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天坛天柱西,垂萝为幌石为梯。前登灵境青霄绝,
太一天坛天柱西,垂萝为幌石为梯。前登灵境青霄绝,
下视人间白日低。松籁万声和管磬,丹光五色杂虹霓。
下视人间白日低。松籁万声和管磬,丹光五色杂虹霓。
春山一入寻无路,鸟响烟深水满溪。
春山一入寻无路,鸟响烟深水满溪。

sòngzhāngliànshīháiéméishān--kōngshǔ

tàitiāntántiānzhù西chuíluówèihuǎngshíwèiqiándēnglíngjìngqīngxiāojué

xiàshìrénjiānbáisōnglàiwànshēngguǎnqìngdānguānghóng

chūnshānxúnniǎoxiǎngyānshēnshuǐmǎn

司空曙

司空曙

司空曙(720年-790年),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司空曙为今天的永年县)人,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白衣裳凭朱阑¹立,凉月²(suō)西³。点鬓(bìn)霜微,岁晏(yàn)知君归不归?
译文:身着白色华裳靠在朱红色的围栏,秋月慢慢向西落去。点染两鬓,已经发白,一年将尽,不知道君还能不能归来呢?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¹朱阑:即朱栏,朱红色的围栏。²凉月:秋月。³趖西:向西落去。趖:走,移动。⁴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¹还稀。一味相思,准拟²相看似旧时。
译文:天已经很晚,还在苦苦等待传递书信的大雁,音信寥寥。仍是那份牵念,希望再见面时我们可以如同旧时那样。
注释:¹尺素:书信。²准拟:料想、希望。

  此词上片写自己在月夜凭栏远望,思念友人,希望友人早日归来。在思念中微蕴年华凋零的身世之感。白衣朱栏,色彩明艳,形象鲜明。细品这词,颇有意味,善于用典的纳兰,仍旧在短词之中,巧妙化用了前人的语句。词中上片的首句就是取白明代王彦泓的《寒词》十六之一,文曰:“从来国色玉光寒,昼视常疑月下看。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栏干。”

  下片借以大雁这一意象来抒发苦等书信的一味相思。大雁有典,取自《汉书·苏武传》。因而有了鸿雁传书一说,大雁这个意象也在诗歌中蔓延起来。文人写雁,用以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思。最后,末句引用宋时晏几道《采桑子》:“秋来更觉销魂苦,小字还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秋来销魂之苦,苦之深,思之切,叫人乱了心绪,坐想行思,怎也无法躲避开这纷乱的回忆,对故人的相思。怎得想看似旧时,怀念过去之人深切苦楚,可如何能回到旧时的时光,不再为这时光渐远而伤怀叹息?恐怕时光的脚步还是听不见他心底恰似痴狂的呐喊,无法让他如愿穿梭回到过去。
 
  “一味相思”是这首词主旨,全词围绕此句展开二词平语浅,文不甚深,但是行文流美深婉,刻画细腻。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37页
2、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28页

cǎisāng ·báichángpíngzhūlán

lánxìng qīngdài 

báichángpíngzhūlán liángyuèsuō西 diǎnbìnshuāngwēi suìyànzhījūnguīguī 
cángēngduànchuánshūyàn chǐhuán wèixiāng zhǔnxiāngkànjiùshí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¹拂岸斜(xiá)
译文: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注释:¹风丝:微风。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翠辇(niǎn)¹不来金殿闭,宫莺(yīng)²衔出上阳³花。
译文: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注释:¹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²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³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124-1125

tiānjīnqiáowàngchūn

yōngtáo tángdài 

jīnqiáochūnshuǐjìnhóngxiá yānliǔfēngànxié 
cuìniǎnláijīndiàn殿 gōngyīngxiánchūshàngyánghuā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中路¹因循²我所长³,古来才命两相妨。
译文:沿着正规的道路,循序渐进,应该是我所擅长的,但自古以来,才干和命运总是相违背。
注释:¹中路:路的正中央。汉·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²因循:守旧而不改变。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³我所长:我的长处。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劝君莫强安蛇足¹,一盏芳醪(láo)²不得尝。
译文:劝君画蛇不要添足,否则添足的当口,最美好的酒,就品尝不到了。
注释:¹安蛇足:《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²芳醪:美酒。

  首句委婉地道出了诗人的悔恨之情,“中路因循我所长”。诗人从小聪慧伶俐,虽然家境贫寒,但只要一直勤奋苦读,也许会像大多数学子一样,有朝一日可以衣锦还乡。

  这本是一条常规之路,可是李商隐因为才华出众,却被当时著名的文士令狐楚所欣赏,不仅教授其写作技巧,而且将他视为己出,在经济上也对义山一家给予照顾和资助。后来李商隐还凭借着令狐楚父子的提携,在仕途中走了捷径。

  后来李商隐又得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赏识,还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他。看似义山应该前途无量,可是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位晚唐才子在仕途中兜兜转转,竟然又回到了起点。

  诗人不禁发出一声浩叹,“古来才命两相妨”。自古红颜多薄命、文章憎命达,诗人非常后悔当初的选择,也许他安分守己地读书,老老实实地参加科考,结果可能比预想的要好。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诗人便告诫后世,“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作者化用了画蛇添足的故事,又将美好的生活比作“芳醪”,既劝慰人们不要弄巧成拙,又委婉地抒写了其悲戚和无奈之情。

  诗人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体悟,明白了凡事要循序渐进的道理。正如古人所言,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越是希望得到,反而越是难以企及。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语言朴实,道理深刻,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含悲,又充满理趣。开篇阐述自己的切身感受,后两句抒写议论,用典无痕、比喻恰当,读完更令人深思。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yú)¹重来冰雪里,冷入鬓(bìn)丝吹老。牧马长嘶(sī),征笳(jiā)乱动²,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yǔ)³瘦损多少。
译文:无情的野火,趁着阵阵西风,烧光了天涯芳草。冰天雪地里再次来到边塞,鬓发染霜,我已被寒风吹老。牧马长嘶,胡笳乱鸣,一并闯进我忧愁的怀抱。定然知道今天晚上,我这个庾信般多愁善感的诗人,会瘦掉多少。
注释: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汉儿村: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¹榆塞:榆关,即山海关。²“牧马”两句: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³庾郎:北周诗人庾信。他身经丧乱,作品饱含愁思,曾作《愁赋》。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便是脑满肠肥¹,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²(qiáo)(cuì)后,非复酒垆(lú)风调³。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译文:即便是脑满肠肥的过去,尚且难以消受,这里的荒烟落照。更何况司马相如早已憔悴,不再有当垆卖酒的风流格调。回乐峰彻骨寒冷,受降城如此僻远,思念家乡的梦儿夜夜萦绕。登高凭栏,四野茫茫,不由百感交织,只能向着远方,发出一声清啸。
注释:¹脑满肠肥:不操心的人,吃得饱,养得胖。²文园:指司马相如。³酒垆风调: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和妻子卓文君在酒店当垆卖酒。⁴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⁵受降城:有三处,这里泛指边塞。

  上片写塞上萧瑟荒凉之景,再借用多愁多病的庾郎典映自己,表现词人心中绵绵的伤感情怀。

  下片进一步渲染愁怨之深,以“便是” “何况”步步写来,层层烘托,一咏三叹,婉转曲折,并以“文园憔悴”的典故突显了此刻的乡愁,感情所至,情韵深挚,自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全词除了抒写远在边关的征夫怀人思乡的愁情外,还把“脑满肠肥"、“五陵公子”和“文园”、 “庾郎”(也是作者自况)对比,为才人薄命痴儿多福而不平。

参考资料:
1、 董平.纳兰性德词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6年09月第1版:第205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24页

bǎilìng··宿hànércūn--lánxìng

qínghuǒchèn西fēngshāobiàntiānfāngcǎosāizhòngláibīngxuělěngbìnchuīlǎozhǎngzhēngjiāluàndòngbìngchóu怀huáibàodìngzhījīnlángshòusǔnduōshǎo

便biànshìnǎomǎnchángféishàngnánxiāoshòuhuāngyānluòzhàokuàngwényuánqiáocuìhòufēijiǔfēngdiàohuífēnghánshòujiàngchéngyuǎnmèngxiàngjiāshānràomángmángbǎigǎnpínggāowéiyǒuqīngxiào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jìn)¹
注释:¹浸天:与天相接,即水天一片。
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
扣舷(xián)¹惊翡翠²,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xī)³
注释:¹扣舷:扣,敲打。渔人唱歌时或打鱼时常扣船舷。²翡翠:又名翠雀。羽有蓝、绿、赤、棕等色,可为饰品,雄赤曰翡,雌青曰翠。³解觽:解下佩角以赠。觽:古时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
这首词是写风土人情的。上片写溪上船家姑娘与其所爱者相招唤的情景。“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乃是一幅境界开阔的江天图。下片写船家姑娘的活泼形象:她也能扣舷唱渔歌,摇船时露出嫩玉般的玉臂。当红日西下时,她与他相爱的人一起,解佩相赠,以表深情。

mán··qīngyándòngjīngcháo--sūnguāngxiàn

qīngyándòngjīngcháohuāxiānghuànnánzhǐlánchuánpíngyuǎnjìntiān

kòuxiánjīngfěicuìnèntáixiānghóngchén西yānzhōngyáoji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