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昔戏綵时,欢娱共晨夕。天风吹惊鸿,一散不并翼。
念昔戏綵时,欢娱共晨夕。天风吹惊鸿,一散不并翼。
相逢重湖南,感叹复悽恻。王事不可留,去指重湖北。
相逢重湖南,感叹复悽恻。王事不可留,去指重湖北。
层楼时怅望,茫茫楚天碧。数寄平安书,老怀庶宽释。
层楼时怅望,茫茫楚天碧。数寄平安书,老怀庶宽释。

zhīguānyuèyángxiāngbiédìngwángtáirányǒugǎnwèishījiànxíngèr--zhēnxiù

niàncǎishíhuāngòngchéntiānfēngchuījīng鸿hóngsànbìng

xiāngféngzhòngnángǎntànwángshìliúzhǐzhòngběi

cénglóushíchàngwàngmángmángchǔtiānshùpíngānshūlǎo怀huáishùkuānshì

真德秀

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 。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 2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安远楼¹小集²,侑(yòu)(shāng)歌板³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fù)之、刘去非、石民瞻(zhān)、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译文: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注释:¹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²小集:此指小宴。³侑觞歌板:指酒宴上劝饮执板的歌女。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⁴龙洲道人:刘过自号。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芦叶满汀(tīng)¹,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²。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译文: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注释:¹汀洲:水中小洲。²南楼:指安远楼。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黄鹤断矶(jī)¹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²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译文: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如今还在吗?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注释:¹黄鹤断矶: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断矶,形容矶头荒凉。²浑是:全是。

  刘过词能够在辛派阵营中占据重要一席,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与辛弃疾豪纵恣肆之风相近的作品,还在于那些豪迈中颇显俊致的独特词风,正如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艺概》)此词就是这么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词。

  这是一首登临名作。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具载其事。  

  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轻举妄动,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词一起用了两个偶句,略点景物,写登楼之所见。  

  但既无金碧楼台,也没写清嘉的山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而已。这里的“满”字和“寒”字下得好,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底色”。细味这残芦满目、浅流如带的词境,不止气象萧瑟,而且写出了居高临下的眺望之感来,是统摄全篇的传神之笔。接下去,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技法把词笔从空间的凭眺折入时间的溯洄,以虚间实,别起波澜。“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远楼落成不久,刘过离家赴试,曾在这里过了一段狂放不羁的生活。所谓“醉槌黄鹤楼,一掷赌百万。”(《湖学别苏召叟》)以及“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浣溪沙。赠妓徐楚楚》),这就是他当年游踪的剪影。二十年过去了,可是以身许国的刘过却“四举无成,十年不调”,仍然一袭布衣。此时故地重经,而且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祸乱不远的时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句中的“过”字点明此行不过是“解鞍少驻初程”的暂歇而已,并为下文伏线。“柳下”三句,一波三折,文随意转,极见工力。“未稳”上承“过”字,说明行色匆匆,钩锁紧密,见出文心之细。“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三句迭用“犹”、“能”、“又”等虚字呼应提携,真能将词人灵魂的皱折淋漓尽致地揭示无余。

  过片以后纯乎写情,都从“重过”一义生发。曰“故人”,曰“旧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章法之精严,风格之浑成,堪称《龙洲词》中上上之作。“黄鹤”二句从设问提起,妙处在能从虚际转身。“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泛泛之笔。“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前此种种灰黯的心绪,所为伊何?

  难道仅仅是怀人、病酒、叹老、悲秋么?被宋子虚誉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龙洲词跋》)的刘过是不会自溺于此的,刘过此词的忧国伤时之感无疑要高于宋玉《九辨》单纯的寒土悲秋之感。他此刻所感受的巨大的愁苦,就是对韩侂胄引火的冒险政策的担忧,就是对江河日下的南宋政局的悲痛。

  旧日的壮丽江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而他对于这场可怕的灾难竟然无能为力,这怎么不教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呢?“浑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层含义。本有旧愁,是一层;添了新愁,是第二层。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层。旧愁为何?就是他《忆鄂渚》诗所云“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卒章三句买花载酒,本想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少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相对而言。刘过初到南楼,年方三十,故可称为少年。且可与上片之“二十年重过南楼”相绾合,论其章法,确有草蛇灰线之妙。如此结尾,既沉郁又浑成,令人读之有无穷哀感。

  刘过的爱国词篇,多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这首《唐多令》却写得蕴藉含蓄,耐人咀嚼。与其他爱国词比较,的确别具一格,故而流传甚广。《唐多令》,原为僻调,罕有填者。自刘词出而和者如林,其调乃显。刘辰翁即追和七阕,周密而因其有“重过南楼”之语,为更名曰《南楼令》。可见此词影响之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680-1682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242-243页 .

tángduōlìng ·mǎntīngzhōu

liúguò sòngdài 

ānyuǎnlóuxiǎo yòushāngbǎnzhīhuángxìngzhě lóngzhōudàorén wèi tángduōlìng  tóngliǔzhī liúfēi shímínzhān zhōujiāzhòng chénmèngcān mèngróng shíyuè 

mǎntīngzhōu hánshādàiqiǎnliú èrshíniánchóngguònánlóu liǔxiàchuányóuwèiwěn néng yòuzhōngqiū 
huángduàntóu rénjīnzàifǒu jiùjiāngshānhúnshìxīnchóu mǎiguìhuātóngzàijiǔ zhōng shàoniányóu  (zàifǒuzuò zàifǒu )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关雎》,后妃之德¹也,风之始²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译文:《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注释:¹德:美德。²始:起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jiē)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译文: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注释:¹嗟叹:叹息。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¹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²;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³;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译文: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使夫妇之道入于正常,使子女对父母成孝敬之心, 使人伦关系淳厚,使教化美满,使风俗改变。
注释:¹情:情感。²政和:政治平和。³乖:不顺利,不如意。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译文:所以诗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面的(统治者)用“风”来教化下面的(平民百姓),下面的(平民百姓)用“风”来讽喻上面的(统治者),用深隐的文辞作委婉的谏劝,(这样)说话的人不会得罪,听取的人足可以警戒,这就叫“风”,至于王道衰微,礼义废弛,政教丧失,诸侯各国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风俗各异,于是“变风”、“变雅”的诗就出来了。国家的史官明白政治得失的事实,悲伤人伦关系的废弛,哀怨刑法政治的苛刻,于是选择吟咏自己情感的诗歌,用来讽喻君上,这是明达于世上的事情(已经)变化,而又怀念旧时风俗的,所以“变风”是发于内心的情感,但并不超越礼义。发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超越礼义是先王教化的恩泽犹存。因此,如果诗是吟咏一个邦国的事,只是表现诗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风”;如果诗是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四方的风尚,就叫做“雅”。“雅”,就是正的意思,说的是王政所以衰微兴盛的缘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的叫“小雅”,有的叫“大雅”。“颂”,就是赞美君王盛德,并将他的成功的事业告诉祖宗神明的。(“风”、“小雅”、“大雅”、“颂”)这就是“四始”,是诗中最高的了。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yǎo)(tiǎo),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译文:然而,《关雎》、《麟趾》的教化,原是周文王时的“风”,(但“风”只讲一个邦国的事,文王后来是天子,应该管理天下四方)所以(只能)记在周公的名下。“南”,是说天子的教化自北向南。《鹊巢》、《驺虞》的德行,本是邦国诸侯的“风”,是先文王用来教化的,(文王后来是天子,应该管理天下四方)所以就记在召公的名下。《周南》、《召南》,是规范衡量初始时的标准,是王道教化的基础。因此,《关雎》是赞美得到贤淑的女子,来匹配给君子的,而忧虑的是如何进举贤才,并非贪恋女色;怜爱静雅的美女,思念贤良的人才,却没有伤风败俗的邪念。这就是《关雎》的要义。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一襟(jīn)¹余恨宫魂断²,年年翠阴庭树。乍(zhà)咽凉柯(kē)³,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yáo)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bìn)尚如许
译文:宫妃满怀离恨,忿然魂断,化作一只衰蝉,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呜。它刚刚还在枝头上呜咽,不一会儿又飞到幽暗的密叶丛中呜叫,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深深倾诉。西窗外秋雨初歇,蝉儿惊动的声音如玉佩在空中作响,又如玉筝调柱般美妙动听。昔日的明镜已经昏暗,容貌已经憔悴,可为何蝉翼还像从前那样娇美?
注释:¹一襟:满腔。²宫魂断:用齐后化蝉典。宫魂,即齐后之魂。³凉柯:秋天的树枝。⁴暗叶:浓暗的树叶。⁵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玉筝”同。⁶调:调整弦柱。⁷“镜暗妆残”二句:谓不修饰妆扮,为何还那么娇美。魏文帝宫女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娇鬓:美鬓,借喻蝉翼的美丽。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铜仙¹铅泪似洗,叹携(xié)盘去远,难贮(zhù)零露。病翼惊秋,枯形²阅世,消得³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mán)熏风,柳丝千万缕。
译文:金铜仙人铅泪如洗,去国辞乡,只可叹她携盘远去,不能再贮藏清露以供哀蝉了。秋蝉病弱的双翼惊恐清秋的到来,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沧桑历尽,还能承担起多少次斜阳的折磨?凄咽欲断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悲苦,可为什么她还欲独自将哀怨的曲调吟唱,让自己顿时承受这无尽的哀伤?而当此之时,她只能徒然追忆当年自己欢笑在薰风中,柳丝万缕飘飞的美景。
注释:¹铜仙:用汉武帝金铜仙人典。²枯形:指蝉蜕。³消得:经受的住。⁴甚:正。⁵清商:清商曲,古乐府之一种,曲调凄楚。⁶谩想:空想。⁷熏风:南风,此指夏天。

  “一襟余恨宫魂断”。起笔不凡,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据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词的起笔直摄蝉的神魂,从而避开了蝉的环境和形态。“年年翠阴庭树”,齐女自化蝉之后,年年只身栖息于庭树翠阴之间,于孤寂凄清的环境之中处活着。写蝉在“翠阴庭树”间的鸣叫声。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声声凄惋。蝉在哀鸣,如齐女魂魄在诉怨。“离愁深诉”承上“宫魂余恨”,“重把”与“年年”相呼应,足见“余恨”之绵长,“离愁”之深远。

  “西窗过雨”,借秋雨送寒,意谓蝉的生命将尽,其音倍增哀伤。然而,“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雨后的蝉声却异常宛转动听,清脆悦耳,恰如击打玉佩流过夜空,又如玉筝弹奏声在窗外起,令闻者极为惊讶。“瑶佩流空,玉筝调柱。”形容蝉声,它使人联想到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素腰悬佩,悠然弄筝。这位女子或许就是齐女宫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欢乐与“西窗过雨”后的悲哀相对照,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对比。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是赋蝉的羽翼,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长期无心修饰容颜,妆镜蒙尘,失去了光泽。既然如此,此时何以如此着意打扮?不甘寂寞还是心中有所期待?这里的“为谁”和上文“怪”字呼应,实为怜惜。

  上片咏蝉,从正反两面互为映衬。转而写蝉的饮食起居。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词从“金铜仙人”故事写入,含意深远,用事贴切,不着斧痕。据史载,汉武帝铸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于建章宫。魏明帝时,诏令拆迁洛阳,“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李贺曾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句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以餐风饮露为生的蝉,露盘已去,何以卒生。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写哀蝉临秋时的凄苦心情。蝉翼微薄,哪堪阵阵秋寒,将亡枯骸,怎受人世沧桑。

  “馀音更苦”,蝉之将亡,仍在苦苦哀鸣,令人顿觉凄苦异常。“馀音”与上片“重把离愁深诉”呼应。“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清高”意谓蝉的本性宿高枝,餐风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许的贤人君子。哀音飒飒,苦叹造化无情,结局竟如此辛酸。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光明突现:夏风吹暖,柳丝摇曳,那正是蝉的黄金时代。辉光是虽甚,但已属昨日之黄花,欢乐不再,徒增痛苦而已。

  《花外集》和《乐府补题》中都收录了这首词。《乐府补题》为宋遗民感愤于元僧杨琏真伽盗发宋代帝后陵墓而作的咏物词集。词中的齐后化蝉、魏女蝉鬓,都是与王室后妃有关,“为谁娇鬓尚如许”一句,还有可能关合孟后发髻。词中运用金铜承露典故,隐射宋亡及帝陵被盗事。咏物托意,且以意贯串,无有痕迹。

  这首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开始由蝉的形象联想到宫女形象,由宫妇含恨而死,尸体化为蝉长年攀树悲鸣的传说,为全章笼罩悲剧气氛。“病翼”、“枯形”,是形容饱尝苦难的遗民形象。最后以寒蝉“漫想”二字,一笔将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尽之势。全词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词人哀吟,宛如寒蝉悲鸣,既贴物写形、写声,又超物写意,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

tiān ·chán

wángxùn sòngdài 

jīnhèngōnghúnduàn niánniáncuìyīntíngshù zhàliáng huánàn chóngchóushēn 西chuāngguò guàiyáopèiliúkōng zhēngtiáozhù jìngànzhuāngcán wèishuíjiāobìnshàng 
tóngxiānqiānlèi tànxiépányuǎn nánzhùlíng bìngjīngqiū xíngyuèshì xiāoxiéyáng yīngèng shènbàoqīngshāng dùnchéngchǔ mánxiǎngxūnfēng liǔqiānwàn 
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之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至路次逢一禽,谓燕曰:不须往诉,凤凰在假。或云凤凰渴睡。
燕以日出为旦¹,日入为夕²;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之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至路次逢一禽,谓燕曰:不须往³诉,凤凰在假。或云凤凰渴睡。
译文:燕子认为太阳出来时是早晨,太阳落下时是晚上。蝙蝠认为太阳落下时是早晨,太阳出来时是晚上。争论得不到解决,就去找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半路上,遇到一只鸟告诉燕子说:“不必去了,凤凰正在休假。”有的鸟说:“凤凰非常困倦,正在打瞌睡。”
注释:¹旦:早晨。²夕:夜晚。³往:去。⁴或:有的。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岁星¹入汉年,方朔(shuò)²见明主。
译文:在木星下凡落入汉朝的那一年,东方朔侍奉汉武帝这位英明的君主。
注释:¹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故名岁星。²方朔 :即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待诏金马门,官至太中大夫。传说他是岁星下凡的人。此李白以东方朔自喻。入汉年,见明主,皆指天宝元年应诏入京见玄宗。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¹
译文:我待诏翰林时也如同东方朔一样调侃嘲笑过时臣,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
注释:¹调笑二句:云雨,咸本作雪雨。误。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一去麒(qí)(lín)¹,遂将朝市乖²
译文:一旦离开了翰林院,便与朝廷和京城长久分开。
注释:¹麒麟阁:阁在未央宫中。此借唐翰林院。²朝市乖:朝市,朝廷与京城市肆。乖,分离。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译文: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门,秋草日渐长雨了门前的台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¹
译文:当今您却特别通达,独自与我交往心谐。
注释:¹当时二句:当时,当今。特达,特出不群。谐,合。此二句谓当今唯有你常赞府特出不群,能与我友好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置酒凌歊(xiāo)¹,欢娱未曾歇。
译文:此来又置酒于凌歊高台,欢乐愉快未曾歇衰。
注释:¹凌歊台:在当涂城北黄山。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歌动白紵(zhù)¹,舞回天门²月。
译文:歌声震动了白纻山林,欢舞像缠绕着天门山月。
注释:¹白纻山:在当涂城东五里。胡本作白纻曲。²天门:即天门山,在当涂城西南三十五里。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译文:您问我心中有何事烦恼,我在您面前细细述说。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君看我才能,何似¹鲁仲尼。
译文:您看我的才能,与鲁国的孔子多么相似。
注释:¹何似:朱本作何如。小儒,朱本注:“小儒者,白自谓也。”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译文:像他那样的大圣人犹未遇到相知的君王,而我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¹师。
译文:前不久的云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泸之师频频丧灭。
注释:¹泸:泸江,在今四川、云 南交界处。此二句用《出师表》语。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毒草杀汉马,张兵¹夺云旗。
译文:有毒之草毒杀朝廷的战马,强大的敌军夺掠了唐军战旗。
注释:¹张兵:强兵。秦旗,与上句“汉马”皆借指唐军。萧本、元刊二十六卷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至今西洱河¹,流血拥僵尸。
译文:时至今日的西洱河中,流淌的血水仍然拥积着将士的尸体。
注释:¹西洱河:宋本原作西二河。胡本、朱本作西洱河。王本注云:“当作洱。”今据改。西洱河又名洱海,古名叶榆泽。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因湖形如耳得名。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将无七擒(qín)¹,鲁女惜园葵。
译文:朝廷的将领没有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谋略,百姓只得像鲁女惜葵一样担心国难不得生息。
注释:¹七擒略:此句谓百姓忧国家有难,使百姓遭殃。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咸阳天下枢(shū),累岁人不足²
译文:长安作为京都是天下的枢纽,几年来百姓总是粮食不足。
注释:¹咸阳:代指长安。天地枢,萧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天下枢 。²人不足:指贫民粮食不足。一盘,咸本作一杯。宰衡,即宰相。此处喻杨国忠。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sù)
译文:虽然那里有许多珍珠美玉,到这时却不如一盘米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赖得契(qì)宰衡,持钧¹慰风俗。
译文:幸赖有像古代贤人殷契那样的宰相,秉持国政慰藉风俗。
注释:¹持钧:古人常以陶钧喻治理国家 。持钧即秉持国政。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¹
译文:我看自己无所用世,辞家出游至今未归。
注释:¹方来归:咸本作方求归。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译文:惊叹着壮士的鬓发如霜,泪水常常流满逐臣的衣襟。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以此不安席,蹉(cuō)(tuó)身世违¹
译文:因此我睡不安席,蹉跎的经历违背世事令人伤心。
注释:¹身世违: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胡本俱作因身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终当灭卫谤(bàng)¹,不受鲁人讥。
译文:我终究要消除时人的毁谤,不再受到他人的讥评。
注释:¹卫谤:此亦指灭谤而言。

  开头”岁星如汉年,方朔见明主“,起势突兀。传说东方朔是岁星下凡。东方朔既是星宿下凡,辅佐明主,当然要为平治天下建立功业,非同一般。但是事实并不如此。史书记载东方朔滑稽诙谐,汉武帝视之如俳优。”调笑当时人“,说东方朔对于时人尽情戏弄,不仅对同僚,甚至对最高统治者也加以戏谑。”中天谢云雨“,说离开朝廷。"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是说一旦离开朝廷,就和朝廷、市集这些公众聚集的地方违别了。“故交不过门”,在世态炎凉的古代社会里,免官离朝,朋友客人从此疏远,甚至连旧交好友也不肯过门了。“秋草日上阶”,形象地写出了故旧疏远、门庭冷落的景象。诗人简要地写完东方朔的经历之后,很自然地评论了一句:“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这位八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在当时,在后来的历史岁月里,都无人理解,没有知己,只是我内心相契。一个“独”字,表明两人是千古知己。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这里诗人写到了与常赞府的交往。两人置酒于凌歊台上,开怀畅饮,尽情欢娱,不曾歇息。“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是两人欢娱的具体而夸张的描绘,由此可见欢娱的情景了。两人的交往情意投合,相得益欢。这时候,常赞府很自然地问起诗人的“心中事”,于是诗人就“为君前致辞”,尽情地倾吐心中的话语、心底的愤懑,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的“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了。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四句是倾诉自己的境遇。前面既以东方朔自况,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这里则借孔子来自我宽解。这些话是自宽自慰,又包含着沉重的辛酸。

  由于李白后期思想的深刻性和视野的开阔,他并不局限于自己的遭遇来“写怀抱”,而是着眼于当世大事。诗人写了战争:“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据史书记载,天宝年间,唐朝政府两次派兵征伐云南的少数民族,战于西洱河,均大败。“将无七擒略”,主将既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智慧,缺乏七擒七纵稳操胜券的谋略,得来的只能是失败。“鲁女惜园葵”,是说鲁国漆室邑之女的故事。其含义为人民忧虑着饥饿,而统治者还好大喜功,爱开边衅。接着,诗人写了饥馑:“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正是根据京城的特点来写饥馑的惨象。“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是说需要有契一样的贤宰相,斡旋运转,安定风俗。

  最后诗人又写到自己:“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尽管在最需要人才的深刻,尽管自己有着卓越的政治才干,但不为世所用,只得浪迹江湖,辞别家庭,只身外出游历了。“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忧虑使诗人发如秋霜,泪湿长衫。这忧虑不是个人政治上的不遇,而是透视现实产生的。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前一年,因此这种忧虑更有深刻的内涵。而且,“以此不安席”,诗人坐卧不宁了,“蹉跎身世违”,只是不能投合这黑暗的世界,同流合污,以致蹉跎岁月,无所作为。但诗人并不因此颓唐:“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这里用孔子的典故。诗人表示要进德修业,以孔子为榜样,消除世人的讥谤。“终当”二字表现十分坚定。

  通观全诗,确如题目“书怀”所揭示的那样,诗人是在坦率地披露着自己的情怀。由于诗人把黑暗的政治、腐败的军事、不安定的社会现状和个人怀才不遇联系在一起,使这种抒情特别有力量。诗篇不仅倾泻着满腔愤懑,似乎还预示着未来的不幸。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