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居极幽深,事简人迹稀。
乘兴或登山,兴尽辄复归。
芝朮足吾粮,薜萝富吾衣。
一生澹无营,百事不我违。
所居极幽深,事简人迹稀。
乘兴或登山,兴尽辄复归。
芝朮足吾粮,薜萝富吾衣。
一生澹无营,百事不我违。
张九成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 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读书不觉已春深¹,一寸光阴一寸金²。(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注释:¹春深:春末,晚春。²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比光阴,谓时间极为宝贵,应该珍惜。寸阴:极短的时间。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不是道人¹来引笑²,周情孔思³正追寻
译文: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注释:¹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²引笑:逗笑,开玩笑。³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⁴追寻:深入钻研。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春末。“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是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bái鹿dòngèrshǒu ·

wángzhēnbái tángdài 

shūjuéchūnshēn cùnguāngyīncùnjīn  (chūnshēnzuò chūnshēn )
shìdàorénláiyǐnxiào zhōuqíngkǒngzhèngzhuīxún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却说玄德¹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yè),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²。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fù)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注释: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顾,拜访。¹玄德:即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在小说中,刘备和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是结义兄弟。²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春秋时期齐桓公想去看一个小臣,亲自去了三次都没见到。旁人劝他不要去了,他不听,第五次才终于见到。东郭野人,就是齐桓公要见的那个小臣。反,同“返”。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¹。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²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注释:¹隆中:地名,在今湖北襄阳,诸葛亮曾经隐居于此。一说在今河南南阳。²犹然:仍然。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¹
注释:¹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¹,头戴纶(guān)²,身披鹤氅(chǎng)³,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zhòu),涿(zhuō)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nǎn)。”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miù)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¹⁰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¹¹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¹²而告曰:“汉室倾颓¹³,奸臣窃命¹⁴,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qì)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¹⁵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¹⁶,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¹⁷,此诚¹⁸!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¹⁹。荆州²⁰北据汉、沔(miǎn)²¹,利尽南海²²,东连吴会(kuài)²³,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²⁴,非其主不能守:是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²⁵,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²⁶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zhāng)暗弱²⁷,民殷²⁸国富,而不知存恤(xù)²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³⁰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³¹,西和诸戎³²,南抚彝(yí)、越³³,外结孙权,内修政理³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³⁵,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³⁶,百姓有不箪(dān)食壶浆³⁷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³⁸。”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³⁹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sè),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
注释:¹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²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³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⁴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⁵审:明白,知道。⁶愧赧:因羞惭而脸红。⁷恨:遗憾。⁸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司马徽(字德操)、徐庶(字元直)都曾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⁹曲:敬辞,表示对方降低身份。¹⁰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¹¹开:启发。¹²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¹³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汉室,指汉朝。倾颓,衰败。¹⁴奸臣窃命: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篡夺国家权力。¹⁵董卓造逆:指董卓杀死少帝刘辩一事。¹⁶袁绍:汉末的冀州牧(州长官),占有冀、青、并、幽四州(今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北部一带)。公元 200 年袁绍率领几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只有几万兵力,但是用计谋打败了他,史称“官渡之战”。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¹⁷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¹⁸诚:确实。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孙权继承父(孙坚)兄(孙策)之业,占据江东(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说“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¹⁹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图,谋取。²⁰荆州:古代州名。汉代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²¹汉、沔:汉水、沔水,这里指汉水流域。²²利尽南海:意思是一直到南海的收益都能得到。南海,泛指南方近海的地方。²³吴会: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今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和浙江北部。²⁴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兵家都要争夺的地方。²⁵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殆,大概。资,资助、供给。²⁶高祖:指刘邦。²⁷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²⁸殷:富庶。²⁹存恤:爱惜,体恤。³⁰总揽:广为延揽。³¹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³²戎:古时对我国西部民族的称呼。³³彝、越:指我国南部民族。³⁴政理:政治。³⁵宛、洛:今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指中原地区。³⁶秦川:秦国故地,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³⁷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³⁸惟将军图之:希望将军考虑这些建议。惟,希望。图,考虑。³⁹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表示敬意。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豫州¹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注释:¹豫州:这里代指刘备,他曾当过豫州牧。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zhǔ)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¹
注释:¹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指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无法脱身归隐,最后病逝在五丈原。丁宁,同“叮咛”,再三嘱咐。五丈原,在今陕西宝鸡岐山。

1、关羽和刘备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关羽劝说刘备不要再去拜访诸葛亮了,刘备坚决的态度表现了他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实意。

2、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

3、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

4、诸葛亮为什么称刘备为“俗客”?
诸葛亮故意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对刘备进行考验。

5、“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用“顽石”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他谦逊的品德。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哪些策略?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7、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的诚恳态度和真心实意。

8、如何理解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着对日后的打算,也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月夜过七里滩¹,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译文:在一个月夜渡过七里滩,见到的风光景色奇异无比。我吟诵此词,声音差不多传遍各山。
注释:百字令:词牌名,又名“念奴娇”等,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¹七里滩:又称“七里濑”、“七里泷”,在浙江省桐庐县严陵山西边,两岸群峰峭立,绵延七里而水流湍急。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秋光今夜,向桐江¹,为写当年高躅(zhú)²。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³。万籁(lài)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ráo)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译文:今夜秋月的光,正洒向桐江。像专为照耀严光高隐的足迹。风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独坐船头吹奏竹笛。无数秋声产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怀疑又在驾鹤成仙的梦里。远处传来了船桨划水声,那是渔翁傍着西岩刚刚歇宿。
注释:¹桐江:也称“桐庐江”,即钱塘江流经浙江省桐庐县的一段。²当年高躅:当年高人严光隐居的遗踪。严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躅,足迹。³吹竹:吹竹笛。⁴万籁:各种秋声。⁵一星在水:星月倒映在水里。严光曾被指为客星夜侵帝座。⁶鹤梦:驾鹤成仙的梦。⁷挐音:船桨拨水的声音。挐,通“桡”,船桨。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心忆汐(xī)社沉埋¹,清狂²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³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译文:心中回忆谢翱被葬在这里,从那以后再不见狂放不羁的人,使我感到孤独。流萤静静地闪着三四点冷光,穿过了前湾的茅屋。清净的林中藏着烟雾,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摇晃在倒映翠峰的绿水里。我乘船随着流水飘荡,远处的白云静卧深谷。
注释:¹汐社沉埋:文天祥被杀后八年(1290年),谢翱与吴思齐、冯柱芳等登西台大哭遥祭,并把他们诗酒聚会之所称为“汐社”,取期晚而信之意。谢翱死后,被吴思齐等人葬在钓台。²清狂:放荡不羁的意思。³萤:即萤火虫。⁴峰危限月:峰高遮月。⁵白云还卧深谷:以白云象征隐士的高风。

  此词上片专从听觉感受方面写乘船夜过七里滩时的景色。词人重点写刚出发时的思绪、行动和见闻。“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这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为了追寻古代高尚隐士足迹。但是,往事千年,夜静天黑,时间、环境变化,古迹看不见了。“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风景奇绝,仿佛连风露也不一般,词人不禁情动于中,提箫吹奏。接着,词人笔锋一转,集中写吹箫的音响效果:“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箫声飞扬于夹岸连山之中,引发各种自然声籁,在山中到处出现。天上星光,水中也反映着星光,天水相映,万籁齐鸣,甚至把睡着的鹤也惊醒了。“孥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在词人所乘船附近,忽然传来船桨拨水的响声,原来是夜渔的老人,已经收网归去,停船宿夜了。夜已深这层意思,自然表达出来。上片在描写上,突出人物、山水、自然界对声音的感受。以听觉感受来写夜行船的经历,使读者体会到黑夜的环境特点,同时又暗示了月上之前词人就急于过七里滩的迫切心情。这也为下片集中写月夜下的视觉感受做了很好的过渡。从词人急切乘船,船头吹箫的行为,也体现了他愉悦、和谐的情绪。

  下片专从视觉感受方面写月夜下七里滩的美景。过片先以怀古引出,遥与上片“当年高躅”呼应:“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独”字,点明了联想历史时的自身感受。由于“独”,无人交谈,只好诉诸视觉。接着便集中眼中所见的桐江两岸,山水景物。最吸引视觉的,在黑暗中莫如光亮了:“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萤光虽小,但在黑夜中是活动的亮点,衬托出两岸村落的寂静。夜深人静,所见只有自然界的山水了。“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林木清秀,烟霭阵阵;山峰高耸,月亮也被挡住。江上白帆,出没在与碧空一色的江水上。词人的眼光,从近而远。先写近岸的萤光、茅屋、树林,再写高处的山峰、月亮,最后写远处的帆影波光,逐层伸延,如展开一卷桐江夜月图,使江山胜景,由近而远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再收回视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白云在深谷中舒卷,既是词人所见,也是词人的寄意。只有象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才能体味大自然的美好。

  全词清俊秀逸,气象不俗,宛如画境,以写景为主,很精巧地体现了夜游的特点,所描绘的景色则突出了清秀幽雅的韵味,给人一种秀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又融入对古代高士的崇敬之情和超然物外、情景神会的独特感受。

参考资料:
1、 朱惠国 著.元明清诗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221-222
2、 王洪主 编.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08月第1版:935-937

bǎilìng··yuèguòtān--è

yuèguòtānguāngjǐngjuédiàolìngzhòngshānjiēxiǎng

qiūguāngjīnxiàngtóngjiāngwèixiědāngniángāozhúfēngjiēfēirénshìyǒuzuòchuántóuchuīzhúwànlàishēngshānxīngzàishuǐmèngzhòngyīnyáo西yánchū宿

xīnshèchénmáiqīngkuángjiàn使shǐxíngrónglěngyíngsāndiǎn穿chuānqiánwānmáolínjìngcángyānfēngwēixiànyuèfānyǐngyáokōng绿suífēngpiāodàngbáiyúnháishēn

女几之山,乾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鸲鹆闻之,亦集而噪。鹎鶋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鸲鹆,鸲鹆无以对。鹎鶋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女几之山¹,乾鹊²所巢,有虎出于朴簌(sù)³,鹊集而噪之。鸲(qú)(yù)闻之,亦集而噪。鹎(bēi)(jū)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diān)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鸲鹆,鸲鹆无以对。鹎鶋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译文:有座山叫女几山,喜鹊在这里筑巢。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聚集在一起然后向它叫嚷。八哥鸟听到后,也聚集起来然后向老虎大叫。鹎鶋见了问它说:“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它不会影响到你),你们为什么要聚在一起向它鸣叫呢?”喜鹊回答道:“它咆哮起来会产生风,我们害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吹下来,所以才大叫使它离开。”然后问到八哥鸟,八哥鸟(却)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回答(鹎鶋)的。鹎鶋笑着说:“喜鹊的巢在树梢上,它怕风(把它的巢吹走),所以忌恨老虎;而你们是住在树洞里的动物,为什么也跟着乱叫呢?”
注释:¹女几之山:据《山海经·中山经》载:“女几山,……洛水出焉,东注入江。”女几山,在河南宜阳县西,俗名石鸡山。²乾鹊:即喜鹊,因其厌湿喜晴,故叫乾鹊。³朴蔌:树名,此指树丛。⁴鸲鹆:鸟名,即八哥。⁵鹎鶋:即寒鸦,也叫“雅乌”。其形如乌,其声雅雅,故名。⁶颠:颠覆。⁷末:树梢。⁸忌:憎恨。⁹何以噪为:为何鸣叫呢?何以,以何的倒装,为什么。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结伴儿童裤褶(zhě)红,手提线索骂天公¹
译文:一群红裤小儿结伴一起放风筝,可是由于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于是手里提着风筝线大骂老天。
注释:¹天公:指天。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译文:人人都夸奖你(老天)春天来得早,可是你却欠我放风筝的大风。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