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吾家有娇女¹,皎(jiǎo)²颇白皙(xī)³
译文: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皮肤很白净。
注释:¹娇女: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²皎皎:光彩的样子。³白晳:面皮白净。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小字¹为纨(wán)素,口齿自清历²
译文: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口齿更伶俐。
注释:¹小字:即乳名。左媛,字纨素。²清历:清楚历落。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bìn)发字广额¹,双耳似连璧²
译文: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
注释:¹广额:宽广的额头。晋时女子习尚广额。邰希莞眉。²连壁:即双璧,形容双耳的白润。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明朝¹弄梳台,黛²眉类扫迹³
译文: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注释:¹明朝:犹清早。²黛:画眉膏,墨绿色。³类扫迹:像扫帚扫的似的。形容天真澜漫,随意涂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浓朱¹(yǎn)²丹唇³,黄吻烂漫赤。
译文: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注释:¹浓朱:即口红。²衍:漫,染。³丹唇:即朱唇。⁴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吻:唇两边。⁵烂漫:淋漓的样子。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娇语若连琐¹,忿(fèn)²乃明³集。
译文: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注释:¹连琐:滔滔不绝。²忿速:恼急。³明:明晰干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握笔¹²彤管³,篆(zhuàn)未期益
译文: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注释:¹握笔:执笔。²利:贪爱。在这里是以什么为好的意思,就是说纨素抓笔虽然专挑贵重的彤管笔,写字却像画篆字一样随意画圈,不过是一种无心的模仿,根本就没有把字写好的意愿。³彤管:红漆管的笔。古代史官所用。⁴篆刻:指写字。⁵益:进步。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执书爱绨(tí)¹²,诵习矜(jīn)³所获。
译文: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
注释:¹绨:厚绢,粗厚平光的丝织品,用来做书的封面。²素:白绢,所以书写。³矜:自夸。就是喜欢拿最好的绢本书看,稍微懂一点就会引以为傲。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其姊字惠芳¹,面目粲(càn)²如画³
译文: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注释:¹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纨素之姊。(见《左棻墓志》)²粲:美好的样子。³如画:美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轻妆¹喜楼边,临镜忘纺绩²
译文:喜穿轻淡装,楼边常溜达。
注释:¹轻妆:谈妆。²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这两句是说淡妆只喜欢临近楼边,光顾照镜子竟忘了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举觯(zhì)¹拟京兆²,立的³成复易
译文: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
注释:¹觯:疑当作觚,是一种写字用的笔。²拟京兆:模仿张敞画眉。京兆:指张敞。张敞在汉宣帝时做京兆尹,曾为妻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³的:古时女子面额的装饰,用朱色点成。⁴成复易:点额屡成屡改。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玩弄眉颊¹间,剧²³机杼役。
译文: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
注释:¹颊:嘴巴。²剧:疾速。³兼:倍。⁴机抒:纺织机。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从容好赵舞¹,延袖²象飞翮(hé)³
译文: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
注释:¹赵舞:古代赵国的舞蹈。²延袖:展袖。³飞翮:飞翔的鸟翼。翮:鸟羽的茎,今所谓翎管。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上下弦柱¹际,文史辄(zhé)卷襞(bì)²
译文: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
注释:¹柱:琴瑟上架弦的木柱。²襞:折叠。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顾眄(miǎn)屏风画¹,如见²已指摘³
译文: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
注释:¹屏风画:屏风上的绘画。²如见:仿佛看见,看得还不真切。³指擿:指点批评。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丹青¹日尘暗²,明义³为隐赜(zé)
译文: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注释:¹丹青:指屏风上的画。²尘暗:为尘土所蒙蔽。³明义:明显的意义。⁴隐赜:隐晦。赜:幽深难见。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驰骛(wù)¹翔园林,果下²皆生摘。
译文: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
注释:¹骛:乱跑。²果下:指果实下垂。这两句是说在园林中乱跑,把未成熟的果实都生摘下来。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红葩(pā)¹缀紫蒂,萍实²³(dǐ)
译文: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
注释:¹红葩:红花。蒂(出):花和枝茎相连的地方。²萍实:是一种果实,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楚昭王渡江,见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园而赤。昭王得到后,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萍实也,惟伯者为能获焉。”《家语》为魏时王肃所伪造,它所说的“萍实”和此诗所咏当为一物。³骤:频繁。⁴抵掷:投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贪华¹风雨中,眒(shěn)²数百适³
译文: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
注释:¹华贪华:喜爱花。:即花,六朝以前无花字。²眒忽: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眒忽当即倏眒之意,疾速也。左思可能用的是当时的俗语。³适:往。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务蹑¹霜雪戏,重²(qí)³常累积。
译文: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注释:¹蹑:踏。²重:复。³綦:鞋带。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并心¹注肴馔(zhuàn)²,端坐理盘鬲。
译文:专心关注着做菜,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
注释:¹并心:专心。²肴撰:熟食的鱼肉叫肴,酒、牲、脯醢总名叫馔。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翰墨戢(jí)¹²³,相与数离逖
译文: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
注释:¹戢:收藏。²闲:一作函,即书函(盒)。³案:即书案(桌)。⁴离逖:丢掉。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¹为垆钲(zhèng)²³,屐(xǐ)任之适。
译文: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
注释:¹动:辄。²钲:《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鼓,上谓之钲。”注:“钟腰之上,居钟体之正处曰钲。”那末垆钲,当也指垆腰之正处。³屈:挫。⁴屣履:拖着鞋。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止为荼(tú)¹(chuǎn)²³,吹嘘对鼎立。
译文: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注释:¹荼:苦菜。²菽:豆类。这两种东西大概是古人所煮食的饮料。³据:急速。⁴鼎:三足两耳烹饪之器。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xī)¹
译文: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注释:¹阿锡:宋刻本《玉台新咏》作“阿緆”,锡与緆古字通。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衣被¹皆重地²,难与沉水碧³
译文: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
注释:¹衣被:衣服和被子。²重地:质地很厚。³水碧:可能是“碧水”的倒文。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任其孺子¹意,羞受长者²责。
译文: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
注释:¹孺子:儿童的通称。²长者:年长者。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piē)¹闻当与杖²,掩泪俱向壁³
译文: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
注释:¹瞥:见。²当与杖:应当挨打。³向壁:对着墙壁。向,面对。

  《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此诗采用了分总式的表现结构方式,开头简洁利落点出“娇女”主题。接着用了十四句描写小女儿纨素,中间十六句描写大女儿惠芳,诗人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两个不同年龄的幼女形象,小女儿娇憨笨拙,稚气横生;大女儿矜持爱美,稚气未脱。后半部分合纵写了她们共有的童年顽劣乐趣,同时展现了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字里行间闪烁着一个慈父忍俊不禁的爱意和家庭生活特有的情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左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左芳,小字“惠芳”,小女儿叫左媛,小字“纨素”两个女儿长的白皙靓丽。“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诗人很得意自己孩子说话的伶俐。“鬓发字广额,双耳似连璧”,额头很宽,鬓发下垂盖住前额,双耳白润,就像一双相连的美玉。诗人以父亲的慈爱,从不同角度品味女儿的可爱。“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一亮就跑到梳妆台前玩弄化妆品,抓起眉笔乱画,把眉毛画的很不像样,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这两句写纨素笨拙地模仿大人化妆,显示出幼童爱美的娇憨。这一段清晰可见活灵活现的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跃然纸上宽额白嫩的小女孩,一大早照着镜子如猴子学人一般乱涂乱抹的笨拙憨态,叫人顿生忍俊不禁的欣然爱意。“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忄画”。这又是一幅生动的童趣速写,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无忌任性。“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这里陈述的是小孩子没有目的随意爱好。“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这里描写了小孩子毫不掩饰的自信娇态。以上写妹妹纨素,下文是写姐姐惠芳: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姐姐惠芳长的眉目如画光彩亮丽。“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姐姐比妹妹会美且化妆淡雅,不像妹妹把个脸画的乱七八糟。但是姐姐和妹妹一样爱化妆,常常坐在窗口入神地为自己化妆,对着镜子经常忘了纺花织布的份内事情。“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汉朝的张敞做过京兆尹,他曾经为妻子画过眉,所以说“举觯拟京兆”,“立的”是在额头点上一种图案,如梅花,月牙或者一个圆点。因为小孩子化妆技术不成熟,点的位置老是不当,所以点了嫌不好,擦掉了重新点,这样描来描去就有了重复的影子了。诗人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虽说姐姐比妹妹的会打扮,但是化妆起来总归不如大人,尽管姿势摆的像京兆尹张敞画眉的样子,可画的结果还是不够完美以至留有擦不干净的重复影迹。“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在眉间脸上来来回回地描摹,动作比织布穿梭还要辛苦几倍。“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因为春秋时赵国的女乐以能歌善舞闻名,所以古人以赵舞指代歌舞。“延”伸长的意思,“延袖”就是把长长的袖子甩开,晋代人衣袖宽松,甩开袖子有些类似唱戏的水袖。这两句是说惠芳跳起舞来无拘无束自然大方,甩开袖子的翩翩姿势就像鸟儿展翅一样。“上下弦柱间,文史辄卷襞”,她随着弦乐的节奏上下舞动,常常忘记了正在诵读的文史类书,所以把书卷折起来丢在一面不管了。小孩子天性贪玩,好表现自己,喜欢歌舞,不愿专注于枯燥的文史学习。“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有时候回头瞟一眼屏风上的画,还没有看清楚,就指指点点评论起来。没有看清楚的原因,其一是小孩子不懂得仔细观察,其二是因为“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丹青:指屏风上的画。小孩子不知道欣赏屏风画面的本来意旨,看到画面陈旧模糊就随意指责。以上刻画的是姐姐惠芳。下文是姐妹俩共同的喜好与顽劣。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驺抵掷”,她们常常飞奔在园子里,把没有成熟的果子生摘下来,把正开的鲜花连紫色的花托一起掐下来玩。“萍实”是一种很大很贵重的果实。相传楚王渡江看到江里,有一个斗大的红色园东西飘来,随从把这东西捞上来,没有人能够认识。于是楚王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个东西叫萍实,可以剖开吃。并说萍实是一种吉祥物,只有功业大的人才能得到。”于是楚王就把萍实吃了。小孩子不知道萍实的珍贵,拿着它抛来抛去当皮球玩。“贪花风雨中,倏眒数百适”,小女孩喜欢花,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到园子里去看。就是说小孩子喜欢跑到园子里玩花,刮风下雨都无所顾忌,大人们不愿意让她们出去,但是却看不住她们,转眼的功夫她们就往园子里跑好几趟。“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她们觉得雪天新鲜,偏爱在雪地里玩耍,大人们怕她们冷,可是拦不住她们。“綦”在这里指代脚印,她们跑来跑去,雪地里踏下了重重叠叠的脚印。“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小女孩关注做饭做菜的事情,她们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却不愿意写字,“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她们把笔墨收起来装在匣子里,放在书桌上,常常是一前一后地相跟着离开书桌老远。只要外边有敲锣打缶的声音,她们就什么也不顾地往外跑,甚至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好,拖拉就跑出去了。“止为荼菽据,吹嘘对鼎鬲”。饭食对她们有吸引力,看着锅里煮饭,她们会消停下来,对着火吹,希望食物快点熟。“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緆”,“阿”是细缯,“緆”细布,“阿緆”这里指细的丝织品或细布做成的衣服。她们喜欢拨弄吃的,使得袖子上沾满油腻,衣服被烟雾熏黑。所以“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就是说衣服的底色被油烟污染的看不出原来的底色,“碧”指水清亮,这里是干净的意思,她们的衣服脏的放在水里很难洗的干净清亮了。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小孩子任性,羞于接受大人的责备。“瞥闻当与杖,掩泪具向壁”,感觉大人要打,就用手捂着眼泪躲到墙的一边去了。

  这首诗用了不少当时的口语白话,所以有些字句难以给它恰当的解释。但它确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好诗。俩少女稚气拙朴的情态和形态,写的真切生动,展现了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蕴含着人之初生的纯净美。

jiāoshī

zuǒ wèijìn 

jiāyǒujiāo jiǎojiǎobái 
xiǎowéiwán kǒuchǐ齿qīng 
bìnguǎng广é shuāngěrlián 
míngzhāonòngshūtái dàiméilèisǎo 
nóngzhūyǎndānchún huángwěnlànmànchì 
jiāoruòliánsuǒ fèn忿nǎimíng 
tóngguǎn zhuànwèi 
zhíshūài sòngjīnsuǒhuò 
huìfāng miàncànhuà 
qīngzhuānglóubiān línjìngwàngfǎng 
zhìjīngzhào chéng 
wánnòngméijiájiān jiānzhù 
cóngrónghàozhào yánxiùxiàngfēi 
shàngxiàxiánzhù wénshǐzhéjuǎn 
miǎnpíngfēnghuà jiànzhǐzhāi 
dānqīngchénàn míngwéiyǐn 
chíxiángyuánlín guǒxiàjiēshēngzhāi 
hóngzhuì píngshízhòuzhì 
tānhuáfēngzhōng shēnshùbǎishì 
nièshuāngxuě chóngchánglěi 
bìngxīnzhùyáozhuàn duānzuòpán 
hànxiánàn xiāngshù 
dòngwéizhēng rènzhīshì 
zhǐwéichuǎn chuīduìdǐng 
zhīmànbáixiù yānxūnrǎnē 
bèijiēchóng nánchénshuǐ 
rèn xiūshòuzhǎngzhě 
piēwéndāngzhàng yǎnlèixià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皮肤很白净。

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口齿更伶俐。

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

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

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喜穿轻淡装,楼边常溜达。

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

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

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

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

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

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

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

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

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专心关注着做菜,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

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

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

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

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

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

注释

娇女: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

皎皎:光彩的样子。

白晳:面皮白净。

小字:即乳名。左媛,字纨素。

清历:清楚历落。

广额:宽广的额头。晋时女子习尚广额。邰希莞眉。

连壁:即双璧,形容双耳的白润。

明朝:犹清早。

黛:画眉膏,墨绿色。

类扫迹:像扫帚扫的似的。形容天真澜漫,随意涂抹。

浓朱:即口红。

衍:漫,染。

丹唇:即朱唇。

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吻:唇两边。

烂漫:淋漓的样子。

连琐:滔滔不绝。

忿速:恼急。

明:明晰干脆。

握笔:执笔。

利:贪爱。在这里是以什么为好的意思,就是说纨素抓笔虽然专挑贵重的彤管笔,写字却像画篆字一样随意画圈,不过是一种无心的模仿,根本就没有把字写好的意愿。

彤管:红漆管的笔。古代史官所用。

篆刻:指写字。

益:进步。

绨:厚绢,粗厚平光的丝织品,用来做书的封面。

素:白绢,所以书写。

矜:自夸。就是喜欢拿最好的绢本书看,稍微懂一点就会引以为傲。

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纨素之姊。(见《左棻墓志》)

粲:美好的样子。

如画:美如画。

轻妆:谈妆。

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这两句是说淡妆只喜欢临近楼边,光顾照镜子竟忘了纺绩。

觯:疑当作觚,是一种写字用的笔。

拟京兆:模仿张敞画眉。京兆:指张敞。张敞在汉宣帝时做京兆尹,曾为妻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的:古时女子面额的装饰,用朱色点成。

成复易:点额屡成屡改。

颊:嘴巴。

剧:疾速。

兼:倍。

机抒:纺织机。

赵舞:古代赵国的舞蹈。

延袖:展袖。

飞翮:飞翔的鸟翼。翮:鸟羽的茎,今所谓翎管。

柱:琴瑟上架弦的木柱。

襞:折叠。

屏风画:屏风上的绘画。

如见:仿佛看见,看得还不真切。

指擿:指点批评。

丹青:指屏风上的画。

尘暗:为尘土所蒙蔽。

明义:明显的意义。

隐赜:隐晦。赜:幽深难见。

骛:乱跑。

果下:指果实下垂。这两句是说在园林中乱跑,把未成熟的果实都生摘下来。

红葩:红花。蒂(出):花和枝茎相连的地方。

萍实:是一种果实,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楚昭王渡江,见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园而赤。昭王得到后,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萍实也,惟伯者为能获焉。”《家语》为魏时王肃所伪造,它所说的“萍实”和此诗所咏当为一物。

骤:频繁。

抵掷:投掷。

华贪华:喜爱花。:即花,六朝以前无花字。

眒忽: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眒忽当即倏眒之意,疾速也。左思可能用的是当时的俗语。

适:往。

蹑:踏。

重:复。

綦:鞋带。

并心:专心。

肴撰:熟食的鱼肉叫肴,酒、牲、脯醢总名叫馔。

戢:收藏。

闲:一作函,即书函(盒)。

案:即书案(桌)。

离逖:丢掉。

动:辄。

钲:《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鼓,上谓之钲。”注:“钟腰之上,居钟体之正处曰钲。”那末垆钲,当也指垆腰之正处。

屈:挫。

屣履:拖着鞋。

荼:苦菜。

菽:豆类。这两种东西大概是古人所煮食的饮料。

据:急速。

鼎:三足两耳烹饪之器。

阿锡:宋刻本《玉台新咏》作“阿緆”,锡与緆古字通。

衣被:衣服和被子。

重地:质地很厚。

水碧:可能是“碧水”的倒文。

孺子:儿童的通称。

长者:年长者。

瞥:见。

当与杖:应当挨打。

向壁:对着墙壁。向,面对。

赏析

  《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此诗采用了分总式的表现结构方式,开头简洁利落点出“娇女”主题。接着用了十四句描写小女儿纨素,中间十六句描写大女儿惠芳,诗人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两个不同年龄的幼女形象,小女儿娇憨笨拙,稚气横生;大女儿矜持爱美,稚气未脱。后半部分合纵写了她们共有的童年顽劣乐趣,同时展现了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字里行间闪烁着一个慈父忍俊不禁的爱意和家庭生活特有的情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左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左芳,小字“惠芳”,小女儿叫左媛,小字“纨素”两个女儿长的白皙靓丽。“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诗人很得意自己孩子说话的伶俐。“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额头很宽,鬓发下垂盖住前额,双耳白润,就像一双相连的美玉。诗人以父亲的慈爱,从不同角度品味女儿的可爱。“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一亮就跑到梳妆台前玩弄化妆品,抓起眉笔乱画,把眉毛画的很不像样,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这两句写纨素笨拙地模仿大人化妆,显示出幼童爱美的娇憨。这一段清晰可见活灵活现的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跃然纸上宽额白嫩的小女孩,一大早照着镜子如猴子学人一般乱涂乱抹的笨拙憨态,叫人顿生忍俊不禁的欣然爱意。“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忄画”。这又是一幅生动的童趣速写,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无忌任性。“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这里陈述的是小孩子没有目的随意爱好。“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这里描写了小孩子毫不掩饰的自信娇态。以上写妹妹纨素,下文是写姐姐惠芳: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姐姐惠芳长的眉目如画光彩亮丽。“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姐姐比妹妹会美且化妆淡雅,不像妹妹把个脸画的乱七八糟。但是姐姐和妹妹一样爱化妆,常常坐在窗口入神地为自己化妆,对着镜子经常忘了纺花织布的份内事情。“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汉朝的张敞做过京兆尹,他曾经为妻子画过眉,所以说“举觯拟京兆”,“立的”是在额头点上一种图案,如梅花,月牙或者一个圆点。因为小孩子化妆技术不成熟,点的位置老是不当,所以点了嫌不好,擦掉了重新点,这样描来描去就有了重复的影子了。诗人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虽说姐姐比妹妹的会打扮,但是化妆起来总归不如大人,尽管姿势摆的像京兆尹张敞画眉的样子,可画的结果还是不够完美以至留有擦不干净的重复影迹。“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在眉间脸上来来回回地描摹,动作比织布穿梭还要辛苦几倍。“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因为春秋时赵国的女乐以能歌善舞闻名,所以古人以赵舞指代歌舞。“延”伸长的意思,“延袖”就是把长长的袖子甩开,晋代人衣袖宽松,甩开袖子有些类似唱戏的水袖。这两句是说惠芳跳起舞来无拘无束自然大方,甩开袖子的翩翩姿势就像鸟儿展翅一样。“上下弦柱间,文史辄卷襞”,她随着弦乐的节奏上下舞动,常常忘记了正在诵读的文史类书,所以把书卷折起来丢在一面不管了。小孩子天性贪玩,好表现自己,喜欢歌舞,不愿专注于枯燥的文史学习。“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有时候回头瞟一眼屏风上的画,还没有看清楚,就指指点点评论起来。没有看清楚的原因,其一是小孩子不懂得仔细观察,其二是因为“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丹青:指屏风上的画。小孩子不知道欣赏屏风画面的本来意旨,看到画面陈旧模糊就随意指责。以上刻画的是姐姐惠芳。下文是姐妹俩共同的喜好与顽劣。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驺抵掷”,她们常常飞奔在园子里,把没有成熟的果子生摘下来,把正开的鲜花连紫色的花托一起掐下来玩。“萍实”是一种很大很贵重的果实。相传楚王渡江看到江里,有一个斗大的红色园东西飘来,随从把这东西捞上来,没有人能够认识。于是楚王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个东西叫萍实,可以剖开吃。并说萍实是一种吉祥物,只有功业大的人才能得到。”于是楚王就把萍实吃了。小孩子不知道萍实的珍贵,拿着它抛来抛去当皮球玩。“贪花风雨中,倏眒数百适”,小女孩喜欢花,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到园子里去看。就是说小孩子喜欢跑到园子里玩花,刮风下雨都无所顾忌,大人们不愿意让她们出去,但是却看不住她们,转眼的功夫她们就往园子里跑好几趟。“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她们觉得雪天新鲜,偏爱在雪地里玩耍,大人们怕她们冷,可是拦不住她们。“綦”在这里指代脚印,她们跑来跑去,雪地里踏下了重重叠叠的脚印。“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小女孩关注做饭做菜的事情,她们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却不愿意写字,“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她们把笔墨收起来装在匣子里,放在书桌上,常常是一前一后地相跟着离开书桌老远。只要外边有敲锣打缶的声音,她们就什么也不顾地往外跑,甚至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好,拖拉就跑出去了。“止为荼菽据,吹嘘对鼎鬲”。饭食对她们有吸引力,看着锅里煮饭,她们会消停下来,对着火吹,希望食物快点熟。“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緆”,“阿”是细缯,“緆”细布,“阿緆”这里指细的丝织品或细布做成的衣服。她们喜欢拨弄吃的,使得袖子上沾满油腻,衣服被烟雾熏黑。所以“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就是说衣服的底色被油烟污染的看不出原来的底色,“碧”指水清亮,这里是干净的意思,她们的衣服脏的放在水里很难洗的干净清亮了。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小孩子任性,羞于接受大人的责备。“瞥闻当与杖,掩泪具向壁”,感觉大人要打,就用手捂着眼泪躲到墙的一边去了。

  这首诗用了不少当时的口语白话,所以有些字句难以给它恰当的解释。但它确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好诗。俩少女稚气拙朴的情态和形态,写的真切生动,展现了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蕴含着人之初生的纯净美。

左思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元年¹者何?君之始年²也。春者何?岁之始也³。王者孰(shú)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译文:“元年”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指国君即位的头一年。“春”字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开始。“王”指的是谁?是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因为是周文王时所订周历的正月。为什么说周王朝的正月?是因为天下广大而统一。
注释:春王正月:此篇是对《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一句的“微言大义”作解释。题目是后人所加,但已略去“元年”二字。王正月:君主即位后改用新的历法那一年的第一个月。¹元年:指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²君之始年:人君即位开始的那一年。³岁之始也:一年的开头一个季节。⁴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周王朝的第一代君主。⁵曷:何。⁶大一统:指整个天一统在天子下,服从天子的命令。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¹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huán)?桓幼而贵²,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³,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pān)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dí)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译文:对于隐公为什么不说“即位”?是为了成全隐公的意愿。为什么说是成全隐公的意愿?因为隐公准备把国家治理好后再归还给桓公。为什么还政于桓公?因为桓公虽然年纪小,但地位尊贵;隐公年纪大,但地位较低。他们的地位高低相差很小,国都里的人也不知道。隐公年长又贤明,大夫们都推举他,立他为国君。隐公要是在此时辞让而不即位,就不知道桓公将来是否一定能做鲁国的国君了。况且如果桓公立为国君,就怕大夫们不能辅助年幼的君主。所以总的说来,隐公做国君是为了桓公将来能做国君。隐公年长而又贤明,为什么不适合登位?因为立正妻的儿子是立年龄最长的,而不看是否贤明;立偏房的儿子是立地位最尊贵的,而不看是否年龄最长。桓公为什么地位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地位尊贵。母亲尊贵,为什么儿子就尊贵?儿子因为母亲而尊贵,母亲因为儿子而尊贵。
注释:¹公:指鲁隐公,名息姑鲁惠公弗皇之子。惠公元妃为孟子。孟子卒,续娶声子为妾,生隐公后又娶宋武公之女为夫人,生桓公轨。惠公卒,桓公年幼隐公摄政,所以《春秋》在隐公元年就没有书“公即位”三字。这句说,《春秋》在隐公元年为什么不书“公即位”呢?是为了成全隐公本人的意愿。²桓幼而贵:谓桓公年纪虽小,但因为他的母亲为宋武公之女,其地位贵重。³尊卑也微:意指隐公桓公的母亲都是后娶的姬妾,谁尊谁卑,区别微小。⁴国人:国都内的人。扳攀援,攀附。⁵隐于是焉而辞立:如果隐公在这个时候辞让君位。相辅佐。⁶为桓立也:意指隐公同意立自己为君,乃是为了将来立桓公而考虑的。⁷適:通“嫡”,正妻所生之子。⁸子:指庶子,一般姬妾所生之子。⁹子以母贵:做儿子的地位尊贵,是依靠他母亲地位尊贵而来。

  这篇文章采用问答的形式对“元年,春,王正月”进行逐层的剖析,阐释了经文中所蕴含的尊周大一统的思想。文章通过“隐公摄政不即位”的这一历史事实,阐明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宗法制度和正名思想。文章跌宕起伏,全无说教之沉闷。

  按惯例,《春秋》记述鲁君即位,都有在其即位的首年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九字,但记隐公即位,却只有“元年,春,王正月”六字。本篇旨在解释这种书法体例及其原因。前半部分讲体例时,先释“元年”,次释“春”,最后释“王正月”,重点在揭示“王正月”三字所含的尊周大一统的意义后半部分解释不书“公即位”的原因:

  一是为了成全隐公的本意,因隐公摄政,并无当国君之意,只是想借此把鲁国治理好,当桓公长大后便把政权交还予他。

  二是隐公之所以接受诸大夫的拥戴,自有其良苦用心:桓幼而贵,自己虽长而卑,这种情况国人是不太清楚的,一旦自己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如果立桓公,则又恐诸大夫不能拥戴幼君,所以他之立,实为桓而立。既是为桓而立,当然不宜书“公即位”了。

  三是说明为什么隐长而贤却不宜立,原来按宗法制的规定,立嫡子只以长而不以贤,立庶子则凭借其母亲地位的贵贱而定。桓公当立是因其母贵,而隐不宜立则是因其母贱,所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以上两部分所作的解释实际上反映了儒家尊周大一统的思想以及亲亲贵贵的封建观念。

  文章在写法上是先引《春秋》经文,然后逐句作问答式的解释,一问接着一问,流淌着一股穷追不舍的气势,直至把所要发掘的所谓微言大义揭示出来为止。其设问的形式也灵活多变,有“者何”“孰谓”“曷为”“何言乎”“何以”等各式疑问词的组合。但由于过分追求所谓的微言大义,就难免生出牵强附会、词繁意复等瑕疵。如解释为什么不书“公即位”三字,《左传》只用了“不书即位,摄也”,以一“摄”字来说明,文简而意明,也符合《春秋》作者原意;而此篇则衍生出了许多文字,且未必皆是《春秋》作者之意,这也是读者应注意的一点。

参考资料:
1、 雅瑟主编.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2.04.第80页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只有清霜¹冻太空,更无半点荻²花风。
译文:空中的飞霜使寒气仍在,风平荻静,江水无波。
注释:子江:长江在扬州到镇江间的一段,古人称为扬子江,因其地有扬子津和扬子县。¹清霜:空中的飞霜。²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译文:云开雾散,东南的天空一片澄碧,晨光映照得江面火红一片。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千载英雄¹鸿去²外,六朝形胜³雪晴中。
译文: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只有壮美山川照应着雪霁晴空。
注释:¹英雄: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²鸿去:语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³形胜:(山川)壮美。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携瓶自汲(jí)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译文:过江时携带着瓶子取一瓶江水,煮清茶一杯,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

  这首诗开头写江上景色。

  首联上句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见其时为晨;下句写风平荻静,江水无波,状其日为晴。

  颔联出句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复状其晴;下句写旭日东升,光芒似箭,又见其时为晨。若诗到此结束,那也不过描写了清晨江面晴朗、平静的景色而已,但紧接着的一联,为全诗开拓了一个新的境地。

  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

  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1、 黄珅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9-1092
2、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69-180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杜审言在狭窄的领域里是一个天才。如果他生活在诗歌范围较广阔的时代,或拥有反抗的、冒险的诗歌个性,那么他将可能成为一位重要的诗人。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他致力于将诗歌写得直率优美,这在当时的宫廷诗人中是罕见的。杜审言首先是一位文体家,他的作品具有特别的价值——精练的词语和轻度的句法转换,这是无法翻译出来的。甚至连他的正规宫廷应景诗,也闪耀着流畅的光芒,使其他宫廷诗人显得呆板。这组诗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其中,第一首诗的首联被《唐人句法》引为对句典范,保存在宋代的诗论集《诗人玉屑》中。这一联作为开头是突兀的,它的风格及自然景物支配人类建筑的主题,更适于放在中间部分。次联修正了开头的突兀,写进了宴会,描写酒杯正漂浮在溪水上,并表现求仙主题,正在烧煮石髓作为长生不老药,至少这是诗人闻到粳香后的联想。三联描写柳叶或虫丝垂挂在雾中,仿佛“绾”住了雾;悬挂的藤蔓在风中飘拂,似乎牵住了风。诗人将隐喻的因果关系倒置,这一手法后来在律诗中很流行,杜甫就经常运用。尾联是惋惜的传统结尾。除了尾联,每一联都是佳对,但互不关联,只是以韵脚和宴会的实际情况串联在一起。

  第二首诗说作者跟韦承庆两个人在宴会后尽情欣赏美景,游玩享乐,辞句非常优美。

  第三首诗说带着琴瑟,吟诗作画,野餐登山,一直玩到夕阳西下,非常尽兴。

  第四首诗也是一首特别优美精巧的宫廷诗:这首诗也以一联适于中间位置的对句开头(应该指出,组诗之一的开头是恰当的),尾联将传统的“天已晚了,该回去了”的结尾翻新,写参与宴会者不愿意离开眼前的美景,虽然他们知道不能不离开。

  第五首诗写参与宴会者对宴会周围的美景十分留恋,离开时还要相约他日重来游玩欣赏。

wéichéngqìngguòyánggōngzhǔshānchíshǒu--shěnyán

xìngchéngzhōngcháoyīngwàiqiú

qíngxuánzhūwàngdòngchìquányóu

hǎiyàncháoshūshānhuàlóu

qīngwǎnxiàgòngzuòběiyányōu

jìngzhuǎnwēifēngqiáohuíquēànfáng

quánjiǔwèishísuǐhuànjīngxiāng

wǎnqīngruòqiānfēngmànzhǎng

yóuyányànshǎobiéxiànghòuchítáng

xiéqínràoshāyáonòngqīngxiá

ruòyōutíngcǎoróngzhǎohuā

yànyóuchéngxíngshèngshānjiā

wǎngwǎngliúxiāndēngpānxié

zǎnshídāngxuānxuánquányǒufēi

鹿chōngzitóng

yuánguǒchángnánbiànchíliánzhāiwèi

juǎnliánwéidàiyuèyīngzàizuìzhōngguī

shǎngwángāoshēnàishí

chífēnshuǐbèifēngzuòjiǔshān

jìngpiānrénxiánniǎo

qīngliúbiéxìnggèngbáiyún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shǔ)¹微。
译文:在早上赶路时,我自己就像是一片叶子,飘落在西风中,天刚蒙蒙亮,就被催着上路。
注释:¹曙色:破晓时的天色。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译文:水流声伴着残梦,急急向前奔流,船帆像带着星子一样,飞在空中。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
宿鸟未离残,寒潮欲上矶(jī)¹
译文:当鸟儿还未醒来,并且未离开栖息的树枝的时候,寒潮已经不断地涌上石滩。
注释:¹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译文:江河湖海之间没有远近之分,不要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归来。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译文: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注释: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迟回度陇(lǒng)¹怯,浩荡及关²愁。
译文: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注释:¹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²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水落鱼龙¹夜,山空鸟鼠²秋。
译文: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注释:¹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²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西征问烽(fēng)¹,心折此淹留。
译文: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注释:¹“西征”句: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

 tángdài 

mǎnbēishēngshì yīnrénzuòyuǎnyóu 
chíhuílǒngqiè hàodàngguānchóu 
shuǐluòlóng shānkōngniǎoshǔqiū 
西zhèngwènfēnghuǒ xīnzhéyānl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