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万里别,海水日夜深。南风海上来,遗我双南金。
故人万里别,海水日夜深。南风海上来,遗我双南金。
不见故人面,乃见故人心。铸作黄金徽,置之白玉琴。
不见故人面,乃见故人心。铸作黄金徽,置之白玉琴。
弹为《别鹤操》,闲以怀湘吟。曲终听者稀,矫首望知音。
弹为《别鹤操》,闲以怀湘吟。曲终听者稀,矫首望知音。
钱宰

钱宰

(1299—1394)元明间浙江会稽人,字子予,一字伯钧。元至正间中甲科,时称宿儒。洪武初征修礼、乐书,授国子助教,进博士。后命订正蔡氏《书传》,书成赐归。有《临安集》。 ▶ 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争得¹才如杜牧之²,试来湖上辄(zhé)题诗。
译文:杜牧的诗才何处可得?来到湖上,免不了挥毫题诗。
注释:¹争得:怎得。²杜牧之:唐诗人杜牧。杜牧诗多写湖山之胜,李商隐《杜司勋》诗有“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句,推崇不已。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春烟寺院敲茶鼓¹,夕照楼台卓²酒旗。
译文:春天烟雾缭绕的寺院,敲响清脆的茶鼓之声召唤僧徒们饮茶夕阳照耀着楼台,最吸引人的要数那高矗的一竿酒旗。
注释:¹茶鼓:寺院中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²卓:树立。
浓吐杂芳熏巇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浓吐杂芳熏巇(yǎn)崿(è)¹,湿飞双翠²破涟漪。
译文: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山岭上香气终日不散。两只翠鸟从湖中惊飞,水面荡起圈圈涟漪。
注释:¹巘崿:指山峦。巘,山峰。崿,山崖。²翠:翠鸟。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译文:我爱这西湖的风光庆幸还有蓑衣和苇笠,摇着小船做个渔翁总还可以。

  这首诗首联从虚处入笔,借羡慕杜牧的才情自抑,达到总赞西湖美丽的目的,带出全篇;颔联和颈联从正面写西湖,以秾丽的笔墨,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全方位地展示了赏心悦目的湖山旖旎风光。尾联说诗人产生了要做渔翁,融合进这美妙的图画中去的企盼。诗全篇浑成,起句高妙,中二联鲜华妍丽,有西昆诗风,对联也很工,以“茶鼓”对“酒旗”对得很巧;结句收煞得体。

  诗篇一开端,就用感喟企望的语气,披露了诗人对西湖的赞赏之情。杜牧因写过许多描摹湖山的名作,而深受人们推崇,故李商隐有“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杜司勋》)之句。这里借企慕杜牧来赞美西湖怎能得有杜牧那样的才华之士来西湖题诗,以赞誉人间的美景。写法上是借客尊主,从侧面入题,振起全篇。

  人间虽难得有杜牧的才华,但来到湖上,光水色,赏心悦目,雅兴遄飞,正可吟诗。以此,中间四句转入对西湖春景的正面描写:西湖边处处寺院,缭绕着袅袅飘动的春烟,时而传出一阵集合僧人饮茶的鼓声;孤山下楼台亭榭,披上了夕阳的霞光异彩,屋角间高插着招徕顾客的酒旗;起伏的山岩中,盛开着万紫千红的春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湖面游客的画船,冲破荡漾的波光摇前进,水花溅湿了刻画在船头上的双双翠鸟这是多么细腻真切的西湖春光图。中间四句,一句一景。写寺院,在春烟中响起茶鼓,足见其中香火之盛、僧徒之多;写楼台,于夕阳斜照中招展酒旗,暗示早晚游客不断,店铺繁忙。写山色,以“杂芳”烘染,“熏”三字,给人以浓香扑面之感。写湖光,借画舫点缀“破涟漪”一语,写出游船的幽闲和湖水的平静。无论游山泛湖,还是寻访寺院,登临楼台,人们所领略的无不是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这里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工笔刻画,不仅描摹出作用于视觉的生动画面,且从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使读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兴旺欣欣向荣。

  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呼应,措辞上也同开端绾合。人生难有杜牧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湖上题诗也许才情不够,驾起渔舟做一名钓翁总还可以吧。总之,寓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不免产生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未能有诗才,幸能有蓑笠,不能作诗人,且可作钓叟。“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使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290-291页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左辖(xiá)¹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译文:左丞的职位频频空着以待贤能,直到今年得到了您这位年老而有名望的学者。
注释:¹左辖:《唐六典》:左右丞,掌管辖省事,纠察宪章。左辖即左丞。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相门韦氏¹在,经术汉臣²须。
译文:您出自宰相门第,像精通经术的汉代韦贤父子那样为朝廷所需。
注释:¹相门韦氏:韦济的父亲韦嗣立、伯父韦承庆都曾为宰相。²经术汉臣:汉朝韦贤和儿子韦元成都以经术为相。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时议归前烈,天伦¹恨莫俱。
译文:当时的舆论称许您的父辈,遗憾的是您的兄长早离人世。
注释:¹天伦:此指兄弟。韦济有兄名韦恒,先亡。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líng)¹荒宿草²,凤沼(zhǎo)³接亨衢(qú)
译文:他的坟上长着隔年的荒草,您通往凤池的道路畅通无阻。
注释:¹鴒原:鴒本为水鸟,现在原野,失去常处。喻韦济之兄已死。²宿草:指坟上隔年之草。³凤沼:即凤凰池,本为禁苑中的池沼,魏晋以来,将掌管机要的中书省设在禁苑,唐人因以风凰池代指中书省或宰相韦济父祖皆官至宰相,故以“凤沼”期之。⁴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译文:我虽是个安于命运安排的人,却也深虑自己不再年轻。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家人忧几¹²,甲子³混泥途。
译文:家里人也在为我的晚年生活而忧心,唯恐岁月就这样地在泥泞中度过。
注释:¹几:老者所凭。²杖:老者所扶。³甲子:此处泛指岁月。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不谓矜(jīn)(yú)力,还来谒(yè)大巫¹
译文:我不是为自夸余力来干谒您。
注释:¹大巫:比喻所仰慕的韦济。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chí)(chú)
译文:只因当此岁寒之际仍得到您的顾遇,故虽值暮年还是企盼您的举荐。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老骥(jì)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译文:我是一匹老马而犹存千里之志,我是一只饥鹰只待您的一声呼唤。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zhēn)(wú)
译文:倘若您对我的处境稍为动心,也就足可宽慰我这草野之人。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绿桑(sāng)高下¹映平川²,赛罢田神³笑语喧(xuān)
译文:高高低低的绿桑树映照平川,社日祭神歌舞后笑语喧天。
注释:¹高下:有高有矮。²平川:平坦之地。³田神:古时农村在春分前后祭社神,即此诗所说的田神,这一天叫做社日。祭祀时有歌有舞,用来祈祷丰收。⁴喧:声音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林外鸣鸠(jiū)¹春雨歇²,屋头初日杏花繁。
译文:林外鹁鸪声声叫小雨渐渐停歇,屋头红日送春暖杏花正鲜。
注释:¹鸠:即鹁(bó)鸠,也叫鹁鸪。下雨时叫得越欢。²歇:停。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农村的环境概貌写到田家的欢声笑语;诗的后两句,从鸠鸣雨歇写到日上花繁。结句一个“繁”字,表现了春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以轻快的笔调,写出农家生活的乐趣。

  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出了江南地区农村的一派自然春光。江南的农村冈峦起伏,竹篱茅舍错落地散布在山冈下面。前面是一派平展的稻田.桑树高高低低地就栽在屋前屋后,春天来了,桑树长出了鲜嫩的绿叶,掩映在平川之间。春耕开始时,按风俗要向田神祈祷丰年。农村的男女老少看完了献祭田神的歌舞以后,带着欢快的情绪回到家里。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欢乐。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两句中诗人集中地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江南的春天经常会下夜雨,早晨雨停了,阳光照着湿漉漉的新枝嫩叶,显得特别青翠。鹁鸪鸟在树上咕咕地叫起来。果然,不一会儿太阳就从东边屋脊上升了起来。墙头的杏花经过夜雨的滋润,盛开得更加灿烂,给村庄装点着绚丽的春光。一幅生动的农村自然图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参考资料:
1、 曾强.唐宋诗词名篇 诠注详析 插图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06:第105页

tiánjiā

ōuyángxiū sòngdài 

绿sānggāoxiàyìngpíngchuān sàitiánshénxiàoxuān 
línwàimíngjiūchùnxiē tóuchūxìnghuāfán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sù)¹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sāo)²,牛衣³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身穿粗布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注释:谢雨:雨后谢神。¹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一作“蔌蔌”,音义皆同。²缫车:纺车。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³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¹。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于是敲开野外村民家,问可否给碗茶?
注释:¹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牛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1.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51页 .

huànshā ·jīnluòzǎohuā

shì sòngdài 

ménshítánxiè dàoshàngzuòshǒu tánzàichéngdōngèrshí chángshuǐzēngjiǎnqīngzhuóxiāngyìng 

jīnluòzǎohuā cūnnáncūnběixiǎngsāochē niúliǔmàihuángguā  (sāotōng sāo )
jiǔkùnchángwéishuì gāorénmànchá qiāoménshìwènrénjiā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向深秋,雨馀(yú)¹爽气肃²西郊。陌上夜阑³,襟(jīn)起凉飙(biāo)。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shāo)。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tiáo)¹⁰
译文:面对深秋时节,雨后的西郊凉爽肃杀。小路上黑夜将尽,衣袖生起阵阵凉风。天的尽头星星将落,闪电在树梢那边不停闪动。又是拂晓鸡鸣声起时,明亮的阳光开始升动,遥远的山路渐渐明晰。
注释:¹雨馀:雨后。馀,同“余”,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²肃:肃杀,枯萎。³夜阑:夜残;夜将尽时。⁴襟袖:衣襟衣袖。⁵凉飙:凉风。⁶天末:天边,天尽头。⁷流电:流星的流光。⁸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⁹分:辨认。¹⁰迢迢:道路遥远貌。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qū)¹行役²,苒(rǎn)³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zhì)云泉,狎(xiá)玩尘土¹⁰,壮节¹¹等闲¹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¹³归去老渔樵(qiáo)¹⁴
译文:奔走辛劳的行役,渐进流失的光阴,只是为那不足挂齿的蝇头利禄,微不足道的蜗角功名,到头来一事无成,徒然相争胜。抛掷云山泉石的归隐,戏弄于尘世,将壮烈的节操轻易消亡。幸好可像范蠡携西施一样,在似云涛的烟浪里,驾乘满载风情的扁舟泛游五湖,是已到应当归去终老隐居的时候了。
注释:¹驱驱:奔走辛劳。²行役: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后泛称行旅,出行。³苒苒:同“荏苒”,时光渐渐逝去。⁴蝇头:苍蝇的头,比喻微小的名利。⁵蜗角: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⁶毕竟:到底;终归。⁷漫:徒然。⁸高:夸耀,赞美。⁹云泉:指隐士之所居。¹⁰狎玩尘土:意谓游戏官场。尘土,指尘世间。此喻官场。¹¹壮节:壮烈的节操。¹²等闲:随便。会¹³须:定要。¹⁴老渔樵:即老于渔樵,以捕鱼、打柴而终老。此指过归隐的生活。

  柳永因其一生常处于奔波辗转的道途中,因而对相思离别,对游子羁旅行役的悲哀都有着极深的感慨,也因此柳词中出现了许多前人词中没有过的场景和景物描写以及身世感慨的抒发,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在词史上,可谓是一了不起的贡献。

  词以“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开篇,既点明时令—已是深秋时分,又交代了地点是城西郊外,“爽”、“肃”二字,把深秋雨后给人带来的寒冷和肃杀的感觉传达了出来,使人仿佛嗅到了凉爽的空气,感受到了雨后的阵阵寒意。“陌上夜阑”,词人走在小路上,夜已阑珊,黑夜将要过去,白天就要来临。破晓时分,也正是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李煜曾言“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说薄薄的罗衾挡不住五更晨寒的侵袭,这尚且是在室内,对于一个正奔走在道路上的行客,夜间破晓的征途中,其寒更甚,词人的辛苦与辛酸已暗含在其中。所以他才会感到“襟袖起凉飙”,“飙”是强大的风,还不是微风,这样的凉风吹进衣襟两袖之中的感觉恐怕是很难耐的。这时,抬头而望,“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天边挂着几点残星,还有一颗正在陨落的流星,带着闪烁的光芒,在树林那边沉没了,这样真切的描写与形容,如无亲身的经历,恐也难有所为。正是这些情景的出现,使得词的表现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拓宽。随着行进时间的继续,这时,破晓的鸡声已经唱过,山的那一边已隐隐有旭日的光影出现,于是,渐渐可以分辨出山中漫长而崎岖的小路。这里,“又是”表明了词人在路上这样地奔走已经不是一天了,其旅途生涯的艰辛由此可知;“渐”字使得太阳光影的出现有了流动之感,时间上有了过程之感;“迢迢”二字言其路程的遥远和不可知,也暗含对未来前程不可预料的渺茫之感。

  过片以一韵六句“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一气呵成,似一声已压抑太久的呐喊,冲口而出;又像是自诘之语,一吐为快,感情激越,发人深省。李渔《窥词管见》云:“一气如话四字,前辈以之赞诗,予谓各种之词,无一不当如是。如是即为好文词,不则好到绝顶处,亦是散金碎玉,此为一气而言也。”认为只有做到“一气如话”,才能使词作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里柳永恰恰做到了。“驱驱”是柳永羁旅行役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可以较为形象地表现行客在路途中辛苦跋涉的状态,这也是柳永一生中凄凉状态的一个形象写照。光阴荏苒,岁月催人老,那么在青春壮年时,就应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柳永这样一个心高气傲、有着极高理想志意的人来说没有比美好年华消逝在路途的奔波上更让他痛苦的了。而这种“驱驱行役”又是为了像“蝇头”、“蜗角”般极其微小的“利禄”与“功名”。但这些“毕竟成何事”,至此,词人可以说是参透了仕途的真谛,所以才说出“漫相高”一句,以一个“漫”字将世人对功名利禄的夸耀一笔否定。这一连六句先是两组四字对句,紧接一个反诘,再以三字的感叹句结住,语势一气贯注,把自己追求仕途而徒耗年华的悲慨深切地吐露出来。

  下片次韵紧承前韵,自责自问后继以自悔:自己“抛掷云泉”,丢弃了山水之乐,“狎玩尘土”,流连于仕途,而自己当年的“壮节”—那些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消磨殆尽了。“壮节等闲消”,一“壮”一“闲”两相比照,情感抒发得沉痛哀婉。自悔之后,“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生活。“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的决心。柳永的青年与中年,热衷于仕途的取进与世俗的享乐,并不曾真正归隐过。此时,由于仕途蹭蹬而生厌倦与反思之后,抒写归隐之志,还是十分真切可信的。

  统观全词,上片写景真切自然,感情较为悠游不迫,笔调较为舒徐从容,内容多为描述;下片直抒胸臆,言志抒情,反复陈词,语言精警,感情恣肆,一发难收,笔调也变得急促起来。这首词使过去词中“春女善怀”的感情转变为了“秋士易感”,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由此也充分体现了柳永其人性情率真的特点和柳词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65-470

fèngguīyún··xiàngshēnqiū--liǔyǒng

xiàngshēnqiūshuǎng西jiāoshànglánjīnxiùliángbiāotiāncánxīngliúdiànwèimièshǎnshǎnlínshāoyòushìxiǎoshēngduànyángguāngdòngjiànfēnshāntiáotiáo

xíngrǎnrǎnguāngyīnyíngtóujiǎogōngmíngjìngchéngshìmànxiānggāopāozhìyúnquánxiáwánchénzhuàngjiéděngxiánxiāoxìngyǒuyānlàngchuánfēngyuèhuìguīlǎoqi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