¹⁸撰:写作。¹⁹书词:书信。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译文:石先生没有告诉妻儿,没有与朋友商量,戴好帽子系好衣带正装接见客人,在家里拜受聘书和礼物。晚上就沐浴更衣,准备好行装,书籍装上马车,问清楚道路,与经常来往的朋友告别。清晨他们就全到了,在东门外布置好饯行仪式,酒过三巡 将要起身的时候,有人拿着酒杯说:“乌大夫的确能够凭义理选取人才,先生您的确按照道理给自己责任,决定去留。为先生 您饯行了。”有又人敬酒祝愿说:“凡是辞官上任离别相处又有什么长久不变的呢?惟有不变的是以道义作为依归。这就为先 生干杯。”又有人敬酒祝愿道:“愿先生让乌大夫不要改变初衷,不要为了自家富裕而使军队饥饿,不要(内心)甘愿忍受佞人而表面上尊敬正直人士,不要被谗言蒙昧,只听先生的,因此能有成就,确保天子的宠信和任命。”又有人祝愿道:“希望先生不要 在乌大夫那图谋利益,而为自身的私利方便图谋。”石先生起身拜谢道:“怎敢不日夜敬忠职守来做到遵从你们的祝愿和规劝!” 于是东都的人士,都知道乌大夫和石先生果然能够互相合作而有所成就。便各自做十二句的诗歌,让我为这做序。
《送石处士序》的主旨一为阐明石处士此次出仕不违初衷,为行其所当行;二为借此时机,对他作一些规诫,并且通过此事对节度使乌公也含蓄地有所规诫。韩愈主要就是在这两层上作文章。但从表面上看,文章却无处不在赞扬处士的“惟义之归”与乌公的“求士为国”,赞之正所以规之、励之也。文章的结构仅为两段:上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由两人之间的问答,写出石处士其人。笔法活络,控御自如。既赞处士之贤,同时也赞乌公之能知贤、求贤。双方的共同点在一个“义”字上,并以此“义”解众人对处士出仕之疑。下段写处士的应聘与众人的饯行。写其应聘之果,赴行之速,可以看出行事自有决断,与前面写其议论古今人物之当、料事成败之神颇能呼应,让我们感到此人果非常人。规劝处士与乌公的话,则通过送行者口中各各道出,委婉而得体。古文家笔法之妙,在于貌似自然地随物宛转,对材料似乎毫无取舍,而实际上极文心结构之能事。读韩愈文章正应该从这些地方加深体会。

sòngshíchǔshì

hán tángdài 

    yángjūnjié shǐgōng wéijiézhīsānyuè qiúshìcóngshìzhīxiánzhě yǒujiànshíxiānshēngzhě gōngyuē  xiānshēng ? yuē  xiānshēngsōng máng chán zhījiān dōngqiú xià shízhāo fàn shūpán rénzhīqián  qǐngchūyóu wèichángshìmiǎn quànzhīshì yìng zuòshì zuǒyòushū zhīdào biànjīnshìdāngfǒu lùnréngāoxià shìhòudāngchéngbài ruòjuéxiàliúérdōngzhù ruòjiàqīngchējiùshú érwángliáng zàowéizhīxiānhòu ruòzhúzhào shùérguī  yuē  xiànshēngyǒulǎo qiúrén kěnwéimǒulái ? cóngshìyuē  wénzhōngxiào qiúshìwéiguó jiā fāngjīnkòuhéng shīhuánjiāng nónggēngshōu cáidān suǒchǔ kuìshūzhī zhìzhēngmóu yǒusuǒchū xiānshēngrénqiěyǒng ruòqǐngérqiángwěizhòngyān shuōzhī ? shìzhuànshū  shòushǐ使zhě qiúxiānshēngzhīérqǐngyān 

    xiānshēnggào móupéngyǒu guāndàichūjiàn bàishòushūménnèi xiāo jièxíng zàishū wèndàosuǒyóu gàoxíngchángsuǒláiwǎng chénzhì zhàngshàngdōngménwài jiǔsānxíng qiě yǒuzhíjuééryánzhěyuē  zhēnnéngrén xiānshēngzhēnnéngdàorèn juéjiù wéixiānshēngbié  yòuzhuóérzhùyuē  fánjiùchūchǔcháng wéizhīkuì suìwéixiānshēngshòu寿  yòuzhuóérzhùyuē  shǐ使héngbiànchū jiāérshī gānshòunìngrénérwàijìngzhèngshì mèichǎnyán wéixiānshēngshìtīng néngyǒuchénggōng bǎotiānzhīchǒngmìng  yòuzhùyuē  shǐ使xiānshēngérbiàn便shēn  xiānshēngbàizhùyuē  gǎnjìngzǎoqiúcóngzhùguī  shìdōngzhīrénshìxiánzhīxiānshēngguǒnéngxiāngyǒuchéng suìwéishīliùyùn qiǎnwéizhīyún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寻思¹万户侯²,中夜忽然愁。
译文:想到自己已经身处显位,夜半却忽然愁绪满怀。
注释:¹寻思:考虑,思索。²万户侯:食邑万户的爵位,此指建立大功勋。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译文:悠扬的琴声在屋内回响,累累书卷铺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虽言声蝴蝶¹,定自非庄周。
译文:虽然想在梦中化作蝴蝶飞去,自己却不能做到如庄周一样潇洒无羁。
注释:¹声蝴蝶:《庄子·齐物论》有庄周声为蝴蝶的故事。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残月¹如初月²,新秋³似旧秋
译文:如今残月和当初新月一样形状,今年秋天也和以往的秋天一样。
注释:¹残月:农历月末的的月亮,其形如弓。²初月:农历月初的月亮,其形仍如弓。³新秋:今年秋天。⁴旧秋:以往的秋天。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露泣¹连珠下,萤飘碎火²流。
译文:夜露浓重,晶莹如珠,仿佛天在哭泣;流萤飘飞,无依无傍,宛如点点细碎的火光。
注释:¹露泣:露降。古代以为露水是从天降落的,故用“泣”来形容。²碎火:形容萤火点点。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乐天乃知命¹,何时能不忧。
译文:古人说乐天知命,便可无忧,然而自己又何时才能不忧呢?
注释:¹乐天知命:指安于天命而自乐。

  理解这首诗,我们需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年轻时代,他是梁太子萧纲的东宫侍臣,以绮艳文思驰誉江东。侯景之乱后,他奉梁元帝之命出使长安,因江陵陷落不得而归,之后历仕西魏与北周,度过二十七年郁郁无欢的生活,明白了他的处境,我们就不难理解他愁苦的内心情感。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这两句是说,考虑到功名事业,愁思常常在深夜涌上心头。庾信后半生虽然经常屈仕北朝而痛悔自责,但并非没有功名事业之想。当他回忆起早年在梁朝的豪气时,总不免为今生壮志未酬,功名成灰而深深叹惋。所以这两句诗,不只是因为故国覆灭,使自己的封侯之梦成为泡影,更有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自嘲。于是,对早年功业未就的遗憾,又变成了当初使魏被辱的羞惭。这就是诗人忽发中夜之愁的复杂心理。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这两句是说,中夜愁思难解,欲操琴自我排遣,琴声响遍屋里,不觉其心静,反而更见烦躁;想要读书转移愁思,床头书卷翻遍,反而觉得心绪缭乱。言下之意自己造诣不浅,但是徒有教养学识,而无补于救国。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这两句是说自己已经过庄周梦蝶一般的人生变故,但不如庄子那样达观。庄子《齐物论》说,庄子曾梦见自己是只蝴蝶,醒后发现原来还是庄周。他不知自己做梦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成了庄周。

  这两句也可理解为:回想此生变故,身世如梦,却又偏偏是真,非如庄周仅是一梦而已。

  庄周梦蝶是一个熟知的典故,通在这里,却显得意蕴丰富,并与“中夜”相照应,构成了中夜梦醒的意象,从而又强调了琴书不能使自己解脱精神苦闷的由来。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这两句是说,残月虽是从新月变化而来的,但一弯玉弓却看上去与新月无别;秋气虽然是今年刚刚感觉到的,但那新到的秋气与去年、往年的也全然相似。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这两句是说,夜露浓重,晶莹如珠,仿佛天在哭泣;流萤飘飞,无依无傍,宛如点点细碎的火光。

  以上四句是写景,景物无不含愁。月亮在我国古代是个通常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里作者用残月细瘦孤独的外形如同初月表达自己绵绵无绝期的愁思。秋天在古诗中的意象为悲秋,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与处境悲凉,命运多舛,作者因国破家亡的愁思,故用“新秋似旧秋”表达自己年复一年的无望与绝望,突出愁思的深远弥漫。后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法,刻画冷露与流萤两种初秋特有的典型景物,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的心境。

  最后两句是说古人说乐天知命,便可无忧,然而自己又何时才能不忧呢?诗人在哀叹中以无奈的自问结束全篇。这不是简单的功名的惆怅,而是一个人对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与终极意义的口吻。永远回不去的故国,才是忧愁永远无法消失的根源所在,才是诗人永远的心头之痛。

  这首诗以愁起,以忧结,忧愁之情是全诗的主线。作者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感伤时变,魂牵故国的凄怨之情,含蓄而又细腻的展示了诗人的内心苦闷,表现极为别致。

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
西园¹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念旧巢(cháo)燕子,飞傍(bàng)谁家²,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³
译文:暮春赵府庭园,园中杂草丛生,路径难辨。微风吹来,落花漫天飞舞。曾寄居于此的燕子,如今又要飞到哪里去呢?残晚残阳下,从远处传来阵阵笛声。
注释: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洞仙词”“洞中仙”等。毗(pí)陵:宋有常州毗陵郡,治晋陵县,即今江苏常州。¹西园:园林名,传为曹操所建。这里指赵府庭园。²“念旧巢”二句: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词化用其意,言繁华已逝。³今古:指古今相同,三国时向秀“长笛一声今古”,也是“感音而叹”的意思。
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梵王宫宇。
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diàn)¹种香土。渐橘树方生²,桑枝³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wù)梯空,梵王宫宇。
译文:繁华已逝,歌舞消歇之后,只能在故城旧址,遗落的花钿之中依稀可想当日的繁华。而今,橘树正茂,桑叶正长,大自然一派勃勃生机,可惜这一切都被四大皆空的僧人占领。而且寺院之中,戒备森严,不准俗人随便进入。只能在外面依稀窥见里面高大的楼阁,发现楼阁全做了佛堂。
注释:¹遗钿:遗落的花钿。钿,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²渐橘树方生:屈原《九章·橘颂》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表明橘树暗暗生长,透露一线生机。³桑枝:《孟子·梁惠王上》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桑树和梓树是家树,古代家宅中常栽有此树。“橘桑”暗指已亡的宋朝,后以“桑梓”作为故乡的代称。⁴沙门:僧徒意,梵语室罗摩孥音译。⁵突兀:高貌。⁶梯空:腾空,亦高貌。

  上片首三句,词人从眼前赵府花园之景写起描绘出一片荒废、凄凉的景象,表达出其自身的迟暮之感和亡国之悲。下片再回到对赵府府邸、花园的描写。首句“繁华流水去”,总述赵府昔日繁华不再,过去再美好,转眼都成过往,流露出词人亡国的哀怨之感。结尾三句,接续僧人侵占之意,写僧人把这座府邸当做庙宇,严防死守,不让游人赏玩,词人借此暗示元人对百姓的严酷统治,再想宋朝的覆灭,真令人感慨万千。

  上片“西园”三句,点明着笔地点。“春暮”点明晚春时景;接着两句一写草,一写花:草为“乱草”,杂乱野草,遮没路径;花为“残花”,急风阵阵吹打,花瓣纷堕。红雨即指花瓣雨,即花瓣散落如雨,李贺《将进酒》有“桃花乱落如红雨”的诗句。通过描绘满目凄凉的残春景象,烘托出作者的衰老心态和亡国之悲恨。“王侯多宅第,草满玉阑干。纵有春光在,人谁看牡丹”,汪氏所写的这首诗写草虽乱而花却好,虽描写不同,但意义无异。

  残垣断壁,故园不在。词人心事重重,由花园着眼整宅,心中不知何等滋味。“念旧巢”二句,由点及面由花园进一步写整座邸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慨叹东晋王谢等贵族第宅,历经沧桑,豪宅已成废墟,建起平常百姓的住宅,燕子仍来原处做巢,只是屋舍已易他人,此词引用刘诗之意,意为赵府仍在,但已改作佛寺,原来的燕子也不识其处,不知飞到哪家哪户去了。“斜阳外”二句,转写邸宅外景:落日斜照,笛声远送。笔致含蓄深曲,令人感慨亲之。

  汪元量对琴师音乐特别敏感,常用声音作为其词的结尾,用幽畅的笛声抒发感慨。怀古声息,笔锋一转,下片又转到府宅、花园本身。“繁华流水去”,是此词所包含之情感。“舞歇”二句展开续写繁华逝去之景象:赵府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已为过眼烟云,只见遗钿已被泥土所埋。“忍见”,怎能忍心看到这种景象。蕴含词中心中一缕怀旧情思。以“香”形容“土”,倍觉哀怨。残留于今日往日的脂粉气,而丽人已不在。

  “渐橘树方生”四句,重写花园。“渐”“方”“才”三字,深含潜滋暗长的意味,蕴藏无限生机。橘树和桑树颇具深意。生于南方的橘树,不能移植,根深蒂固。汪元量赞赏橘桑,正是表达对故国故土的坚贞。大好园林,却为僧人所占,“便关防”三句,令人感慨万分,谓不让显贵玩赏,防守紧严。只是一座庙宇而已。

  这首词,词人以赵府府邸为依托,从园、宅两处进行描写,由园到宅,再由宅到园,反反复复,跌宕起伏,寄托词人思国恋旧的情感,含蓄深曲,凄美婉转。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94页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译文:当初我们分别时一起在白沙江边的亭子里喝得酩酊大醉,傍晚的寒蝉和高树都各自发出秋天里才有的清凉之声。
风乘小艇凫鹥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风乘小艇(tǐng)¹(fú)(yī)²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译文:乘着小船顺风前行就如水鸟飞翔,雨点滴滴答答打在雕花的屋檐上发出环佩般的清响。
注释:¹艇:轻便的小船。²凫鹥:凫,野鸭。鹥,沙鸥。这里泛指水鸟。
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家事不随王事¹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译文:国家的事情然已经平息了,但家事却没有完结,旧愁还没离去,新愁却已袭上心头。
注释:¹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
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
只今疲病嫌鞍马¹,十日同居眼暂明。
译文:我的身体也早已大不如前,疲病之躯甚至连鞍马之劳都难以承受,回想往日还是十分感谢你,在与你交游的十天里,你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前途的光明,感到了人生的惬意。
注释:¹鞍马:指骑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