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何衰只怆神,六经文字变仪秦。
魏侯酷喜听新乐,中尉生来好杀人。
海鸟错将金奏眩,叶公元爱画龙真。
不逢伯乐休骧首,忽遇长沮莫问津。
吾道何衰只怆神,六经文字变仪秦。
魏侯酷喜听新乐,中尉生来好杀人。
海鸟错将金奏眩,叶公元爱画龙真。
不逢伯乐休骧首,忽遇长沮莫问津。
张九成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 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兖州鲁藩¹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张,鲁藩之张,张其殿、张其壁、张其楹(yíng)柱、张其屏、张其座、张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张中景物。及放烟火,张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²。天下之看张者,看张张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张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³也。
译文:兖州鲁王藩府的烟火妙绝天下。放烟火时一定要挂花张,鲁王藩府的花张,要在大殿上挂张、在墙壁上挂张、在楹柱上挂张、在屏风上挂张、在座位上挂张、在宫扇伞盖上挂张。各位王爷公子、宫女属官、舞伎乐工,全被收为张海中的景物。等到放烟火时,张中的景物又被收为烟火中的景物。天下那些看张的人,是在张外去看花张的;那些看烟火的人,是在烟火外去观看烟火的。没有像这样置身于张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在闪烁变幻中,不知道这是王宫内的烟火,也不知道这是烟火之中的王宫。
注释:¹兖州鲁藩:山东兖州的鲁王藩府。明太祖第十子朱檀封于山东兖州,檀及其子孙都称鲁王。²张中景物:张挂万千彩张所形成的张海中的景物。³烟火内之王宫:焰火烟雾弥漫笼罩中的王府之宫殿楼阁。
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狮、象、橐驼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夺,屡欲狂易,恒内手持之。
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kē)”“撒花盖顶”“天花喷礴”。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qiàn)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¹塑狮、象、橐(tuó)²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niè)³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kāo)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jué),屡欲狂易¹⁰,恒内手持之¹¹
译文:在藩府的大殿前搭起了有数层的木架子,上面放了“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之类的烟火。四周又有珍珠帘八架,架子高二丈多,每一个花帘上镶嵌上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各一个大字。每个字高一丈多,晶莹辉映、高大明亮。下边用五色的火漆塑成狮子、大象、骆驼之类的巨兽百余头,上面骑着各方少数民族人物,他们手中拿着诸如象牙、犀牛角、珊瑚、玉斗等各种器具,其中装上了像“千丈菊”“千丈梨”各色的火器,百兽脚上装着车轮,兽肚子里藏有人,在下边转动轮子。百名少数民族人物手中的瓶花慢慢开放出来,像群雁排成行列飞行一样,一边排成队列一边行进。过了一会儿,百兽口中开始喷火,屁股也喷出火来,纵横交错、穿梭。此时,端门内外,烟火的彩焰盖住了天空,月亮的光明被遮蔽了,露水也下不来了。观看烟火的人耳目像被人攫夺而去一般,他们的心极其兴奋,时时像要疯狂一般,总要伸进手去捂住它。
注释:¹火漆:又叫封口漆,以松脂和石蜡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粘贴剂。²橐驼:即骆驼。橐,盛物的袋子,此状驼峰。³蹑:踏。⁴百蛮:古代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⁵雁雁行行:像大雁排排行行,依次而行。⁶且阵且走:一边行走,一边布队形。⁷移时;一会儿。⁸尻:屁股。⁹耳目攫夺:视听全被吸引,无法旁鹜。¹⁰狂易:癫狂而变易常性。¹¹恒内手持之:常想用手抓住它。
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灯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不诬也。
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张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¹不诬²也。
译文:过去有一个苏州人,自夸他们苏州正月十五张节的盛况,说:“在苏州,此时就是有烟火,也没处去放,即使放出去也上不了天。”众人问:“为什么?”这人回答说:“这时天上已经被烟火挤住了没有空隙地方了!”人们讥笑他说话荒诞不经。在鲁王府看到这样的烟火,想来他大概不是瞎说。
注释:¹殆:几乎,大概。²不诬:不妄;不假。

  观灯、放烟火,本属民俗,极热闹,也极俗。以张岱惯常的写山水、叙园林,评书画的清雅之笔,来描绘繁华热闹的烟火之状似乎难以协调。但张岱自有他的写法,这篇《鲁藩烟火》,既表现出烟火的繁丽,又保持了作者一贯的风格I具体点说,就是作者用小品的笔法表现出了盛大热闹的场面。

  文章以“鲁藩烟火妙天下”起始,前半部分作者先排比铺张鲁藩张灯结彩盛景,再极写鲁藩的烟云灯海、物我混一的境界;后半部分作者详写施放烟火之火器及火器架,尤以火器的造型设计和喷射过程奇巧绝伦为重点,最后以苏州人似痴似诞的夸张描述结尾。文章精细生动,谐趣横生。

  文中写鲁藩烟火之妙,先写灯及灯中景物,再写烟火与烟火中景物,然后写出灯与火的闪烁变幻,令观者扑朔迷离,迷失于烟火之中。这样一层层写来,复盖迭加,同时笔端具有分析性,既表现出鲁藩烟火之妙,又是对这种“妙”的美学削析,使人读之既领略到烟火盛况又明白其中的奥妙。这段文字中句式的使用也很新颖,别致,独具匠心。如第一层写灯,作者为突出灯,将灯由名词作动词用,形成了以“灯’’领头的新鲜句子,“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这一串灯字句式的运用,使人顿觉满眼皆灯。又如“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的句子,故意采用重复的句式,而仅颠倒“王宫”“烟火”两个关键词的次序,造成一种恍惚迷离的感觉。这种对字、句的精心安排,与后世桐城派文人呆板严谨的所谓字法,句法大不相同,张岱的如此安排,主要是突出趣味,所以并不使人觉得有斧凿之痕。

  以下作者又写烟火施放的场面,这种场面闹而杂,但作者写来却有条不紊,既细致又清晰。更妙的是文末移用一苏州人的话评兖州烟火之盛。文末引用他人的话对所写人物事物进行评价,虽不能说是张岱的首创,但却是他的惯用手法,如在《砎园》中引用二老的话夸砎园胜过蓬莱阆苑;《瑞草溪亭》文末以“穷极秦始皇”一语概括其堂兄燕客的豪奢,等等,皆用此法。张岱使用此法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引用的他人语多带夸张性质,等于在文末对所写事物的评价进一步加倍,二是引用的他人语多属质语、俚语,俗语。张岱对语言的语感和韵味很敏感,他曾讽刺曹臣编辑的《舌华录》将张东谷的一句质语加以文饰为“点金成铁”,他自已对文末的关键之语自然更加讲究。但他的讲究并不是修饰,却是相反,越俚俗、越质朴越好。如文中引用苏州人“此时天上被起火挤住,无空隙处耳”的话,俚俗可笑,土得掉渣,但被张岱妙手拈来放在文末,却是极富趣味和韵味。

参考资料:
1、 刘传新主编.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08:766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¹?”
译文:齐宣王问道:“(我听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注释:¹有诸:有这事吗?诸,相当于“之乎”。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孟子对曰:“于传(zhuàn)¹有之。”
译文:孟子回答:“在文字记载上有这件事。”
注释:¹传:记载史实的古书。
曰:“若是其大乎!”
曰:“若是其大乎¹!”
译文:(齐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
注释:¹若是其大乎: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是,如此,这样。其,表推测语气。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民犹以为小也。”
译文:(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它小了。”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译文:(齐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方圆四十里,但百姓还觉得大,是为什么?”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chú)(ráo)¹往焉,雉(zhì)兔者²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³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mí)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jǐng)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孟子)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去那里,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去那里,和人民百姓共同拥有它。百姓认为它小,不也是应该的吗?我刚到达(齐国的)国境时,询问国家的重要的禁令,这样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四郊的门里面有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杀死场地里的麋鹿的人,(判处)如同杀人一样的罪刑,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是在国中设置陷阱。百姓觉得它大,不也应该的吗?”
注释:¹刍荛(者:割草砍柴的人。²雉兔者: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雉,野鸡。³宜:应该。⁴境:国境,边境。这里指齐国的国境。⁵大禁:重大的禁令。⁶郊关:四郊的门。指古代城邑四郊起拱卫防御作用的关门。⁷麋:鹿的一种,也叫“四不像”。⁸为阱于国中:在国中设置陷阱。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水自潺(chán)(yuán)¹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译文:溪水照旧潺湲流淌,夕阳也依旧地照射着大地;全村没有鸡犬叫,只不时传来一声声乌鸦的叫声。
注释:¹潺湲:形容水慢慢流淌的样子。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千村万落如寒食¹,不见人烟空见花。
译文:千村冷落凄凉苦,如同寒食节的万户家;不见一点炊烟升腾,只在旷野上点缀着几枝野花。
注释:¹寒食:指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这天起一连三天不动烟火,只吃冷食。也有的地方把请明叫“寒食”。

shāxiànlóngxiànzhíquánzhōujūnguòhòucūnluòjiēkōngyīnyǒujué--hán

shuǐchányuánxiéjǐnquǎnyǒumíng

qiāncūnwànluòhánshíjiànrényānkōngjiànhuā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zān)¹绿丝丛。
译文: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注释:¹篸:古同“簪”。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须臾(yú)¹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译文: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绿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注释:¹须臾:片刻,很短的时间。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山泉散漫¹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译文:山泉绕着石阶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注释:¹散漫:慢慢的。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闲读道书慵(yōng)¹未起,水晶帘²下看梳头。
译文: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注释:¹慵:懒惰,懒散。²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liǎo)¹花纱嫩麴(qū)²尘。
译文: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注释:¹吉了:又称秦吉了,八哥。²嫩麴: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pī)(màn)¹最宜人。
译文:(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注释:¹纰缦: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¹,除却巫山不是云²
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注释:¹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²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¹花丛懒回顾,半缘²修道半缘君。
译文: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注释:¹取次:随便,草率地。²缘:因为,为了。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寻常百种花齐发¹,偏摘梨花与白人²
译文: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绿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注释:¹发:开放。²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绿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绿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第1217页

shǒu

yuánzhěn tángdài 

àicánzhuāngxiǎojìngzhōng huánchāimànzān绿cóng 
shèyānzhījiá duǒhóngxuánróng 

shānquánsǎnmànràojiēliú wànshùtáohuāyìngxiǎolóu 
xiándàoshūyōngwèi shuǐjīngliánxiàkànshūtóu 

hóngluózhuózhúshíxīn liǎohuāshānènchén 
xiáncáiruò xiēxiēmànzuìrén 

céngjīngcānghǎinánwéishuǐ chúquèshānshìyún 
huācónglǎnhuí bànyuánxiūdàobànyuánjūn 

xúnchángbǎizhǒnghuā piānzhāihuābáirén 
jīnjiāngtóuliǎngsānshù liáncánchūn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¹
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注释:¹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清新庾(yǔ)开府¹,俊逸²(bào)参军³
译文: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注释:¹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²俊逸:一作“豪迈”。³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wèi)¹春天树,江东²日暮云。
译文: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注释:¹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²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¹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
注释:¹细论文:一作“话斯文”。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第一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的超出一般人。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它的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第二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

  借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都是对李白的热烈赞美。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的钦仰。这不仅表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诚挚的友谊。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第三联是说,如今我在渭北独自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想思念。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有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的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末联是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 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再次会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读完全诗后,作者的无限思情仍在心中回荡。

  整首诗杜甫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代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的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为此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35-436 .

chūnbái

 tángdài 

báishī piāoránqún 
qīngxīnkāi jùnbàocānjūn 
wèiběichūntiānshù jiāngdōngyún 
shízūnjiǔ chónglùnw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