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渗渗越常年,桃李枝间尚悄然。
数日长阴君莫叹,人人道是养花天。
春寒渗渗越常年,桃李枝间尚悄然。
数日长阴君莫叹,人人道是养花天。
张九成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 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介亭南畔排衙石,剥藓剜苔觅旧题。
介亭南畔(pàn)¹排衙(yá)²,剥(bō)(xiǎn)(wān)苔觅(mì)旧题。
译文:介亭南边的排衙石,剥去层层青苔寻找着旧时的题字。
注释:¹畔:旁边;边侧。²排衙石:在将台山,又名排牙石。相传吴越王钱缪来此,见怪石排立两列,如衙役拱卫,故名。
读罢南丰数行字,满山烟雨共凄迷。
读罢南丰数行字,满山烟雨共凄迷。
译文:读完南丰县的几行字,山间已弥漫着雨雾,让人顿感凄凉迷茫。

chūnjué--yóu

jiètíngnánpànpáishíxiǎnwāntáijiù

nánfēngshùxíngmǎnshānyāngòng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jùn)(tíng)¹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注释:¹郡庭:郡斋之庭。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¹外卓²金轮³,日斜人散暗销魂。
注释:¹延秋门:长安禁苑中宫庭24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元武门。²卓:立也。³金轮:车轮。
此词写闺中怀人。又是落花满庭,夕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无人可诉说。回想起来,不觉愁思百结,令人销魂。全词写得孤寂冷落。词中含蓄委婉地表露了离别相思之情。

huànshā··fěnshàngyǒulèihén--xuēzhāoyùn

fěnshàngyǒulèihénjùntínghuāluòhuánghūnyuǎnqíngshēnhènshuílùn

niánhánshíyánqiūménwàizhuōjīnlúnxiérénsànànxiāohún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禁漏花深¹,绣工日永²,蕙风布暖³。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暖,银蟾(chán)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qiàn)。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làng)(yuàn)
译文:随着禁漏的不断滴漏,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花草已经长高了。太阳就像个刺绣工人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图画。带有蕙花香气的风把温暖散布在人间。都城有十二座门,正月十五元宵节,月亮十分圆,很高的阁楼之间的通道几乎和云层相连,皇室成员的居所高耸华丽,嘉气瑞烟缭绕在花草树木之间,有如仙境一般。元宵佳节,皇帝出来和大家一起观灯赏月,临幸到了皇城的有如神仙所居住的花园之中。
注释:¹禁漏花深:禁漏,皇宫里用以计时的计时器。花深,花草长高了。²绣工日永:绣工,指太阳,太阳就像是一个刺绣工人一样,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美丽的图画;日永,一天比一天长。³蕙风布暖:蕙风,带有蕙花香气的风;布暖,把温暖散布在人间。⁴变韶景:变成春天的时光。⁵都门十二:都城之门有十二座,借指整个京城。⁶银蟾光满:银蟾,月亮。光满,月圆。⁷阆苑:传说中的神仙住所。
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抃。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áo)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¹四部²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抃(biàn)³。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译文:龙凤花纹的蜡烛,与天空的星月所发出的光辉交相辉映。在距离灯火晚会很近的地方打开皇帝依仗的掌扇。会见由乐府管理的民官两籍乐妓及梨园四部。天快亮了人们还没散去,街道都塞满了人,都向圣上高呼万岁。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圣上的仪仗。
注释:¹梨园:戏班子。此指乐府、教坊之类。²四部:四部乐工,即龟兹、大鼓、胡、军乐。此统指所有的管弦之乐。³鳌抃:形容欢欣鼓舞。

  词的上阕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发端一韵扣住早春的季节特征,表现了自然界冬去春来节序的更替,描绘了天长昼永、花开草绿、和风送暖的新春气象,也使整首词笼罩在明媚和煦的氛围中。“变韶景”一韵紧承前面的内容,点出了恰逢“元宵三五”,春意盎然的京城皓月当空,皎洁生辉。“连云”二韵视点渐由天空移向地上,着力从宏观上描绘了京城的建筑。明亮的月光下,重重复道高耸入云,座座楼观凌空如飞,京都是多么的雄伟壮丽。这些都是写实的笔墨,优美而有气势,但若无下面一句,就显得过于坐实,与元夕溢彩流光、迷离倘恍的夜景不相和谐。“嘉气瑞烟葱蓓”一句,将“连云”的“复道”、凌空的“飞观”、壮丽高峻的“皇居”都笼罩在一片祥云瑞雾中,这不仅给实实在在的建筑物平添了几分朦胧缥缈的美感,更突出了一种吉庆祥和的气氛。至此,词的上阕终于在层层的渲染后托出了最后的两句“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天子驾临,与民同乐。

  词的下阕主要描写皇帝驾临后,元夕灯会的热闹场面。龙凤烛发出的光亮和天空的星光、月光交相辉映,高耸的鳌山旁,舞者手执羽扇,翩翩起舞,两籍乐府及梨园子弟与观灯的百姓一起狂欢,人声鼎沸,箫鼓喧天。直到天已破晓,人们都还没有散去。街道上人挤得满满的,人们都向天子高呼万岁,希望年年见到皇帝的仪仗,目睹天子的风采。

  从词的内容看,固然有以词谀世之嫌,但它真实地再现了东京汴梁元宵之夜的热闹景象,展现了北宋前期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2005年01月:42

qīngbēi··jìnlòuhuāshēn--liǔyǒng

jìnlòuhuāshēnxiùgōngyǒnghuìfēngnuǎnbiànsháojǐngdōuménshíèryuánxiāosānyínchánguāngmǎnliányúndàolíngfēiguānsǒnghuángjiāruìyāncōngqiàncuìhuáxiāoxìngshìchùcéngchénglángyuàn

lóngfèngzhújiāoguāngxīnghànduìzhǐchǐáoshānkāishànhuìliǎngshénxiānyuánxiánguǎnxiàngxiǎodōurénwèisànyíngwànjǐngshānáobiànyuànsuìsuìtiānzhàngchángzhānfèngniǎn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¹原上草,一岁一枯(kū)(róng)²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注释:¹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²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译文: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火(qīn)古道¹,晴翠(cuì)²接荒(huāng)城。
译文: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注释:¹远芳火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火,火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²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又送王孙¹去,萋(qī)²满别情。
译文: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²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这首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也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那“离离原上草”,就像是绿色的胜利旗帜。“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晴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蛩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居早秋》)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这结尾意味深长。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参考资料:
1、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J]. China
2、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4年01期
3、 虚室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J]. 文学少年(中学) 2008年01期
4、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J]. 少年文艺(写作版) 2008年02期

yuáncǎosòngbié

bái tángdài 

yuánshàngcǎo suìróng 
huǒshāojìn 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 
yuǎnfāngqīndào qíngcuìjiēhuāngchéng 
yòusòngwángsūn mǎnbiéqíng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¹
注释:¹“叶落”以下二句:诗以兴起,提示全文。意含“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动”(《老子》);“物极则反”(《鹖冠子》)。依此客观自然规律,去追究这战祸发生的根源。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¹
注释:¹“征敛”句:《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横征暴敛一倍至五倍,黎民恨耶!蓰,五倍。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诛求尽余多,尚豢犊与豕¹
注释:¹“诛求”以下二句:勒索殆尽无存余多,黎民无以为生,尚且有喂养牲畜小牛和猪。诛求,责求;需索。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¹
注释:¹“泣向”以下二句:哭不成声的向边远者借贷,并刻箭为据。黎人不识字,刻箭纪事。逻,边缘。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¹
注释:¹“朘削”句:被剥削痛入骨髓。朘削,削弱减少;剥削。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
薄诉吏转嗔¹,锁缚不复视。
注释:¹“薄诉”句:诉说困苦,吏胥反而发怒。薄,语助词,无意义。嗔,怒。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¹
注释:¹戈矢:古代两种兵器。戈,横刃,长柄,持之可以横击,钓援。矢,箭;或弓箭。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
朔风戒良节¹,赫赫²张皇师。
注释:¹“朔风”句,北风喻良士节操。显耀声张皇师。朔风,北风。²赫赫:显耀盛大貌。
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
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¹
注释:¹“锋镞”句,锋镞(锋镞),犹锋镝。借指兵器或战争。《后汉书·西羌传论》:“自脱於锋镞者,百不一二。”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白日暗西岭,瘴气昏余晖。
白日暗西岭¹,瘴气昏余晖。
注释:¹西岭:又名龙栖岭。在崖州城西六十里,高三十丈。上有石柱耸立折为两段。下为龙栖湾,有石状如锣鼓,相传黎人每听其鸣,则聚众出掠,后官军烧毁无声,寇随息,今遗迹尚存。
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
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
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
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
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
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
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
神武¹贵勿杀,不在斩获为。
注释:¹神武:唐代禁军名称,亦称“神武天骑”。分为左右,与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合称北衙门六军。南宋高宗时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
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
息火当息薪,弭兵¹当弭饥。
注释:¹“弭兵”句:停止战争应当消除饥饿。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除,消除饥饿。
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
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¹
注释:¹“谁生”以下二句:《诗经大雅·桑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阶,祸阶,祸端,指祸患的由来。此二句意是,谁生此恶端,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
钱嶫于明嘉靖二十八年随军到海南岛参加平黎,写《悯黎咏》诗六首,前四首写黎峒的自然环境和征黎行军见闻;后二首纪事与评论。这里选其后二首。明嘉靖年间,崖州太守邵浚贪婪暴虐,横征暴敛,勒索黎民无以为生,峒首那燕率众暴动,朝廷派遣十万兵进行镇压,黎民被杀五千余人。诗人参加这次平黎,目睹其惨状,心怀忧伤,悯怜之,深知“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造成这种祸端在于贪官,是官迫民反。然此行,动干戈而杀戮黎民,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表现诗人坚持正义,谴责贪官,同情黎民的人道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