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侍东皇采紫芝,朅来西土宴瑶池。藻翁梁上休繁役,灰劫池中认远期。
曾侍东皇采紫芝,朅来西土宴瑶池。藻翁梁上休繁役,灰劫池中认远期。
数木故应烦鬼子,窃桃那免号偷儿。蒿庐不爱深山卧,避世金门世孰知。
数木故应烦鬼子,窃桃那免号偷儿。蒿庐不爱深山卧,避世金门世孰知。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元巳(sì)¹清明假²未开³,小园幽径独徘徊。
译文:元巳清明假日将来又还未曾到来,我独自徘徊在花园里僻静的小路上。
注释:¹元巳: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²假:古代清明节时,达官贵人休假踏青。³未开:尚未宣布放假。⁴幽径:僻静的小路。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春寒不定斑斑雨¹,宿酒²难禁滟(yàn)(yàn)杯。
译文:漠漠春寒时轻时重春雨时降时停,隔夜的余醉也禁不住想再满饮几杯的想法。
注释:¹斑斑雨:点滴不断的细雨。²宿酒:隔夜的余醉。滟滟杯:满满地溢出酒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译文:季节一到花谢花飞谁也奈何不了,可爱的燕子似曾相识又飞回屋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游梁¹赋客²多风味³,莫惜青钱万选才。
译文:游园宾客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士子,不吝惜钱财才能多选拔些贤才。
注释:¹游梁: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梁园。后人以“游梁”谓仕途不得志。²赋客:辞赋家。³风味:风采,风度。⁴青钱:铜钱。

  这首即景抒怀,遣兴言志之作,即景物、感情、哲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缠绵含蓄,情韵深长。前六句写景。暮春三月,余寒未尽,落花纷坠,雏燕归来。诗人独步小园幽径,阑珊的春意引起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迟暮之感。一种淡淡的哀愁爬上心头,于是发出“无可奈何”的人生叹息。末尾两句,笔势反振,陡起精神,表示要像汉代梁孝王那样不惜钱财,广结宾客,选拔人才。显示出这位性格旷放,轻财重客,多称引后进的宰相那种政治家的风范,同时也与诗题扣合。“无可奈何”两句,意境凄迷,对仗工稳,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首联因时兴感。起句点明时令。时值暮春三月,“元巳清明”将至未至之际,草木萌发,生机勃然。达官贵人,休假踏青;王孙仕女,倾城游赏,最是一年好风光。一副清明游春图刚欲展现,诗人却用“假未开”三字煞住。此句写实景,有景有人。富贵之家,园林景致清幽。诗人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个徘徊幽径的自我形象。“独徘徊”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颔联承上思绪,渲染气氛,烘托“徘徊”心情。用一个“寒”字抒发诗人迟暮之感。清明时节天气多变,由于雨“不定”,水气浮动之间,带来一股漠漠轻寒。“斑斑雨”还暗示花落。雨不止,哀不断,只得借酒自遣。酒和雨本无联系,但都浸透了诗人的伤春愁绪。

  颔联与上相承,又转出新意。“花落去”、“燕归来”都是眼前景,具体可感;“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却是抽象的思绪,两句都出之以虚实相间的笔法。出句描写诗人对花落去的眷恋,对句借燕子归来抒写岁月流转,可见人事兴衰,无往不复。两句属对工巧,音节流畅,形成委婉凄迷的意境,写景抒情中又深含理趣。而且,晏殊自己对这个对子还特别欣赏,一字不动地移入《浣溪沙》词中。词云:“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尾联反转点题,出人意表。诗人既已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伤春叹逝,无济于事,猛然从愁思中振起,表示要以及时选才为己任,主旨豁然呈露。“游梁赋客”,借用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梁园之典故以自喻,诗人把张先、王琪比作当年梁园中的司马相如与枚乘之辈。极称其学士富赡,才思出众。“莫惜青钱万选才”一句,毕现诗人旷达豪俊的性格。晏殊地位显要,厚于自奉,且不惜钱财收留宾客。一个“万”字,写出其选才宏旨,显出宰相风度。

  此诗回环婉转,波澜曲折。前六句写景色,一气呵成,伤感情致身婉缠绵。结句翼然振起,直抒胸臆。愁思而不失理智,感伤而不失气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乃全诗警句,不仅寓情于景,还寓情于理,可谓情理兼胜。读之令人产生不断的艺术联想,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对后来宋诗以理入诗,也许是个启迪。

参考资料:
1、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唐宋词鉴赏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33
2、 傅德岷,卢晋.《唐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武汉:长江出版社,2008:267-268
3、 余致力.《哲理诗精华评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219
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之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谘涓子,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抱朴子》
¹黄帝生而能言,役(yì)使²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zhì)³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kōnɡ)(tónɡ)而问广成,之具茨(cí)而事大隗(wěi),适东岱(dài)而奉中黄,入金谷而谘(zī)涓子,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jī)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昇龙以高跻(jī),与天地乎罔(wǎng)极也。《抱朴子》
译文:从前,黄帝生下来就能说话,能驱使万物生灵,可以说是上天赐予的自然身体,即便这样仍然不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就得道。所以黄帝跋涉王屋山接受丹经,到鼎湖得到流珠,登上崆峒山问道广成,到具茨侍奉大隗,到东岱侍奉中黄,进入金谷询问涓子,讲论房中术有玄女、素女帮助,精通推步访问山稽、力牧,讲到占侯则咨询风后,学习医术要接受雷公岐伯的点拨,审辩攻占之术而接纳五音的方法,穷究神奸则记载白泽的语言,观看地理书写青鸟的言论,救助伤残而用金冶的方术。所以能学会所有奥秘要诀,穷尽道术真理,才能升龙登天,与天地同寿。
注释:¹昔:往日;从前。²役使:差遣,驱使。³陟:登程远行,长途跋涉。⁴广成:指广成子。相传是上古黄帝时候的道家人物 ,修行于崆峒山和神仙洞。⁵大隗:神名。⁶谘:征询。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liáo)
译文:姑苏城外的柳树正在慢慢凋落,我和朋友薛秀才在楼上更是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绕壁旧诗尘漠漠¹,对窗寒竹雨潇(xiāo)²
译文:看到墙上的旧诗,窗外的寒竹在雨中瑟瑟摇曳。
注释:¹漠漠:迷蒙。²潇潇:指风狂雨骤的样子。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shāng)任晚潮。
译文:朋友啊,你要随着南去的秋雁离开我,让我们尽情的喝酒吧。
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从此草玄¹应有处,白云青嶂(zhàng)一相招。
译文:你走之后,我就与与白云青山为伴,专心潜心著述。
注释:¹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sòngxuēxiùcáinányóu--hún

chéngwàiliǔchūdiāotóngshàngjiānglóugèngliáoràojiùshīchén

duìchuānghánzhúxiāoxiāoliánjūnbiésuíqiūyànjǐnshāngrènwǎncháo

cóngcǎoxuányīngyǒuchùbáiyúnqīngzhàngxiāngzhāo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 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 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 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庄子之楚,见空髑(dú)(lóu)¹,髐(xiāo)²有形。撽(qiào)³以马捶(chuí),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yuè)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něi)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译文:庄子在前往楚国的路上,看见一个髑髅,枯骨突露呈现原形。他用马鞭从旁边敲了敲,然后问道:“先生是贪图生命而失去真理,才成了这样吗?还是您遇到了亡国的大事,遭到了刀斧的砍杀,才成了这样吗?还是您做了不好的行为,害怕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才成了这样吗?还是您遭受了寒冷与饥饿的灾祸,才成了这样吗?还是您享尽天年而死去,才成了这样呢?”庄子说完后,拿过髑髅,用作枕头睡觉。
注释:¹髑髅:指死人的头骨。²髐然:骨骼枯空而破损的样子。³撽:从旁边敲打。⁴马捶:马鞕。⁵斧钺:斧与钺。泛指兵器。⁶冻馁:过分的寒冷与饥饿。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 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 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 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 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曰: “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lǘ)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pín)(cù)¹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译文:到了半夜,髑髅给庄子托梦说:“你之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但你所谈论的那些话,全都是活人的拘束和累赘,人死后就不会有这些忧虑了。你想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的。”髑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这样做吗?”髑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
注释:¹颦蹙:皱眉皱额。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客睡何曾著(zhuó)¹,秋天不肯明²
译文: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注释:¹著:入睡。²明:天亮。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卷帘残月¹影,高枕(zhěn)²远江声。
译文: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注释:¹残月:将落之月。²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¹(zhuō)²无衣食,途穷³仗友生
译文: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注释:¹计:谋生之计。²拙:拙劣。³途穷:旅途困窘。⁴仗友生:靠朋友。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老妻书数纸,应悉¹未归情²
译文: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注释:¹悉:知悉。²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诗题为《客夜》而通篇不见“夜”字,但又全是客夜之景,客夜之情,读之真感有高处着笔,不落言筌之妙。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擎,意境清幽,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首联“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提笔入题,笼罩全篇。“何曾”“不肯”四字尤为历来评注家们所赞赏。这四字诗人在别处虽曾用过(《复愁十二首》“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但用在此处却显得特别精警。它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睡不着还望睡着,天不明直望天明”(金圣叹《杜诗解》)的情态。王嗣奭赞此四字“用得精神”即是说展现了形象,传出了神采。葛立方也说:“含蓄甚佳。”(《韵语阳秋》)这里所谓的“含蓄”也正是就它表现的形象意蕴的深度而言。

  颔领“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紧承首句“客睡何曾著”而来。从文字上看,好像只写的是月影江声,秋夜之景,但实际显现的正是客愁不寐之情,不过诗人用的是衬映手法,以景寓情罢了。“高枕”是杜甫习用词语,集中凡十见,用于律诗对句共八处,其中六个高字均“死字活用”(参见施鸿保《读杜诗说》),用语法术语说即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梓州四周多山,江水从远处山间流来,夜静之时在枕上听之,觉其声来自比枕高之处。

  月影由东窗渐移西窗,分明是后半夜的光景,故说“残月影”。月儿筛过窗帘,光影洒地,对无忧的人说来正是秋夜美景,但对今夜愁苦熬煎,竟夕不寐的诗人来说就倍增烦恼了,只好斜倚着让自己轻松自适些。殊知,那远处的江声又听得更清,扰人愁烦,何况这江声又是远江之声,更把诗人的愁绪引向“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草堂》)的成都。新营的草堂,留居的妻儿,都是难堪的系念,而“家远传书目,秋来为客情”(《悲秋》)则更使情怀悲怆了。诗人不直接着墨于竟夕不寐的愁苦而以残月江声之景出之,真是“文外曲致”,含味无穷。

  严武离蜀,杜甫失掉了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者。梓州是严武领东川节度使时的旧地,那里有他的旧部、僚属,借严的关系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生活资助,这次诗人去梓州除了避乱之外可能还有这个因素。从诗人这时期写的许多投寄,奉赠和参加宴饮的诗来看,不难得到证实。他几乎向当时在梓州稍占势要的人(如李梓州、杨梓州,严二别驾以及留后章彝等)都委婉地表示过冀求资助之意,但得到的不过是几次应酬宴请和临时的少数周济罢了。因而诗人不断发出“巴蜀愁谁语”(《游子》),“厌蜀交游冷”(《春日梓州登楼二首》)的孤独与绝望的悲叹。他将离梓州时写的“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三年奔走空皮骨,始信人间行路难”(《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等诗句,可算诗人这一时期凄惶无依生活的总写照,也是颈联“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的最好注脚。从结构上看,颈联二句正是遥接首联“秋天不肯明”句而来的,它具体地倾诉出“不肯明”的烦怨之情的根由。

  尾联“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老妻催归,使诗人更陷入了欲归不能的焦灼之中,如何回答老妻,千愁万绪,苦衷难述。杜甫在这里是说:“老妻啊,你是应当理解我不能回家苦衷的,为什么写这样几页长信催我回家呢?”诗人不在结尾处用重笔再写自己不眠的痛苦而拓开一笔写老妻应理解我不能归家的苦衷,写得含蓄,说得真切,无限酸哀涌而不吐,令人不忍卒读。从全诗结构看,这两句不但是全诗感情发抒的高潮,也是首联“何曾著”“不肯明”的归穴。层次起伏,首尾一贯,曲尽章法变幻之妙。

参考资料:
1、 张忠刚.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4:195-196
2、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308-31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