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梦成时夜向阑,幽泉挟雨响潺潺。
清魂便觉超尘世,何况真栖岩石间。
客梦成时夜向阑,幽泉挟雨响潺潺。
清魂便觉超尘世,何况真栖岩石间。
真德秀

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 。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 2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大汉无中策¹,匈奴犯渭(wèi)²
译文: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
注释:¹大汉句:谓中原汉族政权对付匈奴实在没有办法。大汉:汉朝,实指唐朝。中策:中等之策。²渭桥:汉唐时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五原¹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译文: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
注释:¹五原:唐郡名,在今陕秋定边县一带。史称颉利曾建牙于五原之北,常骚扰唐边境。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命将征秋极¹,横行阴山²侧。
译文:将士们受命西征,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
注释:¹秋极:汉唐时之长安以秋的疆域。²阴山:在今内蒙古境内,东秋走向,横亘二千余里。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此诗一开篇借用汉武帝历史典故、借汉喻唐的修辞手法,以铺叙方式描绘出一幅大汉无中策、匈奴侵犯入境的景致,加倍形容战况非常危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无中策”、“犯渭桥”起烘托气氛之意,点明题旨,升华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紧扣上文,主要介绍战况相当危急,战事一触即发,讲述匈奴驻扎离长安不远的五原,以“秋草绿”“一何骄”突显匈奴趁草茂马壮之时侵犯中原,直逼都城长安。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描绘一幅战将们受命西征、报家为国的壮丽景致,明写汉军战将西征,横行阴山,实则写贞观三、四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出征平定突厥离叛之事。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借用汉使骠骑将军的典故,写汉军征途所向无前,恃勇锐冲锋出战,大败匈奴军,让匈奴人叫苦连天,暗寓出诗人歌颂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突厥离叛的煌煌武功,与此同时,以借古鉴今为警戒,提醒唐玄宗要重视边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讲述汉军渡黄河、临瀚海、战胜休兵后,胡汉人民处处平安无事,突显出战争残酷与和平民安的鲜明对比,抒发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描绘出一幅平息匈奴侵犯、百姓安乐如瀚海无波的景致,而“萧条”、“清”、“寂”、“无波”点染出边塞秋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萧煞悲凉之意,起到照应上文,着重渲染出诗题“塞”,渲染气氛,制造声势。“犯渭桥”、”“征西极”、“乐事多”,是全诗的脉络。

  此诗声声实在,句句真情。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又充溢着边塞秋景萧煞悲凉之意,表达出诗人对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匈奴离叛的祝颂之意,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论李白的黄河绝唱: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期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wú)¹人尽去,断红²明碧树。
译文:黄莺的啼声飘落时,飘荡着满天稀疏的雨。极目远望平旷的草地,人们都已离去,红花被雨打落,树木明净碧绿。
注释:¹平芜:草木丛生之旷野。²断红:一作“断虹”。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费得炉烟无数¹,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译文:熏烤衣服费了无数炉烟,难以度过的只有,微寒袭人的时分。忽见西楼露出花影,摇弄得天气转晴,催促着黄昏降临。
注释:¹费得炉烟无数: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烟,指炉火。

  这首词的标题是“五月雨”五月雨也就是梅子黄时雨,柳宗元诗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词中所写,正是这种景象。 

  上片写景,在那黄莺儿啼叫的地方,满天正飘洒着雨丝,“疏雨”是间歇的雨,“摇荡”形容雨丝飘洒的状态,正所谓“雨丝风片”,再加上间断的莺啼,再准确不过地写出了梅雨的特点。极目远眺,平野之上没有行人,只见残剩的红花缀在绿树上,经过雨的冲洗,显得格外鲜亮。“极目平芜人尽去”,可能取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雨天行人稀少,树是那样绿,花是那样红,词人的观察总是十分细腻、具体的。 

  下片写情,主要写词人的感受。江南梅雨季节,湿度大,衣物易生霉,本来古代上层家庭就好在室内薰香,此时此地更要点燃炉香来除湿。所以说: “费得炉烟无数”此亦从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化出。梅雨季节,江南正处于冷暖空气交会地带,故而多雨,并且气温多变,早晚甚至还会感到轻微的寒意,词中说“只有轻寒难度”,正是指的这种气候,“难度”则属于诗人的感受了。最后两句由雨写到转晴,忽雨忽晴也止是梅雨季节的特点,诗人强调的是由雨转晴完全在不知不觉之间,“疏雨”似乎一直在下着,然而忽然看见西楼边上露出了花影,天已放晴了。阳光照射下,才有花影。这花影摇曳着,摆弄着阳光。时间已接近傍晚,花影随着太阳光线移动,就好像在催促着薄暮的到来。这里“弄”字“催”字都用得很巧妙。在词中“弄”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动词,与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张词写月光照射下,花影在轻轻摇动,于寂静中显出动态,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首词取法这一 “弄”字,也用得相当精彩,不说“花弄影’,而说“花影弄晴”,晴是阳光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花影摇动引起光线的明暗变化,这样就有了新的创造。而接言的“催薄暮”,用一个动词“催”字,赋予花影以感情的色彩。薄暮是自然到来的,在花影轻摇中阳光渐渐移去,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催促傍晚的到来,感觉十分细腻,表达则十分精彩。

  前人评陈子龙词“婉丽、清艳”、“情深一往,情韵凄清”。他的词属于“婉约”派,这一派认为词的本质就应该是婉转缠绵、含而不露的。在陈子龙的词中一些细腻曲折的表达,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但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的归宿,却是与柔情蜜意、轻歌曼舞的生活不甚相容的,所以前人又特别强调他的“艳”不是浓得化不开的艳,而是“清艳”。情韵更不是“婉媚”,而是“凄清”。在他存世的数十首词中,大都是抒写节候变化和自然风物的,其中也颇多批评时事的寓意和忧时伤世感情的曲折表达,至于本篇,主要用赋体写成。既然找不到什么寄托的根据,我们且将它作为一篇描写节候风物的佳作来欣赏吧。

jīnmén··yuè--chénzilóng

yīngchùyáodàngtiānshū

píngrénjǐnduànhóngmíngshù

fèiyānshùzhǐyǒuqīnghánnán

jiàn西lóuhuāyǐngnòngqíngcuībáo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
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

  慷慨悲歌,豪情万丈,可以入词;小桥流水,也可以入词。这首词以柔美的曲调,表现出男女相怨的私情。

  作品虽以大量篇幅写一女子,但是全篇的主题却是表现爱恋这个女子的一位男子的相思之情;女子的形象,仅是在这位男子的想象中出现的。这是词的成功之处。词的上片,全以虚拟之笔,想象女子在春日思念男主人公的情状。虽是虚写,却逼真细致,情景历历,宛然在目。首先,作者即描写那个女子所独自居住的环境。那是一个幽深静谧的小小院落。由于情人的远离,这深闺之中没有了欢声笑语,因而日间气氛空寂得令人难耐。更可恼的是,时当春日,天气冷暖阴晴没个准,使人觉得心绪也愈发烦乱了。天气之阴晴不定,暗喻女子思念情人时心情的起伏变化,意思极为含蓄。“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接下来三句,由景入情,正面点出女子的怨情。琴心,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以琴心挑之。”这里是为女方设想:闺中寂闷,无可交通心事之人,当此春昼,她如何排遣满腹愁怨呢?

  以下由写情转入写事。“曲径”、“虚阑”二句,是一组工整而流畅的对仗,意在进一步刻画女子此刻之无聊。抒情男主人公设想,他的情人此时感觉万般无聊,于是找些游戏来打发光阴。她时而在幽曲的花径里穿进穿出地扑捉蝴蝶,时而斜倚栏干在阳光下教鹦鹉说话……可是这些做法都没能帮她驱走忧愁。有时她一抬头,院中杨柳枝条飞舞之态又使她思绪万千。上片末“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二句,意思是说:女子看到婀娜的杨柳在春风中自在摇动,恰如十三岁小女孩儿无忧无虑地扭腰作舞,她感到这种不知忧愁的张狂轻浮之态十分好笑。一“笑”字将女子因物兴感、情绪更加烦乱的心态点化出来了。

  词的下片,将相思之情写得更加凄婉动人。过片的四个三字句,写女子黄昏之后的孤苦愁闷。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云外月,喻心期阻隔,情人不得相见;风前絮,喻愁恨之绵绵不断。这四句,使人宛然见女子春夜枯坐空闺、如泣如诉之状。“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二句,将此夜女子悄然伫立,相思之情更深更苦的情态,准确地刻画出来。这里出以问句,更显出多情的男主人公对女方的无限关切。是全篇的高潮,也是抒情的“词眼”所在。一“想”字笼罩前后文,关合男女双方。有此二句,点明了前文一大篇描写皆非实景,而是“今夜”所“想”。有此二句,才由虚拟与悬想巧妙地过渡到实写,从而正面描写出男主人公一往情深的相思心理。“洛浦”与“秦楼”二句,即承“想”字而来,利用典故抒写自己怀想情人却无缘相会的痛苦。

  这“洛浦”与“秦楼”二句,借用了二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正用,写自己梦见情人,醒后一切成空;后一个典故是反用,叹息出双入对的情侣天各一方。

  篇末“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细雨)”,以景物的描写显示抒情主人公满目所见,无非令人断肠之物而已。无限的哀感顽艳之情,融入春日黄昏景色之中,愈发显得愁绪无边,韵味深长。全词的结尾是以写景来抒情、语尽而情不尽的妙笔。全词情景交融,章法穿插变化,风格沉郁顿挫,用语典雅精丽,不失为一篇佳作。

mǎnjiānghóng ·xiǎoyuànshēnshēn

yuè sòngdài 

xiǎoyuànshēnshēn qiāozhèn yīnqíng chūnwèi guīchóunán qínxīnshuí jìngchuān穿huāxúnjiádié lánbàngjiāoyīng xiàoshísānyángliǔéryāo dōngfēng 
yúnwàiyuè fēngqián qínghèn cháng xiǎngchuāngjīn wèishuíníngzhù luòmènghuíliúpèi qínlóushēngduànchuīxiāo zhènghuánghūnshíhòuxìnghuāhán liánxiān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dì)¹之杜,其叶湑(xǔ)²湑。独行踽(jǔ)³。岂无他岂?不如我同父。嗟行之岂,胡不比焉?岂无兄弟,胡不佽(cì)焉?
译文: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注释:¹有杕: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²湑:形容树叶茂盛。³踽踽: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⁴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⁵比:亲近。⁶佽(次):资助,帮助。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jīng)¹。独行睘(qióng)²。岂无他岂?不如我同姓³。嗟行之岂,胡不比焉?岂无兄弟,胡不佽焉?
译文: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注释:¹菁菁:树叶茂盛状。²睘睘: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³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读者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所以这“兴”又是“反兴”。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得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没有人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亲人,家园,不知在何方。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没有人会来、没有人能来济助他。这确实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小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29-230页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yǒuzhī  xíng rén tóng jiēxíngzhīrén yān rénxiōng yān 
yǒuzhī jīngjīng xíngqióngqióng rén tóngxìng jiēxíngzhīrén yān rénxiōng yān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厚地¹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译文:在大地上种植桑麻,是为了给百姓提供生活之需。
注释:¹厚地:与“高天”相对,大地的意思。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生民理布帛(bó)¹,所求活一身。
译文:百姓种桑植麻,纺织布帛,亦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存下来。
注释:¹理布帛:将丝麻织成布帛。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身外¹充征赋(fù),上以奉君亲。
译文:在保证自己衣食住行所必需之后,其余之物均作为赋税供奉给了皇上。
注释:¹身外:身外之物,指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之外的布帛。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国家定两税¹,本意在忧人。
译文:国家制定两税法,本意是推行仁政,为民解忧。
注释:¹两税:即两税法,唐德宗时宰相杨炎所定。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jué)¹防其淫²,明敕(chì)内外臣:
译文:在实行伊始,就防止征收过度,诏令里明白地宣示内外诸臣:
注释:¹厥初:其初。²防其淫:防止滥增税目。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译文:税外不许滥加税目,如果有地方官敢不这样做,便以违法定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¹
译文:无奈经过漫长的岁月,贪官污吏得以苟且因循。
注释:¹因循:沿袭,照旧不变的意思。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jùn)我以求宠,敛(liǎn)¹无冬春²
译文:沿用旧制进行敲诈勒索,为了加官进爵,不分冬春地搜刮钱财。
注释:¹敛索:搜括。²无冬春:不分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织绢未成匹,缲(sāo)¹未盈斤。
译文:丝织的绢帛还没有成匹,蚕茧缫出的丝还未满一斤。
注释:¹缲丝:抽茧出丝。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里胥(xū)迫我纳,不许暂逡(qūn)¹
译文:里胥就来催逼我们缴税了,并声明不许任何人怠慢延迟。
注释:¹逡巡:迟疑,延缓。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岁暮天地闭,阴风¹生破村。
译文:岁暮时节,天气奇寒,阴风怒号,席卷着破败的村落。
注释:¹阴风:冷风。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夜深烟火尽,霰(xiàn)¹雪白纷纷。
译文:夜已经很深了,烟火早已熄灭,大雪纷纷扬扬。
注释:¹霰:雪珠。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译文:小孩衣不蔽体,老人通体冰凉,瑟瑟发抖。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悲喘¹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译文:满腹的悲情加上寒气,全都化作了无名的辛酸。
注释:¹悲喘:悲伤地喘息。一作“悲啼”。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昨日输残税¹,因窥官库门:
译文:昨日因去补缴尚未纳完的税金,得以有机会看到官库里的情况。
注释:¹残税:余税,尚未交清的税。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zēng)(bó)¹山积,丝絮(xù)²似云屯。
译文:库中丝织品堆积如山,丝絮飘飘有如天空中厚厚的云层。
注释:¹如:一作“似”。絮:不能织帛的丝,可用以絮衣,俗称丝绵。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号为羡余物¹,随月²献至尊。
译文:这些都是贪官们巧立名目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美其名为盈余的财物。
注释:¹羡余物:盈余的财物。这里指超额征收的赋税。²随月:即“月进”,每月进奉一次。一作“随日”。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译文:贪官们强夺我们老百姓的衣食,买来了朝廷对他们的恩宠。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进入琼(qióng)林库¹,岁久化为尘!
译文:这些宝贵的布帛,进入了宫中宝库,年深日久,最终也就化作了灰尘。
注释:¹琼林库:泛指皇帝积贮私财的内库。
《重赋》表现了当时皇帝除国库外,另设私库,储藏群臣进贡的财物,以供自己享乐之用的现实。地方官员借机巧立名目,大肆搜刮聚敛,以赋税之盈余的名义向皇帝进贡,从而得到加官晋爵的机会。广大劳动人民则在重税压迫下困苦不堪。作者对此现象大为不满,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没有或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只得对贪官污吏作出强烈批评。但诗的后半部分对重赋产生的后果的大力渲染,无形中强化了对“本意在忧人”而实“夺我身上暖”的最高统治者的仇恨。
参考资料:
1、 陈友琴 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21
2、 王文丹.简论白居易《秦中吟》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新乡学院学报,2016,33(1):27-29.
3、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41-14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