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几红。
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
百越薰风里,三湘夕照中。
行藏忠仗信,六合本同风。
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几红。
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
百越薰风里,三湘夕照中。
行藏忠仗信,六合本同风。
朱晞颜

朱晞颜

朱晞颜(1132~1200年),字子渊、子囝,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知靖州永平县,政绩颇好,当地为他立了生祠。隆兴元年调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四年,除知静江府。宁宗庆元二年除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兼知临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巖吟藁》一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 ▶ 2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彤霞衫遥天,掩映断续,半空残月。孤村望处人寂寞,闻钓叟、甚处一声羌笛。九凝山畔才雨过,斑竹作、血痕添色。感行客。翻思故国,恨因循阻隔。路久沉消息。
雾敛(liǎn)澄江¹,烟消蓝光碧。彤霞²衬遥天,掩映断续,半空残月。孤村望处人寂寞,闻钓叟(sǒu)³、甚处一声羌笛。九嶷(yí)(pàn)才雨过,斑竹作、血痕添色。感行客。翻思故国,恨因循阻隔。路久沉消息。
译文:澄澈的江面上雾气收敛,烟气消散,江水泛出蓝绿色的光彩。红色的云霞仿佛为遥远的苍穹披上了一层华服,时断时续地显现在视野之中。孤单的村落,人影寥落,耳边传来老翁垂钓的声音,一阵羌笛声不知从何处飘来。九嶷山边才下了一阵雨,斑竹上的斑痕变得更加鲜红。过路行人无不为此所感动。幡然间想起了故乡,只恨拖延阻隔。在路上的时间长了,获悉的消息也渐渐少了。
注释:¹澄江:清澈的江水。²彤霞:红色的云霞。³钓叟:钓翁;渔翁。⁴九嶷山:山名,在湖南宁远县。⁵翻思:翻然思念。⁶路久:在路上的时间长了。
正老松枯柏情如织。闻野猿啼,愁听得。见钓舟初出,芙蓉渡头,鸳鸯难侧。干名利禄终无益。念岁岁间阻,迢迢紫陌。翠蛾娇艳,从别后经今,花开柳拆伤魂魄。利名牵役。又争忍、把光景抛掷。
正老松枯柏情如织。闻野猿啼,愁听得。见钓舟初出,芙蓉渡头,鸳鸯滩侧。干¹名利禄终无益。念岁岁间阻,迢(tiáo)²紫陌。翠蛾(é)娇艳,从别后经今,花开柳拆³伤魂魄。利名牵役。又争忍、把光景抛掷(zhì)
译文:凝望着老松枯柏,心中情丝如织。听见野猿的叫声,滋生出无限愁绪。钓鱼的小船出现了,在荷花渡口,鸳鸯滩畔。追逐功成名就、财富荣华,归根究底未能带来多少益处。年年有阻隔,道路遥远。佳人娇艳美丽,从分别后一直到今天,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魂魄暗自神伤。被功名利禄所束缚,怎能忍心舍弃这美好的风景呢。
注释:¹干:求取。²迢迢:遥远的样子。³柳拆:柳树发芽。拆,同“坼”,裂开。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海棠何事忽摧隤¹?今日繁花为底²开?
注释:¹隤:通“颓”。²底:何。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应是北堂¹增寿考²,一阳旋复³占先梅。
注释:¹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²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³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为续补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赏海棠花妖诗》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这首《赏海棠花妖诗·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为贾宝玉所作。小说中,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枯萎了几棵,忽然冬日开花,贾赦、贾政说是花妖作怪,贾母说是喜兆,命人备酒赏花。贾宝玉等人“彼此都要讨老太太的喜欢”,就做了诗。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这里,续书者让海棠花也像气候的“阴极阳回”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原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后来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按迹循踪”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传统制度和这个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其实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还可以,连贾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毫无诗意,这与小说前面的描写是不符合的。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传统叛逆者,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种转变也很惊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飞光¹飞光,劝尔一杯酒。
译文: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注释:¹光:飞逝的光阴。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吾不识青天¹高,黄地厚。
译文: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注释:¹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¹
译文: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注释:¹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食熊则肥,食蛙¹则瘦。
译文: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注释:¹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神君¹何在?太一²安有?
译文: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注释:¹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参看《史记·封禅书》)²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安:哪里。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天东有若木¹,下置衔(xián)烛龙²
译文: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注释:¹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²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¹²,夜不得伏。
译文: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注释:¹不得:不能。²回:巡回。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译文: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何为服黄金¹、吞白玉?
译文: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注释:¹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谁似¹任公子²,云中骑碧³驴?
译文: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注释:¹似:一作“是”。²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³碧:一作“白”。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刘彻¹茂陵多滞骨²,嬴政³(zǐ)费鲍(bào)
译文:刘彻求长生,最后只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烂成骨,嬴政求仙药,死后棺车白费了掩臭的腌鱼。
注释:¹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²滞骨:残遗的白骨。³嬴政:秦始皇。⁴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⁵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钱钟书评论李贺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谈艺录》十四)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看法较全面,议论较透彻的,当数《苦昼短》。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合起来才是他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诗的前十句(从开头至“太一安有”)为第一段。诗的开头,诗人请时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时间劝酒,是因为诗人对此深有感触:一是概叹时光飞逝,人寿促迫。诗人说自己不知道天地间许多深奥的道理,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一是认识到人生必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必须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吃熊掌则肥,吃蛙肉则瘦,这是食物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世界上根本没有不食五谷、断绝烟火的神仙,因此,谁都不免一死,生老病死乃是天地间无法抗拒的规律。对于人生,对于死亡,人们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诗人因其多愁善感,生命的旅程屡遭挫折,对此想得则更多更深。这里,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排除不相关的事情,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为纲,展开后面的内容。“神君何在,太一安有?”是个反问句,答案是不喻自明的。经过一番求索,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整段内容,一气呵成。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前面一段,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如果诗歌就此停住,好像少了点什么。这一段,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现实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使艺术得到升华。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这一段,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服黄金,吞白玉,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据说可以成仙,至于实际效用如何,“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同样是虚妄的传说。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成了后人的笑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结纳方士,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又造仙人承露盘,调甘露,饮玉屑,冀求长生。《汉武帝内传》说,武帝死后,梓棺响动,香烟缭绕,尸骨飞化仙去等。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墓中所存,只是一堆浊骨,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忙于寻找不死之药,派方士入海求仙。结果身死巡游途中,耗费许多鲍鱼,难掩尸体的腐臭,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锋芒十分犀利。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虚耗国库,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危害特别严重。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是有所寄托的。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大臣们进谏,他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诗的第一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年命短促的慨叹,二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诗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对这层意思加以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第一段的主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脱出了一己私念,对人生,对社会怀着一种大悲悯,只是说出口来却是一阵阵冷嘲热讽。诗中有很多疑问句,安排在段落衔接之处,起着增强语气与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诗歌富于一种波澜起伏的动感。诗人又把“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与“斩龙足,嚼龙肉”联系起来,使那种富于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形成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加上青天、黄地、白玉、黄金、碧驴等多种色彩的调和搭配,真有点古色斑烂的味道。全诗没有很多的藻饰,也不着意于景致的描绘,但由于诗中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议论性很强的诗歌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0 :627-629 .
2、 张燕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1033 .

zhòuduǎn

 tángdài 

fēiguāngfēiguāng quàněrbēijiǔ 
shíqīngtiāngāo huánghòu 
wéijiànyuèhánnuǎn láijiānrénshòu寿 
shíxióngféi shíshòu 
shénjūnzài tàiānyǒu 
tiāndōngyǒuruò xiàzhìxiánzhúlóng 
jiāngzhǎnlóng jiáolóngròu shǐ使zhīzhāohuí  
ránlǎozhě shàozhě 
wéihuángjīn tūnbái 
shuíréngōng yúnzhōng 
liúchèmàolíngduōzhì yíngzhèngguānfèibào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草合¹离宫²转夕晖(huī),孤云飘泊复何依?
译文: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注释:¹草合:草已长满。²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¹傍谁飞?
译文: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注释:¹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从今别却¹江南路,化作啼鹃(juān)带血²归。
译文: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注释:¹别却:离开。²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万里金瓯(ōu)¹失壮图,衮(gǔn)²颠倒落泥涂。
译文:江山沦丧在于没有宏伟的谋划,连德祐皇帝也向异族下拜称臣,就像从天上落入泥涂。
注释:¹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固。²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译文:德祐已是亡国之君,即使杜鹃啼到嘴角流血也是无家可归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老去秋风吹我恶失¹,梦回寒月照人孤。
译文:人已老去,秋风吹得我心情不佳,梦中醒来,寒月照着孤寂的人。
注释:¹恶失:病,情绪不佳。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译文:在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成败不算什么,最值得关注的是让人称道自己是一个大丈夫。

  第一首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第二首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头两句从宋高宗当年的行宫,写到此时亡国的现实,连德祐皇帝(即宋端宗)也向元朝下拜称臣了。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从德祐皇帝写到小皇帝昺,两句分写皇帝的一降一死,概括地反映了南宋亡国的悲惨。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两句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诗意,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国亡家破的孤寂危苦的心情。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最后,作者告诫自己,要为后世作出榜样。的确,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参考资料:
1、 詹杭伦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62-1363
2、 夏延章.文天祥诗文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42-147

jīnlíng驿èrshǒu

wéntiānxiáng sòngdài 

cǎogōngzhuǎnhuī yúnpiāo 
shānfēngjǐngyuán chéngguōrénmínbànfēi 
mǎnhuālǎo jiùjiāyànpángshuífēi 
cóngjīnbiéquèjiāngnán huàzuòjuāndàixuèguī 

wànjīnōushīzhuàng gǔndiāndǎoluò 
kōngliúshēngzhōngxuè bàntuōlónghànxià 
lǎoqiūfēngchuīè mènghuíhányuèzhàorén 
qiānniánchéngbàichén xiāorénjiānshuōzhàng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雨中禁火空斋(zhāi)¹冷,江上流莺(yīng)²独坐听。
译文: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注释:¹空斋:空荡的书斋。²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把酒¹看花想诸(zhū)弟,杜陵²寒食草青青。
译文: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¹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²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86-687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78-179 .
3、 陈邦炎 .唐人绝句鉴赏集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0 :99-101 .

hánshíjīngshīzhū

wéiyìng tángdài 

zhōngjìnhuǒkōngzhāilěng jiāngshàngliúyīngzuòtīng 
jiǔkànhuāxiǎngzhū línghánshícǎoqīng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